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液晶透鏡、顯示裝置及其控制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2120901閱讀:294來源:國知局
一種液晶透鏡、顯示裝置及其控制方法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顯示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液晶透鏡、顯示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顯示技術的不斷發展,3D(three-dimensional)顯示以其真實生動的表現力,優美高雅的環境感染力,強烈震撼的視覺沖擊力,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早期的3D顯示裝置需要觀看者佩戴相應的3D眼鏡,使其廣泛的應用受到場所及設備的限制。近年來發展的裸眼3D顯示裝置克服了早期3D顯示裝置的缺陷,而廣受關注。

現有的裸眼3D的實現方式主要有兩種:狹縫光柵式和柱透鏡光柵式。由于狹縫光柵會損失器件至少一半的亮度,因此,柱透鏡光柵在亮度改善方面優于狹縫光柵式。然而,現有的柱透鏡光柵并不能兼容橫縱屏顯示,即不能實現顯示裝置在橫向顯示和縱向顯示的情況下均實現3D顯示。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液晶透鏡、顯示裝置及其控制方法,當該液晶透鏡應用于顯示裝置時,能夠實現兼容橫縱屏的3D顯示效果。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實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種液晶透鏡,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間的液晶層,所述液晶透鏡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間的第一電極層、第二電極層和公共電極層;其中,所述第一電極層包括多個平行排列的第一條狀電極,所述第二電極層包括多個平行排列第二條狀電極,所述第一條狀電極與所述第二條狀電極垂直,且無電連接;所述第一電極層與所述公共電極層用于驅動所述液晶層,以形成多個平行排列的第一透鏡單元,所述第二電極層與所述公共電極層用于驅動所述液晶層,以形成多個平行排列的第二透鏡單元。

進一步的,所述公共電極層為一面狀電極層,所述公共電極層位于所述液晶層的一側,所述第一電極層和所述第二電極層位于所述液晶層的另一側。

進一步的,所述公共電極層為一面狀電極層,所述公共電極層、所述第一電極層和所述第二電極層位于所述液晶層的同一側,且所述第一電極層和所述第二電極層相對所述公共電極層靠近所述液晶層。

進一步的,所述公共電極層包括第一公共電極層和第二公共電極層,所述第一電極層與所述第一公共電極層位于所述液晶層的一側,所述第二電極層與所述第二公共電極層位于所述液晶層的另一側。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公共電極層和所述第二公共電極層均為一面狀電極,所述第一電極層相對所述第一公共電極層靠近所述液晶層,所述第二電極層相對所述第二公共電極層靠近所述液晶層;或者,所述第一公共電極層包括多個平行排列的第三條狀電極,所述第二公共電極層包括多個平行排列的第四條狀電極,所述第三條狀電極與所述第一條狀電極間隔設置,所述第四條狀電極與所述第二條狀電極間隔設置。

本發明實施例另一方面還提供一種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上述任一種液晶透鏡以及顯示面板,所述液晶透鏡位于所述顯示面板的出光側,且所述液晶透鏡中的第一條狀電極的方向與所述顯示面板中數據線方向相同,所述液晶透鏡中的第二條狀電極的方向與所述顯示面板中柵線方向相同;所述顯示裝置還包括位于所述液晶透鏡中液晶層的入光側的偏光片。

進一步的,在所述液晶層包括棒狀液晶分子的情況下,所述偏光片的透過軸方向與所述液晶層兩側的取向層的摩擦方向平行或垂直。

進一步的,在所述液晶透鏡中公共電極層為一面狀電極層,所述公共電極層位于所述液晶層的一側,第一電極層和第二電極層位于所述液晶層的另一側的情況下,所述第一電極層和所述第二電極層相對于所述公共電極層靠近所述顯示面板的一側。

本發明實施例再一方面提供一種上述顯示裝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控制顯示面板顯示三維畫面;當顯示所述三維畫面的正方向為數據線方向時,向第一電極層和公共電極層輸入電信號,以使得液晶層形成多個平行排列的第一透鏡單元;當顯示所述三維畫面的正方向為柵線方向時,向第二電極層和公共電極層輸入電信號,以使得液晶層形成多個平行排列的第二透鏡單元。

