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工藝品制作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可以精確控制外形的漆器塤制作工藝。
背景技術:
塤是一種古老的吹奏樂器,發明時間距今約有七千年的歷史。其主要發展階段在商周,故其音色明顯帶有商周時代所特有的精神氣質:古樸、渾厚、低沉、滄桑、神秘、哀婉,所以塤特別擅長抒發哀怨之情和制造肅穆、曠古、凄厲的特殊效果。從古至今深受人們的喜愛。傳統的陶塤為水滴形或子彈頭形,多為匠人用拉胚工藝手工制作而成。由于其音準及音色受外形影響很大,而且泥胚加熱成陶塤后會產生一定的收縮,使陶塤的音準及音色難以把控,即使有經驗的制塤工藝師也很難保證其成品質量,稍有差錯便前功盡棄。
漆器制作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工藝,漆器具有外形美觀、造型豐富、易于成型、物理、化學性能穩定、可長期存放等優點。漆器從胎體類型上可分為脫胎漆器和木、竹、陶胎漆器。漆器可以作為純藝術品供人欣賞,也可以作為生活用品,具有特定的功用。長期以來,漆器在宮廷或百姓生活中都有著重要的位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現提供一種能夠防止掉漆、音色更加穩定,易于產期保存的漆器塤制作工藝。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可以精確控制外形的漆器塤制作工藝,其創新點在于,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 預制石英砂與石蠟混合物:將150克-200克的固態石蠟放入金屬鍋內加熱至85℃,使之熔化,選150克-200克規格為100目的石英砂倒入其中,與石蠟溶液攪拌均勻后注入氣球內,將氣球口扎緊,常溫下冷卻;
2)內模制作:待混合物冷卻至能夠塑形的程度,將裝有石英砂與石蠟混合物的氣球放置于事先做好的塤形石膏模具內,擠壓石膏模具,在對氣球進行定型的同時取出氣球內多余的石蠟與石英砂混合物,混合物進一步降溫后形成形態固定的內模,放入溫度為4℃的冷藏柜保存,備用;
3)裱布:將內模從冷藏室取出,將毛邊紙打濕,緊貼于氣球內模外表面,帖兩層;將麻布以生漆為粘合劑裱褙在紙外,陰干;
4)垸灰:先將生漆和粗瓦灰以1:2質量比調成粗漆灰,將粗漆灰垸于麻布表面,垸4-5遍,厚度2mm-3mm,陰干,用200目砂紙在粗瓦灰表面打磨、磨平、去掉大顆粒瓦灰,再將生漆和中瓦灰1:1質量比調和成漆灰,垸于粗瓦灰表面,垸4-5遍,厚度1.5mm-2mm,陰干;
5)去內模:將垸過中瓦灰的漆塤連同氣球胎模放入烤箱中加熱,溫度控制在80Co-85Co,時間在15-20分鐘,將漆塤胎模取出,剪開氣球口,將石蠟與金剛砂混合物倒出,將氣球從漆塤中取出;
6)二次垸灰:垸過中瓦灰的漆塤自然冷卻后再將2份生漆與2份細磚灰、1份細土子灰和1份松節油進行混合,調制出較為細膩的漆灰混合物,垸于漆塤表面,垸3-5遍,厚度為1mm-1.5mm,陰干,以800目水磨砂紙將其表面打磨平整;
7)髹漆:以80%-90%醇酸調和漆為基,含5%-8%石黃,5%-12%熟桐油,均勻髹在漆塤上,每次髹漆的漆膜厚度控制在0.05mm-0.1mm,髹8-10遍,每次都要等前次髹的漆干透再髹第二次漆,以1000目水磨砂紙將表面打磨光滑;
8)表面紋飾:在漆塤表面用刻刀頦出深度為0.5mm-0.8mm的形態不同的紋理,用透明漆以1:2質量比調制金銀粉或彩色漆粉填充其中,陰干后先以1000目砂紙打磨,使其高度與漆面高度相同,再以1500目水磨砂紙做統一打磨,使漆塤表面光滑細膩;
9)開孔校音:在漆塤表面以與陶塤相同的規律開孔,在開過孔的泥塤上吹奏,感受音高,用調整開孔大小的方式進行校音,注意調整時具有不可逆性,即聲音只能變高不能變低,要緩緩調整,不可操之過急;
