專利名稱:液晶模組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液晶顯示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液晶模組結構。
背景技術:
液晶顯示裝置(LCD, Liquid Crystal Display)具有機身薄、省電、無福射等眾多優點,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現有市場上的液晶顯示裝置大部分為背光型液晶顯示裝置,其包括殼體、設于殼體內的液晶面板及設于殼體內的背光模組(backlight module)。液晶面板的工作原理是在兩片平行的玻璃基板當中放置液晶分子,通過通電與否來控制液晶分子改變方向,將背光模組的光線折射出來產生畫面。由于液晶面板本身不發光,需要借由背光模組提供的光源來正常顯示影像,因此,背光模組成為液晶顯示裝置的關鍵組件之一。背光模組依照光源入射位置的不同分成側入式背光模組與直下式背光模組兩種。直下式背光模組是將發光光源例如CCFL(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陰極螢光燈管)或LED(Light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管)設置在液晶面板后方,直接形成面光源提供給液晶面板。而側入式背光模組是將背光源LED燈條(Light bar)設于液晶面板側后方的背板邊緣,LED燈條發出的光線從導光板(LGP, Light Guide Plate)—側的入光面進入導光板,經反射和擴散后從導光板出光面射出,再經由光學膜片組,以形成面光源提供給液晶面板。請參閱圖1,液晶顯示模組一般包括:背光模組100、設于背光模組100上的膠框300、設于膠框300上的液晶顯示面板500及設于液晶顯示面板500上的前框(Bezel)700,所述背光模組100包括:背板110、設于背板110內的背光源130、設于背板110內的反射片150設于反射片150上的導光板170及設于導光板170上的光學膜片組190,所述膠框300用于承載液晶顯示面板500,所述前框700與背光模組100的背板110鎖合,進而組裝成一液晶顯示裝置。現有的液晶顯示面板500 (如圖2所示)包括,薄膜晶體管(TFT)基板502、與TFT基板502相對貼合設置的彩膜(CF)基板504及設于TFT基板502與CF基板504之間的液晶(未圖示),TFT基板502的顯示區域外圍設有黑色矩陣(BM)508。使用現有的液晶模組結構組裝液晶顯示裝置時,液晶顯示面板500組裝于背光模組100 (如圖3所示),由于組裝公差因素,液晶顯示面板500會靠背光模組100偏左或偏右,偏上或偏下,當蓋上前框700后,則液晶顯示面板500的黑色矩陣508外露于前框700的開口的寬度因液晶顯示面板500的偏向而不穩定,進而影響液晶顯示裝置的顯示區域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液晶模組結構,其能通過在前框上設置轉接件定位液晶顯示面板,使得液晶顯示面板露出前框開口的黑色矩陣寬度尺寸穩定,進而保證了液晶顯示面板的顯示區域效果。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液晶模組結構,包括:背光模組、安裝于背光模組上的膠框、安裝于膠框上的液晶顯示面板、安裝于背光模組上的轉接件及安裝于轉接件上的前框,所述轉接件包括連接板及垂直連接于該連接板的定位板,所述連接板安裝于背光模組上,所述液晶顯示面板抵靠于所述定位板上,所述前框固定連接于所述定位板上。所述定位板對應液晶顯示面板的位置設有緩沖體,所述液晶顯示面板抵靠于該緩沖體上。所述緩沖體為橡膠材料、硅膠材料或泡棉材料。所述連接板與定位板的連接處設有數個加強筋,該連接板、定位板與加強筋由鍍鋅鋼板一體成型制成。所述背光模組包括背板,該背板包括底板及垂直連接于底板的數個第一側板。所述連接板安裝于所述底板上。所述連接板上設有數個定位長孔及數個鎖附長孔,所述底板對應定位長孔設有定位圓柱,對應鎖附長孔設有鎖附圓孔,第一螺釘由該連接板的下方貫穿所述鎖附長孔并鎖合于鎖附圓孔內,進而將連接板與底板連接。所述前框包括框體及垂直連接于框體的數個第二側板,至少一第二側板對應定位板設置,所述前框通過該第二側板固定連接于定位板上。所述定位板上設有螺紋孔,安裝于該定位板上的第二側板對應該螺紋孔設有第一孔部,第二螺釘由該第二側板外側貫穿該第一孔部并鎖合于該螺紋孔內,進而將該第二側板固定連接于定位板上。所述膠框包括支撐部及垂直連接于支撐部的數個安裝部,所述支撐部用于承載液晶顯示面板,所述安裝部上對應所述螺紋孔設有第二孔部。所述背光模組還包括設于背板內的導光板、設于導光板與背板之間的反射片、設于導光板上的光學膜片組及安裝于背板上的背光源,所述導光板設于底板上,所述反射片設于導光板與底板之間,所述背光源安裝于第一側板上。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的液晶模組結構,通過設置用于定位液晶顯示面板的轉接件,使得鎖合安裝于轉接件上的前框開口的邊緣與液晶顯示面板的黑色矩陣邊緣的距離保持不變,進而保證了液晶面板組裝時,外露黑色矩陣寬度的穩定性,避免了現有的液晶顯示裝置由于液晶顯示面板的組裝公差而導致的外露黑色矩陣寬度不穩定而出現的液晶顯示面板顯示區域四周黑邊不均勻的現象,保證了液晶顯示面板顯示區域的顯示效果。為了能更進一步了解本發明的特征以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附圖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并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
