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定影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132786閱讀:1003來源:國知局
定影裝置的制造方法

本發明涉及將顯影劑熱定影在片材狀記錄介質上的定影裝置。



背景技術:

激光打印機等電子照相方式的成像裝置,具有用于將調色劑圖像熱定影在打印紙上的定影裝置。現有的定影裝置,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記載的定影裝置,具有作為加熱元件的鹵素燈。并且,通過來自鹵素燈的輻射熱加熱夾壓板與定影膜。打印紙在按壓輥與被加熱的定影膜之間通過。由此,調色劑圖像熱定影在打印紙上。

這種定影裝置在不執行打印處理的待機時,鹵素燈熄滅。然后,對成像裝置輸入打印指示時,定影裝置啟動,鹵素燈點燈。鹵素燈點燈后,在定影膜溫度上升到能夠定影溫度為止的期間,難以對打印紙進行定影處理。

近年來,將對成像裝置輸入打印指示后,到完成打印為止的時間(First Print Output Time,FPOT)加以縮短的要求越發強烈。隨此,也要求縮短定影裝置定影膜的升溫時間。但是,僅僅依靠鹵素加熱器的輻射熱,難以使定影膜在短時間內上升到能夠定影溫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定影裝置,能夠縮短從開始加熱到定影膜達到能夠定影溫度為止的時間。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定影裝置。該定影裝置可以包括定影膜、第一加熱元件、第二加熱元件、夾壓構件、反射構件、按壓構件以及支撐構件。定影膜可以沿第一方向呈筒狀延伸。第一加熱元件可以位于該定影膜內側且沿該第一方向延伸。第二加熱元件可以與該第一加熱元件不同。夾壓構件可以在該定影膜的內周表面和該第一加熱元件之間沿該第一方向延伸。該夾壓構件可以構造成與該定影膜的內周表面相接觸。反射構件可以位于該定影膜內側且沿該第一方向延伸。該反射構件和該夾壓構件構造成覆蓋該第一加熱元件的周圍且將來自該第一加熱元件的輻射熱反射到該夾壓構件。按壓構件可以位于該定影膜外側且構造成將該定影膜朝向該夾壓構件按壓。支撐構件可以位于該定影膜內側且沿該第一方向延伸。該支撐構件可以構造成覆蓋該反射構件且支撐該夾壓構件。該支撐構件可以包括第一板部、第二板部和第三板部。該第一板部可以沿該第一方向延伸且隔著該第一加熱元件沿與該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與該夾壓構件相對。該第二板部和第三板部可以沿該第一方向延伸且隔著該第一加熱元件沿與該第一方向和該第二方向不同的第三方向相互相對。該第二加熱元件可以位于該第二板部、該第三板部、該夾壓構件在該第三方向上的一個端部和該夾壓構件在該第三方向上的另一個端部中的至少一個上。

根據上述構造,可以通過第二加熱元件而增加在定影裝置傳導的的熱量。結果,可以迅速地將定影膜加熱到能夠定影溫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成像裝置的截面視圖。

圖2是概念性地示出成像裝置的控制系統的方塊圖。

圖3是定影裝置的縱向截面視圖。

圖4是定影裝置的縱向截面視圖。

圖5是第一加熱元件、夾壓構件、反射構件和支撐構件的分解立體圖。

圖6是從與定影膜接觸的一側觀察夾壓構件的立體圖。

圖7是示出熱定影處理流程的流程圖。

圖8是根據變形例的第一加熱元件、夾壓構件、反射構件和支撐構件的分解立體圖。

圖9是根據變形例的定影裝置的縱向截面視圖。

圖10是根據變形例的定影裝置的縱向截面視圖。

圖11是根據變形例的定影裝置的縱向截面視圖。

圖12是示出根據變形例的熱定影處理流程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參照附圖描述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

