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開關裝置及電子樂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在鍵盤樂器、弦樂器、管樂器等樂器、音樂播放器等音響設備中使用的開關裝置以及具有該開關裝置的電子樂器,更詳細地說,涉及對樂音賦予效果的旋轉式的開關裝置及具有該開關裝置的電子樂器。
背景技術:
例如,在用于音樂播放器的旋轉式的開關裝置中,在特開2010-234012號公報中記載有如下構造的開關裝置在設備殼體中設置旋轉軸,在該旋轉軸上安裝旋轉操作部件,在該旋轉操作部件上設置滑音(pitch-bend)用的開關部,一邊按壓該開關部一邊使旋轉操作部件旋轉從而進行滑音操作;不按壓開關部而使旋轉操作部件旋轉從而進行搓盤(scratch)操作。 在這樣的旋轉式的開關裝置中,旋轉操作部件具備旋轉圓板和基板支撐板。在該情況下,在旋轉圓板上設有貫通孔,在該貫通孔內設有鍵頂(key top )。此外,基板支撐板設有開關基板,該開關基板上鍵頂對應地設有開關部。由此,這種開關裝置構成為,在進行滑音操作時,在按壓鍵頂而使旋轉操作部件的開關部接通的狀態下使旋轉操作部件旋轉,此外在進行搓盤操作時,在不按壓鍵頂而使旋轉操作部件的開關部斷開的狀態下使旋轉操作部件旋轉。但是,在這樣的旋轉式的開關裝置中,存在無法同時進行在按壓鍵頂而使旋轉操作部件的開關部接通的狀態下使旋轉操作部件旋轉的滑音操作和在不按壓鍵頂而使旋轉操作部件的開關部斷開的狀態下使旋轉操作部件旋轉的搓盤操作的問題,所以使用便利性較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課題是,提供一種能夠用單手同時進行2個開關操作的開關裝置及具有該開關裝置的電子樂器。本發明是一種開關裝置,具有第一旋轉操作體,能夠進行旋轉操作,在設備殼體的一側部配置成該第一旋轉操作體的一部分從所述設備殼體的上表面突出;以及第二旋轉操作體,能夠進行旋轉操作,在所述第一旋轉操作體的后方配置成該第二旋轉操作體的一部分向所述一側部的側面側露出,而且,該第二旋轉操作體配置在當通過單手的拇指對所述第一旋轉操作體的突出部分沿上下方向進行旋轉操作時能夠通過所述拇指以外的其他手指對所述露出配置的部分沿水平方向進行旋轉操作的位置。此外,本發明是一種開關裝置,具有第一旋轉操作體,能夠進行旋轉操作,在樂器殼體的一側部配置成該第一旋轉操作體的一部分從所述樂器殼體的上表面突出;以及第二旋轉操作體,能夠進行旋轉操作,在所述第一旋轉操作體的后方配置成該第二旋轉操作體的一部分向所述一側部的側面側露出,而且,該第二旋轉操作體配置在當通過單手的拇指對所述第一旋轉操作體的突出部分沿上下方向進行旋轉操作時能夠通過所述拇指以外的其他手指對所述露出配置的部分沿水平方向進行旋轉操作的位置。此外,本發明是一種電子樂器,具有鍵盤部;樂器殼體,容納所述鍵盤部;第一旋轉操作體,能夠進行旋轉操作,在所述樂器殼體的一側部配置成該第一旋轉操作體的一部分從所述樂器殼體的上表面突出;第二旋轉操作體,能夠進行旋轉操作,在所述第一旋轉操作體的后方配置成該第二旋轉操作體的一部分向所述一側部的側面側露出,而且,該第二旋轉操作體配置在當通過單手的拇指對所述第一旋轉操作體的突出部分沿上下方向進行旋轉操作時能夠通過所述拇指以外的其他手指對所述露出配置的部分沿水平方向進行旋轉操作的位置;以及樂音生成部,容納在所述樂器殼體內,響應對所述鍵盤部的按鍵而生成規定的樂音,并且,響應所述第一及第二旋轉操作體的至少一方的操作而對該生成的樂音賦予效果并進行輸出。
圖1是表示將本發明應用于鍵盤樂器的一個實施方式的俯視圖。圖2是表示位于圖1所示的鍵盤樂器的上部殼體的左側的、側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體圖。
圖3表示配置于圖2所示的上部殼體的側部的左手,是表示用該左手的拇指對第一旋轉操作體沿上下方向進行旋轉操作、用拇指以外的其他手指對第二旋轉操作體沿水平方向進行旋轉操作時的各手指的狀態的圖。圖4是表示配置于圖2所示的上部殼體的側部內的開關裝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體圖。圖5是從上方觀察圖4所示的開關裝置時的放大俯視圖。圖6表示圖4所示的開關裝置的第一旋轉操作體,圖6a是其放大正視圖,圖6b是其放大俯視圖。圖7是圖6a所示的第一旋轉操作體的A-A向視的放大截面圖。圖8是表示圖6a所示的開關裝置的第一旋轉操作部件的空檔(neutral)狀態的放大正視圖。圖9是表示使圖8所示的第一旋轉操作部件向正向(順時針方向)旋轉的狀態的放大正視圖。圖10表示圖4所示的開關裝置的第二旋轉操作體,圖1Oa是其放大正視圖,圖1Ob是其放大俯視圖。圖11是表示在圖5所示的開關裝置中使第一旋轉操作部件與第二旋轉操作部件的間隔變窄的狀態的放大俯視圖。圖12是表示將本發明應用于鍵盤樂器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開關裝置的變形例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體圖。圖13是將本發明應用于電子鍵盤樂器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框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圖1 圖11、圖13,說明將本發明應用于電子鍵盤樂器的一個實施方式。該電子鍵盤樂器如圖1及圖2所示,具備樂器主體I。該樂器主體I構成為,具備上部殼體2和下部殼體3,在它們的內部設有鍵盤部4。如圖1所示,鍵盤部4具備由白鍵和黑鍵構成的多個鍵5。該多個鍵5構成為,在并列地排列在樂器主體I內的狀態下沿上下方向旋轉。在該情況下,上部殼體2在位于鍵盤部4后方(在圖1中為上邊側)的部位、以及位于鍵5的排列方向(在圖1中為左右方向)上的鍵盤部4兩側部的部位,設置在下部殼體3上。由此,鍵盤部4構成為,除了其后端部以外,不被上部殼體2覆蓋而向上側露出。此外,如圖1所示,在上部殼體2上設有揚聲器部6、顯示部7及開關部8。揚聲器部6具備多個揚聲器6a 6c,這些揚聲器6a 6c分別設置在上部殼體2的后部側的鍵5的排列方向的兩側。顯示部7由液晶顯示面板或EL (Electro luminescence)顯示面板等平面型的顯示面板構成,配置在上部殼體2的大致中央部,以電光學的方式顯示鍵盤樂器所需的各種息。如圖1所示,開關部8具備電源開關、音量開關、音色開關、功能開關等鍵盤樂器所需的各種開關,除此之外, 如圖2所示,還具備旋轉式的開關裝置10。此外,如圖1所示,該開關部8在上部殼體2的上表面分散地設有各種開關。在該情況下,旋轉式的開關裝置10如圖1及圖2所示,設置在位于上部殼體2中的鍵5的排列方向的一側(在圖1中為左側)的側部2a上。該旋轉式的開關裝置10在對鍵盤部4的各鍵5進行按鍵操作而正在演奏時,通過進行開關操作,對演奏中的樂音賦予效果。如圖1及圖2所示,該開關裝置10例如具備賦予滑音效果的第一旋轉操作體11和賦予調制(modulation)效果的第二旋轉操作體12。圖13表示本實施方式中的電子鍵盤樂器的框圖。本實施方式的電子鍵盤樂器具備CPU100、R0M1101、RAM102、鍵盤部4、顯示部7、包含旋轉式開關裝置10的開關部8、音源103及揚聲器部6。CPU100進行電子鍵盤樂器整體的控制、開關部8的操作的檢測、鍵盤部4按鍵 離鍵的檢測及與按鍵·離鍵對應的樂音波形數據的生成等各種處理。R0M101保存電子鍵盤樂器整體的控制、開關部8的操作的檢測、鍵盤部4按鍵 離鍵的檢測及與按鍵·離鍵對應的樂音波形數據的生成等的處理程序。此外,R0M101具有預置(preset)波形數據區域,保存用于生成鋼琴、吉他等樂音的預置波形數據。RAM102存儲從R0M101讀出的程序和在處理的過程中產生的數據。音源部103從CPU100接收到與鍵盤部4的被按下的鍵有關的音符開啟事件時,從R0M101的預置波形數據區域讀出規定的預置波形數據,生成規定音高的樂音波形數據并輸出至揚聲器部6。并且,旋轉式開關裝置10基于第一旋轉操作體11及第二旋轉操作體12的至少一方的操作,對由音源部103生成的樂音波形數據賦予例如滑音效果、調制效果。在本實施方式中,由該CPU100、R0M101、RAM102、音源部103及揚聲器部6構成樂音生成部。