下面結合附圖,通過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詳細描述,將使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顯而易見。附圖中,圖1為現有的液晶顯示裝置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2為現有的液晶顯不面板的立體分解不意圖;圖3為現有的液晶模組結構的局部剖面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液晶模組結構第一實施例的一局部剖面不意圖;圖5為圖4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發明液晶模組結構第一實施例的轉接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7為本發明液晶模組結構第一實施例的轉接件與緩沖體組裝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發明液晶模組結構第一實施例的另一局部剖面示意圖;圖9為圖8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10為本發明液晶模組結構第一實施例的又一局部剖面不意圖;圖11為本發明液晶模組結構第一實施例的轉接件與背板組裝立體結構示意圖;圖12為本發明液晶模組結構第一實施例轉接件向右調整后的局部剖面示意圖;圖13為本發明液晶模組結構第一實施例轉接件向左調整后的局部剖面示意圖;圖14為本發明液晶模組結構的第二實施例的轉接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更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結合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及其附圖進行詳細描述。請參閱圖4至圖13,本發明提供一種液晶模組結構,包括:背光模組2、安裝于背光模組2上的膠框4、安裝于膠框4上的液晶顯示面板6、安裝于背光模組2上的轉接件8及安裝于轉接件8上的前框9。所述背光模組2包括背板22、設于背板22內的導光板24、設于導光板24與背板22之間的反射片26、設于導光板24上的光學膜片組28及安裝于背板22上的背光源29。所述背板22包括底板222及垂直連接于底板222的數個第一側板224,所述導光板24設于底板222上,該導光板24包括朝向底板222的底面242、遠離底板222的頂面244及設于頂面244與底面242之間的數個側面,該數個側面中至少包括一個入光面246,所述反射片26設于導光板24的底面242與背板22的底板222之間,所述背光源29安裝于背板22對應導光板24的入光面246的第一側板224上。該背光源29發出的光線直接由導光板24的入光面246或經由反射片26反射后由導光板24的底面242進入導光板24內,并在導光板24內進行傳播,再由導光板24的頂面244射出,經過光學膜片組28后為液晶顯示面板6提供光照均勻的面光源。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背板22的底板222與第一側板224由金屬材料一體成型制成,所述金屬材料優選鋁合金,在保證背板22強度的的前提下,盡可能的提高背板22的導熱效果,所述背光源29與背板22的第一側板224之間設有導熱材料292,以使得背光源29產生的熱量能有效的傳遞到背板22上,再經由背板22與外界進行熱交換,進而降低背光模組2的溫度,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導熱材料292為導熱膠,其在導熱的同時,還將背光源29貼附固定于背板22的第一側板224上。所述膠框4包括支撐部42及垂直連接于支撐部42的數個安裝部44,所述支撐部42用于承載并緩沖液晶顯示面板6,該膠框4扣設于背板22上,所述支撐部42支撐于背板22的第一側板224的遠離底板222端,所述安裝部44設于背板22的第一側板224的外圍。所述轉接件8由金屬材料制成,優選由鍍鋅鋼板沖壓制成,其包括連接板82及垂直連接于該連接板82的定位板84,所述連接板82安裝于背光模組2上,所述液晶顯示面板6抵靠于所述定位板84上。