<1.成像裝置的整體構造>

圖1是包括一個實施例的定影裝置50的成像裝置1的截面視圖。該成像裝置1是電子照相方式的打印裝置(激光打印機)。成像裝置1在片材狀記錄介質的打印紙9表面記錄圖像。如在圖1中所示,成像裝置1具有片材供應托盤10、傳送機構20、曝光部30、處理盒40和定影裝置50。上述各部分容納于殼體60內部。

片材供應托盤10是容納未打印的打印紙9的托盤。片材供應托盤10設置在殼體60中的打印紙9傳送路徑的最上游側。在執行打印處理之前,將多張打印紙9加載到片材供應托盤10內。當加載了打印紙9的片材供應托盤10設置在殼體60中時,片材供應托盤10所備有的提升板11,將片材供應托盤10中的多張打印紙9壓向傳送輥21。由此,片材供應托盤10中的多張打印紙9接近傳送輥21一側。并且,最接近傳送輥21的打印紙9與傳送輥21接觸。

傳送機構20是將打印紙9從片材供應托盤10傳送到排放托盤61的機構。傳送機構20具有多個傳送輥21。在成像裝置1運行中,多個傳送輥21各以水平軸為中心旋轉。打印紙9依次與多個旋轉的傳送輥21相接觸,并沿著由多個傳送輥21限定的傳送路徑一張接一張地傳送。

曝光部30是將處理盒40中的感光鼓421曝光的機構。曝光部30放置在例如處理盒40與排放托盤61之間。曝光部30根據要打印的圖像數據,開啟/關閉激光振蕩器。從激光振蕩器投射的激光束,通過由多角鏡等構成的光學系統被偏轉。由此,對感光鼓421的外周表面以激光束高速掃描并曝光。結果,在感光鼓421的外周表面,形成與圖像數據相對應的靜電潛像。

處理盒40具有在打印紙9的記錄面上轉印調色劑圖像的機構。處理盒40可裝卸地放置到打印紙9的傳送路徑與曝光部30之間。成像裝置1的用戶,可以打開殼體60的正面蓋,在成像裝置1裝卸處理盒40。另外,本實施例的處理盒40具有顯影單元41和鼓單元42。顯影單元41相對于鼓單元42是可裝卸的。因此,成像裝置1的用戶,可以從處理盒40只取出顯影單元41,而更換為新的顯影單元41。

顯影單元41具有調色劑容納部分411、供應輥412、顯影輥413和層厚調整刮刀414。作為顯影劑,調色劑從調色劑容納部分411經由供應輥412供應給顯影輥413。此時,調色劑在供應輥412和顯影輥413之間摩擦帶電。另外,層厚調整刮刀414將供應給顯影輥413外周表面的多余的調色劑剔除。由此,在通過了層厚調整刮刀414的顯影輥413表面上,調色劑以均勻厚度沉積。

另一方面,鼓單元42具有感光鼓421、帶電器422和轉印輥423。感光鼓421表面,通過帶電器422均勻帶電后,被來自曝光部30的激光束照射。由此,在感光鼓421的外周表面形成靜電潛像。基于形成在感光鼓421的外周表面上的靜電潛像,沉積在顯影輥413的外周表面上的調色劑被從顯影輥413供應到在感光鼓421上。結果,在感光鼓421的外周表面,形成調色劑圖像。然后,打印紙9通過感光鼓421和轉印輥423之間,以便將調色劑圖像從感光鼓421的外周表面轉印到打印紙9的記錄面上。

定影裝置50是將在打印紙9的記錄面的調色劑圖像熱定影的裝置。定影裝置50設置在打印紙9的傳送路徑上的、相對于處理盒40位于傳送方向的下游側并且相對于排放托盤61位于傳送方向的上游側。打印紙9通過定影裝置50時,打印紙9上的調色劑圖像接受來自定影裝置50的加熱和壓力。由此,調色劑圖像定影在打印紙9的記錄面上。然后,打印紙9通過傳送機構20的多個傳送輥21排出到排放托盤61上。

