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光纖布線領域,具體涉及一種SC型細徑跳線。
背景技術:
隨著3G、4G技術的快速發展及FTTH城市光網的大規模建設,通信機房中光電子設備及光纖跳線的應用數量逐年增長,作為設備的連接線,既要滿足可靠的抗拉伸強度,又要保證布線的美觀及占用越小的空間,這就對光纖跳線的制作提出了一定要求。
目前,常用規格0.9/2.0/3.0mm線徑的光纖跳線被廣泛應用,其中0.9mm緊套光纜連接器由于抗拉伸強度低,不能應用于設備與設備的連接,只能用于光路簡單連接,比如熔接托盤內等;2.0/3.0mm光纖跳線相對于目前大數據的需求,機房配線的管理上,線徑尺寸仍然較大,影響設備的集成化程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以上問題,提供一種SC型細徑跳線,本實用新型在保證線徑小尺寸的同時,提高了SC型光纖跳線的整體抗拉強度。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SC型細徑跳線,其包括一段光纜和設置在所述光纜兩端的SC型光纖連接器,
所述光纜包括:帶有涂覆層的光纖,所述光纖外周包覆芳綸加強件,所述芳綸加強件外周包覆聚氯乙烯外護層或低煙無鹵外護層;
所述SC型光纖連接器包括:尾套、鉚壓后座、阻止件、彈簧、陶瓷插芯、 白內芯、SC外殼;
所述尾套、鉚壓后座、阻止件、彈簧依次穿過所述光纜中,所述光纜的外護層和涂覆層依次被剝離,將光纖穿入帶有膠水的所述陶瓷插芯,固化后,將所述白內芯與所述阻止件組裝在一起,將所述光纜剝離的芳綸加強件固定在所述鉚壓后座與阻止件之間,光纜穿入所述鉚壓后座固定,所述鉚壓后座與所述SC外殼鉚壓連接在一起。
進一步地,所述陶瓷插芯為2.5mm陶瓷插芯,所述2.5mm陶瓷插芯采用長尾柄基座。
進一步地,所述尾套為短型軟尾套。
進一步地,所述光纜直徑為1.0-1.2mm。
進一步地,所述光纖的直徑為250um。
進一步地,在組裝所述SC型光纖連接器時,光纜的剝離長度為10-11mm,芳綸加強件定長5-6m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的SC型細徑跳線,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在保證光纜尺寸縮小的同時,提高光纖跳線的整體抗拉強度。同時簡化了SC連接器制作的工藝,提高了產品的生產效率。
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由以下實施例及其附圖詳細給出。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SC型細徑跳線的外觀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細徑光纜線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SC連接器散件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成品固化件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鉚壓后座一次鉚壓結構示意圖。
其中:101-光纜;1011-帶涂覆層光纖;1012-芳綸加強件;1013-外護層;201-SC型光纖連接器,2011-尾套,2012-鉚壓后座,2013-阻止件,2014-彈簧,2015-陶瓷插芯,2016-白內芯,2017-SC外殼。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
參照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公開了一種SC型細徑跳線,其包括一段光纜101和設置在上述光纜101兩端的SC型光纖連接器201。
其中,上述光纜101如圖2中所示,主要包括:帶有涂覆層的光纖1011,上述光纖1011外周包覆芳綸加強件1012,上述芳綸加強件1012外周包覆外護層1013,上述外護層1013可以是聚氯乙烯外護層或低煙無鹵外護層。
上述光纜101直徑為1.0-1.2mm。上述光纖1011為250um涂覆層的光纖。
如圖3所示,上述SC型光纖連接器201包括:尾套2011、鉚壓后座2012、阻止件2013、彈簧2014、陶瓷插芯2015、白內芯2016、SC外殼2017。
上述尾套2011、鉚壓后座2012、阻止件2013、彈簧2014依次穿過上述光纜101中,然后上述光纜101的外護層1014和涂覆層依次被剝離,將光纖穿入帶有膠水的上述陶瓷插芯2015,固化后,將上述白內芯2016與上述阻止 件組2013裝在一起(如圖4所示),將上述光纜剝離的芳綸加強件固定在上述鉚壓后座與阻止件之間,光纜穿入上述鉚壓后座固定,上述鉚壓后座與上述SC外殼鉚壓連接在一起(如圖5所示)。
其中,上述陶瓷插芯2015為2.5mm陶瓷插芯,上述2.5mm陶瓷插芯采用長尾柄基座,上述尾套2011為短型軟尾套。
具體的,本實施例中一種基于上述SC型細徑跳線的組裝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將SC型光纖活動連接器的尾套、鉚壓后座依次穿入細徑光纜中;
S2:將SC型光纖活動了連接器的阻止件、彈簧、帶有膠水的陶瓷插芯、白內芯組合在一起,即組合成成品固化件,采用成品固化工藝;
S3:將通過剝纜工具剝除細徑光纜的外護套。通過剝纖鉗對涂覆層光纖進行涂覆層剝離,剝離長度10~11mm;芳綸加強件定長5~6mm;
S4:使用潔凈的酒精布和光纖切割刀對光纖的端面進行清潔預處理;
S5:將光纖穿入組合件的帶有膠水的陶瓷插芯,放置固化爐進行固化;
S6:將芳綸四散鋪開固定在鉚壓后座、阻止件之間,細徑光纜穿入鉚壓后座,通過鉚壓工具進行壓接固定,固定芳綸及細徑光纜;
S7:進行SC外殼組裝;
S7:組裝完畢后,進行光纖端面的研磨;
S8:研磨完畢,進行插入損耗、回波損耗的光學性能測試,合格后進入步驟S9;
S9:進行端面檢測,檢測合格完成。
本市實施例中的SC型細徑跳線,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在保證光纜尺寸縮小的同時,提高光纖跳線的整體抗拉強度。同時簡化了SC連接器制作的工藝,提高了產品的生產效率。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 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