進一步的,所述控制方法還包括:不向所述第一電極層和公共電極層以及第二電極層和公共電極層輸入電信號,且控制所述顯示面板顯示二維畫面。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液晶透鏡、顯示裝置及其控制方法,該液晶透鏡,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間的液晶層,該液晶透鏡還包括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間的第一電極層、第二電極層和公共電極層;其中,第一電極層包括多個平行排列的第一條狀電極,通過第一電極層中的第一條狀電極與公共電極層驅動液晶層,以使得在該液晶層中形成多個平行排列的第一透鏡單元;同樣,第二電極層包括多個平行排列第二條狀電極,通過第二電極層中的第二條狀電極與公共電極層能夠驅動液晶層,以使得在該液晶層中形成多個平行排列的第二透鏡單元。

由于第一條狀電極與第二條狀電極垂直,且無電連接,此時,上述形成的第一透鏡單元與第二透鏡單元垂直,在此情況下,當該液晶透鏡應用于顯示裝置時,通過顯示裝置自身的橫屏或縱屏顯示,選擇第一透鏡單元或第二透鏡單元的開啟,從而能夠實現兼容橫縱屏的3D顯示效果。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a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液晶透鏡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1b為圖1a沿A-A’方向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1c為圖1a沿B-B’方向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a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平面場的液晶透鏡的結構示意圖;

圖2b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平面場的液晶透鏡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平面場的液晶透鏡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4a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平面場的液晶透鏡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4b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平面場的液晶透鏡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5a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液晶透鏡單元的結構示意;

圖5b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液晶透鏡單元的結構示意;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裝置的光路原理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裝置的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圖;

圖8a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縱向畫面的顯示裝置結構示意;

圖8b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橫向畫面的顯示裝置結構示意。

附圖標記:

01-第一基板;02-第二基板;03-液晶層;10-第一電極層;100-第一透鏡單元;101-第一條狀電極;20-第二電極層;200-第二透鏡單元;201-第二條狀電極;30-公共電極層;31-第一公共電極層;311-第三條狀電極;32-第二公共電極層;321-第四條狀電極;40-取向層;50-偏光片;60-顯示面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液晶透鏡,如圖1a、圖1b(圖1a沿A-A’方向的剖面示意圖)、圖1c(圖1a沿B-B’方向的剖面示意圖)所示,該液晶透鏡,包括第一基板01、第二基板02以及位于第一基板01和第二基板02之間的液晶層03;該液晶透鏡還包括位于第一基板01和第二基板02之間的第一電極層10、第二電極層20和公共電極層30。

其中,如圖1b所示,第一電極層10包括多個平行排列的第一條狀電極101,通過該第一電極層10中的第一條狀電極101與公共電極層30驅動液晶層03,以使得在該液晶層03中形成多個平行排列的第一透鏡單元100。如圖1c所示,第二電極層20包括多個平行排列第二條狀電極201,通過該第二電極層20中的第二條狀電極201與公共電極層30驅動液晶層03,以使得在該液晶層03中形成多個平行排列的第二透鏡單元200。其中,圖1b以及圖1c中一個弧狀的虛線所構成的曲面所圍城的區域構成一個第一透鏡單元100或第二透鏡單元200,該虛線僅代表液晶透鏡在工作狀態下,液晶分子形成的遲滯(Retardation)曲線,而在實際的物理結構中,并不存在該曲線。

如圖1a所示,由于第一條狀電極101與第二條狀電極201垂直,即,第一條狀電極101沿Y-Y’方向,第二條狀電極201沿與Y-Y’方向垂直的X-X’方向,且第一條狀電極101與第二條狀電極201兩者之間無電連接,一般采用在兩個電極層之間設置絕緣層,以保證相鄰的電極層之間絕緣。這樣一來,上述形成的第一透鏡單元100與第二透鏡單元200之間垂直,在此情況下,當該液晶透鏡應用于顯示裝置時,通過顯示裝置自身的橫屏或縱屏顯示,來選擇第一透鏡單元100或第二透鏡單元200的開啟,從而能夠實現兼容橫縱屏的3D顯示效果。

例如,當顯示裝置縱屏顯示時,開啟第一透鏡單元100,而第二透鏡單元200保持關閉;當顯示裝置橫屏顯示時,開啟第二透鏡單元200,而保持第一透鏡單元100關閉,即可實現顯示裝置兼容橫縱屏的3D顯示效果。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液晶層03中的液晶分子可以是藍相液晶分子,也可以如圖1a所示,為棒狀的液晶分子,本發明對此不作限定,只要能夠通過驅動該液晶層03形成液晶透鏡即可。以下實施例均是以棒狀液晶分子為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說明。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例對上述通過第一電極層10、第二電極層20以及公共電極層30驅動液晶層03形成多個平行排列的第一透鏡單元100、第二透鏡單元200的具體設置方式做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一