有關定影裝置50的更為詳細的構成,以后描述。

<2.控制系統的構造>

接著,對成像裝置1內各部分進行電控制的控制系統加以說明。圖2是概念性地示出該控制系統構成的方塊圖。如在圖2中所示,成像裝置1具有控制部70、顯示部81、輸入部82和網絡接口83。上述傳送機構20、曝光部30、處理盒40和定影裝置50,與控制部70、顯示部81、輸入部82和網絡接口83相互可通信地連接。

控制部70具有例如CPU71、ROM72和RAM73。在ROM72,存儲有控制成像裝置1的操作的程序P。控制部70根據從ROM72讀出的程序P,通過使CPU71執行算法處理,對上述傳送機構20、曝光部30、處理盒40和定影裝置50進行動作控制。此時,伴隨CPU71的算法處理產生的數據被暫存在RAM73中。

顯示部81顯示成像裝置1的操作中所需要的信息或成像裝置1的工作狀態等。顯示部81使用例如液晶顯示器。輸入部82具有多個操作按鈕。成像裝置1的用戶,可以通過確認在顯示部81顯示的信息的同時操作輸入部82,而對控制部70輸入執行打印處理等各種命令。網絡接口83通過有線或無線通信裝置與外部信息終端連接。用戶可以從外部信息終端通過網絡接口83,對控制部70輸入執行打印處理等各種命令。

<3.定影裝置的詳細構造>

接著,描述有關定影裝置50的更為詳細的構造。

圖3及圖4是定影裝置50的縱向截面視圖。在圖4中,為容易理解省略一部分部件的圖示。如圖3及圖4所示,定影裝置50具有定影膜51、第一加熱元件52、夾壓構件53、反射構件54、按壓構件55、支撐構件56、第二加熱元件57、引導構件58和溫度傳感器59。圖5是第一加熱元件52、夾壓構件53、反射構件54和支撐構件56的分解立體圖。以下,在參照圖3及圖4的同時,也根據需要參照圖5。此外,反射構件54、支撐構件56是“隔板”的示例。

定影膜51是具有耐熱性及柔性的筒形構件。在定影膜51的材料中,使用例如不銹鋼等金屬。但在定影膜51的材料中,也可使用例如聚酰亞胺等樹脂。以下,將定影膜51呈筒狀延伸的方向作為“第一方向”。在本實施例中,垂直于打印紙9的傳送方向的水平方向為第一方向。定影膜51的內周表面至少與夾壓構件53及引導構件58相接觸。另外,定影膜51繞沿第一方向的第一軸可旋轉地支承。

第一加熱元件52是在供電時發出輻射熱的熱源。第一加熱元件52位于定影膜51內側,沿第1方向呈柱狀延伸。另外,第一加熱元件52位于以后描述的夾壓構件53和反射構件54之間,并且設置在反射構件54內側。在第一加熱元件52使用例如鹵素燈。第一加熱元件52與上述控制部70電連接,按照來自控制部70的指示啟動或停止。

夾壓構件53為板狀構件。夾壓構件53在定影膜51的內周表面和第一加熱元件52之間,沿第一方向延伸。夾壓構件53的一個表面與定影膜51的內周表面相接觸。在夾壓構件53的材料中,使用例如導熱率較大的鋁等金屬。在定影裝置50運行中,通過來自第一加熱元件52的輻射熱加熱夾壓構件53。并且,夾壓構件53的熱經由定影膜51傳導到打印紙9。

圖6是從夾壓構件53與定影膜51接觸面的一側觀察夾壓構件53的立體圖。如圖3至圖6所示,本實施例的夾壓構件53具有平板部531和延伸部532。平板部531位于第一加熱元件52和以后描述的按壓構件55之間。另外,相對于連接第一加熱元件52的中心軸和按壓構件55的旋轉軸的平面,平板部531基本垂直地擴展。平板部531的一個表面,成為在以后描述的按壓構件55之間夾持定影膜51的夾壓面533。延伸部532,從平板部531朝向定影膜51的旋轉方向的上游側,沿定影膜51的內周表面彎曲并延伸。

