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攝影器材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改良式反光板。
背景技術:
反光板是一種常見于拍攝場所內的補光工具,通常是由錫箔紙、布料等材料制成,光源射出的光線可以在其表面上產生漫反射的效果,然后被其柔滑地擴散至一個更大的區域,以此可以使拍攝物所呈現的畫面變得更加飽滿、體現出良好的影像光感和質感,同時也可以改變畫面中的光線,起到突出拍攝物主體的效果。現有的反光板主要是由鋼圈以及反光板構成,雖然結構相對簡單,但實用功能以及使用方式單一,無法滿足拍攝現場實際的使用需求。因此,有必要對現有的反光板提出改進方案。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改良式反光板。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改良式反光板,它包括一由反光布制成的柔性反光板、一由反光布和柔光布以前后疊置的方式復合而成的傘罩以及一裝設于傘罩中心處并貫穿傘罩分布的控制盤,所述傘罩的前表面且沿徑向方向設置有若干個環繞控制盤均勻分布的套管;
所述控制盤包括若干個傘骨桿、一前表面的邊沿處且沿徑向方向環周地開設有若干個嵌位槽的前端盤以及一位于前端盤的后側并與前端盤拼裝為一體的后鎖盤,所述傘骨桿的內端頭嵌裝于嵌位槽內并與前端盤相鉸連、外端部套接于套管內,每個所述嵌位槽的側壁上均開設有一鎖孔,所述后鎖盤的鎖舌由鎖孔進入嵌位槽內并將傘骨桿的內端頭卡合在嵌位槽內;
所述柔性反光板的邊沿處、與每個所述套管相對位的位置均設置有一套帶,所述柔性反光板通過套帶裝設于傘罩上并覆蓋于傘罩的前表面側。
優選地,所述后鎖盤包括套裝于前端盤的后端口內的內旋轉盤和將內旋轉盤封裝于前端盤內的外固定盤,所述內旋轉盤的前表面開設有若干個鎖槽,所述鎖槽與傘骨桿一一對應,所述前端盤的后表面、位于鎖槽的輪廓區域內形成有一鎖凸,每個所述鎖槽內均裝設有一截面呈“丁”字形的鎖舌,所述鎖舌的橫向壁鑲嵌于鎖槽內,所述鎖舌的縱向壁的尾端與鎖孔相對應,所述鎖舌的縱向壁與鎖凸之間夾持有一壓簧;所述內旋轉盤的后表面上設置有若干個限位凸,所述外固定盤上開設有用于供限位凸進行滑動的限位條孔。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實用新型可利用傘骨桿與套管的套接關系將整個傘罩撐開,使整個反光板呈現類似于傘狀的結構形式,從而利用傘罩的材料特性來起到反光的作用;同時,使用者也可根據拍攝現場的光線條件將柔性反光板通過套管與套帶的對位關系裝設于傘罩的前表面側,從而使整個反光板呈現平整的板狀結構形式;其結構簡單、使用方式多樣且操作方便,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控制盤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控制盤的內部結構動作示意圖(一);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控制盤的內部結構動作示意圖(二)。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由權利要求限定和覆蓋的多種不同方式實施。
如圖1至圖4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改良式反光板,它包括一由反光布制成的柔性反光板1、一由反光布和柔光布以前后疊置的方式復合而成的傘罩2以及一裝設于傘罩1中心處并貫穿傘罩1分布的控制盤,在傘罩2的前表面且沿徑向方向設置有若干個環繞控制盤均勻分布的套管3;其中,控制盤包括數量及位置與套管3一一對應的傘骨桿4、一前表面的邊沿處且沿徑向方向環周地開設有若干個嵌位槽a的前端盤5以及一位于前端盤5的后側并與前端盤5拼裝為一體的后鎖盤6,傘骨桿4的內端頭嵌裝于嵌位槽a內并與前端盤5相鉸連、外端部則套接于套管3內,在每個嵌位槽a的側壁上均開設有一鎖孔b,后鎖盤6的鎖舌由鎖孔b進入嵌位槽a內并將傘骨桿4的內端頭卡合在嵌位槽a內;同時在柔性反光板1的邊沿處、與每個套管3相對位的位置均設置有一套帶7,柔性反光板1通過套帶7裝設于傘罩2上并覆蓋于傘罩1的前表面側。
如此,當使各個傘骨桿4展開后(即傘骨桿4與嵌位槽a的槽面相抵靠并利用后鎖盤6的鎖舌將對應的傘骨桿4卡合限位后),可利用傘骨桿4與套管3的套接關系將整個傘罩2撐開,使整個反光板呈現類似于傘狀的結構形式,從而利用傘罩2的材料特性來起到反光的作用;同時,使用者也可根據拍攝現場的光線條件將柔性反光板1通過套管3與套帶7的對位關系裝設于傘罩2的前表面側,從而使整個反光板呈現平整的板狀結構形式;而在對反光板進行收納時,只需控制后鎖盤6的鎖舌由鎖孔b退出嵌位槽a后,再將各個傘骨桿4向軸向方向合攏即可將傘罩2進行收納。
為優化整個控制盤的結構,增強傘骨桿4的撐力,本實施例的后鎖盤6包括套裝于前端盤5的后端口內的內旋轉盤61和將內旋轉盤61封裝于前端盤5內的外固定盤62,在內旋轉盤61的前表面開設有若干個鎖槽c,鎖槽c與傘骨桿4的數量一一對應且位于每個嵌位槽a的偏位位置,在前端盤5的后表面、位于鎖槽c的輪廓區域內形成有一鎖凸51,在每個鎖槽c內均裝設有一截面呈“丁”字形的鎖舌63,鎖舌63的橫向壁鑲嵌于鎖槽c內,鎖舌63的縱向壁的尾端與鎖孔b相對應,鎖舌63的縱向壁與鎖凸51之間夾持有一壓簧64;同時在內旋轉盤61的后表面上設置有若干個限位凸d,相應地,在外固定盤62上開設有用于供限位凸d進行旋轉滑動的限位條孔e。以此,當通過操控限位凸d字限位條孔e內作一定弧度距離的轉動時,可使內旋轉盤61同時相對于前端盤5及外固定盤62作轉動運動,通過對壓簧64的壓縮或釋放來控制鎖舌63的尾端由鎖孔b進入嵌位槽a內并對傘骨桿4進行卡合或者經由鎖孔b從嵌位槽a中退出以放開對傘骨桿4的卡合作用。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