通過在第一電極層10與公共電極層30、以及第二電極層20與公共電極層30之間形成垂直電場以驅動液晶層03形成第一透鏡單元100、第二透鏡單元200。

具體的,如圖1b和圖1c所示,公共電極層30位于液晶層03的一側,第一電極層10和第二電極層20位于液晶層03的另一側,其中第一電極層10包括多個平行排列的第一條狀電極101,第二電極層20包括多個平行排列第二條狀電極201;公共電極層30可以是包括異層設置的一組與第一條狀電極101對應平行的條狀電極,以及一組與第二條狀電極201對應平行的條狀電極;也可以是以一面狀電極,在此情況下,第一條狀電極101能夠與該面狀電極之間形成垂直電場以驅動液晶層03形成第一透鏡單元100,第二條狀電極201也能夠與該面狀電極之間形成垂直電場以驅動液晶層03形成第二透鏡單元200。

由于上述公共電極層30采用一面狀電極,相對于采用異層設置的兩組條狀電極而言,一方面,能夠簡化工藝,降低制作成本;另一方面,能夠減少液晶透鏡的厚度,符合輕薄化的設計理念,因此本實施例中,優選的,公共電極層30采用面狀電極。

實施例二

通過在第一電極層10與公共電極層30、以及第二電極層20與公共電極層30之間形成水平電場以驅動液晶層03形成第一透鏡單元100、第二透鏡單元200。

具體的,可以如圖2a所示,公共電極層30為一面狀電極層,且公共電極層30、第一電極層10和第二電極層20均位于液晶層03的同一側,第一電極層10包括多個平行排列的第一條狀電極101,第二電極層20包括多個平行排列第二條狀電極201(圖2a為液晶透鏡的剖面示意圖,不能夠有效的示出第二電極層20中多個并列的第二條狀電極201),對于第一條狀電極101和第二條狀電極201的整體分布情況可以參照圖1a。在此情況下,第一電極層10和第二電極層20相對公共電極層30靠近液晶層03,第一條狀電極101能夠與該面狀電極之間形成水平電場以驅動液晶層03形成第一透鏡單元100,第二條狀電極201也能夠與該面狀電極之間形成水平電場以驅動液晶層03形成第二透鏡單元200。

還可以如圖2b所示,公共電極層30包括第一公共電極層31和第二公共電極層32,且第一公共電極層31和第二公共電極層32均為面狀電極,其中,第一電極層10與第一公共電極層31位于液晶層03的一側,第二電極層20與第二公共電極層32位于液晶層03的另一側,且第一電極層10相對第一公共電極層31層靠近液晶層03,第二電極層20相對第二公共電極層32層靠近液晶層03;第一電極層10包括多個平行排列的第一條狀電極101,第二電極層20包括多個平行排列第二條狀電極201(圖2b為液晶透鏡的剖面示意圖,不能夠有效的示出第二電極層20中多個并列的第二條狀電極201),對于第一條狀電極101和第二條狀電極201的整體分布情況可以參照圖1a。在此情況下,第一條狀電極101能夠與第一公共電極層31之間形成水平電場以驅動液晶層03形成第一透鏡單元100,第二條狀電極201也能夠與第二公共電極層32之間形成水平電場以驅動液晶層03形成第二透鏡單元200。

圖2b中第一公共電極層31與第一電極層10、第二公共電極層32與第二電極層20從液晶層03的兩側分別通過水平電場驅動液晶層03形成第一透鏡單元100、第二透鏡單元200,相比于圖2a中第一電極層10、第二電極層20與公共電極30從液晶層03同一側分別通過水平電場驅動液晶層03形成第一透鏡單元100、第二透鏡單元200而言,圖2b中的電極設置方式,能夠使得形成第一透鏡單元100、第二透鏡單元200的電極距離液晶層03的距離一致,且相對較近,保證了形成的第一透鏡單元100和第二透鏡單元200基本一致;而圖2a中的電極設置方式,僅采用了一個面狀的公共電極層30,從而使得液晶透鏡的整體厚度較薄。在實際的應用中,可以根據實際的需求選擇上述不同的電極設置方式,本發明對此不作限定。

