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復合型導光板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帶有阻流槽的復合型導光板。
背景技術:
導光板設計原理源于筆記本電腦的液晶顯示屏,是將線光源轉變為面光源的高科技產品。光學級亞克力/PC為基材,運用LCD顯示屏及筆記本電腦的背光模組技術,透過導光點的高光線傳導率,經電腦對導光點計算,使導光板光線折射成面光源均光狀態制造成型。產品采用光譜分析原理與數碼UV印刷技術相結合并在恒溫、恒濕、無塵的環境條件下制作而成。具有超薄、超亮、導光均勻、節能、環保、無暗區、耐用、不易黃化、安裝維修簡單快捷等鮮明特點。現有技術中,插件發光燈在安裝在復合型導光板時,通常使用膠水或UV膠粘結固定。由于虹吸原理,膠水或UV膠沿著壁邊緣流到LED發光頂部從而產生光圈,影響LED的發光效果,導致顯示均勻性不佳,不良品較多。為此,提出一種帶有阻流槽的復合型導光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帶有阻流槽的復合型導光板,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帶有阻流槽的復合型導光板,包括導光板本體,所述導光板本體的頂端設有透明保護層,所述導光板本體的左右兩側均設有第一阻流槽、第二阻流槽和燈槽,所述第一阻流槽、第二阻流槽和燈槽之間通過凹槽相導通,所述第一阻流槽和第二阻流槽的內側均設有導流塊,所述導流塊與凹槽的內側相連接,所述導光板本體的底部設有網點,所述網點的底部設有光學膠層,所述光學膠層的底部設有反射膜。
優選的,所述凹槽等距離分布于導光板本體的左右兩側,所述凹槽的數量不少于5個。
優選的,所述網點均勻分布于導光板本體的底部,且網點與光學膠層之間無縫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復合型導光板通過在導光板本體的燈槽兩側設置有第一阻流槽和第二阻流槽,能夠將膠水引入阻流槽中,從而有效控制膠水的流向,改善了產品的使用效果,提高了產品良率,通過凹槽和導流塊使得膠水能夠快速流入第一阻流槽和第二阻流槽中,從而使得膠水的排出更加快速,有利于產品的快速生產。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側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1導光板本體、2透明保護層、3光學膠層、4反射膜、5第一阻流槽、6燈槽、7第二阻流槽、8網點、9凹槽、10導流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帶有阻流槽的復合型導光板,包括導光板本體1,所述導光板本體1的頂端設有透明保護層2,所述導光板本體1的左右兩側均設有第一阻流槽5、第二阻流槽7和燈槽6,所述第一阻流槽5、第二阻流槽7和燈槽6之間通過凹槽9相導通,所述第一阻流槽5和第二阻流槽7的內側均設有導流塊10,所述導流塊10與凹槽9的內側相連接,所述導光板本體1的底部設有網點8,所述網點8的底部設有光學膠層3,所述光學膠層3的底部設有反射膜4。
進一步的,所述凹槽9等距離分布于導光板本體1的左右兩側,所述凹槽9的數量不少于5個,使得溢出的膠水能夠快速流進第一阻流槽5和第二阻流槽7中。
進一步的,所述網點8均勻分布于導光板本體1的底部,且網點8與光學膠層3之間無縫連接,使得復合型導光板的發光更均勻。
具體的,使用時,將發光燈安裝于燈槽6中時會用到UV膠,在發光燈安裝在燈槽6中時,UV膠會流動,此時UV膠會順著凹槽9流進第一阻流槽5和第二阻流槽7中,導流塊10用于將膠體引導至第一阻流槽5和第二阻流槽7的底部,發光燈所發出的光經網點8的折射后,光線均勻的從導光板本體1和透明保護層2射出,反射膜4用于提高光的有效反射率。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