另外,如圖4及圖6所示,延伸部532包含一對突出部分534。一個突出部分534位于延伸部532的第一方向的一個端部。另一個突出部分534位于延伸部532的第一方向的另一個端部。在定影膜51與以后描述的支撐構件56之間,一對突出部分534比延伸部532的其他部分延伸得更長。另外,一對突出部分534離開定影膜51的內周表面而接近以后描述的第二加熱元件57一側。

反射構件54是將來自第一加熱元件52的輻射熱的一部分,反射到夾壓構件53的構件。在反射構件54的材料中,使用例如紅外線及遠紅外線的反射率較大的鋁等金屬。反射構件54在定影膜51的內側,沿第一方向延伸。另外,反射構件54具有朝向夾壓構件53開口的近似U形的杯狀部分541以及一對突緣部分542。一對突緣部分542,從杯狀部分541接近夾壓構件53的兩端部,向相互分離的方向擴展。第一加熱元件52設置在由夾壓構件53和反射構件54構成的筒形部的內部。換言之,夾壓構件53及反射構件54,覆蓋第一加熱元件52的第一軸的周圍。

來自第一加熱元件52的輻射熱的一部分,直接到達夾壓構件53。另外,來自第一加熱元件52的輻射熱的另一部分,經過反射構件54內側面的反射,到達夾壓構件53。這樣,使用反射構件54,可將來自第一加熱元件52的輻射熱,通過多種路徑照射在夾壓構件53上。由此,可以有效率地加熱夾壓構件53。

按壓構件55是將定影膜51朝向夾壓構件53按壓的構件。按壓構件55位于定影膜51外側。另外,相對于夾壓構件53的平板部531,按壓構件55位于第一加熱元件52的相反一側。本實施例的按壓構件55,為以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旋轉軸550為中心可旋轉地支承的輥子。在按壓構件55的材料中,使用例如具有彈性的橡膠。定影膜51及打印紙9,被夾持在夾壓構件53的夾壓面533與按壓構件55的外周表面之間。另外,按壓構件55也可以通過彈簧等彈性部件向夾壓構件53加壓。

在定影裝置50運行中,通過在圖3概念性示出的馬達551輸出的動力,按壓構件55以旋轉軸550為中心旋轉。按壓構件55旋轉時,定影膜51因其與按壓構件55或打印紙9的摩擦力而從動旋轉。打印紙9上的調色劑圖像,在通過被加熱的定影膜51和按壓構件55之間時,接受熱和壓力。由此,調色劑圖像熱定影在打印紙9上。

支撐構件56是抗拒來自按壓構件55的壓力而支撐夾壓構件53的構件。在支撐構件56材料中,使用例如比夾壓構件53剛度更高的鐵等金屬。支撐構件56在定影膜51的內側,沿第一方向延伸。另外,支撐構件56沿反射構件54擴展,具有朝向夾壓構件53張開的近似U的形狀。

支撐構件56具有第一板部561、第二板部562和第三板部563。第一板部561、第二板部562和第三板部563均沿著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板部561隔著第一加熱元件52,沿著與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本實施例中第一加熱元件52及按壓構件55的排列方向),與夾壓構件53相對。第二板部562和第三板部563隔著第一加熱元件52,沿著與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不同的第三方向(本實施例中與打印紙9的傳送方向平行的方向)相互相對。反射構件54的第二方向的端面(距離夾壓構件53最遠的面)被支撐構件56的第一板部561覆蓋。反射構件54的第三方向的兩個側面分別被支撐構件56的第二板部562和第三板部563覆蓋。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板部562在夾壓構件53一側的端部及第三板部563在夾壓構件53一側的端部,分別接觸反射構件54的突緣部分542。因此,支撐構件56通過反射構件54的一對突緣部分542支撐夾壓構件53。但是,第二板部562在夾壓構件53一側的端部及第三板部563在夾壓構件53一側的端部,也可以不通過反射構件54而直接接觸夾壓構件53。

