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吸聲隔音板材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吸聲隔音復合板。
背景技術:
目前, 現有的吸聲隔音復合板主要為一層隔音板加一層表層板的結構,兩層板之間具有空腔,空腔內填充有吸聲材料。表層板上開設有若干通孔,聲波可以通過通孔進入到空腔中。聲波進入空腔中后,一部分聲波能量在隔音板和表層板之間來回振蕩被吸收,另一部分聲波能量被空腔內的吸聲材料吸收,以此達到消音的目的。
上述結構中的復合板中表層板采用帶通孔的硬質板,低頻聲波比較容易穿過通孔進入空腔內部被吸收,但中、高頻聲波比較容易被反射回去,不容易被吸收。這種復合板吸聲性能曲線在某個頻率上達最大值,其他頻率上均會下降。此種結構不能實現吸聲材料在中高頻上有較好的吸聲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復合板針對中高頻段的聲波吸聲隔音效果不好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型的復合板。
本實用新型的復合板包括:隔音層;薄膜,所述隔音層間隔設置在所述薄膜的一側;支撐墊,所述支撐墊設置在所述隔音層和薄膜之間,并在所述隔音層和薄膜之間形成空腔,所述支撐墊為網格狀結構;吸聲層,所述吸聲層設置在所述薄膜的另一側。
本實用新型的復合板利用薄膜和隔音層形成薄膜空腔共振系統,起到對低頻聲波的良好吸聲隔音效果,當噪音聲波頻率與薄膜的固有頻率一致時,會引起薄膜共振,從而消耗一部分聲波能量,起到對低頻聲波的良好的降噪效果。同時,吸聲層可以不受限制的發揮出對中高頻聲波的良好吸音效果,使整個復合板針對各個頻段的隔音吸聲效果更好。
優選情況下,所述空腔的厚度為5-20mm。
優選情況下,所述隔音層為橡膠板或高分子樹脂板。
優選情況下,所述隔音層為EVA板。
優選情況下,所述隔音層的厚度為1-3mm。
優選情況下,所述薄膜為PET膜或PE膜。
優選情況下,所述薄膜為金屬箔。
優選情況下,所述薄膜為鋁箔或錫箔中的一種。
優選情況下,所述薄膜的厚度為0.02mm-0.2mm。
優選情況下,所述吸聲層為高分子發泡樹脂板或吸音棉板中的一種。
優選情況下,所述吸聲層的厚度為5mm-60mm。
優選情況下,所述隔音層、支撐墊、薄膜以及吸聲層之間直接連接或通過粘結層連接。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具有上述復合板的汽車,所述復合板可以貼在汽車前圍擋板上來阻隔發動機噪音傳遞到駕駛室,或者制作成隔音罩,罩在產生噪音的部件上,使汽車具有良好的降噪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復合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1、2、3的測試效果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復合板包括隔音層101、薄膜102、支撐墊103和吸聲層105。所述隔音層101與薄膜102相對間隔設置,且隔音層101設置在薄膜102的一側。所述支撐墊103設置在所述隔音層101和薄膜102之間,并在所述隔音層101和薄膜102之間形成空腔104。所述吸聲層105設置在所述薄膜102的另一側。
本實用新型的隔音層101、薄膜102和支撐墊103之間構成了薄膜空腔共振系統,可以起到對低頻聲波的良好的吸聲隔音效果。當噪聲聲波頻率與薄膜102的固有頻率一致時,會引起薄膜102產生共振,薄膜振動時,薄膜內部,及薄膜與支撐物之間出現摩擦損耗,從而消除一部分聲波能量,起到對低頻聲波的良好降噪效果。同時,吸聲層105可以不受限制的發揮出對中高頻聲波的良好吸聲效果,使整個復合板針對各個頻段的隔音吸聲效果更好。
所述隔音層101可以選用現有的隔音效果較好的橡膠板或高分子樹脂板,優選地,所述隔音板采用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板,發明人通過大量實驗發現,本實用新型的隔音層采用EVA板隔音效果更好。
