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例如使保持透鏡等光學部件的可動部件在與光軸垂直的方向上移動從而對抖動進行校正的抖動校正裝置。
背景技術:
抖動校正裝置例如結合抖動而使透鏡等光學部件在與光軸垂直的方向上移動,以對照相機的手抖進行校正。抖動校正裝置具有保持光學部件的可動部件、將該可動部件支撐為能夠在與光軸垂直的方向上移動的固定部件、配設在可動部件與固定部件之間的多個滾動體、用于使可動部件沿著與光軸垂直的面相對于固定部件移動的致動器。
例如,作為這種致動器,公知音圈馬達(vcm),該音圈馬達(vcm)具有設置在可動部件上的線圈以及與線圈對置并設置在固定部件上的磁鐵。為了使固定部件保持可動部件,設置有如下的施力彈簧:朝向固定部件在光軸方向上對可動部件進行施力,在可動部件與固定部件之間按壓多個滾動體。
作為這種施力彈簧,公知有如下的磁性彈簧:在可動部件上設置磁性體,使該磁性體與固定部件的磁鐵對置。該磁性彈簧在沿著光軸的方向上作用有磁引力,另一方面,在與光軸垂直的方向上不產生應力,所以,不會對抖動校正時的驅動性能造成影響。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5-55794號公報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要解決的課題
但是,如上所述,在使設置在可動部件上的磁性體與固定部件的磁鐵對置的情況下,需要將磁性體設計(layout)在沿著光軸而與磁鐵重合的位置。該情況下,當磁鐵的與光軸垂直的面方向的大小較小時,磁性體的可配置區域有限,設計自由度較低。
本發明是鑒于上述情況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夠提高磁性彈簧的設計自由度的抖動校正裝置。
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明的抖動校正裝置的一個方式使保持透鏡的可動部件相對于固定部件在與光軸垂直的方向上移動,其中,該固定部件與該可動部件之間夾著多個滾動體而在透鏡的光軸方向上與該可動部件對置。該抖動校正裝置具有:線圈,其設置在可動部件上,在與光軸垂直的方向上具有空心部;第1磁軛,其穿過線圈的空心部而設置在固定部件上;驅動用的第1磁鐵,其在與光軸垂直的方向上與線圈對置,并且在第1磁軛的相反側在光軸方向上與固定部件對置而設置在固定部件上;第2磁軛,其在第1磁軛的相反側在光軸方向上與線圈和第1磁鐵對置而設置在固定部件上;驅動用的第2磁鐵,其在與光軸垂直的方向上與線圈對置,并且在第1磁鐵的相反側在光軸方向上與第1磁軛對置而設置在固定部件上;第3磁軛,其在第1磁軛的相反側在光軸方向上與線圈和第2磁鐵對置而設置在固定部件上;以及施力用的磁鐵,其在線圈和第1磁鐵的相反側以非接觸狀態與第2磁軛對置而設置在可動部件上,使磁引力作用于第2磁軛,施力用的磁鐵以如下的姿勢與線圈對置而固定設置在可動部件上,其中,該姿勢為,施力用的磁鐵的和驅動用的磁鐵與磁軛對置的磁極不同的磁極與磁軛的相反側對置。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的抖動校正裝置,能夠提高磁性彈簧的設計自由度。
附圖說明
圖1是示出實施方式的抖動校正裝置的主要部分的局部放大剖視圖。
圖2是從被攝體側觀察圖1的抖動校正裝置的可動部件的主視圖(a)和側視圖(b、c)。