第二加熱元件57是與第一加熱元件52分開設置的熱源。在第二加熱元件57使用例如板狀陶瓷加熱器。如圖5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在支撐構件56的第二板部562固定有一對第二加熱元件57。一對第二加熱元件57中的一個第二加熱元件57,設置在與第一加熱元件52的第一方向的一個端部相對應的位置。另外,一對第二加熱元件57中的另一個第二加熱元件57,設置在與第一加熱元件52的第一方向的另一個端部相對應的位置。例如,一對第二加熱元件57,設置在分別與第一加熱元件52的發出輻射熱的面的第一方向的一個端部以及另一個端部相重疊的第一方向的位置。來自所述第一加熱元件52的輻射熱的熱量比來自所述第二加熱元件57的輻射熱的熱量大。

另外,在圖5中的支撐構件56的第二板部562設置有一對第二加熱元件57,也可以在第二板部562的第一方向的一個端部或另一個端部中任意一個,設置一個第二加熱元件57。

在對第二加熱元件57供電時,第二加熱元件57的溫度上升。并且,第二加熱元件57的熱經由支撐構件56、反射構件54和夾壓構件53傳導到定影膜51。因此,通過一對第二加熱元件57,至少傳導到定影膜51在第一方向的兩端部附近的熱量增加。這樣,同時使用第一加熱元件52和第二加熱元件57,可以將定影膜51迅速加熱。由此,可以縮短從開始加熱到定影膜51達到能夠定影溫度為止的時間。

具體地,與定影膜51在第一方向的中心部附近相比,定影膜51在第一方向的兩端部附近釋放到空氣中的熱量較大。在本實施例中,對這樣的釋放熱量較大的定影膜51在第一方向的兩端部附近,主要通過一對第二加熱元件57加熱。這樣,定影膜51從第一加熱元件52和一對第二加熱元件57接受的熱量,在第一方向上被均勻化。換言之,定影膜51在第一方向上被更均勻地加熱。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加熱元件57設置在第二板部562在夾壓構件53一側的端部。換言之,在支撐構件56中,在最靠近夾壓構件53的位置設置第二加熱元件57。因此,與第二加熱元件57設置在支撐構件56的其他位置時相比,可以更迅速地加熱夾壓構件53。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在支撐構件56的第二板部562和第三板部563中,位于定影膜51的旋轉方向的上游側的第二板部562(即在第二板部562和第三板部563中,靠近延伸部532的第二板部562)上,設置有第二加熱元件57。因此,第二加熱元件57主要加熱在定影膜51中快要進入夾壓構件53與按壓構件55間之前的部分。在定影膜51中,由第二加熱元件57加熱的部分,加熱后立即進入夾壓構件53與按壓構件55之間。因此,從第二加熱元件57發生的熱量,可以有效地利用于定影處理中。

另外如圖3所示,引導構件58具有與定影膜51的內周表面相接觸、將定影膜51引導至夾壓面533的引導面581。在引導構件58的引導面581在定影膜51的旋轉方向的下游側,且在夾壓構件53的夾壓面533在定影膜51的旋轉方向的上游側,定影膜51最靠近第二加熱元件57。因此,第二加熱元件57主要加熱在定影膜51中位于引導面581與夾壓面533之間的部分。在定影膜51中,由第二加熱元件57加熱的部分,加熱后不與引導構件58接觸而進入夾壓構件53與按壓構件55之間。因此,可以限制由第二加熱元件57提供的熱量散逸到引導構件58。結果,從第二加熱元件57發生的熱量,可以更有效地利用于定影處理中。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在支撐構件56的外側設置有第二加熱元件57。換言之,不是在第二板部562的反射構件54一側的面上,而是在與反射構件54相反一側的面上,設置第二加熱元件57。因此,不會因為第二加熱元件57而妨礙來自第一加熱元件52的輻射熱。所以,可以用來自第一加熱元件52的輻射熱以及從第二加熱元件57傳導的熱,來有效地加熱定影膜51。結果,可以更迅速地加熱定影膜51。

