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顯示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顯示面板、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曲面顯示屏更能滿足人們的視覺感受,使用曲面顯示,可以讓用戶的視覺體驗更加舒適,畫面臨場感更逼真,可帶來較佳的沉浸式效果。
現有技術為了實現曲面顯示,通常通過對平面顯示面板進行物理機械彎曲而形成曲面顯示面板,但這種實現曲面顯示的方式由于邊緣場的變形,會造成顯示面板的漏光以及色彩顯示異常等問題。
另外,現有技術為了實現曲面顯示,顯示面板內部的諸多模組都得有柔性的設計,這樣產品的良率較低,相應的產品的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顯示面板、顯示裝置,用以在不改變平面顯示面板物理機械曲化的基礎上實現曲面顯示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面板,包括平面顯示面板,其中,還包括設置于所述平面顯示面板顯示面的呈陣列排列的若干光學器件,全部所述光學器件使所述平面顯示面板形成的圖像在空間呈一曲面。
由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顯示面板,由于該顯示面板在平面顯示面板顯示面上設置有若干光學器件,全部光學器件能夠使得平面顯示面板形成的圖像在空間呈一曲面,因此能夠在不改變平面顯示面板物理機械曲化的基礎上實現曲面顯示的效果,增強了用戶觀看時的視覺沖擊效果。
較佳地,位于與所述平面顯示面板不同區域對應位置處的所述光學器件的光學參數不同。
較佳地,所述光學器件為凸透鏡,位于與所述平面顯示面板中間區域對應位置處的凸透鏡的焦距、與位于與所述平面顯示面板至少一個邊緣區域對應位置處的凸透鏡的焦距不相等。
較佳地,所述光學器件為凹透鏡,位于與所述平面顯示面板中間區域對應位置處的凹透鏡的焦距、與位于與所述平面顯示面板至少一個邊緣區域對應位置處的凹透鏡的焦距不相等。
較佳地,所述光學器件為液晶透鏡,位于與所述平面顯示面板中間區域對應位置處的所述液晶透鏡中的液晶的偏轉程度、與位于與所述平面顯示面板至少一個邊緣區域對應位置處的所述液晶透鏡中的液晶的偏轉程度不同。
較佳地,部分所述光學器件為凸透鏡,另一部分所述光學器件為凹透鏡,其余部分所述光學器件為液晶透鏡。
較佳地,部分所述光學器件為凸透鏡,其余部分所述光學器件為凹透鏡;或,部分所述光學器件為凸透鏡,其余部分所述光學器件為液晶透鏡;或,部分所述光學器件為凹透鏡,其余部分所述光學器件為液晶透鏡。
較佳地,以所述平面顯示面板的中心對稱軸對稱分布的兩所述凸透鏡的焦距相等。
較佳地,各所述凸透鏡與所述平面顯示面板之間的物距小于各所述凸透鏡的焦距,各所述凸透鏡的焦距隨著所述凸透鏡與所述中心對稱軸距離的增加而依次遞減;或,
各所述凸透鏡與所述平面顯示面板之間的物距大于各所述凸透鏡的焦距,各所述凸透鏡的焦距隨著所述凸透鏡與所述中心對稱軸距離的增加而依次遞增;或,
位于所述平面顯示面板中間區域位置處的各所述凸透鏡與所述平面顯示面板之間的物距小于該部分所述凸透鏡的焦距,位于所述顯示面板邊緣區域位置處的各所述凸透鏡與所述平面顯示面板之間的物距大于該部分所述凸透鏡的焦距。
較佳地,各所述凸透鏡的位置與所述平面顯示面板中的各像素的位置分別一一對應;或,
各所述凸透鏡的位置與所述平面顯示面板中組成像素的各亞像素的位置分別一一對應。
較佳地,各所述凸透鏡為平凸透鏡,平凸透鏡的凸面設置于遠離所述平面顯示面板的一側。
較佳地,全部所述凸透鏡為完整的平凸透鏡;或全部所述凸透鏡為半個平凸透鏡;或部分所述凸透鏡為完整的平凸透鏡,其余部分所述凸透鏡為半個平凸透鏡。
較佳地,以所述平面顯示面板的中心對稱軸對稱分布的兩所述凹透鏡的焦距相等。
較佳地,各所述凹透鏡的焦距隨著所述凹透鏡與所述中心對稱軸距離的增加而依次遞減。
較佳地,各所述凹透鏡的位置與所述平面顯示面板中的各像素的位置分別一一對應;或,
各所述凹透鏡的位置與所述平面顯示面板中組成像素的各亞像素的位置分別一一對應。
較佳地,各所述凹透鏡為平凹透鏡,平凹透鏡的凹面設置于遠離所述平面顯示面板的一側。
較佳地,全部所述凹透鏡為完整的平凹透鏡;或全部所述凹透鏡為半個平凹透鏡;或部分所述凹透鏡為完整的平凹透鏡,其余部分所述凹透鏡為半個平凹透鏡。
較佳地,以所述平面顯示面板的中心對稱軸對稱分布的兩所述液晶透鏡中的液晶的偏轉程度相同。
較佳地,各所述液晶透鏡的位置與所述平面顯示面板中的各像素的位置分別一一對應;或,
各所述液晶透鏡的位置與所述平面顯示面板中組成所述像素的各亞像素的位置分別一一對應。