轉接件8的個數和位置可以根據液晶顯示面板6定位的需要進行確定,優選的,可以在液晶顯示面板6的相鄰兩側設置分別設置一個轉接件8,使得液晶顯示面板8的定位更準確,進而保證前框9組裝后,外露于前框9的黑色矩陣寬度更穩定。具體地,所述連接板82上設有數個定位長孔822及數個鎖附長孔824,該定位長孔822與鎖附長孔824的長度方向相同,均垂直于連接板82,所述背板22的底板222對應定位長孔822設有定位圓柱226,對應鎖附長孔824設有鎖附圓孔228,優選的,所述定位長孔822與鎖附長孔824均為兩個,對應的,所述定位圓柱226與鎖附圓孔228也為兩個,兩個定位長孔822并列設置,兩鎖附長孔824設于該兩定位長孔822兩側,以避免當轉接件8的連接板82鎖附于背板22的底板222時,連接板82會相對于底板222發生轉動,進而造成組裝誤差。將轉接件8組裝于背光模組2的背板22時,先將定位長孔822套設于定位圓柱226上,再通過第一螺釘280由鎖附長孔824與鎖附圓孔228鎖合連接板82與底板222,在螺釘280鎖緊前,第一螺釘280與定位圓柱226均可在鎖附長孔824與定位長孔822內滑動,進而可根據液晶顯示面板6位置調節轉接件8的位置,使得液晶顯示面板6緊密抵靠于轉接件8的定位板84后,實現轉接件8對液晶顯示面板6的定位。所述前框9固定連接于所述轉接件8的定位板84上,該前框9包括框體92及垂直連接于框體92的數個第二側板94,所述框體92用于將液晶顯示面板6固定于膠框4內,并通過框體92的開口 922將液晶顯示面板6的顯示區域顯示出來,至少一第二側板94對應轉接件8的定位板84設置,并通過第二螺釘980鎖合安裝于轉接件8的定位板84的外側。具體地,所述定位板84上設有螺紋孔842,安裝于該定位板84上的第二側板94對應該螺紋孔842設有第一孔部942,第二螺釘980由該第二側板94外側貫穿該第一孔部942并鎖合于該螺紋孔842內,進而將該第二側板94固定連接于定位板84上。優選的,為了實現窄邊框化,所述定位板84可以設計較薄,但當該定位板84的厚度小于0.8t時,所述螺紋孔842可通過先抽芽再攻牙工藝制成,以免第二螺釘980鎖合前框9與轉接件8時發生滑芽。同時,為了實現窄邊框化,還可以在膠框4的對應定位板84的安裝部44上對應螺紋孔842設置第二孔部442,以避免由于第二螺釘980過長而造成干涉。為了能很好的保護液晶顯示面板6,所述定位板84上對應液晶顯示面板6的位置設有緩沖體860,該緩沖體860為橡膠材料、硅膠材料或泡棉材料,,所述液晶顯示面板6抵靠于該緩沖體860上,該緩沖體860有效緩沖液晶顯示面板6,以避免由于外力而造成的液晶顯不面板6的損壞。為了保證連接板82與定位板84的垂直度,所述連接板82與定位板84的連接處設有數個加強筋86,該連接板82、定位板84與加強筋86由鍍鋅鋼板一體成型制成。具有本發明液晶模組結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具體組裝方式可為:首先,將膠框4扣設于背光模組2上,再將轉接件8安裝于背光模組2上,此時不需要使用第一螺釘280固定,接著,將液晶顯示面板6組裝于膠框4內,然后,將轉接件8的定位板84與液晶顯示面板6抵靠,鎖緊第一螺釘280,將前框鎖9扣合于液晶顯示面板6上,并將前框9鎖合于轉接件8上。在液晶顯示面板6組裝過程中,始終保持轉接件8的定位板84與液晶顯示面板6接觸,保證組裝完畢之后,前框9的框體92的開口 922的邊緣與液晶顯示面板6的黑色矩陣的邊緣之間的距離不變,進而保證液晶顯示面板6的顯示區域的顯示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本發明的液晶模組結構的轉接件的具體形狀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適當調整,如圖5所示的第一實施例的轉接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轉接件8的用于抵靠液晶顯示面板6的定位部84折彎設置;如圖14所示的第二實施例的轉接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在第二實施例中,轉接件8’的用于抵靠液晶顯示面板6的定位部84’豎直設置,上述兩種結構均可實現本申請的技術效果,但本申請的轉接件的結構并不限定為上述兩種。綜上所述,本發明的液晶模組結構,通過設置用于定位液晶顯示面板的轉接件,使得鎖合安裝于轉接件上的前框開口的邊緣與液晶顯示面板的黑色矩陣邊緣的距離保持不變,進而保證了液晶面板組裝時,外露黑色矩陣寬度的穩定性,避免了現有的液晶顯示裝置由于液晶顯示面板的組裝公差而導致的外露黑色矩陣寬度不穩定而出現的液晶顯示面板顯示區域四周黑邊不均勻的現象,保證了液晶顯示面板顯示區域的顯示效果。