如圖2及圖4所示,第一旋轉操作體11構成為,設置在位于上部殼體2左側的側部2a,其上部的一部分從上部殼體2的側部2a的上表面突出,該突出的一部分沿著縱向(上下方向)被旋轉操作。第二旋轉操作體12構成為,在第一旋轉操作體11的后側(在圖1中為上邊側)以錯開位置的狀態設置在位于上部殼體2左側的側部2a,第二旋轉操作體12的側部的一部分從上部殼體2的側部2a的側面側(在圖2中為左側)露出,對該露出的一部分沿著與上部殼體2的上表面平行的橫向(水平方向)進行旋轉操作。在該情況下,如圖2 圖4所示,第一旋轉操作體11構成為,從上部殼體2的側部2a的上表面突出的一部分被演奏者的左手H的拇指Fl沿縱向(上下方向)進行旋轉操作,從而進行開關動作。此外,第二旋轉操作體12構成為,從上部殼體2的側部2a的側面突出的一部分被演奏者的左手H的拇指Fl以外的其他手指F2 (例如食指)沿著與上部殼體2的上表面平行的橫向(水平方向)進行旋轉操作,從而進行開關動作。在此,如圖4 圖7所示,第一旋轉操作體11具備第一轉動開關13、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及第一彈簧部件15。此外,第二旋轉操作體12也與第一旋轉操作體11同樣,具備第二轉動開關16、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及第二彈簧部件(未圖示)。該第一旋轉操作體11和第二旋轉操作體12除了旋轉方向不同之外,兩者的構成大致相同。在此,首先說明第一旋轉操作體11。如圖6及圖7所示,該第一旋轉操作體11的第一轉動開關13構成為,具備開關主體20和可旋轉地安裝于該開關主體20的開關軸21,開關主體20電氣地檢測開關軸21的旋轉動作的變化,并輸出該檢測信號。 如圖5 圖7所 示,該第一轉動開關13構成為,開關主體20安裝于第一安裝部件22,該第一轉動開關13通過該第一安裝部件22安裝在位于上部殼體2左側的側部2a內的下部殼體3上。此外,如圖7所示,該第一轉動開關13構成為,在其開關軸21安裝有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由此,如圖5 圖7所示,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構成為,通過第一安裝部件22而與第一轉動開關13 —起安裝于上部殼體2,并在該狀態下以第一轉動開關13的開關軸21為中心與開關軸21 —起旋轉。第一安裝部件22如圖5及圖6所示,用于將第一轉動開關13安裝在位于上部殼體2左側的側部2a內的下部殼體3上。該第一安裝部件22具備安裝有第一轉動開關13的開關主體20的開關安裝部22a、從該開關安裝部22a向下側延伸的延伸部22b、以及安裝于樂器主體I的下部殼體3的安裝片22c,這些部件由金屬板一體地形成。在該情況下,在開關安裝部22a的中間部設有供第一轉動開關13的開關軸21插入的軸插入孔(未圖示)。此外,如圖6 圖8所示,在延伸部22b的下端部設有朝向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側(在圖7中為左側)突出的彈簧固定部22d。此外,如圖2、圖4 圖7所示,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具備大致半圓形狀的操作主體部23,一部分從在上部殼體2的側部2a的上表面設置的長方形狀的開口部2b向其上方露出;圓筒部24,設置于該操作主體部23的旋轉中心,安裝有第一轉動開關13的開關軸21 ;以及彈簧操作部25,設置于操作主體部23,對第一彈簧部件15進行推壓操作;這些部件由合成樹脂一體地形成。在該情況下,如圖2、圖4 圖7所示,操作主體部23構成為,位于其上部側的大致一半左右從在上部殼體2的側部2a的上表面設置的開口部2b向上方突出,在該狀態下,以安裝有第一轉動開關13的開關軸21的圓筒部24為中心沿上下方向旋轉。如圖7所示,圓筒部24構成為,設置于操作主體部23的旋轉中心,在其內部插入安裝有第一轉動開關13的開關軸21,并且在其外周面安裝有第一彈簧部件15。在該情況下,如圖7及圖8所示,在圓筒部24的內部沿著軸向設有鍵部24a。伴隨于此,如圖7所示,在第一轉動開關13的開關軸21的外周面上,沿著軸向設有與鍵部24a對應的切缺部21a。由此,如圖7及圖8所示,第一轉動開關13的開關軸21構成為,在該切缺部21a與圓筒部24內的鍵部24a對應的狀態下插入而嵌裝在圓筒部24內,從而與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 一起一體地旋轉。此外,如圖7及圖8所示,在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的圓筒部24的外周面上,設有用于減輕與后述的第一彈簧部件15的摩擦阻力的大量凸部24b。此外,如圖7所示,該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的外周部形成為外周壁部。該外周壁部設置成從操作主體部23的外周部朝向軸向上的與圓筒部24相同的方向(在圖7中為右方向)突出的狀態。在該外周壁部的外周面形成操作面26。如圖7所示,操作面26在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的軸向上的突出長度形成為與圓筒部24大致相同的長度。此外,在作為該操作面26的外周面的最上部,如圖7及圖8所示,以朝向拇指Fl的指根側(在圖7中為右側)而逐漸變深的方式,傾斜地形成有用于在用拇指Fl的指尖對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進行旋轉操作時限制該指尖的位置的第一槽部26a。此夕卜,在該操作面26上設有用于防止指尖滑動的防滑用的凹凸部26b。此外,如圖7及圖8所示,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的操作主體部23形成有向其下側延伸的延伸部23a,在該操作主體部23的延伸部23a,在圓筒部24的軸向上朝向與圓筒部24相同的方向突出地設置彈簧操作部25。該彈簧操作部25為長方形狀的平板,在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的旋轉方向上的長度(寬度)和與其對應的方向上的第一安裝部件22的彈簧固定部22d的長度大致相同,或者形成為比其短的長度。
