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光源模塊和光學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944763閱讀:13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光源模塊和光學元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光源模塊和用于該光源模塊中的光學元件。
背景技術
常規地,已知一種光源模塊,其產生平面照明光并照射要被照亮的元件;該光源模塊被用作排列在液晶顯示設備等(例如,參見專利文獻I)中的背光單元。常規地,作為光源模塊的光源,主要使用將汞或氙密封在熒光燈等中的CCFL(冷陰極熒光燈)。然而,當將CCFL用作光源模塊的光源時,所發射光的亮度和壽命不太令人滿意。此外,不利的是,低電壓側上的亮度被降低,并因此難以獲得均勻的光發射。因此,為了消除這種不利因素,取代CCFL,提出將LED(發光二極管)封裝用作光源的光源模塊。以下將參考圖43簡要地描述常規提出的光源模塊的配置的一個示例。在常規提出的光源模塊中,如圖43所示,在具有用于光發射的開口的外殼710內容納有作為光源的多個LED封裝720。在該外殼710內,還容納有反射光的反射片730。在該反射片730中形成有暴露孔,且LED封裝720通過該暴露孔露出(突出)。照明幕740附連于該外殼710的開口 ;照明幕740阻擋該外殼710的開口。在照明幕740的預定表面(與面對LED封裝720的表面相對的表面)上,排列擴散光的漫射板750。從LED封裝720發射并入射在照明幕740之上的光的強度取決于該照明幕740的部分。因此,對大量光入射在其上的照明幕740的部分執行用于減少透射光的量的處理。另一方面,對少量光入射在其上的照明幕740的部分執行用于增加透射光的量的處理。由此,在從照明幕740發射的平面光中不太可能產生亮度的變化。從照明幕740的預定表面發射的光由漫射板750擴散,并在之后作為照明光照射要被照亮的元件。作為配置照明幕使得透射光的量取決于其部分的方法,已知多種方法。例如,在專利文獻2中,使用涂敷有反射材料的透明板來形成照明幕,且透射率由反射元件的涂敷圖案調節。另外,在專利文獻3中,用具有開口的反射板來形成照明幕,且透射率由該開口調節。此外,作為與專利文獻2的方法相類似的方法,專利文獻4揭示了其中取代專利文獻2的透明板使用漫射板的一種配置。在專利文獻4中,使用多個照明幕以使其堆疊。專利文獻I JP-A-64-72193專利文獻2 JP-A-2OlO-I923Ol專利文獻3 JP-A-2009-110696專利文獻4 JP-A-2002-313103當LED封裝被用作光源模塊的光源時,由于該用作光源的LED封裝相比CCFL具有高的方向性,在幾乎直接位于光源之上的區域中集中更大量的光。隨著光模塊厚度的減小,這種趨勢變得更大。換言之,光源模塊的厚度被減小,并由此向幾乎直接位于光源之上的區域施加具有較高強度的光。當如上所述地向照明幕的特定部分施加量相當大的光時,該照明幕需要具有充分阻擋光的能力。、
然而,在專利文獻I到3中所揭示的照明幕卻并不總是具有它們充分的阻擋能力。因此,當在專利文獻I到3中揭示的照明幕被用于常規光源模塊中時,阻擋能力并不充分,且因此過量的光通過需要阻擋該光的部分。因此,由于過量的光通過這些部分且由此這些部分變得明亮,所以在平面照明光中會產生亮度的變化。在專利文獻3中揭示的照明幕中,如果該照明幕的反射板的厚度增大,則有可能獲得高的阻擋能力。但是,在這種情況下,照明幕增大的厚度將不利地引起光源模塊的厚度增大。由于反射板(照明幕)增大的厚度使得難以處理開口,將不利地難以獲得能夠有效降低亮度變化的照明幕(光源模塊)。如在專利文獻4中所揭示地,當堆疊多個照明幕時,有可能獲得高的阻擋能力;但是,即使在這種情況下,由于照明幕的厚度增大,因此光源模塊的厚度也將不利地增大。另 夕卜,在這種情況下,將新產生諸如照明幕之間的位置偏移和組裝步驟數量增加之類的問題。因此,在專利文獻3和4中所揭示的照明幕不足以起到解決方案的作用。如上所述,在常規光源模塊中,當使用具有高方向性的光源或當模塊的厚度減小時,將不利地難以獲得均勻的照明光。在常規光源模塊中,當為了獲得均勻照明光而使用具有高方向性的光源時,同樣將不利地難以減小模塊的厚度。由于具體而言需要具有小厚度的液晶電視,因此理想的是,減小用作背光單元的光源模塊的厚度。然而,該光源模塊減小的厚度將引起亮度變化更加不利地產生。

發明內容
