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綁帶連接鉸鏈,用于頭戴顯示設備上,連接綁帶和顯示主體。本發明還涉及一種頭戴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的頭戴設備,例如VR產品,在綁帶與綁帶連接處,以及綁帶與顯示主體連接處多為卡勾、縫合、魔術勾或者熱熔等連接結構,受這種連接結構的限制綁帶是不便于旋轉的。也有采用旋轉方式連接,但旋轉結構多為自由狀態沒有阻尼力,綁帶與顯示主體的角度容易變動,不方便佩戴使用。
如圖1、圖2所示為目前一款VR產品頭箍處H inge(鉸鏈)結構,主要包括底座1、卡勾2、定位片3和外蓋4,其組裝方式為,將卡勾2套在底座1上,定位片3鑲嵌在底座1內,外蓋4套在底座1外邊。
由于卡勾2不帶阻尼力為任意自由狀態,造成每次使用時都要通過調整卡勾2位置來確定綁帶位置。底座1模具結構也較復雜,需開模具致使產品整體成本升高。
在中國發明專利“一種頭戴顯示設備”(CN105829949A)中公開了一種綁帶連接鉸鏈。具體地,該頭戴顯示設備包括顯示裝置20(相當于顯示主體)、耳機裝置30、頭戴支架40(相當于綁帶)及連接機構50(相當于綁帶連接鉸鏈)。兩組連接機構50中至少有一組連接機構50還包括嚙合結構53,該嚙合結構53包括:設置在第一旋轉件51及第二旋轉件52二者之一的圓周壁531之上的齒形結構532,以及固定至第一旋轉件51及第二旋轉件52之另一者之上的與齒形結構532嚙合的彈片533,該第一旋轉件51與該第二旋轉件52在外力作用下通過齒形結構532與彈片533嚙合轉動。在齒形結構532與彈片533形成的嚙合作用力下頭戴支架40與顯示裝置20維持相對角度,在外力的作用下,使得彈片533發生形變,與齒形結構532形成相對滑動,使得顯示裝置20繞著貫穿兩個耳機體31的軸心的軸線發生相對旋轉。該綁帶連接鉸鏈可以實現頭戴支架40與顯示裝置20維持相對角度,但是結構更為復雜,組裝不方便,制造成本高。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綁帶連接鉸鏈,利用壓縮彈片結構對綁帶產生阻尼,綁帶旋轉過程中一直受到阻尼的約束,可以懸停在任意角度,方便用戶佩戴使用,本發明結構也較為簡單,組裝方便,降低了制造成本。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綁帶連接鉸鏈,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設置有定位柱,待連接的綁帶通過連接孔穿套在所述定位柱上,所述定位柱上在綁帶外側依次穿套有摩擦片、彈片和壓蓋,所述定位柱端部設置有緊固件,將所述壓蓋、彈片、摩擦片和綁帶壓緊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綁帶旋轉時與所述摩擦片之間產生阻尼。
進一步,所述緊固件采用螺釘,所述定位柱設置有軸向螺紋孔。
進一步,所述緊固件采用螺絲蓋,所述螺絲蓋中部設置有螺紋孔,所述定位柱設置有外螺紋;所述螺絲蓋外圓周面上設置有防滑紋。
進一步,所述彈片為碗狀,碗底設置有通孔,所述摩擦片和壓蓋之間共設置兩個所述彈片,兩個彈片碗底相對組合在一起使用。
進一步,所述定位柱兩側做軸向切邊,所述定位柱的截面為扁圓形,所述摩擦片中部帶有與所述定位柱適配的扁圓孔,所述綁帶旋轉時所述摩擦片不跟隨旋轉;所述摩擦片與所述綁帶接觸的側面設置有油槽,所述油槽中填充潤滑脂。