較佳地,所述平面顯示面板為液晶顯示面板或有機發光顯示面板。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該顯示裝置包括上述的顯示面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面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光學器件為凸透鏡的顯示面板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顯示面板實現曲面顯示時的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光學器件為凸透鏡的另一顯示面板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光學器件與平面顯示面板中組成像素的各亞像素的位置對應關系示意圖;
圖6(a)、圖6(b)和圖6(c)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顯示面板實現曲面顯示時的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光學器件為凹透鏡的顯示面板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提供的光學器件為液晶透鏡的顯示面板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提供的液晶透鏡的具體結構示意圖;
圖10(a)和圖10(b)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提供的部分光學器件為凸透鏡、其余部分光學器件為凹透鏡的顯示面板結構示意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提供的部分光學器件為凸透鏡、另一部分光學器件為凹透鏡、其余部分光學器件為液晶透鏡的顯示面板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顯示面板、顯示裝置,用以在不改變平面顯示面板物理機械曲化的基礎上實現曲面顯示的效果。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介紹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提供的顯示面板。
附圖中各部件的形狀和大小不反映顯示面板的真實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說明本實用新型內容。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顯示面板,包括:平面顯示面板11,以及設置于平面顯示面板11顯示面的呈陣列排列的若干光學器件12,全部光學器件12使平面顯示面板11形成的圖像在空間呈一曲面。
具體地,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的平面顯示面板11為液晶顯示面板或有機發光顯示面板。當然,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的平面顯示面板11還可以為等離子顯示面板等類型的平面顯示面板,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并不限定平面顯示面板的具體類型。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的平面顯示面板11以液晶顯示面板為例進行具體介紹。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的平面顯示面板11包括相對設置的陣列基板111和彩膜基板112、位于陣列基板111和彩膜基板112之間的液晶層113、位于陣列基板111背向彩膜基板112一側的下偏光片114,以及位于彩膜基板112背向陣列基板111一側的上偏光片115,平面顯示面板11的顯示面即平面顯示面板11的出光面。
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提供的顯示面板,由于該顯示面板在平面顯示面板顯示面上設置有若干光學器件,全部光學器件能夠使得平面顯示面板形成的圖像在空間呈一曲面,實現了在不改變平面顯示面板物理機械曲化的基礎上實現曲面顯示的效果,增強了觀看的視覺沖擊效果。
另外,采用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提供的顯示面板實現曲面顯示,相對于現有技術的曲面顯示,提高了曲面顯示的良品率,降低了曲面顯示的成本,提升了產品競爭力。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介紹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提供的光學器件的具體結構。
