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顯示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觸控模組結構及包含該觸控模組結構的手寫屏。
背景技術:
手寫屏是將液晶顯示器與先進的觸摸屏技術合二為一的產品,采用專門電磁筆、普通書寫筆或手指,配備專業的書寫軟件系統,可以在液晶屏幕上隨意書寫,在教學及會議等場合有廣泛的應用。現有的手寫屏中,天線板與背框的組裝工藝一般為向將天線板的相鄰兩邊與背框的相鄰兩邊對齊重合后再進行固定連接,但是由于背框尺寸具有一定的誤差,背框的尺寸可能會相對改變,天線板此時再與該背框進行邊緣對齊,則有可能使天線板的感應區域不能完全覆蓋面板的觸控顯示區域,這就造成了觸控顯示區域局部無法進行書寫,影響正常的書寫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觸控模組結構,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背框尺寸有變化時,天線板無法準確定位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觸控模組結構,包括:背框、天線板及面板,所述天線板設于所述背框的前側,所述面板設于所述天線板的前側,所述天線板及所述面板均與所述背框連接,所述背框上設有向所述背框的前側凸出的定位凸起,所述天線板上設有與所述定位凸起結構配合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與所述定位凸起為間隙配合,組裝后,所述面板的觸控顯示區域在所述天線板的板面上的正投影不超出所述天線板的感應區域的邊界范圍。
進一步地,所述定位凸起設于靠近所述背框的邊緣位置。
進一步地,所述定位孔向所述天線板的邊緣開口。
進一步地,所述定位凸起具有一個,且所述定位凸起設于靠近所述背框的其中一個長邊的中間位置,所述定位孔設于靠近所述天線板的其中一個長邊的中間位置。
進一步地,所述定位凸起不突出于所述天線板的前板面。
進一步地,所述定位凸起包括頂板及至少一個側板,所述頂板的板面與所述天線板的板面平行,所述側板的板面與所述頂板的板面垂直,所述側板的前端與所述頂板后板面的邊緣連接,所述側板的后端與所述背框的前側面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頂板為矩形板,所述頂板的長邊與所述背框的長邊平行,所述側板具有一個,且所述側板的前端與所述頂板的后板面上遠離所述背框的邊緣的長邊邊緣連接,所述側板的板面與所述頂板的長邊平行,所述側板的寬度與所述頂板的長邊的長度一致,所述定位孔為矩形孔。
進一步地,所述天線板的后板面通過膠黏層與所述背框的前側面粘接。
進一步地,所述膠黏層分別設于所述天線板后板面靠近兩個長邊的位置。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觸控模組結構的有益效果在于: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觸控模組結構通過在背框上設置定位凸起,在天線板上設置相對應的定位孔,將定位孔套裝于定位凸起上進行定位,在組裝過程中,無需再用邊緣對齊定位,組裝后的天線板的感應區域均能覆蓋面板的觸控顯示區域,提高了組裝效率,達到天線板與背框之間的快速定位,并且,由于無需再利用天線板的邊緣進行定位,天線板的外觀尺寸可適當縮小,從而減少了材料的使用,且這種定位方式不易受到公差影響改變位置,量產性也很高。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手寫屏,包含上述的觸控模組結構。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手寫屏的有益效果在于: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手寫屏通過采用上述的觸控模組結構,使得整個手寫屏的組裝周期縮短,產品質量穩定,生產成本降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觸控模組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采用的背框及定位凸起的裝配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采用的天線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觸控模組結構的使用狀態圖一;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觸控模組結構的使用狀態圖二;
圖中:1、背框;2、天線板;3、面板;4、定位凸起;41、頂板;42、側板;5、定位孔;6、觸控顯示區域;7、感應區域;8、膠黏層。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請一并參閱圖1至圖5,現對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觸控模組結構進行說明。所述觸控模組結構,包括背框1、天線板2及面板3,天線板2設于背框1前側,面板3設于天線板2前側,天線板2及面板3均與背框1連接,背框1上設有向背框1前側凸出的定位凸起4,天線板2上設有與定位凸起4結構配合的定位孔5,定位孔5與定位凸起4為間隙配合,組裝后,面板3的觸控顯示區域6在天線板2板面上的正投影不超出天線板2的感應區域7的邊界范圍。定位凸起4與定位孔5配合,使得天線板2與背框1至少在平行于背框1的長邊方向或垂直于背框1的長邊方向能夠得到限位,進而方便后續的連接組裝。由于定位凸起4及定位孔5主要起到定位的作用,而不是將天線板2與定位凸起連接起來,因此采用間隙配合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定位孔5不能與感應區域7有交疊,防止影響正常使用。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觸控模組結構,與現有技術相比,通過在背框上設置定位凸起,在天線板2上設置相對應的定位孔5,將定位孔5套裝于定位凸起4上進行定位,在組裝過程中,無需再用邊緣對齊定位,組裝后的天線板2的感應區域7均能覆蓋面板3的觸控顯示區域6,提高了組裝效率,達到天線板2與背框1之間的快速定位,并且,由于無需再利用天線板2的邊緣進行定位,只需依照定位凸起4來進行設計,天線板2的外觀尺寸可適當縮小,從而減少了材料的使用,且這種定位方式不易受到背框1公差影響改變位置,量產性也很高。