另一方面,如圖7及圖8所示,第一彈簧部件15是線圈狀的扭轉彈簧,以能夠沿其徑向位移(可伸縮)的狀態卷繞在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的圓筒部24的外周面上,其兩端部15a、15b從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的彈簧操作部25的兩側穿過,配置于在第一安裝部件22的延伸部22b設置的彈簧固定部22d的兩側。在該情況下,如圖7所示,第一安裝部件22的彈簧固定部22d構成為,從第一安裝部件22的延伸部22b的下端部朝向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的下端部側大致水平地延伸,該延伸的前端部(在圖7中為左端部)位于彈簧操作部25的下側。由此,如圖7及圖8所示,第一安裝部件22的彈簧固定部22d位于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的彈簧操作部25的下側,在該狀態下,在彈簧固定部22d的兩側配置第一彈簧部件15的兩端部15a、15b,從而由第一彈簧部件15的兩端部15a、15b彈力地夾持彈簧操作部25。此外,如圖8及圖9所示,該第一彈簧部件15用于對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施加負載,在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向正向(在圖9中為順時針方向)或逆向(在圖9中為逆時針方向)的某一個方向旋轉時,通過彈簧操作部25的旋轉方向側的端部將第一彈簧部件15的兩端部15a、15b的一方外推(push outward),從而使對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施加的負載隨著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的旋轉而逐漸變大。此外,如圖8所示,該第一彈簧部件15構成為,在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處于不向任何方向旋轉的中立狀態(空檔狀態)時,使對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施加的負載成為最小。由此,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從中立狀態(空檔狀態)開始旋轉時輕快地旋轉,隨著旋轉的進行而慢慢沉重。在該情況下,如圖8所示,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構成為,在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處于不向任何方向旋轉的中立狀態(空檔狀態)時,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的操作面26的中間部位于上部殼體2的側部2a的開口部2b的中間部,在該狀態下,操作面26及操作主體部23的各上側半部向上部殼體2的側部2a的上側突出。此外,如圖8所示,該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構成為,在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處于不向任何方向旋轉的中立狀態(空檔狀態)時,在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的操作面26上設置的第一槽部26a位于上部殼體2的側部2a的開口部2b的中間部,通過在該第一槽部26a中配置左手H的拇指Fl并對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進行操作,使得操作面26與操作主體部23 一起朝向正向(在圖9中為順時針方向)和逆向(在圖9中為逆時針方向)的某一個方向,抵抗第一彈簧部件15的彈簧力而旋轉。另外,如圖6a所示,第一轉動開關13通過連接纜線27與設于樂器主體I內的電路基板(未圖示)電連接。在該情況下,連接纜線27構成為,在其一端部與開關主體20連接的狀態下,通過固定構件27a固定于第一安裝部件22,在該狀態下,將另一端部側引繞到樂器殼體I內而與電路基板連接。在此,如圖4及圖10所示,第二旋轉操作體12具備第二轉動開關16、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及第二彈簧部件(未圖示),這些部件是沿著與上部殼體的上表面平行的橫向(水平方向)進行旋轉的結構,除此以外,與第一旋轉操作體11的第一轉動開關13、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及第一彈簧部件15的結構大致相同。S卩,第二轉動開關16與第一轉動開關13結構相同,開關主體20電氣地檢測開關軸21的旋轉動作的變化,并輸出該檢測信號。如圖1Oa及圖1Ob所示,該第二轉動開關16構成為,開關主體20安裝 于第二安裝部件32,通過該第二安裝部件32將該第二轉動開關16安裝在位于上部殼體2左側的側部2a內的下部殼體3上。此外,該第二轉動開關16構成為,在其開關軸21安裝有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由此,如圖1Oa及圖10b,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與第二轉動開關16 —起通過第二安裝部件32安裝于上部殼體2,并在該狀態下以第一轉動開關13的開關軸21為中心與開關軸21 —起旋轉。在該情況下,如圖4及圖5,第二安裝部件32用于將第二轉動開關16安裝在位于上部殼體2左側的側部2a內的下部殼體3上。如圖1Oa及圖1Ob所示,該第二安裝部件32具備安裝有第二轉動開關16的開關主體20的開關安裝部32a、從該開關安裝部32a向下側延伸的延伸部32b、安裝在樂器主體I的下部殼體3上的安裝片32c,這些部件由金屬板一體地形成。如圖5所示,該第二安裝部件32構成為,在安裝有第一安裝部件22的下部殼體3的同一平面上,與第一安裝部件22沿前后方向錯開位置地安裝該第二安裝部件32。在該情況下,在第一安裝部件22的安裝片22c上形成有用于調整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與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的間隔的長孔即調整孔33。在第二安裝部件32的安裝片32c上設有供螺釘(未圖示)插入的安裝孔34。