圖3是示出粘貼設置在圖2的可動部件的背面側的柔性印刷基板(fpc)的展開圖。
圖4是示出將圖3的fpc粘貼設置在可動部件的背面的狀態的后視圖。
圖5是從箭頭v方向觀察圖4的可動部件的側視圖。
圖6是從被攝體側觀察圖1的抖動校正裝置的固定部件的主視圖(a)和側視圖(b、c)。
圖7是從被攝體側觀察將圖4的可動部件嵌入圖6的固定部件中并裝配了4個磁路的抖動校正裝置的主要部分的主視圖。
圖8是從圖7的箭頭viii方向觀察抖動校正裝置的側視圖。
圖9是從攝像元件側觀察圖7的磁路的后視圖。
圖10是示出設置了圖1的輔助磁鐵的情況下的霍爾元件的輸出的曲線圖。
圖11是用于說明圖1的抖動校正裝置的驅動原理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設與透鏡10(光學部件)的光軸c一致的軸為z軸,設在與z軸垂直的平面上相互垂直的2個軸為x軸和y軸。在各圖中適當圖示x軸、y軸和z軸。
本實施方式的抖動校正裝置100例如是如下裝置:在與光軸c(z軸)垂直的方向(沿著xy平面的方向)上驅動在照相機的攝像元件上形成被攝體像的光學系統中包含的至少一枚透鏡10,用于對拍攝時的手抖進行校正。
圖1是示出抖動校正裝置100的主要部分的局部放大剖視圖。抖動校正裝置100具有同軸地固定設置了2枚透鏡10的可動部件2、將可動部件2保持成能夠沿著與光軸c垂直的xy平面移動的固定部件4、以及用于使可動部件2相對于固定部件4沿著xy平面移動的磁路6。
磁路6包括使可動部件2相對于固定部件4在x軸方向上移動的2個一組的磁路6x-1、6x-2,以及使可動部件2相對于固定部件4在y軸方向上移動的2個一組的磁路6y-1、6y-2(參照圖7)。2個磁路6x-1、6x-2在之間夾著透鏡10并沿著x軸對置,2個磁路6y-1、6y-2和2個磁路6x-1、6x-2的相位相差90°,在之間夾著透鏡10并沿著y軸對置。這4個磁路6x-1、6x-2、6y-1、6y-2具有大致相同的構造,所以,在以下的說明中,有時統稱這4個磁路并設為磁路6。
圖2的(a)是沿著z軸從未圖示的被攝體側(以下設為正面側)觀察保持透鏡10的可動部件2的平面圖,圖2的(b)是從圖2的(a)的箭頭iib方向觀察可動部件2的側視圖,圖2的(c)是從圖2的(a)的箭頭iic方向觀察可動部件2的另一個側視圖。
除了透鏡10以外,可動部件2還具有分別分配給上述4個磁路6x-1、6x-2、6y-1、6y-2的4個線圈8x-1、8x-2、8y-1、8y-2,分別與4個磁路6對置的4個施力用的磁鐵11,以及2個霍爾元件12x、12y(位置檢測元件)。在以下的說明中,有時統稱4個線圈8x-1、8x-2、8y-1、8y-2并設為線圈8。并且,有時統稱2個霍爾元件12x、12y為霍爾元件12。
各線圈8以空心部與光軸c垂直且短邊沿著光軸c的姿勢固定設置在可動部件2上。即,線圈8x-1以空心部沿著x軸的姿勢與磁路6x-1對置設置,線圈8x-2以空心部沿著x軸的姿勢與磁路6x-2對置設置,線圈8y-1以空心部沿著y軸的姿勢與磁路6y-1對置設置,線圈8y-2以空心部沿著y軸的姿勢與磁路6y-2對置設置。4個線圈8x-1、8x-2、8y-1、8y-2繞透鏡10以90°間距設置。
