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液晶背光模組、液晶顯示設備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132668閱讀:776來源:國知局
一種液晶背光模組、液晶顯示設備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液晶顯示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液晶背光模組以及包含該液晶背光模組的液晶顯示設備。



背景技術:

液晶顯示設備不能自主發光,因此,在液晶顯示設備中需要設置背光源。

液晶顯示設備的背光源一般都使用藍光發光二極管。在傳統的液晶顯示設備中,通常在藍光發光二極管上覆蓋紅色和綠色熒光粉,該覆蓋在藍光發光二極管上的的紅色和綠色熒光粉能夠把藍色發光二極管發出的藍光轉化為白光。

然而,這種傳統的液晶顯示設備提高色域的性能有限,例如,傳統的液晶顯示設備的色域達到100%(NTSC(National Television Standards Committee,國家電視標準委員會)標準)已經接近極限,為了進一步提升液晶顯示設備的色域,需要尋找新的方案。

量子點色彩增強膜(Quantum Dot Enhancement Film,QDEF)是一層嵌入了磷化銦和鎘組成的納米尺寸球狀量子點的塑料膜。為了提升液晶顯示屏的色域,可以在液晶顯示屏中增設量子點色彩增強膜。量子點色彩增強膜中的量子點可以把大約三分之二由背光源發出的藍色光轉化為紅光和綠光,如此,加入了量子點色彩增強膜的液晶顯示設備可具有與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媲美的色域。與傳統的液晶顯示設備發出的白光相比,有更多的紅、綠、藍色光透過濾色片,因而顯示更加明亮,色彩更豐富。

量子點色彩增強膜實現高色域的原因主要有兩點:1、量子點色彩增強膜具有較窄的半峰寬度(FWHM),2、在600nm波長附近的黃光幾乎沒有透過,圖1顯示了量子點色彩增強膜背光光譜。

但是,本申請發明人在實現本發明的過程中發現,用于制備液晶顯示設備的量子點色彩增強膜需要切割成與液晶顯示設備相適應的尺寸。在切割過程中,可能會破壞量子點色彩增強膜邊緣的量子點,使得切割后的量子點色彩增強膜邊緣量子點失效,導致背光源發出的藍色光從量子點色彩增強膜四周透過,從而導致設置有量子點色彩增強膜的液晶顯示設備在顯示時出現四周存在藍邊的現象。

為了解決設置有量子點色彩增強膜液晶顯示設備在顯示時存在的四周發藍問題,現有技術中可以通過在量子點色彩增強膜周邊涂覆吸光材料,吸收一部分藍光。由于在周邊區域部分光被吸收,導致液晶顯示設備顯示時周邊區域的亮度較中心區域的亮度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液晶背光模組以及包含該液晶背光模組的液晶顯示設備,以解決液晶顯示設備顯示時周邊區域的亮度較中心區域的亮度低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液晶背光模組,所述液晶背光模組包括:

依次層疊設置的導光板、量子點色彩增強膜、第一增光膜和第二增光膜;

其中,所述量子點色彩增強膜的周邊區域涂覆有吸光介質;

所述第二增光膜包括多個棱鏡結構,所述棱鏡結構包括位于第二增光膜周邊區域的第一棱鏡結構和位于第二增光膜中心區域的第二棱鏡結構,所述周邊區域包圍所述中心區域;所述第一棱鏡結構的集光性大于所述第二棱鏡結構的集光性;

其中,所述第二增光膜周邊區域在所述導光板上的正投影與所述量子點色彩增強膜涂覆有吸光介質的區域在所述導光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疊,所述第二增光膜中心區域在所述導光板上的正投影與量子點色彩增強膜未涂覆有吸光介質的區域在所述導光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疊。

可選地,所述第二增光膜周邊區域在所述導光板上的正投影與所述量子點色彩增強膜涂覆有吸光介質的區域在所述導光板上的正投影完全重疊,所述第二增光膜中心區域在所述導光板上的正投影與量子點色彩增強膜未涂覆有吸光介質的區域在所述導光板上的正投影完全重疊。

可選地,所述第一棱鏡結構的頂角角度θ1與所述第二棱鏡結構的頂角角度θ2不同。

可選地,80°≤θ1≤100°,60°≤θ2<90°或90°<θ2≤120°

可選地,θ1=90°,70°≤θ2<90°或90°<θ2≤110°。

可選地,所述量子點色彩增強膜的周邊區域的范圍具體為:從量子點色彩增強膜左右上三邊邊緣向內延伸的寬度不小于2.2mm,從量子點色彩增強膜底邊向內延伸的寬度不小于4.6mm,所述量子點色彩增強膜底邊對應于所述導光板的入光側。