實施例三

通過在第一電極層10與公共電極層30、以及第二電極層20與公共電極層30之間形成水平電場以驅動液晶層03形成第一透鏡單元100、第二透鏡單元200。

具體的,如圖3所示,公共電極層30包括第一公共電極層31和第二公共電極層32,第一公共電極層31包括多個平行排列的第三條狀電極311,第二公共電極層32包括多個平行排列的第四條狀電極321;第一電極層10包括多個平行排列的第一條狀電極101,第二電極層20包括多個平行排列第二條狀電極201;第三條狀電極311與第一條狀電極101間隔設置,第四條狀電極321與第二條狀電極201間隔設置,在此情況下,第三條狀電極311能夠與第一條狀電極101之間形成水平電場以驅動液晶層03形成第一透鏡單元100,第四條狀電極321能夠與第二條狀電極201之間形成水平電場以驅動液晶層03形成第二透鏡單元200。

以下對上述第三條狀電極311與第一條狀電極101間隔設置,第四條狀電極321與第二條狀電極201間隔設置的具體形式做進一步的說明。

具體的,可以如圖4a所示,包括第三條狀電極311的第一公共電極層31,以及包括第四條狀電極321的第二公共電極層32位于液晶層的同一側;其中,第三條狀電極311與第一條狀電極101間隔設置,第四條狀電極321與第二條狀電極201間隔設置,且均位于液晶層03的同一側,其中圖4a為液晶透鏡的剖面示意圖,不能夠有效的示出第二條狀電極201,對于間隔設置的第四條狀電極321與第二條狀電極201分布情況可以參照圖3以及圖4a中間隔設置的第三條狀電極311與第一條狀電極101。在此情況下,第三條狀電極311與第一條狀電極101,以及第四條狀電極321與第二條狀電極201從液晶層03同一側,分別通過水平電場驅動液晶層03形成第一透鏡單元100、第二透鏡單元200。

還可以如圖4b所示,包括第三條狀電極311的第一公共電極層31以及第一電極層101位于液晶層03的一側,包括第四條狀電極321的第二公共電極層32與第二電極層201位于液晶層的另一側,此時,間隔設置的第三條狀電極311與第一條狀電極101,以及間隔設置的第四條狀電極321與第二條狀電極201位于液晶層03的兩側,分別通過水平電場驅動液晶層03形成第一透鏡單元100、第二透鏡單元200,其中,對于間隔設置的第四條狀電極321與第二條狀電極201分布情況可以參照圖3以及圖4b中間隔設置的第三條狀電極311與第一條狀電極101。

在此基礎上,對于上述圖4b中間隔設置的第三條狀電極311與第一條狀電極101,以及間隔設置的第四條狀電極321與第二條狀電極201從液晶層03的兩側分別通過水平電場驅動液晶層03形成第一透鏡單元100、第二透鏡單元200,相比于圖4a中間隔設置的第三條狀電極311與第一條狀電極101,以及間隔設置的第四條狀電極321與第二條狀電極201從同一側分別通過水平電場驅動液晶層03形成第一透鏡單元100、第二透鏡單元200而言,圖4b中的電極設置方式,能夠使得形成第一透鏡單元100、第二透鏡單元200的電極距離液晶層03的距離一致,且相對較近,保證了形成的第一透鏡單元100和第二透鏡單元200基本一致,因此對于采用間隔設置條狀電極的設置方式,本發明優選的,采用圖4b中在液晶層03的兩側,分別設置間隔設置的第三條狀電極311與第一條狀電極101,以及間隔設置的第四條狀電極321與第二條狀電極201。

另外,對于上述圖4a和4b中間隔設置的第三條狀電極311與第一條狀電極101,可以是位于同層;也可以是位于異層。其中,當第三條狀電極311與第一條狀電極101位于同層的情況下,包括第一條狀電極101的第一電極層101和包括第三條狀電極311的第一公共電極層31可以為同一導電層,這樣一來,一方面,可以通過一次構圖工藝形成第三條狀電極311與第一條狀電極101,以達到簡化工藝和降低制作成本的目的;另一方面,僅通過一層導電層同時形成第三條狀電極311與第一條狀電極101,使得液晶透鏡的整體厚度降低,符合輕薄化的設計理念。因此,本實施例中,優選的,上述第三條狀電極311與第一條狀電極101為同層間隔設置。同理,優選的,上述第四條狀電極321與第二條狀電極201為同層間隔設置。

此處需要說明的,上述構圖工藝,可指包括光刻工藝,或,包括光刻工藝以及刻蝕步驟,同時還可以包括打印、噴墨等其他用于形成預定圖形的工藝;光刻工藝,是指包括成膜、曝光、顯影等工藝過程的利用光刻膠、掩模板、曝光機等形成圖形的工藝。可根據本發明中所形成的結構選擇相應的構圖工藝。