由此,如圖5所示,第一、第二安裝部件22、32構成為,第一安裝部件22的一個(在圖5中為上部側)安裝片22c與第二安裝部件32的一個(在圖5中為下部側)安裝片32c重疊,在該狀態下使設于各安裝片22c、32c的調整孔33與安裝孔34對應,并在該調整孔33和安裝孔34中插入螺釘,從而將各安裝片22c、32c安裝于下部殼體3。此外,如圖11所示,該第一、第二安裝部件22、32構成為,若將插入在第一安裝部件22的各安裝片22c的各調整孔33中的螺釘松緩,并在該狀態下通過調整孔33使第一安裝部件22滑動移動,則第一安裝部件22相對于下部殼體3的安裝位置被變更,由此來變更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與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的間隔。另一方面,在第二安裝部件32的開關安裝部32a的中間部,設有供第二轉動開關16的開關軸21插入的軸插入孔(未圖示)。此外,如圖1Oa及圖1Ob所示,在延伸部32b的下端部,設有朝向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側、即朝向上部殼體的上表面突出的彈簧固定部32d。此外,如圖4所示,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與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的結構大致相同,構成為將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的操作主體部23配置成能夠沿水平方向旋轉。第二彈簧部件雖然未圖示,但是結構與第一彈簧部件15相同,構成為將第一彈簧部件15及其兩端部15a、15b朝向水平方向 配置。在該情況下,在位于上部殼體2左側的側部2a,如圖1及圖2所示,以在側部2a的上表面及側面開放的狀態設有切缺部28。如圖2所示,在該切缺部28的立起面設有供位于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的操作主體部23左側的側部的一部分插入的長方形的開口部28a。由此,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的操作主體部構成為,位于其左側的側部的一部分從開口部28a向切缺部28內突出,并向上部殼體2的外部露出。此外,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的操作主體部的外周部與第一旋轉操作體11的操作主體部23同樣,形成為外周壁部。該外周壁部被設置成從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的操作主體的外周部朝向軸向上的與圓筒部相同的方向突出的狀態。在該外周壁部的外周面,與第一旋轉操作體11的操作面26同樣地形成有操作面29。如圖2所示,該操作面29在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的軸向上的突出長度形成為與圓筒部大致相同的長度。此外,如圖2及圖3所示,在作為該操作面29的外周面的最外側部,以從下側朝向上側而逐漸變深的方式傾斜地形成有第二槽部29a,該第二槽部29a用于在用拇指Fl以外的其他手指F2 (例如食指)的指尖對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進行旋轉操作時對該指尖進行位置限制。此外,在位于上部殼體2左側的側部2a,如圖1及圖2所示,設有用于對左手H的一部分、例如左手H的手掌的一部分進行位置限制而配置的位置限制凹部30。該位置限制凹部30在上部殼體2的側部2a的上部邊緣部形成為從該下部側至上表面側以圓弧狀彎曲的凹槽狀。由此構成為,位置限制凹部30在配置有左手H的一部分時,自然地拇指Fl與第一旋轉操作體11對應,另一手指F2與第二旋轉操作體12對應。此外,如圖2所示,在上部殼體2的左側的一側部2a設置的切缺部28,沿著從切缺部28內突出的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的操作面29而設有用于表示操作位置的刻度部31。該刻度部31為多個凹部,在位于切缺部28的底部的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的操作面29的外周側的部位,以規定間隔沿著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的操作面29而設置。接著,說明將這樣的旋轉式的開關裝置10組裝到樂器主體I中的情況。在該情況下,首先從第一旋轉操作體11開始說明。在該第一旋轉操作體11的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上安裝第一彈簧部件15。此時,將設于旋轉操作部件11旋轉中心的圓筒部24相對地插入第一彈簧部件15的扭轉部分,并且將該第一彈簧部件15的兩端部15a、15b配置在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的彈簧操作部25的兩側。在該狀態下,將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安裝到第一轉動開關13上。此時,預先將第一轉動開關13的開關軸21插入第一安裝部件22的軸插入孔22c,在該狀態下,將第一轉動開關13的開關主體20安裝到第一安裝部件22上。此外,此時將連接纜線27的一端部與開關主體20連接并通過固定構件27a固定到第一安裝部件22。然后,將可旋轉地安裝在開關主體20上的開關軸21插入到設于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旋轉中心的圓筒部24內。此時,在使設于圓筒部24內的鍵部24c與開關軸21的切缺部21a對應的狀態下,將開關軸21插入圓筒部24內。由此,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被安裝于開關軸21,使伴隨著該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旋轉而第一轉動開關13的開關軸21旋轉。此外,在圓筒部24內插入開關軸21時,將在第一安裝部件22的延伸部22b設置的彈簧固定部22d插入配置至第一彈簧部件15的兩端部15a、15b 之間。與該第一旋轉操作體11同樣地將第二旋轉操作體12組裝到樂器主體I上。在該情況下,與第一旋轉操作體11同樣地,在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安裝第二彈簧部件(未圖示),并且將該第二旋轉 操作部件17安裝到第二轉動開關16上。在該狀態下,與第一旋轉操作體11的情況同樣,將第二轉動開關16的開關主體21安裝到第二安裝部件32上,并且將連接纜線的一端部與開關主體21連接并通過固定構件固定在第二安裝部件32上。然后,將第一安裝部件22以縱向狀態(垂直狀態)配置在樂器主體I的上部殼體2的左側的側部2a內的下部殼體3上,并且將第二安裝部件32以與上部殼體2的上表面平行的橫向狀態(水平狀態)配置在樂器主體I的上部殼體2的左側的側部2a內的下部殼體3上。此時,將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的上部側從上部殼體2的側部2a的內部插入到在上部殼體2的側部2a設置的開口部2b內,并使其向側部2a的上表面側突出。此外,將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的外周部從上部殼體2的側部2a的內部插入到在上部殼體2的側部2a設置的切缺部28的開口部28a內,并使其向切缺部28內突出。在該狀態下,如圖5所示,使第一、第二安裝部件22、32的相互接近的第一安裝部件22的一個安裝片22c與第二安裝部件32的一個安裝片32c重疊,使設置于各安裝片22c、32c的調整孔33與安裝孔34對應。在該狀態下,將螺釘插入調整孔33和安裝孔34并緊固。由此,第一、第二安裝部件22、32的各安裝片22c、32c被安裝在下部殼體3上的同一平面上。在該情況下,對第一、第二安裝部件22、32的各安裝位置進行調整的情況下,將插入在第一安裝部件22的各安裝片22c的各調整孔33中的螺釘松緩,在該狀態下,如圖11所示,使第一安裝部件22沿著調整孔33向接近或遠離第二安裝部件32的方向滑動移動。由此,第一安裝部件22相對于下部殼體3的安裝位置被變更,由此變更了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與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的間隔。
