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攝影器材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照相機閃光燈用柔光罩。
背景技術:
柔光罩(又稱閃光燈散射罩)是一種安裝在照相機閃光燈上的一種對強烈光線起到柔化作用的裝置,它可以將閃光燈打出來的光線轉化為柔和的漫射光,以消除人像或其他拍攝物體上的光斑,使照片看起來更加自然。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柔光罩由于結構設計的不甚理想,導致其依然存在如下問題:1、對閃光燈打出的光線進行轉化后,柔光罩發出的光線本身就存在嚴重的不均勻現象,一般情況是柔光罩中心區域的光線較強、周邊區域較弱,從而對在拍攝物上形成光斑;2、柔光罩的結構相對復雜,不便于與閃光燈進行快速裝配,而且收納與攜帶的便利性較差;3、無法根據拍攝現場的實際情況對柔光罩發出的光線作進一步處理,如無法使柔光罩的光線進一步柔和或者對光線進行調節。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照相機閃光燈用柔光罩。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照相機閃光燈用柔光罩,它包括一由柔光布圍合而成的外罩以及兩個呈前后并行分布以將外罩定型為中空的圓盤狀結構體的龍骨圈,兩個所述龍骨圈分別沿外罩的前端面與側壁的臨界線以及外罩的后端面與側壁的臨界線布置于外罩內,所述外罩的前端面與外罩的前端側壁之間以及外罩的后端面與外罩的后端側壁之間、沿龍骨圈的輪廓線設置有用于將龍骨圈固定于外罩內的縫合線;
所述外罩的側壁上開設有一入光口,所述外罩的側壁外側、位于入光口的輪廓邊沿設置有若干片綁帶,所述外罩的后端面的內側以及側壁的內側均貼附有一反光布,所述外罩的前端面的外側還貼附有一遮光環板。
優選地,它還包括一由柔光布制成的柔光調節板,所述遮光環板上環周地設置有若干個第一魔術貼,所述柔光調節板上設置有若干個與第一魔術貼對位貼合的第二魔術貼。
優選地,它還包括一彈性套袋,所述彈性套袋包括一對位地覆蓋于外罩的前端面外側的柔光調節部以及一由柔光調節部的輪廓邊沿向后延伸后形成的彈性套部。
優選地,每片所述綁帶的內壁面上均設置有一第三魔術貼。
優選地,它還包括若干個環周地分布于外罩的側壁外側的支撐托,所述支撐托夾持于兩個龍骨圈之間,所述支撐托包括調節桿以及裝設于調節桿的端部的托座。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實用新型利用綁帶可套裝于照相機的閃光燈上使閃光燈打出的光線能夠有入光口進入外罩的內部,從而通過反光布對光進行多次發射并最終以相對柔和的光線由外罩的前端面射出,同時,利用設置的遮光環板可有效地對由外罩的前端面射出的光線進行區域限定,使柔和的光線能夠均勻射出;其結構簡單、光線分布均勻、使用及攜帶方便,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和市場推廣價值。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剖切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與照相機閃光燈之間的裝配關系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光路走向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柔光調節板的裝配方式示意圖(一);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柔光調節板的裝配方式示意圖(二);
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彈性套袋的裝配方式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由權利要求限定和覆蓋的多種不同方式實施。
如圖1至圖7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照相機閃光燈用柔光罩,它包括一由柔光布圍合而成的外罩1以及兩個呈前后并行分布的龍骨圈2,外罩1通過龍骨圈2支撐定型為中空的圓盤狀結構體,兩個龍骨圈2分別沿外罩1的前端面與其側壁的臨界線以及外罩的后端面與其側壁的臨界線布置于外罩1內,同時在外罩1的前端面與外罩1的前端側壁之間以及外罩1的后端面與外罩1的后端側壁之間、沿龍骨圈2的輪廓線設置有用于將龍骨圈2固定于外罩1內的縫合線3;在外罩1的側壁上開設有一入光口a,在外罩1的側壁外側、位于入光口a的輪廓邊沿設置有若干片綁帶4,在外罩1的后端面的內側以及側壁的內側均貼附有一反光布5,在外罩1的前端面的外側還貼附有一遮光環板6。
以此,利用龍骨圈2作為外罩1的內部支撐件,使整個柔光罩能夠保持具有一定強度的圓盤狀結構形式,利用綁帶4可將柔光罩套裝于照相機的閃光燈b上使閃光燈b打出的光線能夠有入光口a進入外罩1的內部,從而通過設置于外罩1的內側的反光布5對光進行多次發射并最終以相對柔和的光線由外罩1的前端面射出,同時,利用設置的遮光環板6可有效地對由外罩1的前端面射出的光線進行區域限定,使柔和的光線能夠均勻射出。
為便于使用者根據拍攝現場的光線條件對柔光罩射出的光線進行一定程度的調節,如圖5和圖6所示,本實施例的柔光罩還包括一由柔光布制成的柔光調節板7,在遮光環板6上環周地設置有若干個第一魔術貼8,相應地,在柔光調節板7上設置有若干個與第一魔術貼8對位貼合的第二魔術貼9。以此,使用者可利用魔術貼將柔光調節板7直接以覆蓋的方式貼附于外罩1的前端面的外側,利用外罩1的前端面的透光性以及柔光調節板7的共同作用,對光線作進一步調節。
作為一個優選方案,為增強柔光罩本身的收納攜帶性能,并便于對光線作進一步調節,如圖7所示,本實施例的柔光罩還包括一彈性套袋,彈性套袋包括一對位地覆蓋于外罩1的前端面外側的柔光調節部10以及一由柔光調節部10的輪廓邊沿向后延伸后形成的彈性套部11。以此,可利用彈性套部11將套型套袋套裝于外罩1上并使柔光調節部10與外罩1的前端面相貼附,以達到光線調節的目的;而當對柔光罩進行收納時,可將兩個龍骨圈2進行相對壓合,然后將外罩1以及龍骨圈2等一同裝設于彈性套袋內,從而利用彈性套袋作為整個柔光罩的收納袋來使用。
為提高柔光罩使用的便利性,在每片綁帶4的內壁面上均設置有一第三魔術貼12。在將柔光罩與閃光燈b進行裝配時,可在閃光燈b的本體上設置一魔術貼套環c,利用第三魔術貼12與魔術貼套環c的粘帖關系,即可實現綁帶4的固定。
另外,為最大限度地使柔光罩能夠保持圓盤狀的結構狀態,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柔光罩還包括若干個環周地分布于外罩1的側壁外側的支撐托,支撐托夾持于兩個龍骨圈2之間,支撐托包括調節桿13以及裝設于調節桿13的端部的托座14。以此,當柔光罩的結構強度不足時,使用者可根據需要將支撐托放置于外罩1的側壁上并使托座14與位于龍骨圈2部位的外罩1相抵(可以理解為是直接與龍骨圈2相互作用),通過調節調節桿13的長度實現對兩個龍骨圈2之間的距離的調節,從而使外罩1具備足夠的張緊度,以保持圓盤狀結構形式。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