可選地,所述吸光介質為油墨。

一種液晶顯示設備,包括:

液晶背光模組;所述液晶背光模組為上述任一技術方案所述的液晶背光模組;

位于所述液晶背光模組上方的液晶顯示面板。

相較于現有技術,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提供的液晶背光模組中,位于第二增光膜周邊區域的第一棱鏡結構的集光性大于位于第二增光膜中心區域的第二棱鏡結構的集光性,如此,當光束亮度較弱的光線入射到第二增光膜的周邊區域,光束亮度較強的光線入射到第二增光膜的中心區域時,周邊區域和中心區域的出射光的光束亮度差值會小于其對應的入射光的光束亮度差值。

而在本發明提供的液晶背光模組中,由于量子點色彩增強膜周邊涂覆有吸光介質,該吸光介質會吸附一部分從量子點色彩增強膜泄露的光,如此能夠改善設置有量子點色彩增強膜的液晶顯示設備周邊發藍的問題。而且,吸光介質的存在會導致從量子點色彩增強膜周邊射出的光束亮度IQDEF周邊小于從其中心射出的光束亮度IQDEF中心

本發明提供的液晶背光模組中,第二增光膜周邊區域在導光板上的正投影與量子點色彩增強膜涂覆有吸光介質的區域在導光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疊,第二增光膜中心區域在導光板上的正投影與量子點色彩增強膜未涂覆有吸光介質的區域在所述導光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疊。如此,從量子點色彩增強膜周邊射出的至少部分光線會入射到第二增光膜的周邊區域,從量子點色彩增強膜中心區域射出的至少部分光線會入射到第二增光膜的中心區域,也就是說,光束亮度為IQDEF周邊的至少部分光線入射到第二增光膜的周邊區域,光束亮度為IQDEF中心的至少部分光線入射到第二增光膜的中心區域,入射到第二增光膜的光線經過第一棱鏡結構或第二棱鏡結構的集光后,從第二增光膜周邊區域和從中心區域射出的出射光的光束亮度之差小于兩區域的入射光之差。而且有可能會使得兩個區域的出射光的光束亮度相等。因此,通過本發明提供的第二增光膜周邊區域的高集光性,能夠提高周邊區域的出射光束亮度,能夠使得周邊區域的出射光束亮度與中心區域射出的出射光束亮度相近,因而能夠改善液晶顯示設備顯示時周邊區域的亮度較中心區域的亮度低的問題,提高液晶顯示設備的顯示均勻性。

附圖說明

為了清楚地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在描述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時用到的附圖做一簡要說明。顯而易見地,這些附圖僅是本發明的部分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未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獲得其它附圖。

圖1是量子點色彩增強膜的背光光譜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液晶顯示設備結構示意圖;

圖3A和圖3B分別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在有吸光介質及無吸光介質對應的第二增光膜上方的光束分布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棱鏡結構的頂角角度分別為70°、90°和110°時整體背光對應的相對亮度曲線;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紅綠藍三色的色度CIE值與液晶顯示面板各邊邊距之間的關系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有益效果更加清楚完整,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

首先介紹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液晶顯示設備的具體結構。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液晶顯示設備的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液晶顯示設備包括:依次層疊設置的反射膜20、導光板21、量子點色彩增強膜22、第一增光膜23、第二增光膜24、偏光片25和液晶顯示面板26。其中,層疊設置的反射膜20、導光板21、量子點色彩增強膜22、第一增光膜23和第二增光膜24組成的結構為液晶背光模組。

其中,量子點色彩增強膜22的周邊發藍區域涂覆有吸光介質221,作為示例,該吸光介質221可以為油墨,更進一步地,為了達到更好的吸光效果,所述油墨為黑色油墨。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二增光膜24包括多個棱鏡結構,可選地,棱鏡結構可以為三棱鏡結構,所述棱鏡結構包括位于第二增光膜24周邊區域的第一棱鏡結構和位于第二增光膜24中心區域的第二棱鏡結構;所述第一棱鏡結構的集光性大于第二棱鏡的集光性。