然后,將一端部連接固定于第一、第二各轉動開關13、16的各連接纜線27的另一端部與設于樂器主體I內的電路基板(未圖示)電連接。由此,將第一、第二旋轉操作體11、12組裝到樂器主體I內。接著,說明使用這樣的電子鍵盤樂器進行演奏的情況。在使用該電子鍵盤樂器進行演奏時,對從樂器主體I的上部殼體2向上方露出的鍵盤部4的多個鍵5進行按鍵操作。這樣,從揚聲器部6發出與演奏相對應的樂音。在這樣的演奏中,若對旋轉式的開關裝置10的第一、第二旋轉操作體11、12分別進行旋轉操作,則與該第一、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1、12的旋轉操作相對應地對發出的樂音賦予效果。即,若將演奏者的左手H的一部分配置于在位于上部殼體2左側的側部2a的上側邊緣部設置的位置限制凹部30,則通過該位置限制凹部30將左手H相對于上部殼體2的側部2a進行位置限制。由此,左手H的拇指Fl與從上部殼體2的側部2a向上方突出的部分的第一旋轉操作體11對應,并且左手H的拇指Fl以外的其他手指F2 (例如食指)與向上部殼體2的側部2a的切缺部28內突出的部分的第二旋轉操作體12對應。在該狀態下,若通過拇指Fl使第一旋轉操作體11的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旋轉,則能夠與該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的旋轉相對應地對樂音賦予使聲音的音高(高低)變化的滑音效果。此外,若通過拇指Fl以外的其他手指F2使第二旋轉操作體12的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旋轉,則能夠與該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的旋轉相對應地對樂音賦予顫音等使聲音振動的調制效果。在該情況下,在將左手H配置在位于上部殼體2左側的側部2a的上側邊緣部時,通過將左手H的一部分配置于在上部殼體2的側部2a的上側邊緣部設置的位置限制凹部30,能夠將左手H的位置正 確且可靠地限制在上部殼體2的側部2a的規定位置。由此,能夠將左手H的拇指Fl限制在與第一旋轉操作體11的操作面26對應的位置,并且能夠將左手H的拇指Fl以外的其他手指F2限制在與第二旋轉操作體12的操作面29對應的位置。在該狀態下,能夠通過左手H的各手指F1、F2使第一、第二旋轉操作體11、12分別單獨地旋轉。例如,若通過左手H的拇指Fl使第一旋轉操作體11的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正旋轉(順時針方向),則伴隨于此,彈簧操作部25抵抗第一彈簧部件15的彈簧力而向相同方向旋轉移動。此時,如圖9所示,第一彈簧部件15的一個端部15b與第一安裝部件22的彈簧固定部22d抵接而被保持,在該狀態下,第一彈簧部件15的另一個端部15a被彈簧操作部25外推。因此,對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進行旋轉操作時,作為負載,對拇指Fl的指尖施加第一彈簧部件15的彈簧力。然后,若使拇指Fl的指尖從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的操作面26離開,則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的彈簧操作部25被第一彈簧部件15的另一個端部15a向逆時針方向推回,如圖8所示,第一彈簧部件15的彈簧力使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回到中立狀態(空檔位置)。此外,若使該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向逆向(逆時針方向)旋轉,則第一彈簧部件15的一個端部15a與第一安裝部件22的彈簧固定部22d抵接而被保持,在該狀態下,第一彈簧部件15的另一個端部15b被彈簧操作部25外推。因此,對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進行旋轉操作時,作為負載而對拇指Fl的指尖施加第一彈簧部件15的彈簧力。此時也是,若使拇指Fl的指尖從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的操作面26離開,則通過第一彈簧部件15的彈簧力使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回到中立狀態(空檔位置)。同樣地,若通過左手H的拇指Fl以外的其他手指F2、例如食指使第二旋轉操作體12的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正旋轉(順時針方向),則伴隨于此,彈簧操作部抵抗第二彈簧部件的彈簧力而向相同方向旋轉移動。此時也是,與第一旋轉操作體11同樣,第二彈簧部件的一個端部(相當于第一彈簧部件15的端部15a)與安裝部件的彈簧固定部抵接而被保持,在該狀態下,第二彈簧部件的另一個端部(相當于第一彈簧部件15的端部15b)被彈簧操作部外推。因此,在對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進行旋轉操作時,作為負載而對拇指Fl以外的其他手指F2的指尖施加第二彈簧部件的彈簧力。然后,若使拇指Fl以外的其他手指F2的指尖從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的操作面29離開,則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的彈簧操作部被第二彈簧部件的另一個端部向逆時針方向按回,如圖8所示,通過第二彈簧部件的彈簧力使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回到中立狀態(空檔位置)。此外,使該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4向逆向(逆時針方向)旋轉時,也與第一旋轉操作體11同樣,第二彈簧部件的一個端部與安裝部件的彈簧固定部抵接而被保持,在該狀態下,第二彈簧部件的另一個端部被彈簧操作部外推。