另外,對于棒狀的液晶分子而言,為了使得液晶分子具有初始配向,如圖1b和圖1c所示,在液晶層03的兩側還設置有取向層40,且位于該液晶層03兩側的取向層的摩擦方向相同。

同時,對于為了保證入射至液晶層的光線為偏振光,以使得該液晶透鏡能夠實現改變入射光線的方向的目的,如圖1b和圖1c所示,該液晶透鏡還可以包括位于液晶層03的入光側的偏光片50。具體的,該偏光片50可以是直接貼附在液晶透鏡入光側的偏光片薄膜,還可以是制作在液晶透鏡的液晶盒內,液晶層的入光側的金屬線偏振片,本發明對此不作限定。

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可以根據實際的應用需求,選擇是否單獨設置該偏光片。例如,當該液晶透鏡應用于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顯示裝置)中時,LCD的出射光為偏振光,在此情況下,無需單獨設置偏光片;又例如,該液晶透鏡應用于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時,OLED的出射光為非偏振光時,需要單獨另設偏光片。另外,對于偏光片的具體設置位置不作限定,只要保證入射至液晶層的入射光為偏振光即可。

以下對上述液晶透鏡改變入射光線的方向的原理做進一步的說明。

由于液晶分子對偏振光中,振動方向與液晶分子光軸垂直的正常光(Ordinary Ray,簡稱o光),以及振動方向與液晶分子光軸平行的異常光(Extraordinary Ray,簡稱e光)的折射率不同,因此,當液晶分子發生不同角度的偏轉時,偏振光與液晶光軸夾角θ不同,偏振光分解為互相垂直的o光分量和e光分量的大小不同,從而使得整個該偏振光通過液晶層的平均折射率不同,進而使得透過該液晶透鏡的光線偏轉的角度不同,即實現改變入射光線方向的目的。

具體的,例如,如圖5a(圖1b中一個第一透鏡單元100工作狀態下,液晶分子的偏轉狀態)所示,偏振光L的偏振方向平行于紙面,此時,通過調整施加于第一電極層10以及公共電極30上的電信號,控制液晶分子的偏轉角度,從而調整液晶層的平均折射率,進而控制透過該第一透鏡單元100出射光的出射角度。同理,如圖5b(圖1c中一個第二透鏡單元200工作狀態下,液晶分子的偏轉狀態)所示,偏振光L的偏振方向垂直于紙面,此時,通過調整施加于第一電極層10以及公共電極30上的電信號,控制液晶分子的偏轉角度,從而調整液晶層的平均折射率,進而控制透過該第二透鏡單元200出射光的出射角度。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裝置,該顯示裝置包括上述任一種的液晶透鏡以及顯示面板,該顯示面板可以LCD,也可以是OLED,本發明對此不作限定;且液晶透鏡位于顯示面板的出光側,液晶透鏡中的第一條狀電極的方向與顯示面板中數據線方向相同,液晶透鏡中的第二條狀電極的方向與顯示面板中柵線方向相同。

同時,該顯示裝置還包括位于液晶透鏡中液晶層的入光側的偏光片;需要說明的是,對于LCD顯示面板而言,LCD的液晶層的出光側已經設置有偏光片,能夠保證液晶透鏡的入射光為偏振光,可以不再單獨設置偏振片;而對于OLED顯示板面,其出射光為非偏振光時,需要另外設置偏振片,該偏振片可以貼附在OLED顯示板面與液晶透鏡之間;也可以設置與液晶透鏡的液晶盒內,本發明對此不作限定。

在此基礎上,如前述對液晶透鏡的原理的說明,液晶透鏡基于偏振光在平行于光軸方向和垂直于光軸方向的光分量的折射率不同以實現改變出射光方向的目的。液晶分子偏轉的過程中,液晶分子對與該偏轉平面垂直的偏振光分量的折射率不會發生變化,即該部分光分量的方向不會發生變化,因此,為了對入射光的方向進行有效的調整,本發明優選的,偏光片的透過軸方向與液晶層兩側的取向層的摩擦方向平行或垂直,這樣一來,透過偏振片的偏振光能夠完全的分解在平行于光軸方向的光分量和垂直于光軸方向的光分量,進而能夠有效的起到調整出射光方向的目的。

