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旋轉角度調整裝置及應用其的可旋轉角度的燈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于一種旋轉裝置,且特別是有關于一種旋轉角度調整裝置及應用其旋轉角度調整裝置的可旋轉角度的燈具。
背景技術:
一般用做照明的燈具,如日光燈、美術燈、廣告燈、及投射燈等,種類、樣式繁多,而燈具在架設、安裝完成后,均為固定型態,燈具的照明角度以及范圍,已成為固定的模式,很難有任何轉換變化,且不論燈管或燈泡乃為特定的型式,在制作時已然成型,也不可做其它更替,相對也使得燈具除了照明的功能外,似乎也沒有其它功能了。即使燈具設計了可旋轉角度的調整裝置,但燈具的轉動仍有角度上的設計限制,例如小于270度。一旦到達預設的最大旋轉角度時,通過止擋結構的限位,將使燈具無法再繼續轉動。也因此,燈具的使用上仍有諸多限制,有待進一步改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一種旋轉角度調整裝置及應用其旋轉角度調整裝置的可旋轉角度的燈具,使燈具的轉動角度可超過360度并可任意停在一指定角度。為達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種旋轉角度調整裝置,包括一固定元件、一主動旋轉元件以及N個被動旋轉元件,且N為大于或等于I的正整數。固定元件具有一第一軸孔,其周緣設有一定位凸緣。主動旋轉元件具有一第二軸孔,其周緣設有一凸塊。N個被動旋轉元件位于固定元件與主動旋轉元件之間,且每一此等被動旋轉元件均具有一穿孔,且在穿孔相對兩側的周緣分別設有一第一止擋部與一第二止擋部,其中定位凸緣位于第一個被動旋轉元件的第一止擋部的旋轉路徑上,而凸塊則是位于第N個被動旋轉元件的第二止擋部的旋轉路徑上,其中第j個被動旋轉元件的第一、第二止擋部分別與位于其兩側的第1、k個被動旋轉元件的第二止擋部與第一止擋部抵接,且I < i < j < k < N,1、j、k均為正整數。此等被動旋轉元件通過第一個被動旋轉元件及第N個被動旋轉元件分別與固定元件和主動旋轉元件抵接,當主動旋轉元件旋轉時會帶動此等被動旋轉元件于固定元件上旋轉,使主動旋轉元件相對于固定元件的轉動角度增加,且藉每一此等被動旋轉元件的第一、第二止擋部使得轉動可任意停在一指定角度。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種可旋轉角度的燈具,包括一框架、一燈具、一第一旋轉角度調整裝置以及一第二旋轉角度調整裝置。框架界定出一照明區域。燈具設置于框架的照明區域內。第一旋轉角度調整裝置以及第二旋轉角度調整裝置分別固設于燈具的側壁且彼此互相對稱的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之處,以及分別對應于框架的第一對應部和第二對應部,使得燈具的照射角度可通過第一、第二旋轉角度調整裝置的控制而被固定于一特定角度。為了對本發明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旋轉角度調整裝置的分解圖。圖2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旋轉角度調整裝置的分解圖。圖2B及圖2C分別為圖2A的旋轉角度調整裝置的部分組裝示意圖。圖2D為圖2A的旋轉角度調整裝置的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可旋轉角度的燈具的示意圖。