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液晶顯示制造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液晶顯示面板的光罩。
背景技術:
在完成液晶顯示面板中的tft陣列和彩色濾光片的生產上,不可缺少的是利用光罩來完成曝光。在面對液晶顯示面板對于市場需求的效能、品量的提升上,光罩的規格和品質是具有決定性的影響。現在,隨著液晶顯示面板的大型化和高效能化,光罩也隨著提高精細化和不斷的大型化。目前關于光罩的大型化以及尺寸發展開始朝著如何提升曝光效率的方向發展。現有的液晶顯示面板的制作過程中通常需要多次進行曝光才能獲得所需要的圖案,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液晶顯示面板的光罩,能夠提升曝光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本發明提出的具體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用于液晶顯示面板的光罩,所述光罩包括蓋板及設于所述蓋板上的遮光區和非遮光區,所述遮光區包括第一遮光圖案和第二遮光圖案,所述第一遮光圖案位于所述蓋板的中心,所述第二遮光圖案位于所述蓋板的邊緣。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遮光圖案包括接口區及連接于所述接口區與所述第一遮光圖案之間的走線區。
進一步地,所述接口區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遮光圖案上方的第一遮光部。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遮光部包括間隔設置的多個第一遮光塊,所述多個第一遮光塊分別通過所述走線區與所述第一遮光圖案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多個第一遮光塊呈直線設置且相鄰兩個所述第一遮光塊之間的間隔相等。
進一步地,所述接口區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遮光圖案下方的第二遮光部。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遮光部與所述第一遮光部關于所述第一遮光圖案對稱。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遮光部包括間隔設置的多個第二遮光塊,所述多個第二遮光塊分別通過所述走線區與所述第一遮光圖案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多個第二遮光塊呈直線設置且相鄰兩個所述第二遮光塊之間的間隔相等。
本發明提出的用于液晶顯示面板的光罩包括蓋板及設于所述蓋板上的遮光區和非遮光區,所述遮光區包括第一遮光圖案和第二遮光圖案,所述第一遮光圖案位于所述蓋板的中心,所述第二遮光圖案位于所述蓋板的邊緣。通過將本實施例中的光罩作為液晶顯示面板的曝光光罩可以提升曝光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通過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詳細描述,將使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顯而易見。
圖1為實施例1的光罩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1的兩個光罩重合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實施例2的光罩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參照附圖來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然而,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施本發明,并且本發明不應該被解釋為限制于這里闡述的具體實施例。相反,提供這些實施例是為了解釋本發明的原理及其實際應用,從而使本領域的其他技術人員能夠理解本發明的各種實施例和適合于特定預期應用的各種修改。在附圖中,相同的標號將始終被用于表示相同的元件。
實施例1
參照圖1,本實施例中的用于液晶顯示面板的光罩包括蓋板1及設于蓋板1上的遮光區10和非遮光區20,遮光區10包括第一遮光圖案11和第二遮光圖案12,第一遮光圖案11位于蓋板1的中心,第二遮光圖案12位于蓋板1的邊緣。
本實施例中的遮光區10與液晶顯示面板的像素單元對應,非遮光區20與液晶顯示面板的非像素單元對應。第一遮光圖案11與像素單元中的顯示區對應,第二遮光圖案12與像素單元的布線區對應。
