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LCM屏和背光源生產中膜材的固定裝置,具體是一種膜材固定機構。
背景技術:
背光源是位于液晶顯示器(LCD)背后的一種光源,它的發光效果將直接影響到液晶顯示模塊(LCM)視覺效果,請參閱圖1,現在所使用的膜材固定方式都為膜材伸出一個耳朵然后用單面膠固定,使用單面膠固定只能固定到最上面一張膜材,對下面的膜材并不能起到固定作用,在固定偏厚的膜材時效果更不理想,并且在有振動時膜材會在里面移動發出異響;同時在背光源或LCM組裝完成后進行可靠性實驗(高低溫測試)時,會因膜材和膠框四周匹配中間隙過小而產生膜拱,造成產品的不良。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膜材固定機構,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膜材固定機構,包括膠框和膜材,所述膜材的一側中間部分向外凸起,且凸起的兩側與膜材的一邊之間設有向內的切口槽形成凸耳;所述膠框的一側對應膜材的位置處設有與凸耳形狀相契合的凹耳,多張膜材通過凸耳和凹耳的相互契合依次定位在膠框內。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膠框和膜材均呈方形,且膜材的面積小于膠框的面積。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膜材包括上增光膜、下增光膜和擴散膜。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膜材和膠框之間設有單面膠。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膜材和膠框上的凸耳和凹耳,把膜材與膠框固定在一起,在LCM屏和背光源組裝成成品后,可有效解決膜材在膠框中松動或移位,做可靠性實驗(高低溫測試)時不會因膜材和膠框四周匹配中間隙過小而產生膜拱,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有效地保證了膜材的精確定位和防松脫,同時方便生產作業。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膜材固定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一種膜材固定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一種膜材固定機構中膜材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一種膜材固定機構中膠框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膜材、2-膠框、101-凸耳、201-凹耳。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請參閱圖1-4,一種膜材固定機構,包括膠框2和多張膜材1,所述膜材1的一側中間部分向外凸起,且凸起的兩側與膜材1的一邊均設有向內的切口槽從而形成凸耳101;所述膠框2的一側對應膜材1的位置處設有與凸耳101形狀相契合的凹耳201,多張膜材1通過凸耳101和凹耳201的相互契合依次定位在膠框2內,此時凸耳101的切口槽牢牢的卡接在凹耳201上,起到了對膜材1的精確定位和防松脫。
所述膠框2和膜材1均呈方形,且膜材1的面積小于膠框2的面積。
所述膜材1包括上增光膜、下增光膜和擴散膜。
所述膜材1和膠框2之間設有單面膠,提升固定的可靠性。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通過設置的相互契合的凸耳101和凹耳201來實現膜材1與膠框2的固定,凸耳101的切口槽牢牢的卡接在凹耳201上,起到了對膜材1的精確定位和防松脫。
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