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化學顯微鏡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化學顯微鏡。
背景技術:
顯微鏡是由一個透鏡或幾個透鏡的組合構成的一種光學儀器,是人類進入原子時代的標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體成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儀器。顯微鏡分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光學顯微鏡是在1590年由荷蘭的楊森父子所首創。[1]顯微鏡是人類這個時期最偉大的發明物之一。在它發明出來之前,人類關于周圍世界的觀念局限在用肉眼,或者靠手持透鏡幫助肉眼所看到的東西。但是現有技術中的顯微鏡不方便多人同時觀察。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化學顯微鏡,便于觀察和培養化學物品。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化學顯微鏡,是由顯微鏡本體、物鏡、觀察臺、培養皿、控制器、加熱電極、通孔、底座、螺栓、冷卻電極、操作臺、顯示屏、顯微鏡外殼和目鏡組成,所述的顯微鏡本體上端設置有目鏡,所述的目鏡與顯微鏡外殼固定連接,所述的目鏡與物鏡連接,所述的物鏡下端設置有觀察臺,所述的觀察臺底側與操作臺固定連接,所述的操作臺上設置有培養皿,所述的培養皿底側設置控制器,所述的控制器左側設置加熱電極,所述的控制器右側設置冷卻電極,所述的控制器與螺栓鉸接,所述的螺栓底側設置底座連接,所述的底座上設置有與螺栓相適應的通孔,所述的顯微鏡本體右側設置有顯示屏。
所述的控制器上設置有感應開關。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種化學顯微鏡,在操作臺底側設置有螺栓,螺栓底側的底座設置有與其相適應的通孔,可以調節操作臺的高度,在操作臺下方設置有加熱電極和冷卻電極能夠對培養皿里的物品加熱或冷卻,已達到更好的觀察效果,并且設置有顯示屏可以把目鏡里被測物體的情況通過顯示屏放大顯示出來,以便多人共同觀察。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1-顯微鏡本體;2-物鏡;3-觀察臺;4-培養皿;5-控制器;6-加熱電極;7-通孔;8-底座;9-螺栓;10-冷卻電極;11-操作臺;12-顯示屏;13-顯微鏡外殼;14-目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1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化學顯微鏡,是由顯微鏡本體1、物鏡2、觀察臺3、培養皿4、控制器5、加熱電極6、通孔7、底座8、螺栓9、冷卻電極10、操作臺11、顯示屏12、顯微鏡外殼13和目鏡14組成,所述的顯微鏡本體1上端設置有目鏡14,所述的目鏡14與顯微鏡外殼13固定連接,所述的目鏡14與物鏡2連接,所述的物鏡2下端設置有觀察臺3,所述的觀察臺3底側與操作臺11固定連接,所述的操作臺11上設置有培養皿4,所述的培養皿4底側設置控制器5,所述的控制器5左側設置加熱電極6,所述的控制器5右側設置冷卻電極10,所述的控制器5與螺栓9鉸接,所述的螺栓9底側設置底座8連接,所述的底座8上設置有與螺栓9相適應的通孔7,所述的顯微鏡本體1右側設置有顯示屏12。所述的控制器5上設置有感應開關。在操作臺11底側設置有螺栓9,螺栓9底側的底座8設置有與其相適應的通孔7,可以調節操作臺的高度,在操作臺11下方設置有加熱電極6和冷卻電極10能夠對培養皿4里的物品加熱或冷卻,已達到更好的觀察效果,并且設置有顯示屏12可以把目鏡14里被測物體的情況通過顯示屏12放大顯示出來,以便多人共同觀察。
當然,上述技術方案只是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方式,在不離開本實用新型的精神背景下所做的任何改進,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