圖4A及圖4B為圖3中第一、第二旋轉角度調整裝置的放大示意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100、200、300、400 :旋轉角度調整裝置110、210、310、410 :固定元件112、212:第一軸孔114、214:定位凸緣120、220、320、420 :主動旋轉元件122,222 :第二軸孔124、224:凸塊130、230、330、430 :被動旋轉元件132、232:穿孔134,234 :第一止擋部136,236 :第二止擋部240,340,440 :樞接裝置242,342 :第一固定座244、344:第二固定座245 :套筒442 :第三固定座444:第四固定座246、346、446 :樞軸250:可旋轉角度的燈具260 :框架270:燈具271、272:側壁280:吊具Al :第一位置B1:第二位置A2 :第一對應部B2:第二對應部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實施例的旋轉角度調整裝置及應用其旋轉角度調整裝置的可旋轉角度的燈具,其是利用可調整旋轉角度的被動旋轉元件,使主動旋轉元件相對于固定元件的轉動角度增力口。此外,每一被動旋轉元件均設有第一止擋部以及一第二止擋部。當主動旋轉元件帶動該等被動旋轉元件于固定元件上旋轉時,可通過每一被動旋轉元件的第一止擋部以及第二止擋部使得轉動可任意停在一指定角度上。被動旋轉元件的數量可為N個,且N為大于或等于I的正整數。當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被動旋轉元件時,第一個被動旋轉元件與最后一個被動旋轉元件分別與固定元件和主動旋轉元件抵接,而位于其間的第j個被動旋轉元件的第一、第二止擋部則分別與位于其兩側的第1、k個被動旋轉元件的第二止擋部與第一止擋部抵接,其中I < i < j < k<N,1、j、k均為正整數。此外,當有另外M個第二被動旋轉元件,且M為大于或等于I的正整數時,第一個第二被動旋轉元件與最后一個第二被動旋轉元件分別與另一固定元件和另一主動旋轉元件抵接,而位于其間的第q個第二被動旋轉元件的第三、第四止擋部則分別與位于其兩側的第P、r個第二被動旋轉元件的第四止擋部與第三止擋部抵接,其中I < p < q<r ^M, p、q、r均為正整數。以下提出各種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實施例僅用以作為范例說明,并非用以限縮本發明欲保護的范圍。第一實施例請參照圖1,其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旋轉角度調整裝置的分解圖。旋轉角度調整裝置100包括一固定元件110、一主動旋轉元件120以及N個被動旋轉元件130。N為大于或等于I的正整數。在本實施例中,僅以兩個被動旋轉元件130為范例說明。固定元件110具有一第一軸孔112,其周緣設有一定位凸緣114。主動旋轉元件120具有一第二軸孔122,其周緣設有一凸塊124。被動旋轉元件130位于固定元件110與主動旋轉元件120之間,且每一被動旋轉元件130均具有一穿孔132。穿孔132相對兩側的周緣分別設有一第一止擋部134與一第二止擋 部136。定位凸緣114位于第一個被動旋轉元件130的第一止擋部134的旋轉路徑上,而凸塊124則是位于第兩個被動旋轉元件130的第二止擋部136的旋轉路徑上。第一個被動旋轉元件130及第兩個被動旋轉元件130分別與固定元件110和主動旋轉元件120抵接,當主動旋轉元件120旋轉時會帶動此二被動旋轉元件130旋轉,使主動旋轉元件120相對于固定元件110的轉動角度增加。此外,通過每一被動旋轉元件130的第一止擋部134與第二止擋部136的旋轉角度調整,可使轉動任意停在一指定角度。第二實施例請參照圖2A 圖2D,其中圖2A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旋轉角度調整裝置的分解圖,圖2B為圖2A的旋轉角度調整裝置的一部分組裝示意圖。圖2C為圖2A的旋轉角度調整裝置的另一部分示意圖,繪示主動旋轉元件與第二固定座結合。圖2D為圖2A的旋轉角度調整裝置的完整組裝示意圖。在圖2A中,旋轉角度調整裝置200包括一固定元件210、一主動旋轉元件220、N個被動旋轉元件230,其中N為大于或等于I的正整數,以及一樞接裝置240,其含有一第一固定座242、一第二固定座244、一樞軸246。