以上所述,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和技術構思作出其他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而所有這些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液晶模組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光模組、安裝于背光模組上的膠框、安裝于膠框上的液晶顯示面板、安裝于背光模組上的轉接件及安裝于轉接件上的前框,所述轉接件包括連接板及垂直連接于該連接板的定位板,所述連接板安裝于背光模組上,所述液晶顯示面板抵靠于所述定位板上,所述前框固定連接于所述定位板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模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對應液晶顯示面板的位置設有緩沖體,所述液晶顯示面板抵靠于該緩沖體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模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體為橡膠材料、硅膠材料或泡棉材料。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模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板與定位板的連接處設有數個加強筋,該連接板、定位板與加強筋由鍍鋅鋼板一體成型制成。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模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組包括背板,該背板包括底板及垂直連接于底板的數個第一側板。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模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板安裝于所述底板上。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模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板上設有數個定位長孔及數個鎖附長孔,所述底板對應定位長孔設有定位圓柱,對應鎖附長孔設有鎖附圓孔,第一螺釘由該連接板的下方貫穿所述鎖附長孔并鎖合于鎖附圓孔內,進而將連接板與底板連接。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模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包括框體及垂直連接于框體的數個第二側板,至少一第二側板對應定位板設置,所述前框通過該第二側板固定連接于定位板上。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模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上設有螺紋孔,安裝于該定位板上的第二側板對應該螺紋孔設有第一孔部,第二螺釘由該第二側板外側貫穿該第一孔部并鎖合于該螺紋孔內,進而將該第二側板固定連接于定位板上。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模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膠框包括支撐部及垂直連接于支撐部的數個安裝部,所述支撐部用于承載液晶顯示面板,所述安裝部上對應所述螺紋孔設有第二孔部。
11.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模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組還包括設于背板內的導光板、設于導光板與背板之間的反射片、設于導光板上的光學膜片組及安裝于背板上的背光源,所述導光板設于底板上,所述反射片設于導光板與底板之間,所述背光源安裝于第一側板上。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液晶模組結構,包括背光模組、安裝于背光模組上的膠框、安裝于膠框上的液晶顯示面板、安裝于背光模組上的轉接件及安裝于轉接件上的前框,所述轉接件包括連接板及垂直連接于該連接板的定位板,所述連接板安裝于背光模組上,所述液晶顯示面板抵靠于所述定位板上,所述前框固定連接于所述定位板上。本發明通過設置用于定位液晶顯示面板的轉接件,使得鎖合安裝于轉接件上的前框開口的邊緣與液晶顯示面板的黑色矩陣邊緣的距離保持不變,進而保證了液晶面板組裝時,外露黑色矩陣寬度穩定性,避免了現有的液晶模組結構的液晶顯示裝置由于液晶顯示面板的組裝公差而導致的外露黑色矩陣寬度不穩定進而顯示區域四周黑邊不均勻的現象。
文檔編號G02F1/13357GK103149717SQ20131009146
公開日2013年6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0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20日
發明者黃沖, 蕭宇均 申請人:深圳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