進一步,所述綁帶端部與所述底座接觸的側面上設置有若干個凸點,所述底座上對應設置有凹坑;所述底座為圓槽型,側壁上設置有一段弧形缺口構成所述綁帶的旋轉滑道。
進一步,所述螺釘帶有中心通孔,所述定位柱設置有軸向螺紋通孔,可依次從螺釘的中心通孔和定位柱的軸向螺紋通孔中穿入線材。
進一步,所述定位柱設置有軸向通孔,可從所述定位柱的軸向通孔中穿入線材。
一種頭戴設備,包括顯示主體,顯示主體上連接有綁帶,所述綁帶與顯示主體連接處設置有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的綁帶連接鉸鏈,所述綁帶端部設置有連接孔,穿套在所述底座的定位柱上。
進一步,所述底座與顯示主體通過螺栓組合固定,或者通過膠粘組合固定,或者熱熔組合固定,或者一體注塑制成。
采用上述結構設置的綁帶連接鉸鏈具有以下優點:
本發明中綁帶連接鉸鏈的結構相對于現有技術產生的阻尼力較穩定,且綁帶連接鉸鏈本體可單體調整阻尼力大小,其中的緊固件旋緊程度不同,即可調整綁帶與摩擦片之間的阻尼值大小。
本發明中綁帶連接鉸鏈組裝簡單,制造成本較低,方便生產線調試阻尼力,使用區域較廣泛。
采用上述結構設置的頭戴設備具有以下優點:
本發明中綁帶可以相對顯示主體任意角度懸停,具有類似記憶功能,方便用戶下次使用,不需要再次調整綁帶角度。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中綁帶連接鉸鏈的分解圖;
圖2是現有技術中綁帶連接鉸鏈的組裝圖;
圖3是本發明綁帶連接鉸鏈的分解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1中綁帶連接鉸鏈與頭戴設備的安裝示意圖;
圖5是圖4的局部放大視圖;
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2中綁帶連接鉸鏈與頭戴設備的安裝示意圖,圖中沒有顯示活動綁帶;
圖7是圖6的局部放大視圖;
圖8是本發明所采用彈片的剖視圖,圖中為單彈片;
圖9是本發明所采用彈片的剖視圖,圖中為雙彈片;
圖10是本發明所采用底座的立體圖。
圖中:1.底座;2.卡勾;3.定位片;4.外蓋;5.底座;5-1.定位柱;5-2.弧形缺口;6.綁帶;6-1.凸點;7.摩擦片;8.彈片;8-1.通孔;9.壓蓋;10.螺絲蓋;11.螺釘;12.線材;13.綁帶;14.顯示主體。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設計構思是:
針對現有技術中綁帶沒有限制可以自由旋轉的技術問題,本發明設計了壓縮彈片結構,通過壓縮彈片對綁帶產生阻尼,綁帶旋轉過程中一直受到阻尼的約束,可以相對顯示主體懸停在任意角度,方便用戶佩戴使用。
針對現有技術中鉸鏈結構較復雜,組裝不方便,制造成本高的技術問題,本發明中各個部件結構基本為圓盤狀,穿套在定位柱上完成組裝,簡化了組裝工藝,降低了制造成本。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圖3所示,是本發明綁帶連接鉸鏈的分解圖,為了便于觀察,圖3中包括了兩種緊固件,即螺絲蓋10和螺釘11,但是這兩種緊固件不是同時使用的,以下實施例1和實施例2分別作了舉例說明。
實施例1
如圖4、圖5所示為本發明的實施例之一,在該實施例中,一種綁帶連接鉸鏈,包括底座5,底座5上設置有定位柱5-1,待連接的綁帶6通過連接孔穿套在定位柱5-1上,定位柱5-1上在綁帶6外側依次穿套有摩擦片7、彈片8和壓蓋9,定位柱5-1端部設置有緊固件,將壓蓋9、彈片8、摩擦片7和綁帶6壓緊在底座5上,綁帶6旋轉時與摩擦片7之間產生阻尼。