其中,較佳地,樞接裝置240用于將固定元件210、被動旋轉元件230、主動旋轉元件220穿設在同一軸上。在本實施例中,僅以一個被動旋轉元件230為范例說明。固定元件210具有一第一軸孔212,其周緣設有一定位凸緣214。被動旋轉元件230具有一穿孔232,且在穿孔232相對兩側的周緣分別設有一第一止擋部234與一第二止擋部236。主動旋轉元件220具有一第二軸孔222,其周緣設有一凸塊224,如圖2C所示,主動旋轉元件220與第二固定座244結合,而較佳地兩者可為一體型,且第二固定座244具有一套筒245。第一固定座242用以固設固定元件210,第二固定座244用以固設主動旋轉元件220,樞軸246設置于第一固定座242上,并穿設固定元件210的第一軸孔212、被動旋轉元件230的穿孔232、最后穿設第二固定座244的套筒245而相抵于主動旋轉元件220的第二軸孔222。如圖2B所示,樞軸246自第一固定座242沿著軸向延伸,并穿越固定元件210的第一軸孔212以及被動旋轉元件230的穿孔232,使得固定元件210與被動旋轉元件230可以被固設于第一固定座242上,被動旋轉元件230的一側與固定元件210抵接,且定位凸緣214位于被動旋轉元件230的第一止擋部234的旋轉路徑上。除非第一止擋部234旋轉至定位凸緣214所在的角度方位上而被迫停止,否則被動旋轉元件230可任意地在固定元件210上旋轉。承接圖2B及同時參照圖2C所示,樞軸246穿過第二固定座244的套筒245而相抵于主動旋轉元件220的第二軸孔222,被動旋轉元件230的另一側與主動旋轉元件220抵接,即完成如圖2D所示的旋轉角度調整裝置200的組裝。且,在圖2D中,固定元件210、被動旋轉元件230、樞軸246也套設于套筒245內。此外,凸塊224則是位于被動旋轉元件230的第二止擋部236的旋轉路徑上。除非凸塊224旋轉至第二止擋部236所在的角度方位上而抵接第二止擋部236,并帶動第一止擋部234旋轉至定位凸緣214所在的角度方位而被迫停止,否則主動旋轉元件220可任意地旋轉。因此,當主動旋轉元件220旋轉時,凸塊224會帶動被動旋轉元件230于固定元件210上旋轉,以使主動旋轉元件220相對于固定元件210的轉動角度增加。舉例來說,主動旋轉元件220相對于被動旋轉元件230的最大旋轉角度為0 1,而被動旋轉元件230相對于固定元件210的最大旋轉角度為0 2時,主動旋轉元件220相對于固定元件210的最大旋轉角度為e 1+0 2。若有N個被動旋轉元件230位于主動旋轉元件220與固定元件210之間,而兩個相鄰被動旋轉元件230之間的最大旋轉角度為0 3時,主動旋轉元件220相對于固定元件210的最大旋轉角度為0 1+ 9 2+(N-1) 0 3。因此,由上述推理得知,主動旋轉元件220相對于固定元件210的旋轉角度為固定元件210、該等被動旋轉元件230與主動旋轉元件220彼此之間的相對旋轉角度的總和。由此可知,本發明通過被動旋轉元件230的第一止擋部234與第二止擋部236,使得轉動可任意停在一指定角度上。且若欲達到更大的旋轉角度效果,例如旋轉角度超過360度以上,通過增加被動旋轉元件230的數量,即可使主動旋轉元件220相對于固定元件210的轉動角度增加。以下介紹前述的旋轉角度調整裝置應用在可旋轉角度的燈具上的具體實施例。請參照圖3,其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可旋轉角度的燈具的示意圖。可旋轉角度的燈具250包括一框架260、一燈具270、一第一旋轉角度調整裝置300以及一第二旋轉角度調整裝置400。框架260用以界定出一照明區域。在本實施例,照明區域的大小及位置可依照實際需求調整,而燈具270設置于框架260的照明區域內,以提供所需的照明。框架260可通過吊具280懸掛在空中,框架260可為多邊形、矩形、圓形、橢圓形或其他幾何形狀,本發明對此不加以限制。
