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顯示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背光模組和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液晶顯示裝置中的背光模組普遍采用LED作為光源,同時采用亞克力等材料作為導光板,再結合光學膜片進行光學畫面調整,實現較好的顯示效果。
但現有技術中至少存在如下問題:對于窄邊框的液晶顯示裝置來說,導光板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比較小,在光源產生光亮的過程中,會有部分光量通過熱量的方式散發出來,導致周圍部件(例如導光板、光學膜片等)發生熱脹,進而對光源造成擠壓,或者導致光源與導光板之間的距離減小,即光源與周圍部件之間的設計間隙無法保證,從而出現燈影不良。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提出了一種能夠對因光源與周圍部件之間的設計間隙無法保證導致的燈影進行遮蔽的背光模組和顯示裝置。
解決本發明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背光模組,包括導光板和位于所述導光板至少一個側邊的光源,還包括溫控膜;所述溫控膜至少位于所述導光板出光面側且靠近所述光源的位置;在所述導光板的溫度高于預設值時,所述溫控膜的結構發生變化,以使所述光源發出的光線經過所述溫控膜時被打散。
其中,所述溫控膜僅位于所述導光板出光面側且靠近所述光源的位置。
其中,所述溫控膜位于整個所述導光板的出光面側。
其中,在所述導光板的溫度低于所述預設值時,所述溫控膜呈透明態。
其中,所述溫控膜為霧化膜。
其中,所述霧化膜包括第一蓋板、第二蓋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蓋板和所述第二蓋板之間的感應聚合物層。
其中,所述感應聚合物層為溫敏聚合物液晶層。
其中,所述背光模組還包括加熱裝置,加熱裝置位于所述第一蓋板、所述第二蓋板或所述感應聚合物層中。
其中,所述加熱裝置為加熱電阻。
作為另一技術方案,本發明還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上述任意一項所述的背光模組。
本發明的背光模組和顯示裝置中,該背光模組通過在至少位于導光板出光面側且靠近光源的位置設置溫控膜,在光源點亮時間過長使導光板的溫度高于預設值時,溫控膜的結構受溫度影響發生變化,以對光源導致的燈影進行遮蔽,從而確保顯示畫面的顯示效果不受溫度的影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背光模組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背光模組的光線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背光模組的另一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的溫控膜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溫控膜的另一結構示意圖;
其中,附圖標記為:1、導光板;2、光源;3、溫控膜;31、第一蓋板;32、第二蓋板;33、感應聚合物層;4、加熱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1:
請參照圖1至圖5,本實施例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包括導光板1和位于導光板1至少一個側邊的光源2,還包括溫控膜3;溫控膜3至少位于導光板1出光面側且靠近光源2的位置;在導光板1的溫度高于預設值時,該溫控膜3的結構發生變化,以使光源2發出的光線經過溫控膜3時被打散。
請參照圖1,光源2位于導光板1的至少一個側邊,即側入式光源,以光源2位于導光板1的左側為例,光源2發出的光線照射到導光板1后從導光板1的出光面側(即圖1中導光板1的上方)射出;溫控膜3位于導光板1的出光面側,即位于導光板1的上方,且溫控膜3至少位于靠近光源2的位置。
一般來說,光源2發出的光線經導光板1反射后會直線射出;當光源2發出的光線導致導光板1的溫度升高、導光板1與光源2之間的距離減小時,會形成燈影,而在本實施例中由于在導光板1上增加了溫控膜3,且當導光板1的溫度達到一定值,即高于預設值時,該溫控膜3的結構會發生變化,例如溫控膜3的內部結構出現凸起等或者溫控膜3的內部排列方向發生變化,此時,光線經過導光板1到達溫控膜3后,將會被溫控膜3打散(如圖2所示),也就是說光線將會朝不同方向射出,以對燈影進行遮蔽,從而提高顯示畫面的顯示效果。
其中,溫控膜3僅位于導光板1出光面側且靠近光源2的位置。
之所以如此設置,能夠降低背光模組的成本,同時,還能使包含該背光模組的顯示裝置的整體厚度減小,更有利于顯示裝置的輕薄化。其中,溫控膜3位于整個導光板1的出光面側。
請參照圖3,之所以如此設置,通過在整個導光板1的出光面側設置溫控膜3,能夠使整個顯示畫面的顯示亮度均一,即提高顯示畫面的顯示均勻性。
其中,在導光板1的溫度低于預設值時,溫控膜3呈透明態。
也就是說,當導光板1的溫度低于預設值時,溫控膜3的結構不發生變化,呈透明態,不會對經導光板1的出光面側射出的光線進行遮蔽。
優選地,溫控膜3為霧化膜。
也就是說,溫控膜3可以在透光(透明)態和散射(透光不透明)態之間進行轉換。具體地,在導光板1的溫度高于預設值時,溫控膜3呈散射態,即使光發生散射;在導光板1的溫度低于預設值時,溫控膜3呈透光態,即使光透過。其中,霧化膜包括第一蓋板31、第二蓋板32以及位于第一蓋板31和第二蓋板32之間的感應聚合物層33。
其中,感應聚合物層33為溫敏聚合物液晶層。
請參照圖4,第一蓋板31和第二蓋板32將感應聚合物層33固定在二者之間,之所以如此設置,是為了使第一蓋板31和第二蓋板32還可以保證整個霧化膜呈平面狀。另外,感應聚合物層33中的聚合物對溫度敏感,可根據溫度的高低改變其形態。當然,形成感應聚合物層33的感應聚合物并不局限于此,還可以為其他物質形成,在此不再贅述。
霧化膜的工作原理可以簡述為:當導光板1的溫度低于預設值時,感應聚合物層33中的溫敏聚合物液晶按一定方向呈整齊排列,使得光線可以自由穿透,此時,霧化膜呈現透明態;當導光板1的溫度高于預設值時,感應聚合物層33中的溫敏聚合物液晶會呈現不規則的無序散布狀態,此時,霧化膜呈現透光而不透明態。
其中,背光模組還包括加熱裝置4,加熱裝置4位于第一蓋板31、第二蓋板31或感應聚合物層33中。
圖5中以加熱裝置4設置在感應聚合物層33中為例,但不局限于此。之所以如此設置,是為了更加有效的控制溫控膜3的透光狀態,加快溫控膜3的結構發生變化的速度。
其中,加熱裝置4為加熱電阻。當然,加熱裝置4的類型并不局限于此,還可以采用其它類型的加熱件,在此不再贅述。
本實施例的背光模組,通過在至少位于導光板1出光面側且靠近光源2的位置設置溫控膜3,在光源2點亮時間過長使導光板1的溫度高于預設值時,溫控膜3的結構受溫度影響發生變化,以對光源2導致的燈影進行遮蔽,從而確保顯示畫面的顯示效果不受溫度的影響。
實施例2: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包括實施例1的背光模組。當然,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還包括背板、反射板、膠框、光學膜組和顯示面板等結構,在此不再贅述。
顯示裝置可以為:液晶顯示面板、電子紙、手機、平板電腦、電視機、顯示器、筆記本電腦、數碼相框、導航儀等任何具有顯示功能的產品或部件。
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通過在至少位于導光板1出光面側且靠近光源2的位置設置溫控膜3,在光源2點亮時間過長使導光板1的溫度高于預設值時,溫控膜3的結構受溫度影響發生變化,以對光源2導致的燈影進行遮蔽,從而確保顯示畫面的顯示效果不受溫度的影響。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實施方式僅僅是為了說明本發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然而本發明并不局限于此。對于本領域內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實質的情況下,可以做出各種變型和改進,這些變型和改進也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