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色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能夠正確地檢測環境溫度,從而能夠進行與環境溫度相適應的熱源控制,從而能夠防止消色不良現象的消色裝置。本實用新型的消色裝置包括:供紙部,供給由可消色色材形成了圖像的用紙;消色部,通過加熱對所述用紙上的所述圖像進行消色處理;排紙部,排出所述消色處理后的用紙;以及溫度傳感器,檢測所述消色裝置的外部的環境溫度并輸出用于控制所述消色處理的溫度檢測信號。根據本實用新型,能夠提供一種能夠正確地檢測環境溫度,從而能夠對用于消去圖像的熱源進行與環境溫度相適應的溫度控制,從而能夠防止消色不良現象的消色裝置。
【專利說明】消色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把通過圖像形成裝置形成了圖像的用紙上的圖像消去及裝載所述用紙的消色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現有技術的消色裝置中,提出了通過熱對用紙進行消色處理從而消去圖像的消色裝置。用于消去圖像的熱源的溫度控制根據消色裝置周圍的環境溫度而進行控制的改變(例如,啟動時的溫度升高控制等)。用于檢測環境溫度的溫度傳感器配置在消色裝置的控制基板上。然而,在剛剛進行消色操作后消色裝置內部的溫度升高,不能夠正確地檢測環境溫度,從而不能夠進行與環境溫度相適應的熱源控制,因此,出現消色不良等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3]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課題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正確地檢測環境溫度,從而能夠進行與環境溫度相適應的熱源控制,從而能夠防止消色不良現象的消色裝置。
[0005]解決課題的手段
[0006]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消色裝置的第一方面,該消色裝置包括:供紙部,供給由可消色色材形成了圖像的用紙;消色部,通過加熱對用紙上的圖像進行消色處理;排紙部,排出消色處理后的用紙;以及溫度傳感器,檢測消色裝置的外部的環境溫度并輸出用于控制消色處理的溫度檢測信號。
[0007]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消色裝置的第二方面,其在第一方面的消色裝置的基礎上,優選還包括設置于消色裝置的外殼上的空氣進入口,溫度傳感器設置于空氣進入口處。
[0008]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消色裝置的第三方面,其在第二方面的消色裝置的基礎上,優選還包括控制基板,該控制基板設置于消色裝置的外殼內,用于對消色裝置的操作進行控制,空氣進入口設置于控制基板附近。
[0009]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消色裝置的第四方面,其在第二或三方面的消色裝置的基礎上,優選還包括風扇,該風扇設置于空氣進入口的附近,用于吸入空氣,溫度傳感器設置于空氣進入口和風扇之間。
[0010]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消色裝置的第五方面,其在第二或三方面的消色裝置的基礎上,優選溫度傳感器設置于空氣進入口的內側。
[0011]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消色裝置的第六方面,其在第四方面的消色裝置的基礎上,優選風扇設置于空氣進入口的內側。
[0012]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消色裝置的第七方面,其在第一方面的消色裝置的基礎上,優選消色部包括:熱輥,其設置在用紙的輸送路徑的一側;以及壓輥,其以與熱輥相對的方式設置在用紙的輸送路徑的相反側,熱輥在內部具備作為進行消色處理的熱源的熱源燈,在外周具備用于檢測熱輥的表面的溫度的溫度檢測部。[0013]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消色裝置的第八方面,其在第一方面的消色裝置的基礎上,優選消色裝置還包括讀取部,其設置于用紙的輸送路徑上,用于讀取用紙的印刷狀況。
[0014]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消色裝置的第九方面,其在第一方面的消色裝置的基礎上,優選消色裝置還包括多個排紙托盤,用于裝載從排紙部排出的用紙。
[0015]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消色裝置的第十方面,其在第八方面的消色裝置的基礎上,優選消色裝置包括第一輸送路徑和第二輸送路徑,讀取部設置于第一輸送路徑上,消色部設置于第二輸送路徑上,第二輸送路徑通過在讀取部的下游從第一輸送路徑分支出而形成,并在讀取部的上游與第一輸送路徑合流。
[0016]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
[0017]根據本實用新型,能夠提供一種能夠正確地檢測環境溫度,從而能夠對用于消去圖像的熱源進行與環境溫度相適應的溫度控制,從而能夠防止消色不良現象的消色裝置。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示出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的消色裝置的正視圖。
[0019]圖2是示出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的消色裝置的后視圖。
[0020]符號說明
[0021]1、給紙托盤2、讀取部
[0022]3、消色部4、排紙部
[0023]5、第一排紙托盤 6、第二排紙托盤
`[0024]7、基板8、空氣吸入口
[0025]9、風扇10、溫度傳感器。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0027]—種消色裝置,用于消去通過圖像形成裝置形成了圖像的用紙上的圖像,包括:用于供給用紙的供紙部(供紙托盤)I ;對輸送路徑設置的用于讀取用紙的印刷狀況的讀取部2 ;通過熱對圖像進行消色的消色部3 ;將進行了消色處理的用紙排出的排紙部4 ;以及裝載用紙的排紙裝載部。
[0028]所述圖像形成使用可消色色材進行。所述色材在達到規定的溫度時消色。因此,在消色處理中,用紙通過以規定的輸送速度通過施加了某規定溫度的熱的消色部而進行所述消色處理。