第二增光膜24周邊區域在所述導光板21上的正投影與所述量子點色彩增強膜22涂覆有吸光介質221的區域在所述導光板2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疊,所述第二增光膜24中心區域在所述導光板21上的正投影與量子點色彩增強膜22未涂覆有吸光介質的區域在所述導光板2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疊。

由于第一棱鏡結構的集光性大于第二棱鏡的集光性,如此,當光束亮度較弱的光線入射到第二增光膜的周邊區域,光束亮度較強的光線入射到第二增光膜的中心區域時,周邊區域和中心區域的出射光的光束亮度差值會小于其對應的入射光的光束亮度差值。

需要說明,涂覆在QDEF周邊區域的吸光介質會吸收一部分透過QDEF的光,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吸光介質會吸收一部分從QDEF周邊泄露的藍光,如此該吸光介質會改善設置有QDEF液晶顯示設備周邊發藍的問題。

本發明實施例為了驗證吸光介質的吸光性,還做了如下實驗:采用TracePro進行光路仿真,在有吸光介質及無吸光介質對應的第二增光膜上方分別放置一個光束亮度探測器,得到光束分布圖分別如圖3A和圖3B所示。在圖3A和圖3B中,每一個點代表一束光束。在無吸光介質上方得到的光束總能量Total Flux等于12.473W,在有吸光介質上方得到的光束總能量Total Flux等于12.327W。

根據光束亮度計算公式:光束亮度(lm)=光束總能量(W)*683(lm/W),則有吸收介質和無吸收介質上方的亮度差△lm為:

△lm=(12.473-12.327)*683=99.7lm(此為整體背光亮度的差異,反映到整體模組上亮度差異將減小)。

針對本發明提供的液晶背光模組,由于吸光介質吸光導致從QDEF周邊射出的光束亮度IQDEF周邊小于從其中心射出的光束亮度IQDEF中心。從而導致液晶顯示設備周邊區域比中心區域亮度暗的問題。為了解決該問題,本發明的液晶背光模組中,位于其第二增光膜周邊區域的第一棱鏡結構的集光性大于周邊區域的第二棱鏡結構的集光性。

由于第二增光膜周邊區域在導光板上的正投影與量子點色彩增強膜涂覆有吸光介質的區域在導光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疊,第二增光膜中心區域在導光板上的正投影與量子點色彩增強膜未涂覆有吸光介質的區域在所述導光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疊。如此,從量子點色彩增強膜周邊射出的至少部分光線會入射到第二增光膜的周邊區域,從量子點色彩增強膜中心區域射出的至少部分光線會入射到第二增光膜的中心區域,也就是說,光束亮度為IQDEF周邊的至少部分光線入射到第二增光膜的周邊區域,光束亮度為IQDEF中心的至少部分光線入射到第二增光膜的中心區域,入射到第二增光膜的光線經過第一棱鏡結構或第二棱鏡結構的集光后,從第二增光膜周邊區域和從中心區域射出的出射光的光束亮度之差小于兩區域的入射光之差。而且有可能會使得兩個區域的出射光的光束亮度相等。因此,通過本發明提供的第二增光膜周邊區域的高集光性,能夠提高周邊區域的出射光束亮度,能夠使得周邊區域的出射光束亮度與中心區域射出的出射光束亮度相近,因而能夠改善液晶顯示設備顯示時周邊區域的亮度較中心區域的亮度低的問題,提高液晶顯示設備的顯示均勻性。

為了更好地提高液晶顯示設備的顯示均勻性,優選地,透過吸光介質的光全部經由第一棱鏡結構的集光,未透過吸光介質的光全部經由第二棱鏡結構的集光,所以,作為本發明的一優選實施例,所述第二增光膜24周邊區域在所述導光板21上的正投影與所述量子點色彩增強膜22涂覆有吸光介質的區域在所述導光板21上的正投影完全重疊,所述第二增光膜24中心區域在所述導光板21上的正投影與量子點色彩增強膜22未涂覆有吸光介質的區域在所述導光板21上的正投影完全重疊。

需要說明,本發明實施例可以通過調整第二增光膜24上的棱鏡結構的頂角角度來調整其集光性,作為本發明的一具體實施例,為了使得第一棱鏡結構的集光性大于第二棱鏡結構的集光性,所述第一棱鏡結構的頂角角度θ1與所述第二棱鏡結構的頂角角度θ2不同,并且第一棱鏡的頂角角度θ1比第二棱鏡結構的頂角角度θ2更有利于集光。