圖7是示出在定影裝置50的熱定影處理的一例的流程圖。在每次控制部70對定影裝置50指示熱定影處理時,執行圖7中一系列處理。如圖7所示,在定影裝置50進行熱定影時,首先,控制部70在使按壓構件55旋轉的同時,通過對第一加熱元件52供電使第一加熱元件52發熱(步驟S11)。其次,控制部70通過設置在定影膜51附近的溫度傳感器59,檢測定影膜51溫度T。而后,判斷檢測出的定影膜51溫度T是否小于預先設定的基準溫度To(步驟S12)。

在定影膜51溫度T為基準溫度To以上時(在步驟S12為“否”時),不使第二加熱元件57發熱而對定影對象的打印紙9進行熱定影處理。另一方面,在定影膜51溫度T小于基準溫度To時(在步驟S12為“是”時),控制部70通過對第二加熱元件57供電使第二加熱元件57發熱(步驟S13)。這樣,就可以根據定影膜51溫度的實測值,僅在定影膜51的溫度上升不足時,使第二加熱元件57發熱,而輔助性地加熱定影膜51。結果,可以迅速地將定影膜51加熱到能夠定影溫度。

熱定影處理結束后,控制部70停止對第一加熱元件52供電。另外,熱定影處理結束后如果控制部70對第二加熱元件57供電時,控制部70也停止對第二加熱元件57供電。

在上述本實施例中,在支撐構件56的第二板部562設置有一對第二加熱元件57。但是,一對第二加熱元件57也可以設置在支撐構件56的第三板部563上。具體地,一對第二加熱元件57也可以固定在第三板部563上。此時,一對第二加熱元件57中的一個第二加熱元件57,設置在第三板部563中、與第一加熱元件52的第一方向的一個端部相對應的位置。并且,一對第二加熱元件57中的另一個第二加熱元件57,設置在第三板部563中、與第一加熱元件52的第一方向的另一個端部相對應的位置。另外,也可以在第三板部563的第一方向的一個端部或另一個端部中任意一個,設置一個第二加熱元件57。

<4.變形例>

以上,對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實施方式。接著,對上述實施方式的變形例,參照圖8至圖12加以說明。另外,在圖9至圖11,與圖4一樣省略了引導構件等一部分部件的圖示。

圖8是第一變形例中第一加熱元件52、夾壓構件53、反射構件54和支撐構件56的分解立體圖。在圖8的例中,在支撐構件56的第二板部562的第一方向的大致整個寬度上,設置有第二加熱元件57。換言之,在圖8中的第二加熱元件57,從與第一加熱元件52的第一方向的一個端部相對應的位置,沿著第一方向延伸到與第一加熱元件52的第一方向的另一個端部相對應的位置。例如,第二加熱元件57以與第一加熱元件52的發出輻射熱的面在第一方向的一個端部以及另一個端部的雙方重疊的方式沿著第一方向延伸。這樣,就可以通過第二加熱元件57,不僅增加在定影膜51在第一方向的兩端部附近傳導的熱量,而且增加在定影膜51在第一方向的中心部附近傳導的熱量。

因此,第二加熱元件57,既可以像上述實施方式那樣僅設置在支撐構件56在第一方向的兩端部附近,也可以像圖8那樣設置在支撐構件56的大致整個寬度上。但如上所述,定影膜51在第一方向的兩端部附近,來自第一加熱元件52的輻射熱量本身較少且容易釋放熱量。因此,為使定影膜51在第一方向的兩端部附近的溫度迅速上升,優選地,至少在支撐構件56在第一方向的兩端部附近設置第二加熱元件57。