本實用新型的薄膜102可以采用現有的高分子材料制成,優選為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或PE(聚乙烯)膜;也可以采用金屬箔制成,如鋁箔或錫箔等。發明人通過大量實驗發現采用PET膜作為薄膜可以在本實用新型的復合板中產生更好的效果。本實用新型采用無孔薄膜,重量輕,降低了整個復合板的重量,且制造成本低。薄膜在聲波用下容易產生共振,薄膜振動時,薄膜內部,及薄膜與支撐物之間出現摩擦損耗,將聲能吸收掉。
所述支撐墊103可以采用本領域常用的材料制成,如微孔發泡材料中的聚氨酯發泡材料、PE發泡材料、橡膠發泡材料中的一種。本實用新型的支撐墊103主要起支撐作用,只要能使薄膜102和隔音層101之間形成空腔即可。優選地,為了增強整個復合板的力學性能,所述支撐墊103可以采用網格狀結構,所述網格狀結構可以是本領域常用的,所述網格狀結構的尺寸和大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自行選擇,本實用新型不做具體限定。所述支撐墊103的厚度即為空腔104的厚度。
所述吸聲層105可以采用開孔結構的高分子發泡樹脂,如本領域常用的聚氨酯發泡樹脂材料、三聚氰胺發泡樹脂材料等。也可以采用高分子有機物纖維制成的吸音棉,如本領域常用的PET+PP(聚丙烯)雙組份吸音棉。發明人通過大量實現發現,根據材料對高頻噪聲應具有較高的吸聲特性,優選使用三聚氰胺發泡樹脂或者由高分子PP纖維和聚酯纖維中的一種或兩種制作的吸音棉。
優選地,所述隔音層的厚度為1-3mm,所述空腔的厚度為5-20mm,所述薄膜的厚度為0.02mm-0.2mm,所述吸聲層的厚度為5-60mm。發明人通過大量實驗發現,當各部件厚度都滿足上述范圍時,本實用新型的復合板吸聲隔音效果更好。
本實用新型的復合板可以直接通過整體熱壓成型,即各部件之間直接連接;或者各部件之間通過粘結劑粘合并冷壓成型,即各部件之間通過粘結層連接,所述粘結劑可以為丙烯酸類粘結劑。
本實用新型的復合板通過多層材料復合而成,工作時吸聲層105靠近噪聲聲源側,主要吸收中高頻噪音。隔音層101和薄膜102以及二者之間的空腔104構成薄膜空腔共振系統,主要吸收低頻噪音。本實用新型的隔音層101主要有兩個作用,一是利用與薄膜形成薄膜空腔共振系統,二是起到隔音作用。本實用新型的復合板可實現在多個頻段均有較好的吸聲隔音效果。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復合板的有益效果做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取20mm厚三聚氰胺樹脂發泡吸音棉,用北京聲望聲電技術有限公司的阻抗管測試其吸音性能。
實施例2:
采用隔音層為2mm 厚的EVA片,薄膜為0.1mm厚的PET膜,空氣層厚度5mm,構成薄膜空腔共振吸聲系統,然后用北京聲望聲電技術有限公司的阻抗管測試其吸音性能。
實施例3:
選用隔音層為2mm 厚的EVA片,空氣層厚度5mm,薄膜為0.1mmPET膜,吸聲層為20mm三聚氰胺樹脂發泡吸音棉,層與層之間采用3M丙烯酸類快干膠粘接,按照如圖1所示的結構制成樣品,然后用北京聲望聲電技術有限公司的阻抗管測試其吸音性能。
實施例1至3的測試結果如圖2所示。實施例3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如圖2所示,實施例3的吸聲系數曲線位于實施例1和實施例2之上,并將實施例1和實施例2吸聲系數曲線很好的結合在一起。本實用新型的復合板對高頻吸聲性能無抑制作用,提高了在各個頻段的吸聲性能。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軸向”、“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設置”、“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