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彈力防松動弦軸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彈力防松動弦軸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或使用中的桿式弦琴,如三弦琴、琵琶、二胡等樂器,結構大多為木料制成下部的振動發音箱體,振動發音箱體上端為琴桿,有數根音弦,每根音弦的下端固設在 振動音箱體下端的弦固片上,每根音弦的上端穿繞在弦軸前端的弦槽上,在琴桿上端橫向設數個供弦軸穿固的弦軸孔,弦軸穿在弦軸孔中,緊音弦時轉動弦軸將音弦纏繞在弦軸前端,完成緊首弦。首弦與振動發首箱體振動面之間設有首碼。彈奏時,撥動首弦,首弦振動,造成振動發音箱體共鳴,振動發音箱體共鳴發音。音弦必須崩緊,才能發音,崩緊音弦是依靠弦軸完成,弦軸是依靠前端部呈圓臺梯形體插緊在弦軸孔中,即用頂固完成固定。實踐證明,這種緊音弦結構在撥動音弦、振動發音箱體共鳴時,常會造成琴桿也微振,使弦軸松動,音弦松動,不能發音,演奏時松弦現象時有發生,造成演奏失敗。桿式弦琴的這種缺陷,造成其不便與其它樂器合奏,使桿式弦琴發展受到限制。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一種彈力防松動弦軸裝置,使其在不改變桿式弦琴傳統結構的情況下,能有效杜絕松弦現象,具有結構簡單,易于操作,使用成本低的優點。為此,本實用新型主要由琴桿和弦軸所組成,弦軸穿過弦軸孔的一側設有擋圈槽,擋圈卡設在擋圈槽內,擋圈與穿過弦軸孔一側的琴桿之間的弦軸上設有彈簧;或弦軸穿過弦軸孔的一側設有擋圈槽,擋圈卡設在擋圈槽內,擋圈與穿過弦軸孔一側的琴桿之間相鄰的兩弦軸上設有彈簧片。所述的彈簧片兩端設有卡設在弦軸上的凹槽。上述結構設計實現了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本實用新型在不改變桿式弦琴傳統結構的情況下,能有效杜絕松弦現象,具有結構簡單,易于操作,使用成本低的優點,利于桿式弦琴與其它樂器合奏,利于桿式弦琴的普及和發展。
圖I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A-A剖面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彈簧片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至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應用的三弦琴、琵琶、二胡等樂器的結構不變,即樂器大多為木料制成下部的振動發音箱體,振動發音箱體上端為琴桿2,有數根音弦,每根音弦的下端固設在振動音箱體下端的弦固片上,每根音弦的上端穿繞在弦軸前端的弦槽上,在琴桿上端橫向設數個供弦軸穿固的弦軸孔,弦軸穿在弦軸孔中,緊音弦時轉動弦軸將音弦纏繞在弦軸前端,完成緊音弦。本實用新型只改變弦軸前端,故不影響傳統習慣。如圖I至圖2所示,一種彈力防松動弦軸裝置,主要由琴桿和弦軸4所組成,弦軸穿過弦軸孔I的一側設有擋圈槽6。擋圈5卡設在擋圈槽內。擋圈與穿過弦軸孔一側的琴桿之間的弦軸上設有彈簧3 如圖3至圖4所示,一種彈力防松動弦軸裝置也可為,或弦軸穿過弦軸孔的一側設有擋圈槽,擋圈卡設在擋圈槽內,擋圈與穿過弦軸孔一側的琴桿之間相鄰的兩弦軸上設有彈簧片7。所述的彈簧片兩端設有卡設在弦軸上的凹槽71。這樣,一個彈簧片可以頂壓兩相鄰的弦軸。使用時,弦軸穿在弦軸孔中,每根音弦的上端穿過支頂帽上的過弦孔后再穿繞在弦軸前端的弦槽上,緊音弦時轉動弦軸將音弦纏繞在弦軸前端,完成緊音弦;由于擋圈與穿過弦軸孔一側的琴桿之間的弦軸上設有彈簧或彈簧片,彈簧或彈簧片的彈力可將弦軸緊卡固在弦軸孔中,不會產生松弦現象。總之,本實用新型在不改變桿式弦琴傳統結構的情況下,能有效杜絕松弦現象,具有結構簡單,易于操作,使用成本低的優點,利于桿式弦琴與其它樂器合奏,利于桿式弦琴的普及和發展。
權利要求1.一種彈力防松動弦軸裝置,主要由琴桿和弦軸所組成,其特征在于 弦軸穿過弦軸孔的一側設有擋圈槽,擋圈卡設在擋圈槽內,擋圈與穿過弦軸孔一側的琴桿之間的弦軸上設有彈簧; 或弦軸穿過弦軸孔的一側設有擋圈槽,擋圈卡設在擋圈槽內,擋圈與穿過弦軸孔一側的琴桿之間相鄰的兩弦軸上設有彈簧片。
2.按權利要求I所述的彈力防松動弦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彈簧片兩端設有卡設在弦軸上的凹槽。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彈力防松動弦軸裝置,主要由琴桿和音弦所組成,弦軸穿過弦軸孔的一側設有擋圈槽,擋圈卡設在擋圈槽內,擋圈與穿過弦軸孔一側的琴桿之間的弦軸上設有彈簧;或弦軸穿過弦軸孔的一側設有擋圈槽,擋圈卡設在擋圈槽內,擋圈與穿過弦軸孔一側的琴桿之間相鄰的兩弦軸上設有彈簧片。本實用新型在不改變桿式弦琴傳統結構的情況下,能有效杜絕松弦現象,具有結構簡單,易于操作,使用成本低的優點,利于桿式弦琴與其它樂器合奏,利于桿式弦琴的普及和發展。
文檔編號G10D3/12GK202394516SQ20112054823
公開日2012年8月22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6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26日
發明者張士臣 申請人:張士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