因此,在對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進行旋轉操作時,作為負載而對拇指Fl以外的其他手指F2的指尖施加第二彈簧部件的彈簧力。然后,若使拇指Fl以外的其他手指F2的指尖從將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的操作面29離開,則通過第二彈簧部件的彈簧力使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回到中立狀態(空檔位置)。這樣,根據該鍵盤樂器中的開關裝置10,具備第一旋轉操作體11,配置于樂器主體I的一側部2a,一部分從樂器主體I的上表面突出,通過左手H的拇指Fl對該突出的部分沿上下方向進行旋轉操作,從而進行開關動作;以及第二旋轉操作體12,配置于樂器主體I的一側部2a的第一旋轉操作體11的后方,一部分向一側部2a的側面側露出,通過左手H的拇指Fl以外的其他手指F2對該露出的部分沿水平方向進行旋轉操作,從而進行開關動作;由此,能夠以單手同時進行2個開關操作。即,在該開關裝置10中,能夠基于人體工學將第一旋轉操作體11和第二旋轉操作體12配置在樂器主體I的上部殼體2的一側部2a,所以若左手H觸碰位于樂器主體I的上部殼體2左側的一側部2a,則能夠使該左手H的拇指Fl與從樂器主體I的上部殼體2的一側部2a的上表面突出的部分的第一旋轉操作體11對應,并且能夠使拇指Fl以外的其他手指F2與向樂器主體I的上部殼體2的一側部2a的側面側露出的部分的第二旋轉操作體12對應。因此,能夠僅以左手H這一只手對第一、第二旋轉操作體11、12分別單獨地進行旋轉操作,能夠以單手同時進行2個開關操作。此時,能夠通過第一旋轉操作體11的旋轉操作來對樂音賦予使音高變化的滑音效果,并且能夠通過第二旋轉操作體12的旋轉操作來對樂音賦予顫音等使聲音振動的調制效果。在該情況下,第一旋轉操作體11具備旋轉式的第一開關部13,被安裝成能夠相對于樂器主體I沿上下方向旋轉;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使該第一開關部13與上下方向(縱向)的旋轉操作相對應地進行開關動作;以及第一彈簧部件15,在該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旋轉時,對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施加負載;因此,在通過左手H的拇指Fl使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旋轉時,能夠通過第一彈簧部件15的彈簧力對該拇指Fl施加負載,由此,能夠使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良好地旋轉,從而對樂音賦予滑音等效果。此外,第二旋轉操作體12具備旋轉式的第二開關部16,被安裝成能夠相對于樂器主體I沿水平方向旋轉;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使該第二開關部16與水平方向(橫向)的旋轉操作相對應地進行開關動作;以及第二彈簧部件(未圖示),在該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旋轉時,對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施加負載;因此,在通過左手H的拇指Fl以外的其他手指F2使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旋轉時,能夠通過第二彈簧部件的彈簧力對該拇指Fl以外的其他手指F2施加負載,由此,能夠使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良好地旋轉,從而對樂音賦予顫音等調制效果。此外,在該開關裝置10中,具備第一安裝部件22,具有用于將第一旋轉操作體11安裝到樂器主體I上的第一安裝片22c ;以及第二安裝部件32,具有用于將第二旋轉操作體12安裝到樂器主體I上的第二安裝片32c ;因此,能夠通過第一安裝部件22將沿樂器主體I的上下方向被進行旋轉操作的第一旋轉操作體11可靠且良好地安裝到樂器主體1,并且能夠通過第二安裝部件32將沿樂器主體I的水平方向被進行旋轉操作的第二旋轉操作體12可靠且良好地安裝到樂器主體I。在該情況下,第一安裝部件22的第一安裝片22c和第二安裝部件32的第二安裝片32c安裝在樂器主體I的同一平面上,所以無論是第一旋轉操作體11沿上下方向旋轉的結構,還是第二旋轉操作體12沿與第一旋轉操作體11正交的水平方向旋轉的結構,都能夠通過第一安裝部件22和第二安裝部件32將第一、第二旋轉操作體11、12可靠且良好地安裝到樂器主體I。此外,在該開關裝置10中,在第一安裝片22c和第二安裝片32c中的至少第一安裝片22c上,設有用于調整第一旋轉操作體11與第二旋轉操作體12的間隔的調整孔33,由此,能夠使第一安裝部件22沿著調整孔33向接近或遠離第二安裝部件32的方向滑動移動。由此,能夠變更第一安裝部件22相對于樂器主體I的安裝位置,所以能夠容易且良好地調整第一旋轉操作 部件14與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的間隔。因此,無論是手較大的成年人進行操作的情況下,還是手較小的孩子進行操作的情況下,都能夠將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與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的間隔調整到最佳。進而,在該開關裝置10中,在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的操作面26上,以隨著朝向拇指Fl的指根側而逐漸變深的方式傾斜地形成有用于配置拇指Fl的第一槽部26a,所以對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進行旋轉操作時,能夠將拇指Fl配置在操作面26的第一槽部26a中,由此,能夠通過拇指Fl可靠且良好地對第一旋轉操作部件14進行旋轉操作。同樣,在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的操作面29上也是,以隨著從下側朝向上側而逐漸變深的方式傾斜地形成有用于配置拇指Fl以外的其他手指F2的第二槽部29a,所以對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進行旋轉操作時,能夠將拇指Fl以外的其他手指F2配置在操作面29的第二槽部29a中,由此,也能夠通過拇指Fl以外的其他手指F2可靠且良好地對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進行旋轉操作。此外,在該開關裝置10中,在樂器主體I的上部殼體2的一側部2a、例如位于上部殼體2左側的上側邊緣部,設有對左手H的一部分進行位置限制而配置的位置限制凹部30,由此,在將左手H配置在上部殼體2的側部2a的上側邊緣部時,能夠將左手H的一部分配置在上部殼體2的側部2a的上側邊緣部的位置限制凹部30中。