10)打磨:在開過孔的漆塤外部和內部用竹片裹1500目水磨砂紙進行打磨、拋光;
11)推光:取透明推光漆,用棉花蘸著在漆畫表面進行反復推擦;
12)揩清:使用脫脂棉蘸上加入生植物油的上等生漆,在漆面上涂抹均勻,室內無塵處陰干,完成漆塤制作。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發明工藝較為簡單,可操作性強,能很好地保證其外形的一致性,從而確保漆塤發音的準確性;由于采用一體成型工藝,漆塤質量結實,內壁光滑,音色穩定,易于產期保存,在提高成品率的同時也提高了制塤的效率,有效節約了制作的成本。漆塤既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又保證了吹奏的功能。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
1)預制石英砂與石蠟混合物:將150克的固態石蠟放入金屬鍋內加熱至85℃,使之熔化,選150克規格為100目的石英砂倒入其中,與石蠟溶液攪拌均勻后注入氣球內,將氣球口扎緊,常溫下冷卻;
2)內模制作:待混合物冷卻至能夠塑形的程度,將裝有石英砂與石蠟混合物的氣球放置于事先做好的塤形石膏模具內,擠壓石膏模具,在對氣球進行定型的同時取出氣球內多余的石蠟與石英砂混合物,混合物進一步降溫后形成形態固定的內模,放入溫度為4℃的冷藏柜保存,備用;
3)裱布:將內模從冷藏室取出,將毛邊紙打濕,緊貼于氣球內模外表面,帖兩層;將麻布以生漆為粘合劑裱褙在紙外,陰干;
4)垸灰:先將生漆和粗瓦灰以1:2質量比調成粗漆灰,將粗漆灰垸于麻布表面,垸4-5遍,厚度2mm-3mm,陰干,用200目砂紙在粗瓦灰表面打磨、磨平、去掉大顆粒瓦灰,再將生漆和中瓦灰1:1質量比調和成漆灰,垸于粗瓦灰表面,垸4-5遍,厚度1.5mm-2mm,陰干;
5)去內模:將垸過中瓦灰的漆塤連同氣球胎模放入烤箱中加熱,溫度控制在80Co-85Co,時間在15-20分鐘,將漆塤胎模取出,剪開氣球口,將石蠟與金剛砂混合物倒出,將氣球從漆塤中取出;
6)二次垸灰:垸過中瓦灰的漆塤自然冷卻后再將2份生漆與2份細磚灰、1份細土子灰和1份松節油進行混合,調制出較為細膩的漆灰混合物,垸于漆塤表面,垸3-5遍,厚度為1mm-1.5mm,陰干,以800目水磨砂紙將其表面打磨平整;
7)髹漆:以80%-90%醇酸調和漆為基,含5%-8%石黃,5%-12%熟桐油,均勻髹在漆塤上,每次髹漆的漆膜厚度控制在0.05mm-0.1mm,髹8-10遍,每次都要等前次髹的漆干透再髹第二次漆,以1000目水磨砂紙將表面打磨光滑;
8)表面紋飾:在漆塤表面用刻刀頦出深度為0.5mm-0.8mm的形態不同的紋理,用透明漆以1:2質量比調制金銀粉或彩色漆粉填充其中,陰干后先以1000目砂紙打磨,使其高度與漆面高度相同,再以1500目水磨砂紙做統一打磨,使漆塤表面光滑細膩;
9)開孔校音:在漆塤表面以與陶塤相同的規律開孔,在開過孔的泥塤上吹奏,感受音高,用調整開孔大小的方式進行校音,注意調整時具有不可逆性,即聲音只能變高不能變低,要緩緩調整,不可操之過急;
10)打磨:在開過孔的漆塤外部和內部用竹片裹1500目水磨砂紙進行打磨、拋光;
11)推光:取透明推光漆,用棉花蘸著在漆畫表面進行反復推擦;
12)揩清:使用脫脂棉蘸上加入生植物油的上等生漆,在漆面上涂抹均勻,室內無塵處陰干,完成漆塤制作。
以上所述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不能以此來限定本發明之權利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都不脫離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