作出本發明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光源模塊,即使當使用具有高方向性的光源或模塊的厚度減小時該光源模塊也能在無亮度變化的情況下照射要被照亮的元件。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光源模塊,即使當使用具有高方向性的光源時該光源模塊也能在減小模塊厚度的同時發射亮度變化減小的均勻照明光。本發明的又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光學元件,其具有充分的阻擋能力且能改進光的均勻性。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光源模塊,其包括光源;照明幕,其部分地阻擋來自光源的光;和反射層,其設置在照明幕上且具有小于照明幕的平面形狀。在第一方面的光源模塊中,如上所述,在照明幕上設置反射層,從而當從光源向照明幕的區域施加大量光時,可由反射層和照明幕來阻擋光。因此,由于可獲得充分的阻光能力,即使當將大量的光顯著地施加到照明幕的特定部分時,也可令人滿意地阻擋該光。由此,有可能使以下情況不可能發生即使當使用具有高方向性的光源或當模塊的厚度減小時,通過照明幕發射的光(照明光)的亮度產生變化。在第一方面中,反射層具有小于照明幕的平面形狀,且由此有可能只在從光源向其施加大量光的區域中提供反射層。因此,相對于為了提高照明幕的阻光能力而增大該照明幕的厚度或堆疊多個照明幕的情況,有可能減少在材料成本、重量等方面的增加。當在照明幕中設置反射片分段時,該照明幕本身的厚度不會增大。因此,也有可能防止光源模塊的厚度由于照明幕厚度的增大而增大。
如上所述,在第一方面的光源模塊中,即使當使用具有高方向性的光源時,也有可能減小模塊的厚度。即使在如上所述的配置中,也有可能發射亮度變化減小的均勻照明光。此外,在第一方面中,在如上所述的配置中,有可能在不使用多個照明幕的情況下增強阻光能力。由此,有可能防止在使用多個照明幕時產生的不利因素。例如,有可能消除考慮附連多個照明幕以及定位照明幕的需要。結果,有可能例如提高附連照明幕的精確性、降低該附連步驟中的成本并提高該附連步驟中的吞吐量。在第一方面的光源模塊中,作為照明幕,可使用用包括由開口形成的透射部分的反射板來形成的照明幕。在如上所述的照明幕中設置反射層,并由此有可能獲得能夠容易和均勻地照射要被照亮的元件的光源模塊。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也可在反射層中設置開口孔以覆蓋照明幕的開口。在如上所述的配置中,由于可鄰近于開口排列具有高阻光能力的部分,因此有可能提高在開口附近之上的阻光能力。反射層可通過粘附層固定至照明幕。當在反射層中設置開口孔時,較佳地在其中防止粘附層覆蓋反射層的開口孔的區域中設置粘附層。當作為照明幕,使用用在其中通過開口形成透射部分的反射板來形成的照明幕時,至少該照明幕的開口的部分可由反射層覆蓋。在如上所述的配置中,有可能形成例如具有中等阻光能力的區域,即,其中光透射通過照明幕但從反射層反射。因而,可提高光源模塊設計的靈活性。在第一方面的光源模塊中,照明幕也可用板狀元件形成,在該板狀元件中通過印刷反射材料來提供透射部分和阻光部分。在如上所述的照明幕中設置有反射層,并由此有可能獲得能夠容易和均勻地照射要被照亮的元件而沒有不均勻度的光源模塊。在這種情況下,照明幕較佳地包括透明板;和通過在透明板的兩個表面上印刷反射材料來形成的印刷層。在如上所述的配置中,由于印刷層形成在透明板的兩個表面上,所以有可能提高照明幕的阻光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每個表面上的反射材料的印刷圖案以及反射層的位置和形狀更較佳地設置為在從光源發射的光當中,以獲得預定或更多量強度的角度發射的光被施加到在透明板的任一表面上印刷的反射材料(印刷層)或施加到反射層。較佳地,在第一方面的光源模塊中,反射層形成為分離片的形狀,且該片狀反射層通過粘附層固定至照明幕。在這種情況下,可通過在片狀反射層上印刷粘附材料來形成粘附層,且可通過在照明幕上印刷粘附材料來形成粘附層。粘附層(粘附材料)較佳地具有抗紫外線的能力。此外,粘附層(粘附材料)較佳地是透明的或白色的。片狀反射層可固定至帶具有粘附層的雙面帶的照明幕。雙面帶可包括基底材料;雙面帶更佳地不包括基底材料。當雙面帶包括基底材料時,該基底材料較佳地是透明的或白色的。在第一方面的光源模塊中,反射層較佳地用第一反射元件來形成,在該第一反射元件中在基底材料上印刷有反射材料。具備了該配置,有可能將光反射區域(在其上印刷有反射材料的反射區域)形成為復雜圖案或精細圖案。因此,由于反射材料可被準確地施加到其中阻光特性需要提高的區域,所以有可能容易地提高該區域的阻光特性。、