另外,在圖8的例中,第二加熱元件57固定在第二板部562上,但第二加熱元件57也可以固定在第三板部563上。

圖9是第二變形例中定影裝置50的縱向截面視圖。在圖9的例中,不是在支撐構件56上,而是在夾壓構件53上,固定第二加熱元件57。具體地,在位于夾壓構件53在第三方向的一個端部的延伸部532的支撐構件56一側的面上,設置第二加熱元件57。這樣,與在支撐構件56上固定第二加熱元件57相比,第二加熱元件57的位置更靠近定影膜51。并且,從第二加熱元件57到定影膜51為止的熱傳導路徑變得更短。因此,用來自第二加熱元件57的熱,可以更迅速地加熱定影膜51。

同樣,在圖9的例中,一對第二加熱元件57中的一個第二加熱元件57,設置在延伸部532中、與第一加熱元件52的第一方向的一個端部相對應的位置。另外,一對第二加熱元件57中的另一個第二加熱元件57,設置在延伸部532中、與第一加熱元件52的第一方向的另一個端部相對應的位置。但是,也可以在延伸部532的第一方向的一個端部或另一個端部中任意一個,設置一個第二加熱元件57。并且,延伸部532以及第二加熱元件57,也可以從與第一加熱元件52的第一方向的一個端部相對應的位置,沿著第一方向延伸到與第一加熱元件52的第一方向的另一個端部相對應的位置。

另外,第二加熱元件57也可以設置在夾壓構件53在第三方向的另一個端部。但是,如圖9所示,如果將第二加熱元件57設置在位于夾壓面533在定影膜51的旋轉方向的上游側的延伸部532,定影膜51中由第二加熱元件57加熱的部分,加熱后立即進入夾壓面533與按壓構件55之間。因此,從第二加熱元件57發生的熱量,可以有效地利用于定影處理中。

圖10是第三變形例中定影裝置50的縱向截面視圖。在圖10的例中,第二加熱元件57位于夾壓構件53在第三方向的一個端部,在支撐構件56與夾壓構件53之間,夾持有第二加熱元件57。具體地,在支撐構件56的第二板部562在夾壓構件53一側的端部、與夾壓構件53的延伸部532在支撐構件56一側的面之間,夾持有第二加熱元件57。這樣,就可以使第二加熱元件57的位置,比在圖9時更接近夾壓面533。在定影膜51中,由第二加熱元件57加熱的部分,加熱后以更短的時間進入夾壓面533與按壓構件55之間。因此,從第二加熱元件57發生的熱量,可以更有效地利用于定影處理中。

同樣,在圖10的例中,一對第二加熱元件57中的一個第二加熱元件57,設置在與第一加熱元件52的第一方向的一個端部相對應的位置。另外,一對第二加熱元件57中的另一個第二加熱元件57,設置在與第一加熱元件52的第一方向的另一個端部相對應的位置。但是,在支撐構件56和夾壓構件53之間,也可以在第一方向的一個端部或另一個端部中任意一個,設置一個第二加熱元件57。并且,第二加熱元件57,也可以從與第一加熱元件52的第一方向的一個端部相對應的位置,沿著第一方向延伸到與第一加熱元件52的第一方向的另一個端部相對應的位置。另外,第二加熱元件57也可以在比第一加熱元件52靠第三方向的另一個端部一側夾持在支撐構件56的第三板部563在夾壓構件53一側的端部、與夾壓構件53在支撐構件56一側的面之間。

如上所述,第二加熱元件57至少設置在支撐構件56的第二板部562、支撐構件56的第三板部563,夾壓構件53在第三方向的一個端部以及夾壓構件53在第三方向的另一個端部中任意一個即可。第二加熱元件57也可以設置在這些部位中兩處以上。另外,第二加熱元件57也可以追加設置在與這些部位不同的位置。