進一步地,請一并參閱圖1、圖2、圖4及圖5,作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觸控模組結構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為了合理利用空間,其達到方便組裝的目的,定位凸起4設于靠近背框1的邊緣位置。
進一步地,請參閱圖1至圖5,作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觸控模組結構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定位孔5向天線板2的邊緣開口,這種結構加工簡單,且從多個方便均能實現定位組裝,組裝后還能夠再次進行位置調整,提高了組裝效率。
進一步地,參閱圖1、圖2、圖4及圖5,作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觸控模組結構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定位凸起4具有一個,且定位凸起4設于靠近背框1的其中一個長邊的中間位置,相應的,定位孔5設于靠近天線板2的其中一個長邊的中間位置。由于長邊較長,受到公差影響較小,因此定位凸起4設于長邊的中間位置更能保證定位的準確性。定位后,只需將天線板2靠近長邊的位置與背框1進行固定即可,整體組裝結構更加簡單,降低生產成本。
進一步地,請參閱圖1,作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觸控模組結構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定位凸起4不突出于天線板2的前板面,進而不會妨礙面板3的組裝。
具體地,請參閱圖1、圖2、圖4及圖5,作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觸控模組結構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定位凸起4包括頂板41及至少一個側板42,頂板41的板面與天線板2的板面平行,側板42的板面與頂板41的板面垂直,側板42的前端與頂板41后板面的邊緣連接,側板42的后端與背框1的前側面連接。采用這種定位凸起結構,應至少保證天線板2在平行于背框1長邊的方向上能被雙向定位,且定位凸起4與定位孔5之間不能發生相對轉動,因此定位凸起4應當設置成類似于多邊棱柱形的結構。定位孔5的三個內側面均應與定位凸起4的外側面抵接,根據前述的定位凸起4的前端面不突出于天線板2的前板面,將側板42的外板面與該側板42連接的頂板41邊緣的外端面平齊設置,使得定位孔5的若干個內側面均能分別與不同的側板42的外板面抵接,此時,頂板41的形狀應設置成與定位孔形狀一致,為多邊形的板狀構件。
具體地,參閱圖1至圖5,作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觸控模組結構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頂板41為矩形板,頂板41的長邊與背框1的長邊平行,側板42具有一個,且側板42的前端與頂板41的后板面上遠離背框1的邊緣的長邊邊緣連接,側板42的板面與頂板41的長邊平行,側板42的寬度與頂板41的長邊的長度一致,。與定位凸起4的形狀相配合的,定位孔5為矩形孔。定位孔5具有三個內側面,組裝后,定位孔5的左右兩側分別與頂板41及側板42的左右兩端面抵接(對天線板2在平行于背框1的方向進行了限位),定位孔5的下側與頂板41的下端面及側板42的下板面抵接,定位凸起4的結構簡單,定位效果好,組裝更加方便,且用料較為節省,能夠更好的控制成產成本。
具體地,作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觸控模組結構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頂板41長邊的長度為1cm-5cm,根據實際產品尺寸進行設定。
進一步地,請參閱圖1,作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觸控模組結構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天線板2的后板面通過膠黏層8與背框1的前側面粘接,粘接結構簡單,占用空間小,且連接牢靠,適用于薄板狀物體的連接。
具體地,請參閱圖1,作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觸控模組結構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由于定位凸起4對天線板2在平行于背框1長邊的方向進行了限位,膠黏層8分別設于天線板2后板面靠近兩個長邊的位置,對垂直于背框1長邊的方向進行限位即可。
進一步地,作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觸控模組結構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手寫屏。所述手寫屏包括上述的觸控模組結構。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手寫屏,通過采用上述的觸控模組結構,使得整個手寫屏的組裝周期縮短,產品質量穩定,生產成本降低。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