施力用的磁鐵11分別在z軸方向上從各線圈8的正面側的端部分開并固定設置在可動部件2上。即,可動部件2一體地具有用于在z軸方向上從各線圈8分開地保持各磁鐵11的4個保持片14。4個磁鐵11以透鏡10的光軸c為中心而線對稱地設置,能夠均勻地對可動部件2施加朝向固定部件4作用的z軸方向的作用力。即,4個磁鐵11作為如下的磁性彈簧發揮功能:分別被對應的后述4個磁路6x-1、6x-2、6y-1、6y-2的正面側的磁軛43(磁軛、第2磁軛)(參照圖1)磁吸引,由此,產生將可動部件2拉到固定部件4的力。因此,優選各磁鐵11配置在在z軸方向上與磁軛43完全重疊的位置。
并且,施力用的磁鐵11相對于后述磁路6的驅動用的磁鐵41(第1磁鐵)以不同極彼此對置的朝向安裝在保持片14上。即,結合從磁路6泄漏的磁通的朝向來決定施力用的磁鐵11的安裝方向。假設當以使與之間夾著磁軛43而對置的驅動用的磁鐵41的磁極相同的磁極對置的朝向安裝施力用的磁鐵11時,則抵消施力用的磁鐵11的磁通的方向的磁通發揮作用,磁引力減弱。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以與驅動用的磁鐵41不同的磁極彼此對置的朝向安裝施力用的磁鐵11。
并且,施力用的磁鐵11配置在比驅動用的磁鐵41更接近光軸c的位置,實質上配置于在z軸方向上與線圈8重疊的位置,且配置在沿著xy平面相對于驅動用的磁鐵41偏移的位置。這樣,通過將施力用的磁鐵11配置在接近光軸c的位置,能夠縮短保持片14的長度,能夠抑制諧振的產生。另外,施力用的磁鐵11配置在與吸引對象的磁軛43對置的位置即可,沿著xy平面的設計自由度比較高。
一個霍爾元件12x安裝在與用于使可動部件2在x軸方向上移動的一個磁路6x-1對置的位置。另一個霍爾元件12y安裝在與用于使可動部件2在y軸方向上移動的一個磁路6y-2對置的位置。各霍爾元件12x、12y安裝成能夠檢測z軸方向的磁通的強度的朝向。霍爾元件12x檢測可動部件2相對于固定部件4的沿著x軸的位置,霍爾元件12y檢測可動部件2相對于固定部件4的沿著y軸的位置。各霍爾元件12x、12y分別經由保持片16安裝在可動部件2上。
圖3是示出粘貼設置在可動部件2的攝像元件側(以下設為背面側)的柔性印刷基板20(以下稱為fpc20)的展開圖。圖4是示出將fpc20粘貼設置在可動部件2上的狀態的后視圖,圖5是從圖4的箭頭v方向觀察該可動部件2的側視圖。
fpc20具有配置在透鏡10的有效徑的外側的圓環狀的部分22(環狀部分)。并且,fpc20具有串聯連接使可動部件2沿著x軸移動的致動器的2個線圈8x-1、8x-2的第1布線l1,以及串聯連接使可動部件2沿著y軸移動的致動器的2個線圈8y-1、8y-2的第2布線l2。進而,fpc20具有用于使第1布線l1和第2布線l2交叉的跳線l3。
并且,fpc20一體地具有呈放射狀向環狀部分22的外側突出的多個枝狀部分24x-1、24x-2、24y-1、24y-2、26a、26b、26c、27、28a、28b。即,fpc20具有對一張樹脂薄膜進行形狀加工而得到的基材21。換言之,基材21包括環狀部分22和多個枝狀部分24x-1、24x-2、24y-1、24y-2、26a、26b、26c、27、28a、28b。而且,第1布線l1、第2布線l2和跳線l3設置在基材21的背面側(圖3中為近前側)。
通過分成寬度較窄的枝狀部分26a、26b、26c來形成fpc20的基材21的固定部件4和可動部件2的布線,從而能夠減小可動部件2相對于固定部件4移動時產生的來自fpc20的反作用力。