在第一方面的光源模塊中,反射層可用第二反射元件來形成,在該第二反射元件中在所形成的反射片上印刷有反射材料。在該配置中,由于反射層用反射片形成且在其上印刷有反射材料,因此該反射層由多個層形成。所以,由于有可能容易地提高反射層的反射能力,因此有可能容易地提高在其上提供反射的照明幕的阻光能力。在第一方面的光源模塊中,光源可被排列在照明幕的一個表面一側上。在該情況下,可在照明幕的光源一側的表面上或在照明幕的與光源一側的表面相反的表面上設置反射層。還可在照明幕的光源一側的表面上和在與光源一側的表面相反的表面上都設置反射層。在第一方面的光源模塊中,反射層較佳地包括第一反射層,其固定至照明幕;和第二反射層,其具有小于第一反射層的平面形狀并固定至第一反射層。具備了該配置,有可能進一步提聞阻光能力。較佳地,在第一方面的光源模塊中,在平面視圖中看反射層幾乎為圓形或幾乎為四邊形。由于在該配置中,在設計反射層的形狀時,可快速地執行用于確定對該反射層的應用的計算,所以可預期設計效率的提高。當反射層的厚度小時,該反射層的厚度被設置在0(零),且有可能有效地執行該計算。因此,反射層的厚度較佳地小于照明幕的厚度。當用其中透射部分通過開口形成的反射板來形成照明幕時,反射層較佳地通過印刷形成并固定至照明幕之上。具備了該配置,用簡單的手段,有可能局部地提高照明幕的阻光能力。在該情況下,反射層較佳地通過印刷白墨形成并固定至照明幕之上。如上所述,白墨被用于印刷,且由此在之后產生的光的色彩變化也可減小,結果可提高阻光能力。通過在照明幕上印刷比如金屬墨而不是白墨,可形成并固定反射層。當金屬墨被用于印刷時,即使執行該印刷使得其厚度小(即使印刷層的厚度小),也有可能獲得高的阻光能力。在第一方面的光源模塊中,反射層的至少部分較佳地用密封劑密封。具備了該配置,有可能容易地防止反射層脫落。在第一方面的光源模塊中,光源較佳地用發光二極管形成。第一方面的光源模塊較佳地包括多個光源。本發明第二方面的光學元件包括照明幕,其部分地阻擋光;和反射層,其設置在照明幕上且具有小于照明幕的平面形狀。在該配置中,由于有可能提高在光學元件的區域中的阻光能力,所以即使向區域施加大量的光,也有可能充分地阻擋光。因此,當如上所述的光學元件被用作光源模塊時,有可能提高從光源模塊發射的光的均勻性。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有可能容易地獲得一種光源模塊,即使當使用具有高方向性的光源或模塊的厚度減小時,該光源模塊也能在無亮度變化的情況下照射要被照亮的元件。根據本發明,有可能容易地獲得一種光源模塊,即使當使用具有高方向性的光源時該光源模塊也能在減小模塊厚度的同時發射亮度變化減小的均勻照明光。 根據本發明,有可能容易地獲得一種光學元件,其具有充分的阻擋能力且能改進光的均勻性。


圖I是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光源模塊的剖視圖;圖2是示出圖I的放大部分的剖視圖;圖3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光源模塊的透視圖(將光源模塊用作背光單元的液晶顯示設備的透視圖);圖4是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光源模塊的部分切割平面圖;圖5是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光源模塊的反射片分段的立體圖;圖6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光源模塊的光學元件的一部分的平面圖;
圖7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光源模塊的光學元件的一部分的立體圖;圖8是示出當CCFL被用作光源時的光分布特性的剖視圖;圖9是示出當CCFL被用作光源的光分布特性的特性圖;圖10是示出當LED封裝被用作光源的光分布特性的剖視圖;圖11是示出當LED封裝被用作光源的光分布特性的特性圖;圖12是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光源模塊的剖視圖;圖13是示出圖12的放大部分的剖視圖;圖14是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