圖11是第四變形例中定影裝置50的縱向截面視圖。在圖11的例中,在支撐構件56的第二板部562,固定第二加熱元件57。并且,圖11的支撐構件56具有從第二板部562在夾壓構件53一側的端部、向夾壓構件53的延伸部532一側延伸的腿部564。另外,夾壓構件53的延伸部532在支撐構件56一側的面、與支撐構件56的腿部564在夾壓構件53一側的面,直接接觸。這樣,使支撐構件56和夾壓構件53之間更容易熱傳導。因此,可以將從第二加熱元件57發出的熱,經由支撐構件56和夾壓構件53,更有效地傳導到定影膜51。

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說明的圖1的成像裝置為黑白打印機。但是,本發明的定影裝置也可以用于彩色打印機。圖12是示出在彩色打印機中執行熱定影處理的一例的流程圖。在每次控制部70對定影裝置50指示熱定影處理時,執行圖12中一系列處理。

在圖12的例中,首先,控制部70通過對第一加熱元件52供電使第一加熱元件52發熱(步驟S21)。其次,控制部70獲取表示打印時使用顯影劑的顏色數的信息。具體地,判斷打印指示是黑白打印及彩色打印中的哪一種(步驟S22)。

當打印指示是彩色打印時(在打印紙9上排出的顯影劑的顏色數比預先設定的基準值多時,在步驟S22為“是”時),多個單色調色劑圖像重疊轉印在打印紙9上。因此,在定影裝置50中,需要使定影膜51溫度升高。此時,通過對第二加熱元件57供電使第二加熱元件57發熱(步驟S23)。

另一方面,當打印指示是黑白打印時(在打印紙9上排出的顯影劑的顏色數在預先設定的基準值以下時,在步驟S22為“否”時),僅一個單色調色劑圖像轉印在打印紙9上。因此,不需要像彩色打印時那樣使定影膜51溫度升高。此時,對第二加熱元件57不立即供電,控制部70通過設置在定影膜51附近的溫度傳感器59,檢測定影膜51溫度T。而后,判斷檢測出的定影膜51溫度T是否小于預先設定的基準溫度To(步驟S24)。

在定影膜51溫度T為基準溫度To以上時(在步驟S24為“否”時),不使第二加熱元件57發熱而對定影對象的打印紙9進行熱定影處理。另一方面,在定影膜51溫度T小于基準溫度To時(在步驟S24為“是”時),控制部70通過對第二加熱元件57供電使第二加熱元件57發熱(步驟S23)。這樣,就可以在打印紙9上排出的顯影劑的顏色數多時,或在定影膜51的溫度上升不足時,使第二加熱元件57發熱,而輔助性地加熱定影膜51。結果,可以迅速地將定影膜51加熱到能夠定影溫度。

熱定影處理結束后,控制部70停止對第一加熱元件52供電。另外,熱定影處理結束后如果控制部70對第二加熱元件57供電時,控制部70也停止對第二加熱元件57供電。

另外,有關定影裝置的細節的形狀及構造,可以不同于本申請中各圖所示的形狀及構造。并且,在不發生矛盾的范圍內,可以對出現在上述實施方式及變形例的各要素適當地進行組合。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项城市| 柳河县| 临邑县| 清镇市| 灵武市| 淮北市| 行唐县| 枞阳县| 基隆市| 黄骅市| 监利县| 芦山县| 东丽区| 营山县| 资源县| 天门市| 武城县| 绥滨县| 甘孜| 仁布县| 绍兴县| 宝兴县| 大安市| 华蓥市| 资兴市| 将乐县| 澳门| 商城县| 如东县| 高雄市| 泰和县| 巴里| 嘉定区| 鄂托克前旗| 荥经县| 于田县| 三门峡市| 尚志市| 九龙坡区| 阜阳市| 榕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