第一旋轉角度調整裝置300固設于燈具270的側壁271的一第一位置Al與框架260的第一對應部A2上,第二旋轉角度調整裝置400則固設于燈具270的側壁272的一第二位置BI與框架260的第二對應部B2上。第一位置Al與第二位置BI于燈具270上的位置是互相對稱的,且第一位置Al與第二位置BI分別對應于框架260的第一對應部A2與第二對應部B2,使得燈具270的照射角度可通過第一及第二旋轉角度調整裝置300及400的控制而被固定于一特定角度。在本實施例中,三個燈具270分別通過第一及第二旋轉角度調整裝置300及400的控制而改變照明角度,以提供不同照明方向的光源或做為情境光源之用。請參照圖4A及圖4B,其繪示依照圖3中第一、第二旋轉角度調整裝置的放大示意圖。在圖4A中,第一旋轉角度調整裝置300包括一第一固定元件310、一第一主動旋轉元件320、N個第一被動旋轉元件330、一第一樞接裝置340。N為大于或等于I的正整數。第一固定元件310固設于框架260的第一對應部A2。第一主動旋轉元件320固設于燈具270側壁的第一位置Al。有關第一固定兀件310、第一主動旋轉兀件320、第一被動旋轉兀件330、一第一樞接裝置340的細部結構,如同圖2A 圖2D所述的旋轉角度調整裝置200,相關的描述請參照第二實施例及圖2A 圖2D的說明,在此不再贅述。同樣地,第二旋轉角度調整裝置400包括一第二固定元件410、一第二主動旋轉元件420、M個第二被動旋轉元件430、一第二樞接裝置440。M為大于或等于I的正整數。第二固定元件410固設于框架260的第二對應部B2。第二主動旋轉元件420固設于燈具270側壁的第二位置BI。有關第二固定元件410、第二主動旋轉元件420、第二被動旋轉元件430、第二樞接裝置440的細部結構,如同圖2A 圖2D所述的旋轉角度調整裝置200,相關的描述請參照第二實施例及圖2A 圖2D的說明,在此不再贅述。其中,圖4A及圖4B的第一被動旋轉元件與第二被動旋轉元件的數目是I個,但不以此為限,可根據需求,增加數目而使主動旋轉元件相對于固定元件的轉動角度增加。此外,在圖4A及圖4B中,第一樞接裝置340以及第二樞接裝置440分別設置在框架260以及燈具270的相對位置之間。第一樞接裝置340包括一第一固定座342以及一第二固定座344。第一固定座342固設于框架260的第一對應部A2,且第一固定座342包括有一第一樞軸346,自第一固定座342往第一位置Al延伸。此外,第二固定座344固設于燈具270側壁的第一位置Al,且第一主動旋轉兀件320被固設于第二固定座344上。第二樞接裝置440包括一第三固定座442以及一第四固定座444。第三固定座442固設于框架260的第二對應部B2,且第三固定座442包括有一第二樞軸446,自第三固定座442往第二位置BI延伸。此外,第四固定座固444設于燈具270側壁的第二位置BI,且第二主動旋轉元件420被固設于第四固定座444上。因此,燈具270可通過第一、第二旋轉角度調整裝置300及400在框架260上旋轉,所以燈具270的照明角度就可被調整而被固定于一特定角度。綜上所述,雖然結合以上較佳實施例揭露了本發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以附上的權利要求所界定的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旋轉角度調整裝置,包括 固定元件,具有第一軸孔,其周緣設有定位凸緣; 主動旋轉元件,具有第二軸孔,其周緣設有凸塊;以及 N個被動旋轉元件,且N為大于或等于I的正整數,位于該固定元件與該主動旋轉元件之間,且每一該N個被動旋轉元件均具有穿孔,且在該穿孔相對兩側的周緣分別設有第一止擋部與第二止擋部,其中該定位凸緣位于第一個該被動旋轉元件的該第一止擋部的旋轉路徑上,而該凸塊則是位于第N個被動旋轉元件的該第二止擋部的旋轉路徑上,其中第j個該被動旋轉元件的第一、第二止擋部分別與位于其兩側的第1、k個該被動旋轉元件的第二止擋部與第一止擋部抵接,且I < i < j < N,1、j、k均為正整數; 其中,該N個被動旋轉元件通過第一個該被動旋轉元件及第N個該被動旋轉元件分別與該固定元件和該主動旋轉元件抵接,當該主動旋轉元件旋轉時會帶動該N個被動旋轉元件于該固定元件上旋轉,使該主動旋轉元件相對于該固定元件的轉動角度增加,且由每一該N個被動旋轉元件的該第一、第二止擋部使得轉動可任意停在一指定角度。