光源模塊的反射片分段的立體圖;圖15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光源模塊的照明幕的一部分的平面圖;圖16是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光源模塊的剖視圖;圖17是示出圖16的放大部分的剖視圖;圖18是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光源模塊的反射片分段的立體圖;圖19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光源模塊的照明幕的一部分的平面圖;圖20是根據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光源模塊的剖視圖;圖21是示出圖20的放大部分的剖視圖;圖22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光源模塊的照明幕的一部分的平面圖;圖23是根據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光源模塊的剖視圖;圖24是示出圖20的放大部分的剖視圖;圖25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光源模塊的照明幕的放大部分的平面圖;圖26是根據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光源模塊的剖視圖;圖27是示出圖26的放大部分的剖視圖;圖28是根據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光源模塊的反射片分段的立體圖;圖29是示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中的附連反射片分段的狀態的剖視圖;圖30是根據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光源模塊的剖視圖;圖31是示出圖30的放大部分的剖視圖;圖32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的光源模塊的光學元件的一部分的剖視圖;圖33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的光源模塊的光學元件的一部分(另一示例)的剖視圖;圖34是根據本發明第九實施例的光源模塊的剖視圖;圖35是示出圖34的放大部分的剖視圖;圖36是根據本發明第十實施例的光源模塊的剖視圖;圖37是示出圖36的放大部分的剖視圖38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第十一實施例的光學元件的一部分的平面圖;圖39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第十一實施例的光學元件的一部分的平面圖;圖40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第十一實施例的光學元件的一部分的平面圖;圖41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第十一實施例的光學元件的一部分的平面圖;圖42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第十二實施例的光學元件的一部分的平面圖;圖43是示出常規提出的光源模塊的配置示例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參考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各個實施方式。(第一實施例)圖I是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光源模塊的剖視圖。圖2是示出圖I的放大部分的剖視圖。圖3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光源模塊的透視圖。圖4到7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光源模塊的示意圖。