[0029]所述消色裝置具有第一輸送路徑和第二輸送路徑。所述讀取部2設置在所述第一輸送路徑上。在所述讀取部2的輸送路徑下游具有分支部,所述第二輸送路徑從所述分支部分支出并在讀取部的輸送路徑上游與所述第一輸送路徑合流。
[0030]所述消色部包括一對熱輥和一對壓輥。上述熱輥在輥內部具備熱源燈,在輥外周具備溫度檢測部。上述一對熱輥設置在輸送路徑的一側,上述一對壓輥設置在輸送路徑的相反側。上述消色部包括兩個的熱源部。所述熱源部由上述熱輥內部的熱源燈構成,輸送路徑上游側的第一熱源部由一個主燈構成,而輸送路徑下游側的第二熱源部由熱容量比上述第一熱源部的熱源燈的熱容量小的主熱源燈和輔熱源燈兩個燈構成。[0031 ] 在本實施例中,上游側由一個熱源燈構成、下游側由兩個熱源燈構成,但是,也可以是上游側和下游側都由一個、兩個或三個以上的熱源燈構成。
[0032]下面說明用紙輸送操作。
[0033]如果選擇了消色及讀取模式,則在由所述供紙部I供紙后,在第一輸送路徑的上述讀取部2進行圖像掃描,并求出印字率,之后輸送到第二輸送路徑,在由上述消色部3進行消色處理后,再次輸送到第一輸送路徑,并通過上述讀取部2對圖像進行掃描,判斷可否再利用,然后向第一排紙托盤5和第二排紙托盤6分類排出。也可另外設置以使能夠選擇是否進行消色前的讀取。
[0034]本實用新型的消色裝置包括設置于外殼的空氣進入口,用于流入用于冷卻消色裝置內部的空氣。本實用新型的消色裝置所涉及的溫度傳感器設置于所述空氣進入口處,例如設置于空氣進入口的內側,用于檢測所述消色裝置的外部的環境溫度,并基于檢測結果輸出用于控制所述消色處理的溫度檢測信號。消色裝置進行與所輸出的溫度檢測信號相適應的熱源控制。本實用新型的消色裝置還可以包括風扇,所述風扇設置于所述空氣進入口的附近,例如設置于空氣進入口的內側,用于吸入空氣。
[0035]本實施方式的消色裝置還包括基板(控制基板)7,其設置于消色裝置的外殼內,用于對所述消色裝置的操作進行控制。在一實施方式中,如圖2所示,為了冷卻消色裝置內部的基板7,在基板7附近配置了空氣吸入口 8和用于吸入空氣的風扇9。用于檢測消色裝置的外部的環境溫度的溫度傳感器10設置在空氣吸入口 8和風扇9之間,其中,圖2中的右下部的黑色箭頭表示風(空氣)流動的方向。
[0036]作為用于檢測消色裝置的外部的環境溫度的溫度傳感器,可以使用各種公知的溫度傳感器,例如表面熱電阻感應傳感器和表面熱電偶感應傳感器等表面溫度傳感器。另外,溫度傳感器只要能正確檢測外部的環境溫度即可,并不局限于設置于空氣進入口處。
[0037]通過這樣的構成,能夠檢測消色裝置外部的環境溫度,從而能夠進行與環境溫度相適應的溫度控制,因此,不會出現消色不良。
【權利要求】
1.一種消色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紙部,供給由可消色色材形成了圖像的用紙; 消色部,通過加熱對所述用紙上的所述圖像進行消色處理; 排紙部,排出所述消色處理后的用紙;以及 溫度傳感器,檢測所述消色裝置的外部的環境溫度并輸出用于控制所述消色處理的溫度檢測信號, 所述消色裝置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消色裝置的外殼上的空氣進入口,所述溫度傳感器設置于所述空氣進入口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消色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色裝置還包括控制基板,所述控制基板設置于所述消色裝置的所述外殼內,用于對所述消色裝置的操作進行控制, 所述空氣進入口設置于所述控制基板附近。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消色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色裝置還包括風扇,所述風扇設置于所述空氣進入口的附近,用于吸入空氣, 所述溫度傳感器設置于所述空氣進入口和所述風扇之間。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消色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溫度傳感器設置于所述空氣進入口的內側。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消色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風扇設置于所述空氣進入口的內側。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消色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色部包括: 熱輥,其設置在所述用紙的輸送路徑的一側;以及 壓輥,其以與所述熱輥相對的方式設置在所述用紙的輸送路徑的相反側, 所述熱輥在內部具備作為進行所述消色處理的熱源的熱源燈,在外周具備用于檢測所述熱輥的表面的溫度的溫度檢測部。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消色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色裝置還包括讀取部,其設置于所述用紙的輸送路徑上,用于讀取用紙的印刷狀況。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消色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色裝置還包括多個排紙托盤,用于裝載從所述排紙部排出的用紙。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消色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色裝置包括第一輸送路徑和第二輸送路徑,所述讀取部設置于所述第一輸送路徑上,所述消色部設置于所述第二輸送路徑上,所述第二輸送路徑通過在所述讀取部的下游從所述第一輸送路徑分支出而形成,并在所述讀取部的上游與所述第一輸送路徑合流。
【文檔編號】G03G21/00GK203595897SQ201320172732
【公開日】2014年5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8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8日
【發明者】水谷企久夫 申請人:株式會社東芝, 東芝泰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