實施例一: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的光學器件為凸透鏡20,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位于與平面顯示面板11不同區域對應位置處的凸透鏡20的光學參數不同,這里的光學參數為凸透鏡20的焦距。
具體實施時,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位于與平面顯示面板11中間區域對應位置處的凸透鏡20的焦距、與位于與平面顯示面板11至少一個邊緣區域對應位置處的凸透鏡的焦距不相等。如:圖中位于與平面顯示面板11中間區域對應位置處的凸透鏡20的焦距為f0,位于與平面顯示面板11左側邊緣對應位置處的凸透鏡20的焦距為f1,位于與平面顯示面板11右側邊緣對應位置處的凸透鏡20的焦距為f2,f0≠f1≠f2,由于凸透鏡20與平面顯示面板之間的物距均相等,而不同位置處凸透鏡20的焦距f0≠f1≠f2,因此,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的凸透鏡使得平面顯示面板形成的圖像在空間呈一曲面。
具體地,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以平面顯示面板的中心對稱軸對稱分布的兩凸透鏡的焦距相等,如圖2所示,此時凸透鏡20的焦距f1=f2。具體實施時,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平面顯示面板的中心對稱軸以豎直中心對稱軸為例,如圖3所示,平面顯示面板11的豎直中心對稱軸31指平面顯示面板11相對于人眼30在豎直方向上的對稱軸,在實際設計時,由于以平面顯示面板的豎直中心對稱軸對稱分布的兩凸透鏡的焦距相等,因此,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的凸透鏡使得平面顯示面板11形成的圖像在空間呈一曲面,該曲面的軌跡如圖3中的軌跡32,這樣,人眼30觀看到的將是曲面顯示的圖像。
優選地,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的各凸透鏡20為平凸透鏡,平凸透鏡的凸面設置于遠離平面顯示面板11的一側,這樣,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更容易制作。
具體實施時,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可以將全部的凸透鏡設置為一整個平凸透鏡,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還可以將全部的凸透鏡設置為1/2個平凸透鏡,如圖4所示;當然,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還可以將部分凸透鏡設置為完整的一個平凸透鏡,將其余部分的凸透鏡設置為1/2個平凸透鏡。另外,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還可以設置其它類型的平凸透鏡,如:將部分的凸透鏡設置為1/4個平凸透鏡。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將凸透鏡設置為1/2個平凸透鏡時,能夠增加光線的匯聚作用,平面顯示面板的出射光能夠被更好的利用。
具體地,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各凸透鏡的位置與平面顯示面板中的各像素的位置分別一一對應;或,各凸透鏡的位置與平面顯示面板中組成像素的各亞像素的位置分別一一對應。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以各凸透鏡的位置與平面顯示面板中組成像素的各亞像素的位置分別一一對應為例,凸透鏡以1/2個平凸透鏡為例,如圖5所示。
下面結合圖6(a)、圖6(b)和圖6(c)詳細介紹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通過若干凸透鏡實現曲面顯示的過程,其中圖6(a)、圖6(b)和圖6(c)僅示出了部分平面顯示面板,圖6(a)、圖6(b)和圖6(c)示出了平面顯示面板中組成像素的各亞像素R、G和B。
具體地,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提供的顯示面板中,根據凸透鏡的成像原理,可以設置凸透鏡焦距,使得平面顯示面板包括的像素到凸透鏡之間的距離,即物距小于各個凸透鏡的焦距,使平面顯示面板不同位置處的像素對應形成的圖像成一個正立放大的虛像被人眼接收,具體如圖6(a)所示;當然,也可以設置凸透鏡焦距,使得平面顯示面板包括的像素到凸透鏡之間的距離,即物距大于各個凸透鏡的焦距,使平面顯示面板不同位置處的像素對應形成的圖像成一個倒立的實像被人眼接收,具體如圖6(b)所示;當然,在凸透鏡的焦距設置時,可以使得平面顯示面板包括的部分像素到凸透鏡之間的距離大于與該部分像素對應位置處的凸透鏡的焦距,平面顯示面板包括的另一部分像素到凸透鏡之間的距離小于與該部分像素對應位置處的凸透鏡的焦距,使平面顯示面板包括的部分像素對應形成的圖像成正立的虛像,另一部分像素對應形成的圖像成倒立的實像,具體如圖6(c)所示。