進一步的,對于圖1a、圖1b以圖1c所示,在液晶透鏡中公共電極層30為一面狀電極層,且公共電極層30位于液晶層03的一側的情況下,由于主要的對位標記一般設置第一電極層10和第二電極層20的一側,因此,為了將液晶透鏡與顯示面板進行精確的對位安裝,本發明優選的,第一電極層10和第二電極層20相對于公共電極層30靠近顯示面板的一側。

以下對上述顯示裝置中液晶透鏡的相關參數做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6所示為透鏡光柵3D顯示器的分光原理示意圖,其中顯示面板60位于透鏡光柵的焦平面,建立坐標系,其中,坐標原點O位于透鏡光柵陣列的中間透鏡單元的凸面頂點處,x軸平行于光軸方向,y軸平行于陣列方向。將中間的柱透鏡單元編號為0,向上依次是1,2,…,k,…,m,往下依次是-1,-2,…,-k,…,-m。由于結構上下對稱,圖6中僅示出了正y軸部分。

若3D顯示裝置采用K幅視差圖像(一般的,取K=2),L為最佳觀看距離,Q為相鄰視差圖像視點距離。用戶眼睛分別位于第i幅視差圖像和第i+1幅視差圖像最佳視點處透過第k個柱透鏡單元看到的點距離該柱透鏡單元光軸的高度為HK,i和HK,i+1,且HK,i和HK,i+1應屬于兩個相鄰的視差圖像,則顯示面板60中子像素寬度W滿足關系:W=HK,i-HK,i+1

另外,柱透鏡的節距p=(KQW)/(Q+W),柱透鏡的曲率半徑r=[WL(n-1)]/Q,柱透鏡的厚度d=[nr/(nr-1)]-nD,其中n為柱透鏡的折射率,D為顯示面板60到柱透鏡的距離。

這樣一來,在該液晶透鏡的分光作用下,用戶的左右眼可以通過該液晶透鏡獲取顯示面板中提供的左右眼的視差圖像,即左眼獲取到左眼的圖像,右眼獲取到右眼的圖像,并通過大腦的合成,從而產生3D立體效果。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上述顯示裝置的控制方法,如圖7示,該控制方法包括:

步驟S101、控制顯示面板顯示三維畫面。

具體的,通過顯示面板顯示三維畫面,一般的可以采用兩幅視差圖像的三維圖像。

步驟S102、如圖8a所示,當顯示三維畫面的正方向為數據線方向Y-Y’時(即縱向顯示),向第一電極層10和公共電極層30輸入電信號,以使得液晶層03形成多個平行排列的第一透鏡單元100,以實現縱向的3D顯示效果。如圖8b所示,當顯示三維畫面的正方向為柵線方向X-X’時(即橫向顯示),向第二電極層20和公共電極層30輸入電信號,以使得液晶層03形成多個平行排列的第二透鏡單元200,以實現橫向的3D顯示效果,即該顯示裝置可以實現兼容橫縱屏的3D顯示效果。

進一步的,上述控制方法還包括:不向第一電極層10和公共電極層30以及第二電極層20和公共電極層30輸入電信號,且控制顯示面板顯示二維畫面。即通過控制第一電極層10和公共電極層30以及第二電極層20和公共電極層30開啟或關閉,而控制顯示面板從二維顯示畫面向三維顯示畫面切換,或者從三維顯示畫面向二維顯示畫面切換。

具體的,例如,當該顯示裝置在向第一電極層10和公共電極層30輸入電信號,或者向第二電極層20和公共電極層30輸入電信號,顯示裝置輸入三維顯示畫面,此時可以關閉第一電極層10和公共電極層30以及第二電極層20和公共電極層30,控制顯示面板從三維顯示畫面向二維顯示畫面切換。

又例如,當該顯示裝置中第一電極層10和公共電極層30以及第二電極層20和公共電極層30均保持關閉狀態,顯示面板顯示二維畫面,此時可以開啟第一電極層10和公共電極層30或者第二電極層20和公共電極層30,控制顯示面板從二維顯示畫面向三維顯示畫面切換。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野县| 田阳县| 洪泽县| 罗源县| 平安县| 安国市| 上蔡县| 盐池县| 平阳县| 凭祥市| 大同市| 华安县| 遵义市| 林西县| 三原县| 安新县| 闵行区| 菏泽市| 若尔盖县| 迁安市| 庐江县| 峨眉山市| 凉城县| 南阳市| 仪陇县| 宜丰县| 梅河口市| 扎鲁特旗| 监利县| 成武县| 玉田县| 阳谷县| 洛宁县| 敦化市| 城口县| 西青区| 蒙山县| 岢岚县| 香格里拉县| 凌云县| 儋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