枝狀部分24x-1從環狀部分22朝向線圈8x-1沿著x軸延伸,并且,在前端具有連接線圈8x-1的兩端的2個端子墊片23a、23b。枝狀部分24x-2從環狀部分22朝向線圈8x-2沿著x軸延伸,并且,在前端具有連接線圈8x-2的兩端的2個端子墊片23c、23d。端子墊片23a、23b、23c、23d設置在基材21的背面側。
枝狀部分24y-1從環狀部分22朝向線圈8y-1沿著y軸延伸,并且,在前端具有連接線圈8y-1的兩端的2個端子墊片25a、25b。枝狀部分24y-2從環狀部分22朝向線圈8y-2沿著y軸延伸,并且,在前端具有連接線圈8y-2的兩端的2個端子墊片25c、25d。端子墊片25a、25b、25c、25d設置在基材21的背面側。
枝狀部分26a從連接了線圈8x-1的枝狀部分24x-1與連接了線圈8y-1的枝狀部分24y-1之間延伸,并且,并排導出第1布線l1的一端和第2布線l2的一端。在與枝狀部分26a之間夾著透鏡10的相反側的枝狀部分26b從連接了線圈8x-2的枝狀部分24x-2與連接了線圈8y-2的枝狀部分24y-2之間延伸,并且,并排導出第1布線l1的另一端和第2布線l2的另一端。并且,從枝狀部分24x-2與枝狀部分24y-1之間延伸的枝狀部分27具有跳線l3。
枝狀部分26a、26b與后述枝狀部分26c一起向可動部件2的正面側折返(圖5),貫穿插入到固定部件4的后述纜線孔37中,所以,比其他枝狀部分長。并且,比較長的枝狀部分26a、26b、26c在不與4個磁路6x-1、6x-2、6y-1、6y-2干涉的位置處從環狀部分22延伸。即,枝狀部分26a從磁路6x-1與磁路6y-1之間延伸,枝狀部分26b從磁路6x-2與磁路6y-2之間延伸。
第1布線l1從枝狀部分26a穿過環狀部分22而與枝狀部分24x-1的端子墊片23a連接,經由線圈8x-1而與端子墊片23b連接。然后,第1布線l1從端子墊片23b穿過枝狀部分24x-1、環狀部分22、枝狀部分27、環狀部分22和枝狀部分24x-2而與端子墊片23c連接,經由線圈8x-2而與端子墊片23d連接。進而,第1布線l1從端子墊片23d經由枝狀部分24x-2和環狀部分22從枝狀部分26b導出。這樣,第1布線l1串聯連接2個線圈8x-1、8x-2。
并且,第2布線l2從枝狀部分26a穿過環狀部分22而與枝狀部分24y-1的端子墊片25a連接,經由線圈8y-1而與端子墊片25b連接。然后,第2布線l2從端子墊片25b穿過枝狀部分24y-1、環狀部分22、枝狀部分27、環狀部分22和枝狀部分24y-2而與端子墊片25c連接,經由線圈8y-2而與端子墊片25d連接。進而,第2布線l2從端子墊片25d經由枝狀部分24y-2和環狀部分22從枝狀部分26b導出。這樣,第2布線l2串聯連接2個線圈8y-1、8y-2。
跳線l3在枝狀部分27處構成與第1布線l1交叉的第2布線l2的一部分,在與第1布線l1電絕緣的狀態下與第1布線l1交叉。枝狀部分27安裝未圖示的零歐姆電阻,所以形成為比較寬的寬度,適合設置跳線l3。
在與枝狀部分27之間夾著透鏡10的枝狀部分27的相反側,枝狀部分26c呈放射狀延伸。并且,枝狀部分28a從該枝狀部分26c與枝狀部分24x-1之間沿著x軸延伸。進而,枝狀部分28b從枝狀部分26c與枝狀部分24y-2之間沿著y軸延伸。這3個枝狀部分26c、28a、28b和上述其他枝狀部分24x-1、24x-2、24y-1、24y-2、26a、26b、27在環狀部分22的周方向上分開設置。