根據下面給出的光學系統的基本公式:
物象關系:
平凸透鏡焦距:
拱高計算公式:
以上光學系統基本公式中,a表示物距,b表示像距,f表示凸透鏡的焦距,r表示凸透鏡的曲率半徑,n1表示凸透鏡的折射率,在圖6(a)、圖6(b)和圖6(c)中,n2表示空氣的折射率,n2=1。當然,在實際設置過程中,還可以在表面不平整的凸透鏡表面上填充一層平坦層,使得各個凸透鏡上方的表面較平整,這時n2表示平坦層的折射率;h表示凸透鏡的拱高,p表示凸透鏡的口徑(為凸透鏡的截面的半徑),參見圖6(a)、圖6(b)和圖6(c)。
由以上光學系統基本公式可知,當物距a一定時,具有不同的焦距f的凸透鏡可對應不同的像距b,因此利用這一性質,如圖6(a)所示,設置各凸透鏡20與平面顯示面板之間的物距a小于各凸透鏡20的焦距,各凸透鏡20的焦距隨著凸透鏡20與中心對稱軸距離的增加而依次遞減,即在圖6(a)中以焦距為f0的凸透鏡20作為中心對稱軸,f0>f1>f2,最后平面顯示面板形成的圖像在空間呈一曲面,實現了曲面的顯示效果。
進一步地,根據上面的公式(2)可知,凸透鏡不同的曲率半徑r可對應不同的焦距f,為了使各凸透鏡具有不同的焦距f,對于相同的制作凸透鏡的材料,可以對各凸透鏡的曲率半徑r進行設置。具體地,根據上面的公式(3),可以采用將各凸透鏡的拱高h設置為一定值,分別將各凸透鏡的口徑p設置為不同數值以達到調節曲率半徑r的效果;或者,也可以采用將各凸透鏡的口徑p設置為一定值,分別將各凸透鏡的拱高h設置為不同數值以達到調節曲率半徑r的效果。在具體實施時,為了便于制作,一般將各凸透鏡緊密排列且將凸透鏡的口徑p設置為相同,通過調節各凸透鏡的拱高h調整其曲率半徑r。
如圖6(a)所示,若已知平面顯示面板包括的亞像素對應形成的圖像所成的像需要相對平面顯示面板后移距離z,則該部分亞像素顯示的圖像通過凸透鏡所成的像的像距b=a+z。由公式(1)和(2)可計算出與該部分亞像素對應的凸透鏡的焦距f和曲率半徑r。
由以上光學系統基本公式可知,當物距a一定時,具有不同的焦距f的凸透鏡可對應不同的像距b,因此利用這一性質,可如圖6(b)所示,設置各凸透鏡20與平面顯示面板之間的物距a大于各凸透鏡20的焦距,各凸透鏡20的焦距隨著凸透鏡20與中心對稱軸距離的增加而依次遞增,即在圖6(b)中以焦距為f0的凸透鏡20作為中心對稱軸,f0<f1<f2,最后平面顯示面板形成的圖像在空間呈一曲面,實現了曲面的顯示效果。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平面顯示面板不同位置處的像素對應形成的圖像通過各凸透鏡20可以成一放大的實像,也可以成一等大的實像,還可以成一縮小的實像。
由以上光學系統基本公式可知,當物距a一定時,具有不同的焦距f的凸透鏡可對應不同的像距b,因此利用這一性質,可如圖6(c)所示,位于平面顯示面板中間區域位置處的各凸透鏡20與平面顯示面板之間的物距a小于該部分凸透鏡20的焦距,位于平面顯示面板邊緣區域位置處的各凸透鏡20與平面顯示面板之間的物距a大于該部分凸透鏡20的焦距,這時,位于平面顯示面板中間區域位置處的像素對應形成的圖像通過凸透鏡成一虛像,位于平面顯示面板邊緣區域位置處的像素對應形成的圖像通過凸透鏡成一實像。
基于相同的設計,圖6(c)中,位于平面顯示面板中間區域位置處的各凸透鏡的焦距隨著凸透鏡與中心對稱軸距離的增加而依次遞減,位于平面顯示面板邊緣區域位置處的各凸透鏡的焦距隨著凸透鏡與中心對稱軸距離的增加而依次遞增。
實施例二:
如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的光學器件為凹透鏡70,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位于與平面顯示面板11不同區域對應位置處的凹透鏡70的光學參數不同,這里的光學參數為凹透鏡70的焦距。
具體實施時,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位于與平面顯示面板11中間區域對應位置處的凹透鏡70的焦距、與位于與平面顯示面板11至少一個邊緣區域對應位置處的凹透鏡的焦距不相等。由于凹透鏡70與平面顯示面板之間的物距相等,而不同位置處凹透鏡70的焦距不同,因此,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的凹透鏡使得平面顯示面板形成的圖像在空間呈一曲面。
具體地,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以平面顯示面板的中心對稱軸對稱分布的兩凹透鏡的焦距相等,如圖7所示,此時凹透鏡70的焦距f10=f20。優選地,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平面顯示面板的中心對稱軸為豎直中心對稱軸。