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還包括樞接裝置,用以固設該固定元件、該主動旋轉元件以及該N個被動旋轉元件,其包括 第一固定座,用以固設該固定元件; 第二固定座,用以固設該主動旋轉元件,該第二固定座具有套筒;以及 樞軸,設置于該第一固定座上,并穿設該固定元件的該第一軸孔、每一該N個被動旋轉元件的該穿孔、該第二固定座的該套筒而相抵于該主動旋轉元件的該第二軸孔。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中該主動旋轉元件相對于該固定元件的旋轉角度為該固定元件、該N個被動旋轉元件與該主動旋轉元件彼此之間的相對旋轉角度的總和。
4.一種可旋轉角度的燈具,包括 框架,其并界定出一照明區域; 燈具,設置于該框架的該照明區域內;以及 第一旋轉角度調整裝置以及第二旋轉角度調整裝置,分別固設于該燈具的側壁且彼此互相對稱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處,以及分別對應于該框架的第一對應部和第二對應部,使得該燈具的照射角度可通過該第一、第二旋轉角度調整裝置的控制而被固定于一特定角度。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燈具,其中該第一旋轉角度調整裝置包括 第一固定元件固設于該框架的該第一對應部,該第一固定元件具有第一軸孔,且其周緣設有第一定位凸緣; 第一主動旋轉元件固設于該燈具側壁的該第一位置,該第一主動旋轉元件具有第二軸孔,且其周緣設有第一凸塊;以及 N個第一被動旋轉元件,且N為大于或等于I的正整數,位于該第一固定元件與該第一主動旋轉元件之間,且每一該N個第一被動旋轉元件均具有第一穿孔,且在該第一穿孔相對兩側的周緣分別設有第一止擋部與第二止擋部,該第一定位凸緣位于第一個該第一被動旋轉元件的該第一止擋部的旋轉路徑上,而該第一凸塊則是位于第N個該第一被動旋轉元件的該第二止擋部位的旋轉路徑上,其中第j個該第一被動旋轉元件的該第一、第二止擋部,分別與位于其兩側的第1、k個該第一被動旋轉元件的第二止擋部與第一止擋部分抵接,且I彡i < j <k彡N,1、j、k均為正整數; 其中,該N個第一被動旋轉元件通過第一個該第一被動旋轉元件及第N個該第一被動旋轉元件分別與該第一固定元件和該第一主動旋轉元件抵接,當該第一主動旋轉元件旋轉時,會帶動該等第一被動旋轉元件于該第一固定元件上旋轉,使該第一主動旋轉元件相對于該第一固定元件的轉動角度增加,且藉每一該等第一被動旋轉元件的該第一、第二止擋部使得該燈具的轉動可任意停在一指定角度。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燈具,其中該第二旋轉調整裝置包括 第二固定元件固設于該框架的該第二對應部,該第二固定元件具有第三軸孔,且其周緣設有第二定位凸緣; 第二主動旋轉元件固設于該燈具側壁的該第二位置,該第二主動旋轉元件具有第四軸孔,且其周緣設有第二凸塊;以及 M個第二被動旋轉元件,且M為大于或等于I的正整數,位于該第二固定元件與該第二主動旋轉元件之間,每一該M個第二被動旋轉元件均具有第二穿孔,且在該第二穿孔相對兩側的周緣分別設有第三止擋部與第四止擋部,該第二定位凸緣位于第一個該第二被動旋轉元件的該第三止擋部的旋轉路徑上,而該第二凸塊則是位于第N個該第二被動旋轉元件的該第四止擋部位的旋轉路徑上,其中第q個該第二被動旋轉元件的該第三、第四止擋部,分別與位于其兩側的第P、r個該第二被動旋轉元件的第四止擋部與第三止擋部分別抵接,且l<p<q<r<M, p、q、r均為正整數; 其中,該M個第二被動旋轉元件通過第一個該第二被動旋轉元件及第M個該第二被動旋轉元件分別與該第二固定元件和該第二主動旋轉元件抵接,當該第二主動旋轉元件旋轉時,會帶動該等第二被動旋轉元件于該第二固定元件上旋轉,使該第二主動旋轉元件相對于該第二固定元件的轉動角度增加,且由每一該M個第二被動旋轉元件的該第三、第四止擋部使得該燈具的轉動可任意停在一指定角度。