在沿著x軸延伸設置的枝狀部分28a的前端安裝有用于檢測可動部件2的沿著x軸的位置的霍爾元件12x。霍爾元件12x安裝在fpc20的正面側,固定在位于可動部件2的背面側的保持片16上。并且,在沿著y軸延伸設置的枝狀部分28b的前端安裝有用于檢測可動部件2的沿著y軸的位置的霍爾元件12y。霍爾元件12y安裝在fpc20的正面側,固定在位于可動部件2的背面側的保持片16上。
霍爾元件12x具有包含這里未圖示的4條布線的信號纜線29a。信號纜線29a從霍爾元件12x穿過枝狀部分28a經由環狀部分22導出到枝狀部分26c。霍爾元件12y具有包含這里未圖示的4條布線的信號纜線29b。信號纜線29b從霍爾元件12y穿過枝狀部分28b經由環狀部分22導出到枝狀部分26c。即,這2條信號纜線29a、29b設置在不與第1布線l1和第2布線l2干涉的位置。由此,能夠減少針對2個霍爾元件12x、12y的噪聲的影響,能夠提高位置檢測精度。
并且,如上所述,通過串聯連接用于沿著x軸驅動可動部件2的2個線圈8x-1、8x-2,并串聯連接用于沿著y軸驅動可動部件2的2個線圈8y-1、8y-2,由此,能夠使裝置結構小型化。例如,如果至少設置用于沿著x軸驅動可動部件2的一個線圈和用于沿著y軸驅動可動部件2的一個線圈,則能夠使可動部件2沿著xy平面移動,但是,需要在透鏡10的x軸方向的一側配置線圈、并且在透鏡10的y軸方向的一側配置線圈,以光軸c為中心的xy平面內的裝置結構的平衡變差。當為了使裝置結構的平衡良好而在未配置線圈的相反側分別設置空間時,裝置整體的尺寸不必要地增大。因此,在透鏡10周圍配置4個線圈8的本實施方式的設計在使裝置結構小型化的方面是有效的。
并且,通過串聯連接在之間夾著透鏡10而對置的2組線圈,能夠使可動部件2的驅動平衡穩定。假設在并聯連接分別對置的2組線圈的情況下,當各個線圈的電阻稍微不同時,流過各線圈的電流就會不同,驅動力產生差異。與此相對,如本實施方式那樣,通過串聯連接對置的一對線圈,能夠使流過各線圈的電流值相同,能夠減小驅動力的差異。
在可動部件2與固定部件4對置的背面側分別粘貼設置有與光軸c垂直的4個球座墊片18a、18b、18c、18d。如圖4所示,球座墊片18a配置在線圈8x-1與線圈8y-2之間,球座墊片18b配置在線圈8x-2與線圈8y-2之間,球座墊片18c配置在線圈8x-2與線圈8y-1之間,球座墊片18d配置在線圈8x-1與線圈8y-1之間。在以下的說明中,有時統稱這4個球座墊片18a、18b、18c、18d并設為球座墊片18。
圖6的(a)是沿著z軸從正面側觀察固定部件4的平面圖,圖6的(b)是從圖6的(a)的箭頭vib方向觀察固定部件4的側視圖,圖6的(c)是從圖6的(a)的箭頭vic方向觀察固定部件4的另一個側視圖。除了固定部件4以外,圖6的(a)還圖示了4個球30a、30b、30c、30d(滾動體)。
固定部件4具有與透鏡10的有效徑的外側對置配置的圓環狀的底壁32、以及從該底壁32的外周緣沿著z軸向正面側延伸設置的大致圓筒形的周壁34。可動部件2在與周壁34之間夾著4個球30a、30b、30c、30d并嵌入周壁34的內側。該狀態下,上述4個施力用的磁鐵11與磁軛43一起作為磁性彈簧發揮功能,在可動部件2與固定部件4之間按壓并夾著4個球30a、30b、30c、30d。由此,可動部件2不會從固定部件4分開,可動部件2能夠相對于固定部件4沿著xy平面移動。