優選地,如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的各凹透鏡70為平凹透鏡,平凹透鏡的凹面設置于遠離平面顯示面板11的一側,這樣,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更容易制作。
具體實施時,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可以將全部的凹透鏡設置為一整個平凹透鏡,如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還可以將全部的凹透鏡設置為1/2個平凹透鏡,可以參考1/2個平凸透鏡時的示意圖;當然,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還可以將部分凹透鏡設置為完整的一個平凹透鏡,將其余部分的凹透鏡設置為1/2個平凹透鏡。另外,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還可以設置其它類型的平凹透鏡,如:將部分的凹透鏡設置為1/4個平凹透鏡。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將凹透鏡設置為1/2個平凹透鏡時,平面顯示面板的出射光能夠被更好的利用。
具體地,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各凹透鏡的位置與平面顯示面板中的各像素的位置分別一一對應;或,各凹透鏡的位置與平面顯示面板中組成像素的各亞像素的位置分別一一對應。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各凹透鏡的位置與平面顯示面板中的各像素,以及組成像素的各亞像素的位置對應關系具體可參照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一中的凸透鏡的位置與平面顯示面板中的各像素,以及組成像素的各亞像素的位置對應關系示意圖。
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凹透鏡光學系統基本公式采用現有技術凹透鏡成像時的公式,凹透鏡成像時的具體計算方法與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一中凸透鏡成像時的具體計算方法類似,這里不再贅述。優選地,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各凹透鏡的焦距隨著凹透鏡與中心對稱軸距離的增加而依次遞減。
實施例三:
如圖8所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的光學器件為液晶透鏡80,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位于與平面顯示面板11不同區域對應位置處的液晶透鏡80的光學參數不同,這里的光學參數為液晶透鏡80中液晶的偏轉程度。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位于與平面顯示面板11中間區域對應位置處的液晶透鏡80中的液晶的偏轉程度與位于與平面顯示面板11至少一個邊緣區域對應位置處的液晶透鏡80中的液晶的偏轉程度不同。
液晶透鏡是一種利用電光效應改變透鏡折射率空間分布和微電子技術工藝制作的新型微透鏡,是結合了微透鏡技術和液晶良好電控特性的新型光學器件,液晶透鏡具有尺寸微小,焦距可調等優點。
具體地,如圖9所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的液晶透鏡80包括相對設置的上基板801和下基板802、位于上基板801和下基板802之間的液晶803、位于上基板801朝向下基板802一側的第一電極804、位于下基板802朝向上基板801一側的第二電極805。
優選地,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以平面顯示面板的中心對稱軸對稱分布的兩液晶透鏡中的液晶的偏轉程度相同,這樣能夠形成對稱的曲面顯示,進一步提升了用戶的觀看體驗。具體實施時,通過控制液晶透鏡中設置的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之間施加的電壓值控制液晶的偏轉。
優選地,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各液晶透鏡的位置與平面顯示面板中的各像素的位置分別一一對應;或,各液晶透鏡的位置與平面顯示面板中組成像素的各亞像素的位置分別一一對應。液晶透鏡的具體位置設置可參照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一中凸透鏡的位置設置,這里不再贅述。