由此,能夠將左手H的拇指Fl可靠地限制在與第一旋轉操作體11對應的位置,并且能夠將左手H的拇指Fl以外的其他手指F2可靠地限制在與第二旋轉操作體12對應的位置。進而,在該開關裝置10中,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的操作面29的一部分向在樂器主體I的上部殼體2的一側部2a設置的切缺部28內突出,在該狀態下,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配置成能夠沿著與上部殼體2的上表面平行的橫向(水平方向)進行旋轉,所以能夠使左手H的拇指Fl以外的其他手指F2穿過上部殼體2的一側部2a的切缺部28而可靠且良好地與第二旋轉操作體12對應,在該狀態下,能夠通過拇指Fl以外的其他手指F2可靠且良好地對第二旋轉操作體12進行旋轉操作。在該情況下,在樂器主體I的上部殼體2的左側的一側部2a設置的切缺部28,沿著從該切缺部28內突出的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的操作面29設有用于表示操作位置的刻度部31,由此,在通過左手H的拇指Fl以外的其他手指F2對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進行旋轉操作時,通過該手指F2的指尖與凹部形狀的刻度部31接觸,使得演奏者不用觀看刻度部31也能夠通過指尖的感觸來確認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的旋轉量,由此,能夠使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細微地旋轉,從而正確且良好地對樂音附加顫音等調制效果。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說明了第二旋轉操作體12的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的外周部的一部分向在上部殼體2的側部2a設置的切缺部28內突出,并且僅該突出的部分向上部殼體2的外部露出的情況,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圖12所示的變形例那樣構成。即,在該變形例中,使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的外周部的一部分向在上部殼體2的側部2a設置的切缺部28內突出,并且使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的上表面整體向上部殼體2的側部2a的上表面側露出。在該情況下,構成為在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的外周部的操作面29的一部分設置用于配置左手H的拇指Fl以外的其他手指F2、例如食指的第一槽部29a,并且在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的上表面設置從第一槽部29a向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的旋轉中心連續的第二槽部29b即可。若這樣構成,則 與上述實施方式相比,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從上部殼體2露出的面積增加,所以能夠使左手H的拇指Fl以外的其他手指F2更加容易與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接觸,從而能夠進一步提高操作性,除此之外,在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的上表面上從第一槽部29a至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的旋轉中心連續地設有第二槽部29b,因此也能夠提高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的操作性。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說明了在上部殼體2的左側的一側部2a設置的切缺部28的底面,以凹部形狀設置用于表示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的旋轉位置的刻度部31的情況,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上部殼體2左側的一側部2a設置的切缺部28的底面,以突起形狀設置用于表示第二旋轉操作部件17的旋轉位置的刻度部。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說明了在第一安裝部件22的第一安裝片22c設置作為長孔的調整孔33的情況,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第二安裝部件32的第二安裝片32c設置作為長孔的調整孔,并且也可以在第一、第二安裝部件22、32的第一、第二安裝片22c,32c上分別設置作為長孔的調整孔。進而,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說明了通過第一旋轉操作體11對樂音賦予滑音效果,通過第二旋轉操作體12對樂音賦予調制效果的情況,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通過第一旋轉操作體11對樂音賦予調制效果,通過第二旋轉操作體12對樂音賦予滑音效果。
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說明了在上部殼體2的一側部2a的上部邊緣部,作為用于限制左手H的位置的位置限制部而設置有以凹部形狀凹陷的位置限制凹部30的情況,但是位置限制部并一定要凹陷形成為凹部形狀,也可以設置以凸部形狀突出的位置限制凸部。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說明了在樂器主體I的上部殼體2的左側的側部2a設置第一、第二旋轉操作體11、12的情況,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上部殼體2的右側的另一側部設置第一 、第二旋轉操作體11、12。在該情況下,在上部殼體2的另一側部配置右手時,右手的拇指與第一旋轉操作體11對應、右手的拇指以外的其他手指與第二旋轉操作體12的對應即可。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及各變形例中,說明了應用于鍵盤樂器的情況,但并不必須是鍵盤樂器,例如可以應用于電吉他等電子弦樂器、薩克斯管等電子管樂器等各種電子樂器,而且不限于電子樂器,也可以廣泛應用于音樂播放器或合成器等音響設備等。以上說明了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但是本發明不限于此,而包含權利要求書所記載的發明及其等同范圍 。
權利要求