更具體而言,在固定部件4的底壁32的可動部件2側(正面側)的內表面32a設置有分別收容4個球30a、30b、30c、30d的凹部31a、31b、31c、31d。各凹部31a、31b、31c、31d設置在與可動部件2的4個球座墊片18a、18b、18c、18d分別對置的位置。即,4個球30a、30b、30c、30d分別配置在固定部件4的4個凹部31a、31b、31c、31d內,被夾在凹部31的底與球座墊片18之間(參照圖1)。
并且,在底壁32與可動部件2對置的內表面32a露出而設置有2個位置檢測用的輔助磁鐵36x、36y。2個輔助磁鐵36x、36y分別與可動部件2的霍爾元件12x、12y對應地設置。設置這2個輔助磁鐵36x、36y用于補償穿過對應的霍爾元件12x、12y的磁通。輔助磁鐵36x、36y比對應的磁路6x-1、6y-2的后述驅動用的磁鐵42小。通過設置輔助磁鐵36x、36y,可動部件2的可動范圍內的磁通的范圍增大,所以,能夠提高控制性。
周壁34具有使可動部件2的4個線圈8露出的4個開口部35a、35b、35c、35d。開口部35a、35b、35c、35d在周方向上以90°間距設置。這4個開口部35a、35b、35c、35d分別收納后述磁路6x-1、6x-2、6y-1、6y-2。換言之,固定部件4在4個開口部35a、35b、35c、35d之間具有4個彎曲的周壁34a、34b、34c、34d。各開口部35a、35b、35c、35d的形狀成為能夠對磁路6進行定位的形狀。
在各周壁34a、34b、34c、34d上分別設置有用于貫穿插入fpc20的枝狀部分26a、26b、26c的纜線孔37。枝狀部分26a穿過可動部件2的纜線孔3a導出到可動部件2的正面側之后,穿過固定部件4的周壁34d的纜線孔37拉出到固定部件4的外側。枝狀部分26b穿過可動部件2的纜線孔3b導出到可動部件2的正面側之后,穿過固定部件4的周壁34b的纜線孔37拉出到固定部件4的外側。枝狀部分26c穿過可動部件2的纜線孔3c導出到可動部件2的正面側之后,穿過固定部件4的周壁34a的纜線孔37拉出到固定部件4的外側。
圖7是從被攝體側觀察抖動校正裝置100的主要部分的主視圖。以在之間夾著4個球30a、30b、30c、30d的方式,使粘貼設置了圖4的fpc20的狀態下的可動部件2嵌入圖6的固定部件4的周壁34的內側,將3個枝狀部分26a、26b、26c貫穿插入到各個纜線孔3、37中,并且在周壁34的4個開口部35a、35b、35c、35d中分別裝配磁路6y-2、6x-2、6y-1、6x-1,從而組裝圖7的組裝體。并且,圖8是從圖7的箭頭viii方向觀察該抖動校正裝置100的主要部分的側視圖。進而,圖9是從背面側觀察一個磁路6x-1的后視圖。
如圖1和圖7~圖9所示,磁路6具有驅動用的2個磁鐵41、42和3個磁軛43、44、45。4個磁路6x-1、6x-2、6y-1、6y-2具有相同構造,所以,這里以一個磁路6為代表進行說明。磁路6經由設置在固定部件4的周壁34上的開口部35進行安裝,與可動部件2的各線圈8進行組合,相對于可動部件2的結構要素以非接觸狀態粘接固定在固定部件4上。
該狀態下,沿著z軸最正面側的磁軛43(第2磁軛)與線圈8的正面側分開且對置配置。沿著z軸最背面側的磁軛45(第3磁軛)與線圈8的背面側分開且對置配置。沿著z軸配置在磁軛43、45之間的磁軛44(第1磁軛)以非接觸狀態貫穿插入配置在線圈8的空心部內。
并且,沿著z軸的正面側的磁鐵41(第1磁鐵)配置在磁軛43與磁軛44之間,沿著z軸分開的兩面分別與磁軛43和磁軛44接觸并被磁吸引。沿著z軸的背面側的磁鐵42(第2磁鐵)配置在磁軛44與磁軛45之間,沿著z軸分開的兩面分別與磁軛44和磁軛45接觸并被磁吸引。另外,2個磁鐵41、42分別沿著xy平面在線圈8的徑向外側分開且對置配置。并且,2個磁鐵41、42以相同極相互面對的朝向進行安裝。