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的液晶透鏡還可以采用現有技術的其它類型的液晶透鏡,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并不對液晶透鏡的具體類型做限定。
實施例四:
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部分光學器件為凸透鏡,另一部分光學器件為凹透鏡,其余部分光學器件為液晶透鏡;或,部分光學器件為凸透鏡,其余部分光學器件為凹透鏡;或,部分光學器件為凸透鏡,其余部分光學器件為液晶透鏡;或,部分光學器件為凹透鏡,其余部分光學器件為液晶透鏡。
具體地,如圖10(a)和圖10(b)所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部分光學器件為凸透鏡20,其余部分光學器件為凹透鏡70,凸透鏡20位于與平面顯示面板11第一區域對應位置,凹透鏡70位于與平面顯示面板11第二區域對應位置;或,凹透鏡70位于與平面顯示面板11第一區域對應位置,凸透鏡20位于與平面顯示面板11第二區域對應位置;其中:第一區域為平面顯示面板11的中間區域,第二區域為平面顯示面板11中包圍第一區域的區域。
優選地,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的凸透鏡20為平凸透鏡,平凸透鏡以1/2個平凸透鏡為例;凹透鏡70為平凹透鏡,平凹透鏡以1/2個平凹透鏡為例。具體實施時,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平面顯示面板中間區域對應位置處可以僅設置一個平凸透鏡,也可以設置多個平凸透鏡;當然,平面顯示面板中間區域對應位置處也可以僅設置一個平凹透鏡,還可以設置多個平凹透鏡。
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凸透鏡成像時的具體計算方法與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一中凸透鏡成像時的具體計算方法類似;凹透鏡成像時的具體計算方法與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二中凹透鏡成像時的具體計算方法類似,這里不再贅述。
具體地,如圖11所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部分光學器件為凸透鏡20,另一部分光學器件為凹透鏡70,其余部分光學器件為液晶透鏡80,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通過合理設置凸透鏡20的焦距、凹透鏡70的焦距、液晶透鏡80中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之間的電壓,使平面顯示面板形成的圖像在空間呈一曲面,具體設置參數根據實際生產的需要進行設置,設置原理參見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一、實施例二、實施例三的成像原理,這里不再贅述。
另外,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凸透鏡和液晶透鏡的組合,凹透鏡和液晶透鏡的組合與凸透鏡和凹透鏡的組合類似,這里不再贅述。
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該顯示裝置包括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提供的上述顯示面板,該顯示裝置可以為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液晶面板、液晶顯示器、液晶電視、有機發光二極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面板、OLED顯示器、OLED電視或電子紙等顯示裝置。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面板,包括:平面顯示面板,以及設置于所述平面顯示面板顯示面的呈陣列排列的若干光學器件,全部光學器件使平面顯示面板形成的圖像在空間呈一曲面。由于該顯示面板在平面顯示面板顯示面上設置有若干光學器件,全部光學器件能夠使得平面顯示面板形成的圖像在空間呈一曲面,因此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能夠在不改變平面顯示面板物理機械曲化的基礎上實現曲面顯示的效果,增強了用戶觀看時的視覺沖擊效果。
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實用新型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