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燈具,還包括第一樞接裝置,用以固設該第一固定元件、該第一主動旋轉元件以及該第一被動旋轉元件,其包括 第一固定座,固設于該框架的該第一對應部,且該第一固定座包括有第一樞軸,自該第一固定座往該第一位置延伸,并穿越該第一固定兀件的該第一軸孔以及該N個第一被動旋轉元件的該第一穿孔,使得該第一固定元件與該N個第一被動旋轉元件可以被固設于該第一固定座上,且第一個該第一被動元件的該第一止擋部并與該第一固定元件的該第一定位凸緣抵接;以及 第二固定座,固設于該燈具側壁的第一位置,且該第一主動旋轉元件被固設于該第二固定座上,該第二固定座具有第一套筒,其中該第一樞軸穿越該第一套筒而相抵于該第一主動旋轉元件的該第二軸孔,使得該第一主動元件的該第一凸塊與第N個該第一被動旋轉元件的該第二止擋部抵接。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燈具,還包括第二樞接裝置,用以固設該第二固定元件、該第二主動旋轉元件以及該第二被動旋轉元件,其包括 第三固定座,固設于該框架的該第二對應部,且該第三固定座包括有第二樞軸,自該第三固定座往該第二位置延伸,并穿越該第二固定元件的該第三軸孔以及該M個第二被動旋轉元件的該第二穿孔,使得該第三固定元件與該等第二被動旋轉元件可以被固設于該第三固定座上,且第一個該第二被動元件的該第三止擋部并與該第二固定元件的該第二定位凸緣抵接;以及 第四固定座,固設于該燈具側壁的第二位置,且該第二主動旋轉元件被固設于該第四固定座上,該第四固定座具有第二套筒,其中該第二樞軸穿越該第二套筒而相抵于該第二主動旋轉元件的該第四軸孔,使得該第二主動元件的該第二凸塊與第M個該第二被動旋轉元件的該第四止擋部抵接。
9.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燈具,其中該第一主動旋轉元件相于對該第一固定元件的旋轉角度為該第一固定元件、該N個第一被動旋轉元件與該主動旋轉元件彼此之間的相對旋轉角度總和。
10.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燈具,其中該第二主動旋轉元件相于對該第二固定元件的旋轉角度為該第二固定元件、該M個第二被動旋轉元件與該主動旋轉元件彼此之間的相對旋轉角度總和。
11.如權利要求5 10其中任一項所述的燈具,其中該框架可為多邊形、矩形、圓形、橢圓形。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旋轉角度調整裝置及應用其的可旋轉角度的燈具,其利用可調整旋轉角度的N個被動旋轉元件,N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數,使主動旋轉元件相對于固定元件的轉動角度增加。此外,每一被動旋轉元件均設有第一止擋部以及一第二止擋部。當主動旋轉元件帶動該等被動旋轉元件于固定元件上旋轉時,可通過每一被動旋轉元件的第一止擋部以及第二止擋部使得轉動可任意停在一指定角度上。
文檔編號F21V21/14GK103062722SQ201110369750
公開日2013年4月2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8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24日
發明者陳圣平 申請人:隆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