第二遮光圖案12包括接口區12a及連接于接口區12a與第一遮光圖案11之間的走線區12b。接口區12a對應于液晶顯示面板的布線區中的信號接口,走線區12b對應于液晶顯示面板的布線區中的金屬走線。
接口區12a包括位于第一遮光圖案11上方的第一遮光部。第一遮光部包括間隔設置的多個第一遮光塊120,多個第一遮光塊120分別通過走線區12b與第一遮光圖案11連接。其中,一個第一遮光塊120對應于液晶顯示面板的布線區中的一個信號接口,一個第一遮光塊120對應于走線區12b中的一條走線,每個第一遮光塊120通過該條走線與第一遮光圖案11連接。
多個第一遮光塊120呈直線設置于第一遮光圖案11的上方且相鄰兩個第一遮光塊120之間的間隔相等。
本實施例中的接口區12a還包括位于第一遮光圖案11下方的第二遮光部。其中,第二遮光部與第一遮光部關于第一遮光圖案11對稱。第二遮光部包括間隔設置的多個第二遮光塊121,多個第二遮光塊121分別通過走線區12b與第一遮光圖案11連接。其中,一個第二遮光塊121對應于液晶顯示面板的布線區中的一個信號接口,一個第二遮光塊121對應于走線區12b中的一條走線,每個第二遮光塊121通過該條走線與第一遮光圖案11連接。第一遮光塊120與第二遮光塊121通過走線區12b中的同一條走線與第一遮光圖案11連接。
多個第二遮光塊121呈直線設置于第一遮光圖案11的下方且相鄰兩個第二遮光塊121之間的間隔相等。
下面通過具體示例對實施例1中的光罩進行描述。該示例中第一遮光部包括間隔設置的三個第一遮光塊120,這里定義從左至右三個第一遮光塊120分別為第一個第一遮光塊120、第二個第一遮光塊120、第三個第一遮光塊120,走線區12b中包括與三個第一遮光塊120一一對應的三條走線,這里定義與第一個第一遮光塊120對應的為第一走線、與第二個第一遮光塊120a對應的為第二走線、與第三個第一遮光塊120對應的為第三走線。
每一條走線均呈c型,每一條走線包括分別位于第一遮光圖案11上方、下方的兩個水平部及連接于兩個水平部之間的垂直部。其中,第一走線位于最內側即與第一遮光圖案11的距離最短,第三走線位于最外側即與第一遮光圖案11的距離最長,第二走線位于第一走線和第三走線之間。
第一個第一遮光塊120通過第一走線的兩個水平部和垂直部與第一遮光圖案11連接,第二個第一遮光塊120通過第二走線的兩個水平部和垂直部與第一遮光圖案11連接,第三個第一遮光塊120通過第三走線的位于第一遮光圖案11上方的水平部及垂直部與第一遮光圖案11連接。
第二遮光部與第一遮光部關于第一遮光圖案11對稱且第一遮光塊120與第二遮光塊121通過走線區12b中的同一條走線與第一遮光圖案11連接,這里不再贅述。
通過將本實施例中的光罩作為液晶顯示面板的光罩可以同時獲得第一遮光圖案11和第二遮光圖案12,減小了液晶顯示面板的曝光次數,提升液晶顯示面板的曝光效率,從而降低了液晶面板的生產成本。
實施例2
參照圖2,本實施例是在實施例1的基礎做出改進后的實施例,本實施例中的接口區12a只包括位于第一遮光圖案11上方的第一遮光部。
參照圖3,從實施例1中可以看出,在對液晶顯示面板進行曝光時,上、下相鄰的兩個光罩之間的第二遮光部將會重疊(如圖3虛線框所示),這樣將會增加液晶顯示面板上的金屬層和金屬層跨線,從而會降低液晶顯示面板的靜電釋放效果。
因此,本實施例中將這些重疊的部分去掉,從而通過減少液晶顯示面板上的金屬層和金屬層跨線來提升液晶顯示面板的靜電釋放效果。
下面以實施例1中的示例為例來對實施例2進行詳細描述。第一遮光部包括間隔設置的三個第一遮光塊120,這里定義從左至右三個第一遮光塊120分別為第一個第一遮光塊120、第二個第一遮光塊120、第三個第一遮光塊120,走線區12b中包括與三個第一遮光塊120一一對應的三條走線,這里定義與第一個第一遮光塊120a對應的為第一走線、與第二個第一遮光塊120對應的為第二走線、與第三個第一遮光塊120對應的為第三走線。
第一走線和第二走線均呈c型,第一走線和第二走線包括分別位于第一遮光圖案11上方、下方的兩個水平部及連接于兩個水平部之間的垂直部。其中,第一走線位于最內側即與第一遮光圖案11的距離最短,第三走線位于最外側即與第一遮光圖案11的距離最長,第二走線位于第一走線和第三走線之間。第一個第一遮光塊120通過第一走線的兩個水平部和垂直部與第一遮光圖案11連接,第二個第一遮光塊120通過第二走線的兩個水平部和垂直部與第一遮光圖案11連接。
由于實施例1中第三個第一遮光塊120通過第三走線的位于第一遮光圖案11上方的水平部及垂直部與第一遮光圖案11連接,因此,在實施例2中將第三走線位于第一遮光圖案11下方的水平部刪掉。
本實施例的光罩能夠在實施例1的光罩的基礎上提升液晶顯示面板的靜電釋放效果、改善液晶顯示面板的品質。
以上所述僅是本申請的具體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申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申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