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導光板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導光板。
背景技術:
如圖1所示,現有的一種導光板包括導光板本體,該導光板本體包括平面部1’和傾斜部2’兩部分,平面部1’的一端與傾斜部2’的一端相接,傾斜部2’的自由端具有完整的入光面21’,平面部1’的自由端具有出光面11’。光源通過這種導光板發出的光全面性散射,整體亮度和均勻度差。
基于以上所述,亟需提出一種導光板,以解決現有導光板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均光效果好的導光板。
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導光板,包括導光板本體,所述導光板本體上設置有入光口,所述導光板本體內靠近入光口的位置設置有對光起到漫反射作用的散光結構;
所述散光結構包括沿導光板厚度方向開設的凹槽和凹凸紋,所述凹凸紋設置在凹槽垂直于導光板厚度方向的兩側壁上。
作為一種導光板的優選方案,所述凹凸紋包括若干個凸起的散光單元。
作為一種導光板的優選方案,若干個所述散光單元順次相接排列。
作為一種導光板的優選方案,所述散光單元的截面形狀為梯形或弧形或V形或多棱邊形。
作為一種導光板的優選方案,所述凹凸紋為均勻布置的磨砂紋、波紋狀紋或多棱邊網紋。
作為一種導光板的優選方案,所述凹槽的截面形狀為橢圓形或梯形。
作為一種導光板的優選方案,所述入光口為開設在入光面上的開口槽。
作為一種導光板的優選方案,所述開口槽的截面形狀為V形或弧形。
作為一種導光板的優選方案,所述導光板主體包括平面部和傾斜部,所述平面部的一端與傾斜部的一端相接,所述入光口和凹槽均設置在傾斜部的自由端。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導光板,與現有的導光板結構相對比,本實用新型的導光板具有入光口,并在導光板本體內靠近入光口的位置設置有散光結構,所述散光結構包括沿導光板厚度方向開設的凹槽和凹凸紋,凹凸紋設置在凹槽垂直于導光板厚度方向的兩側壁上。凹凸紋對光起到一定的漫反射作用,改變了散光方式,使得通過導光板發射出的光線更加均勻、柔和,均光效果良好。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導光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導光板的結構示意圖,其中,箭頭指示為光線的路徑;
圖3是圖2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中:
1’、平面部;2’、傾斜部;
11’、出光面;21’、入光面;
1、平面部;2、傾斜部;
11、出光面;21、入光面;
211、入光口;212、凹槽;213、第一平面;214、散光單元;215、第二平面。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和達到的技術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為了解決現有導光板均光效果差的問題,本申請提出一種新型導光板。如圖2和圖3所示,該導光板包括導光板本體,在本實施方式中,優選的,導光板主體包括平面部1和傾斜部2,平面部1的一端與傾斜部2的一端相接,傾斜部2的自由端設置有入光面21,入光面為一平面,入光面21上設置有入光口211。入光口211為開設在入光面21上的開口槽,開口槽為一凹陷槽,開口槽的截面形狀為V形或弧形。平面部1的自由端設置有出光面11,出光面11與入光面21相對設置,出光面11為凸起的弧形面。
傾斜部2內靠近入光口211的位置設置有對光起到漫反射作用的散光結構。散光結構對光起到一定的漫反射作用,使得通過導光板發射出的光線更加均勻、柔和,均光效果良好。
參見圖3,散光結構包括沿導光板厚度方向開設的凹槽212和設置在凹槽212側壁上的凹凸紋。優選的,凹槽212的截面形狀為橢圓形,還可以為梯形等形狀。進一步的,凹凸紋分別設置在凹槽212垂直于導光板厚度方向的第一平面213和第二平面215上,第一平面213和第二平面215為相互平行設置的兩個平面。凹凸紋的設置改變了散光方式,這種散光方式有利于光在導光板內均勻擴散,從而增強均光效果。需要說明的是,上述的導光板厚度方向定義為第一平面213與第二平面215之間的垂直距離方向。而垂直于導光板厚度方向為導光板的寬度方向,同時也是平面部1和傾斜部2的寬度方向,即為附圖2的垂直于紙面的方向。
進一步的,凹凸紋包括若干個凸起的散光單元214,具體的,若干個凸起的散光單元214順次相接排列形成凹凸不平的凹凸紋。光源發出的光作用在散光單元214上后,再經折射進入導光板內部進行均光。為了更加均勻的對光進行散射,散光單元214的截面形狀為弧形,還可以為梯形或V形或多棱邊形。更進一步的,凹凸紋為均勻布置的磨砂紋、波紋狀紋或多棱邊網紋。
如圖2和圖3所示,以散光單元214的截面形狀為弧形為例,光線通過導光板的路徑具體如下:
當光線通過入光面21上的凹陷入光口211進入導光板主體后,首先通過導光板入光口211與凹槽212之間的導光板內部,然后折射在凹槽212的第一平面213的多個散光單元214上,較多的光線密集的聚集在中心部位,兩側的管線較為稀疏發散,光線分布不均,通過第一平面213的多個散光單元214的折射分散之后發射至第二平面215的多個散光單元214上進行再次折射,兩次折射后通過導光板發射出來的光線則較為均勻、柔和,不至于給人們帶來刺痛的光感。
在本實施方式中,傾斜部2的寬度大于平面部1的寬度,使由光源發出的入射光線更多地通過導光板。進一步的,傾斜部2的形狀優選為楔形,所述楔形靠近入光口211的自由端寬度大于遠離入光口211的一端寬度,且所述楔形遠離入光口211的一端寬度大于平面部1整體的寬度,傾斜部2的上述結構不僅強度高,而且方便設置散光結構和入光口211,還能夠聚集更多的入射光線,減少入射光線的分散。
為了制成上述形狀的傾斜部2,可以單獨制作成寬度大于平面部1寬度的整個傾斜部2,還可以先制成與平面部1寬度相同的傾斜部2,然后再在寬度方向密切貼合一加強板,最終形成加寬的傾斜部2。
在本實施方式中,導光板主體采用PC或亞克力材料制成,具有極高的反射率。導光板為透明或半透明導光板,可提高透光性。
以結合具體實施例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原理。這些描述只是為了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釋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基于此處的解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的勞動即可聯想到本實用新型的其它具體實施方式,這些方式都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