1.一種開關裝置,其中,具有 第一旋轉操作體,能夠進行旋轉操作,在設備殼體的一側部配置成該第一旋轉操作體的一部分從所述設備殼體的上表面突出;以及 第二旋轉操作體,能夠進行旋轉操作,在所述第一旋轉操作體的后方配置成該第二旋轉操作體的一部分向所述一側部的側面側露出,而且,該第二旋轉操作體配置在當通過單手的拇指對所述第一旋轉操作體的突出部分沿上下方向進行旋轉操作時能夠通過所述拇指以外的其他手指對所述露出配置的部分沿水平方向進行旋轉操作的位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開關裝置,其中,具備 第一安裝部件,具有用于將所述第一旋轉操作體安裝到所述設備殼體上的第一安裝片;以及 第二安裝部件,具有用于將所述第二旋轉操作體安裝到所述設備殼體上的第二安裝片; 所述第一安裝片和所述第二安裝片被安裝在所述設備殼體的同一平面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開關裝置,其中, 所述第一安裝片和所述第二安裝片中的至少一方設有用于調整所述第一旋轉操作體與所述第二旋轉操作體的間隔的調整孔。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開關裝置,其中, 所述第一旋轉操作體具有相對于所述設備殼體的上表面沿上下方向旋轉的第一旋轉操作部件,在該第一旋轉操作部件的操作面上,以隨著朝向所述拇指的指根側而逐漸變深的方式傾斜地形成有用于配置所述拇指的第一槽部; 所述第二旋轉操作體具有沿著與所述設備殼體的上表面平行的水平方向旋轉的第二旋轉操作部件,在該第二旋轉操作部件的操作面上,以從下側朝向上側而逐漸變深的方式傾斜地形成有用于配置所述其他手指的第二槽部。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開關裝置,其中, 在所述設備殼體的所述一側部的上側邊緣部,設有用于對所述單手的一部分進行位置限制而配置的位置限制部。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開關裝置,其中, 所述第二旋轉操作部件配置為,在其所述操作面的一部分向在所述設備殼體的所述一側部設置的切缺部內突出并向所述設備殼體的外部露出的狀態下,能夠沿著與所述設備殼體的上表面平行的水平方向旋轉。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開關裝置,其中, 在設置于所述設備殼體的所述一側部的所述切缺部,沿著從該切缺部內突出的所述第二旋轉操作部件的所述操作面設有用于表示操作位置的凹凸形狀的刻度部。
8.一種開關裝置,其中,具有 第一旋轉操作體,能夠進行旋轉操作,在樂器殼體的一側部配置成該第一旋轉操作體的一部分從所述樂器殼體的上表面突出;以及 第二旋轉操作體,能夠進行旋轉操作,在所述第一旋轉操作體的后方配置成該第二旋轉操作體的一部分向所述一側部的側面側露出,而且,該第二旋轉操作體配置在當通過單手的拇指對所述第一旋轉操作體的突出部分沿上下方向進行旋轉操作時能夠通過所述拇指以外的其他手指對所述露出配置的部分沿水平方向進行旋轉操作的位置。
9.一種電子樂器,其中,具有 鍵盤部; 樂器殼體,容納所述鍵盤部; 第一旋轉操作體,能夠進行旋轉操作,在所述樂器殼體的一側部配置成該第一旋轉操作體的一部分從所述樂器殼體的上表面突出; 第二旋轉操作體,能夠進行旋轉操作,在所述第一旋轉操作體的后方配置成該第二旋轉操作體的一部分向所述一側部的側面側露出,而且,該第二旋轉操作體配置在當通過單手的拇指對所述第一旋轉操作體的突出部分沿上下方向進行旋轉操作時能夠通過所述拇指以外的其他手指對所述露出配置的部分沿水平方向進行旋轉操作的位置;以及 樂音生成部,容納在所述樂器殼體內,響應對所述鍵盤部的按鍵而生成規定的樂音,并且,響應所述第一及第二旋轉操作體的至少一方的操作而對該生成的樂音賦予效果并進行輸出。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子樂器,其中,具備 第一安裝部件,具有用于將所述第一旋轉操作體安裝到所述樂器殼體上的第一安裝片;以及 第二安裝部件,具有用于將所述第二旋轉操作體安裝到所述樂器殼體上的第二安裝片; 所述第一安裝片和所述第二安裝片被安裝在所述樂器殼體的同一平面上。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電子樂器,其中, 所述第一安裝片和所述第二安裝片中的至少一方設有用于調整所述第一旋轉操作體與所述第二旋轉操作體的間隔的調整孔。
12.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子樂器,其中, 所述第一旋轉操作體具有相對于所述樂器殼體的上表面沿上下方向旋轉的第一旋轉操作部件,在該第一旋轉操作部件的操作面上,以隨著朝向所述拇指的指根側而逐漸變深的方式傾斜地形成有用于配置所述拇指的第一槽部; 所述第二旋轉操作體具有沿著與所述樂器殼體的上表面平行的水平方向旋轉的第二旋轉操作部件,在該第二旋轉操作部件的操作面上,以從下側朝向上側而逐漸變深的方式傾斜地形成有用于配置所述其他手指的第二槽部。
13.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子樂器,其中, 在所述樂器殼體的所述一側部的上側邊緣部,設有用于對所述單手的一部分進行位置限制而配置的位置限制部。
14.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子樂器,其中, 所述第二旋轉操作部件配置為,在其所述操作面的一部分向在所述樂器殼體的所述一側部設置的切缺部內突出并向所述樂器殼體的外部露出的狀態下,能夠沿著與所述樂器殼體的上表面平行的水平方向旋轉。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電子樂器,其中, 在設置于所述樂器殼體的所述一側部的所述切缺部,沿著從該切缺部內突出的所述第二旋轉操作部件的所述操作面設有用于表示操作位置的凹凸形狀的刻度部。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開關裝置及具有該開關裝置的電子樂器。開關裝置具備第一旋轉操作體,配置于樂器主體的一側部,一部分從樂器主體的上表面突出,通過左手(H)的拇指對該突出的部分沿上下方向進行旋轉操作,從而進行開關動作;以及第二旋轉操作體,配置于樂器主體的一側部的第一旋轉操作體的后方,一部分向一側部的側面側露出,通過左手(H)的拇指以外的其他手指對該露出的部分沿水平方向進行旋轉操作,從而進行開關動作。因此,當左手觸碰位于樂器主體的上部殼體左側的一側部時,該左手的拇指與第一旋轉操作體對應,拇指以外的其他手指與第二旋轉操作體對應,所以能夠僅以左手這一只手對第一、第二旋轉操作體分別單獨地進行旋轉操作。
文檔編號G10H1/34GK103050313SQ20121038545
公開日2013年4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12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13日
發明者中村真, 阪下彰 申請人:卡西歐計算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