并且,如圖9所示,最背面側的磁軛45在與磁鐵42對置的部位具有切口部46(開口部)。如圖8所示,切口部46具有比輔助磁鐵36的寬度大的寬度,如圖1所示,該切口部46介于驅動用的磁鐵42與霍爾元件12之間。這樣,通過設置切口部46,來自磁鐵42的磁通容易穿過霍爾元件12,能夠提高可動部件2相對于固定部件4的位置檢測精度。
并且,如圖1所示,之間夾著霍爾元件12而在驅動用的磁鐵42的相反側設置檢測用的輔助磁鐵36,由此,能夠增大在可動部件2的可動范圍內穿過霍爾元件12的磁通差,能夠提高位置檢測精度。進而,以使和驅動用的磁鐵42與霍爾元件12對置的磁極(在本實施方式中為n極)相同的磁極(在本實施方式中為n極)與霍爾元件12對置的姿勢安裝輔助磁鐵36。因此,在可動部件2相對于固定部件4沿著xy平面移動時,能夠提高經由霍爾元件12檢測的信號的線形性。
圖10利用實線示出設置了輔助磁鐵36的本實施方式的抖動校正裝置100中的霍爾元件12的檢測信號的曲線圖。為了進行比較,利用虛線一并記載了未設置輔助磁鐵36的情況下的檢測信號的曲線圖。在不存在輔助磁鐵36的情況下,穿過霍爾元件12的磁通的朝向僅為一個方向,所以,成為偏向正側(或負側)的曲線圖,線形性也變差。與此相對,在設置了輔助磁鐵36的本實施方式的裝置中,來自輔助磁鐵36的相反朝向的磁通穿過霍爾元件12,檢測信號的線形性提高。
另外,優選霍爾元件12配置在其沿著光軸c的中心線比驅動用的磁鐵42的沿著光軸c的中心線更靠近光軸c的位置。并且,優選霍爾元件12配置在其中心線比輔助磁鐵36的沿著光軸c的中心線更遠離光軸c的一側。即,優選輔助磁鐵36配置成其中心線比霍爾元件12的中心線更靠光軸c側。
圖11是用于說明上述抖動校正裝置100的驅動原理的圖。如圖11所示,當在線圈8中流過電流i時,通過由磁路6形成的磁通j,基于弗萊明左手法則的磁力f作用于可動部件2。通過使流過線圈8的電流i的朝向相反,能夠使作用于可動部件2的磁力f的朝向成為相反朝向。即,通過使用沿著x軸配置的一對磁路6x-1、6x-2和沿著y軸配置的一對磁路6y-1、6y-2,能夠使可動部件2相對于固定部件4沿著xy平面移動。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方式,與固定設置在固定部件4上的磁軛43對置來設置固定設置在可動部件2上的施力用的磁鐵11,所以,磁軛43和磁鐵11作為磁性彈簧發揮功能,能夠相對于固定部件4保持可動部件2。此時,僅在z軸方向上使施力用的磁鐵11與沿著xy平面的尺寸比較大的磁軛43對置即可,能夠提高磁鐵11的沿著xy平面的設計自由度。
并且,根據本實施方式,以和驅動用的磁鐵41與磁軛43對置的磁極不同的磁極與磁軛43對置的朝向來配置施力用的磁鐵11,其中,驅動用的磁鐵41與施力用的磁鐵11之間夾著磁軛43而對置。由此,能夠使磁性彈簧的磁通的朝向與從vcm泄漏的磁通的朝向一致,能夠增強作用于可動部件2與固定部件4之間的磁引力。
以上根據實施方式說明了本發明,但是,本發明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當然能夠在本發明主旨的范圍內進行各種變形和應用。
下面,附記了其他實施方式的發明。
[1]
一種抖動校正裝置,其使保持透鏡的可動部件相對于固定部件在與該透鏡的光軸垂直的方向上移動,其特征在于,上述抖動校正裝置具有:
線圈,其設置在上述可動部件上,在與上述光軸垂直的方向上具有空心部;
第1磁軛44,其設置在上述固定部件上,穿過上述線圈的空心部進行配置;
驅動用的第1磁鐵41和驅動用的第2磁鐵42,它們設置在上述固定部件上,在與上述光軸垂直的方向上與具有上述空心部的線圈對置的位置,夾著上述第1磁軛44而在上述光軸方向上對置配置;
第2磁軛43,其設置在上述固定部件上,在上述光軸方向上夾著上述第1磁鐵而配置在上述第1磁軛的相反側;
第3磁軛46,其設置在上述固定部件上,在上述光軸方向上夾著上述第2磁鐵而配置在上述第1磁軛的相反側;以及
施力用的磁鐵11,其設置在上述可動部件上,夾著上述第2磁軛43而配置在上述線圈的相反側,使磁引力作用于該第2磁軛,
上述第1磁鐵和上述第2磁鐵的磁極被配置成,該第1磁鐵中的該第1磁軛側的磁極和該第2磁鐵中的上述第1磁軛側的磁極成為相同磁極,
上述第1磁鐵和上述施力用的磁鐵的磁極被配置成,該施力用的磁鐵中的上述第2磁軛側的磁極和該驅動用的磁鐵中的上述第2磁軛側的磁極不同。
[2]
根據[1]所述的抖動校正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施力用的磁鐵和上述線圈夾著上述第2磁軛而在上述光軸方向上并排配置。
[3]
根據[1]所述的抖動校正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施力用的磁鐵固定設置在該可動部上,使得在上述可動部被驅動時,上述施力用的磁鐵位于上述第2磁軛的范圍內。
[4]
根據[2]所述的抖動校正裝置,其中,
上述施力用的磁鐵在上述光軸方向上設置于與上述驅動用的磁鐵之間夾著上述磁軛且不與上述驅動用的磁鐵對置的位置。
[5]
一種抖動校正裝置,其使保持透鏡的可動部件相對于固定部件在與光軸垂直的方向上移動,該固定部件與該可動部件之間夾著多個滾動體并在上述透鏡的光軸方向上與該可動部件對置,其中,上述抖動校正裝置具有:
線圈,其設置在上述可動部件上,在與光軸垂直的方向上具有空心部;
第1磁軛,其穿過上述線圈的空心部而設置在上述固定部件上;
驅動用的第1磁鐵,其在與光軸垂直的方向上與上述線圈對置,并且在光軸方向上與上述第1磁軛對置而設置在上述固定部件上;
第2磁軛,其在上述第1磁軛的相反側在光軸方向上與上述線圈和上述第1磁鐵對置而設置在上述固定部件上;以及
施力用的磁鐵,其在上述線圈和上述第1磁鐵的相反側以非接觸狀態與上述第2磁軛對置而設置在上述可動部件上,使磁引力作用于上述第2磁軛。
標號說明
2:可動部件;4:固定部件;6x-1、6x-2、6y-1、6y-2:磁路;8x-1、8x-2、8y-1、8y-2:線圈;10:透鏡;11:施力用的磁鐵;12x、12y:霍爾元件;20:柔性印刷基板(fpc);21:基材;22:環狀部分;24x-1、24x-2、24y-1、24y-2、26a、26b、26c、27、28a、28b:枝狀部分;30a、30b、30c、30d:球;31a、31b、31c、31d:凹部;32:底壁;34a、34b、34c、34d:周壁;35a、35b、35c、35d:開口部;36x、36y:輔助磁鐵;41、42:驅動用的磁鐵;43、44、45:磁軛;46:切口部;100:抖動校正裝置;c:光軸;l1:第1布線;l2:第2布線;l3:跳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