該阻尼可以讓綁帶6在任意旋轉角度懸停,當用戶再次使用頭戴產品時不用反復調整綁帶6位置即可獲得和上次一樣良好的佩戴舒適度(類似于記憶棉功能)。
圖4中綁帶6只顯示了一段,綁帶13可以看成是綁帶6的完整形狀,為了便于觀察,綁帶13沒有旋轉角度。
在該實施例中,緊固件采用螺釘11,定位柱5-1設置有軸向螺紋孔。為了實現對各個部件的壓緊效果,定位柱5-1的高度不可太長,所以該實施例中的綁帶連接鉸鏈體積較小。
螺釘11旋緊程度不同,綁帶6與摩擦片7之間阻尼值大小可調。
如圖8所示,彈片8為碗狀,碗底設置有通孔8-1,可以只使用一片彈片8。也可以如圖9所示,兩個彈片8碗底相對組合在一起使用,兩個彈片8組合使用可以顯著提高阻尼值,也增強了彈片的疲勞強度。
彈片8的材質采用金屬或塑膠,金屬材質可以選擇彈性較好的彈簧鋼、銅合金等材質。
如圖3所示,定位柱5-1兩側做軸向切邊,定位柱5-1的截面為扁圓形;中部帶有與定位柱5-1適配的扁圓孔,綁帶6旋轉時摩擦片7不跟隨旋轉。定位柱5-1與底座5是一體制成的,垂直底座5的底板設置。
摩擦片7表面光滑,摩擦片7材質可以采用樹脂,與綁帶6之間的阻尼主要依靠壓力產生。摩擦片7與綁帶6接觸的側面設置有油槽,油槽中填充潤滑脂,該設計主要是為了減弱摩擦片7與綁帶6之間的磨損。
如圖3所示,綁帶6端部與底座5接觸的側面上設置有兩個凸點6-1,底座5上對應設置有凹坑(圖中未示出)。當綁帶6旋轉到一定角度時兩凸點6-1會落入底座5對應凹坑內,可起到用戶提示作用或先定H inge旋轉角度,同時當綁帶6再次旋轉時,凸點6-1脫離凹坑,此時因凸點6-1的存在綁帶6及摩擦片7會向上移動,進一步壓縮了彈片8,提高了阻尼值。
如圖10所示,底座5為圓槽型,側壁上設置有一段弧形缺口5-2構成綁帶6的旋轉滑道,綁帶6在弧形缺口5-2的長度范圍內旋轉。
如圖3所示,螺釘11帶有中心通孔,定位柱5-1設置有軸向螺紋通孔(該螺紋通孔同時穿透了底座5的底板),可依次從螺釘11的中心通孔和定位柱5-1的軸向螺紋通孔中穿入線材12,該線材12可以是顯示主體14的信號線或電源線。
實施例2
在該實施例中,如圖6、圖7所示,緊固件采用螺絲蓋10,螺絲蓋10中部設置有螺紋孔,定位柱5-1設置有外螺紋,螺絲蓋10外圓周面上設置有防滑紋。采用螺絲蓋10的扭力較大,可以產生較大的壓緊力。
螺絲蓋10旋緊程度不同,綁帶6與摩擦片7之間阻尼值大小可調。
定位柱5-1設置有軸向通孔(該軸向通孔同時穿透了底座5的底板),可從定位柱5-1的軸向通孔中穿入線材12,該線材12可以是顯示主體14的信號線或電源線。
圖6、圖7中綁帶6沒有示出,綁帶13可以看成是綁帶6的完整形狀,為了便于觀察,綁帶13沒有旋轉角度。
實施例3
如圖4、圖6所示,,一種頭戴設備,包括顯示主體14,顯示主體14上連接有綁帶6,綁帶6與顯示主體14連接處設置有實施例1或實施例2中所述的綁帶連接鉸鏈,綁帶6端部設置有連接孔,穿套在底座5的定位柱5-1上。
在顯示主體14兩側,綁帶連接鉸鏈設置1組或2組,優選設置2組,在顯示主體14兩側對稱設置。
底座5與顯示主體14通過螺栓組合固定,或者通過膠粘組合固定,或者熱熔組合固定,或者一體注塑制成。
圖4中所示采用的是實施例1中的綁帶連接鉸鏈,圖6中所示采用的是實施例2中的綁帶連接鉸鏈,綁帶連接鉸鏈的具體結構在此不再重復描述。
以上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