為了獲得第二增光膜上的棱鏡結構的頂角角度與顯示面板的顯示亮度之間的關系,本發明實施例還作了如下實驗:

圖4示出了棱鏡結構的頂角角度分別為70°、90°和110°時整體背光對應的相對亮度曲線。由圖4可知,棱鏡結構的頂角角度為90°時,整體背光對應的亮度最高,因此,本發明實施例可以通過設置第二增光膜上的棱鏡結構的頂角角度實現第二增光膜不同區域不同的集光性。

基于上述實驗結果,作為本發明的一個具體實施例,第一棱鏡結構的頂角角度θ1的范圍可以為80°≤θ1≤100°,第二棱鏡結構的頂角角度θ2的范圍可以為60°≤θ2<90°或90°<θ2≤120°。作為本發明的更具體實施例,第一棱鏡結構的頂角角度θ1的范圍可以為θ1=90°,第二棱鏡結構的頂角角度θ2的范圍可以為70°≤θ2<90°或90°<θ2≤110°。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二增光膜24周邊區域和中心區域上的棱鏡結構設置不同頂角角度的實現方式可以如下:

一般情況下,第二增光膜的形成工藝為通過滾輪將成膜材料涂覆在第一增光膜上。基于此,本發明可以設計滾輪的周邊區域和中心區域具有不同的鋸齒角度,位于滾輪周邊區域的鋸齒角度為θ1’,位于滾輪中心區的鋸齒角度為θ2’。然后在用滾輪將成膜材料涂覆到第一增光膜形成第二增光膜的過程中,將滾輪的角度轉印到第一增光膜上,從而使得形成的第二增光膜周邊區域和中心區域棱鏡結構具有不同頂角角度。位于滾輪周邊區域的鋸齒角度θ1’與待形成的第一棱鏡結構的頂角角度θ1相等,位于滾輪中心區域的鋸齒角度θ2’與待形成的第二棱鏡結構的頂角角度θ2相等。

此外,為了清楚QDEF周邊區域和中心區域之間的界限,本發明實施例還做了一些實驗,在這些實驗中,設定量子點色彩增強膜底邊對應于所述導光板的入光側。得出了紅綠藍三色的色度CIE值與液晶顯示面板各邊邊距之間的關系,具體實驗結果如圖5所示。從圖5中可以看出,在液晶顯示面板的左右上三邊,白點的x方向色度坐標Wx和y方向色度坐標Wy從顯示面板邊緣漸變到距邊2.2mm處,在距邊2.2mm的位置白點的x方向色度坐標Wx和y方向色度坐標Wy達到穩定狀態,在液晶顯示面板的底邊上,白點的x方向色度坐標從液晶顯示面板的底邊邊緣漸變到距邊3.6mm處,在距邊3.6mm處,白點的x方向色度坐標Wx達到穩定狀態,白點的y方向色度坐標從液晶顯示面板的底邊邊緣漸變到距邊4.6mm處,在距邊4.6mm處,白點的y方向色度坐標Wy達到穩定狀態。需要說明,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白點的色度坐標CIE值采用1931標準。

根據圖5所示的色度與各邊邊距的關系示意圖可以限定QDEF的周邊區域范圍具體為:從QDEF的左右上三邊邊緣向內延伸的寬度不小于2.2mm,從QDEF的底邊邊緣向內延伸的寬度不小于4.6mm。

從圖5還可以看出,在色度不穩定區域即周邊區域,距離邊緣越近,色度距離穩定值越大。具體到液晶顯示面板或液晶顯示設備來說,周邊區域即為發藍區域,該發藍區域的發藍程度不同,越靠近邊緣,發藍程度越重。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發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發明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营口市| 久治县| 连州市| 安西县| 河津市| 关岭| 苍梧县| 汉寿县| 浦城县| 东阳市| 股票| 乐昌市| 芜湖县| 玛曲县| 南宁市| 阿巴嘎旗| 游戏| 德钦县| 玉环县| 张掖市| 凭祥市| 五寨县| 汝州市| 刚察县| 凤台县| 三穗县| 绥芬河市| 梅河口市| 永昌县| 义乌市| 莱西市| 五峰| 兴国县| 修文县| 卓资县| 广水市| 吴桥县| 东兰县| 元朗区| 富锦市| 恩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