將首先參考圖I至7描述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光源模塊。如圖I到3所示,第一實施例的光源模塊100被配置為包括外殼10、LED封裝20、反射片30和光學元件40。光學元件40具有照明幕50和多個固定至該照明幕50的反射片分段60。在照明幕50之上,排列有擴散光的漫射板70。LED封裝20是本發明“光源”的一個示例;反射片分段60是“反射層”的一個示例。外殼10基本為盒狀元件,其具有用于光發射的開口 11,并包括底部12和設置在該底部12的周長周圍的側部13。通過比如處理金屬板狀元件來形成該外殼10。該外殼10通過將LED封裝20和反射片30放置在該外殼10的底面之上來容納該LED封裝20和反射片30。由外殼10的側部13圍住的區域基本為矩形;該基本為矩形的區域是容納LED封裝20和反射片30的容納區域。用作光源的LED封裝20在被安裝在安裝板(未示出)上的同時,被容納在外殼10內。安裝板是板狀且矩形的板;多個電極排列在其安裝表面上。LED封裝20附連至這些電極之上。多個LED封裝20被安裝在相同的安裝板上,且由此它們被組合到模塊中。LED封裝20安裝在形成于安裝板的安裝表面上的電極之上,并由此接收電流和發射光。如圖3所示,在外殼10的容納區域中安裝用作光源的多個LED封裝。設置這些LED封裝20的結構,使得從每個LED封裝20的發光表面發射白光。LED封裝20以兩維的方式(例如,以格子形式)排列在外殼10的容納區域中(在外殼10的底部表面12上)。LED封裝20為俯視型。這種類型的LED封裝經常具有朝向直接在LED封裝20上的區域的高方向性。因此,該LED封裝20的光分布特性假定與上述的光分布特性相同。 LED封裝20的結構并不特別局限于此;例如,它是將藍光轉換為黃光的熒光材料與藍LED元件的組合。LED封裝20也可以是將藍光轉換為綠光的熒光材料與藍LED元件的組合;LED封裝20也可以是三種類型的LED元件的組合,這三種類型的LED元件為紅LED元件、綠LED元件和藍LED元件。反射片30具有反射光的功能;例如,它通過處理由樹脂形成的片元件來形成。反射片30包括底部31和設置在該底部31的周長周圍的側部32。在反射片30的底部31中,設置多個暴露孔33。這些暴露孔33形成為對應于以兩維方式排列的LED封裝20。
如圖2到4所示,反射片30與LED封裝20 —起被容納在外殼10的容納區域中,以使得LED封裝20的部分通過暴露孔33露出(突出)。由此,外殼10的底部表面12和安裝板的安裝表面用反射片30的底部31覆蓋,且外殼10的側表面用反射片30的側部32覆蓋。由于反射片30以這種方式設置在外殼10內且由此光從反射片30反射,所以向要被照亮的元件傳播的光的量得到了增加。結果,提高了光的利用效率。光學元件40的照明幕50附連至外殼10的開口部分,以阻擋開口 11。該照明幕50附連至在LED封裝20之上的區域,以面對外殼10的底部表面12。因此,當從LED封裝 20發射光時,該光入射到照明幕50上。照明幕50具有通過部分阻擋來自LED封裝20的光從而降低亮度變化的功能。在第一實施例中,通過在板狀構件(反射板51)中設置多個圓形開口 52來形成照明幕50。形成有開口 52的部分為透射光的透射部分;不設置開口 52的部分為反射光的反射部分。開口 52的分布和排列使得這些開口 52并不互相耦合。在第一實施例中,為了使光源模塊100的厚度減小,將照明幕50附連至從外殼10的底部12 (底部表面)起比如約3mm的高度Hl處(見圖2)的位置。在外殼10內排列的LED封裝20中,其發光表面的中央部分面對要被照亮的元件(照明幕50)。由于LED封裝20向直接在該LED封裝20之上的區域發射具有高強度的光,因此在照明幕50中,大量的光入射到直接在LED封裝20之上的區域(包括直接在其上的區域的區域)附近,且隨著光入射到其上的區域的位置更遠離直接在其上的區域附近,光的量逐漸減少。如上所述,從LED封裝20發射并隨后入射在照明幕50上的光的強度取決于該照明幕50的部分而不同。因此,在照明幕50的開口 52中,孔徑比取決于形成有開口52的部分而變化,且透射光的量通過開口 52調節。換言之,開口 52的大小(開口的面積)不是均勻的,而是取決于排列開口 52的位置而不同的。具體地,照明幕50中的每個開口 52的大小設置成,隨著開口的位置更遠離直接在LED封裝20之上的區域附近,其孔徑比逐漸增加。換言之,隨著開口的位置更遠離直接在LED封裝20之上的區域附近,照明幕50中每個開口 52的大小逐漸增加。此外,在照明幕50中,從LED封裝20向其施加大量光的部分(比如,直接在LED封裝20之上的區域附近)不設置有開口 52 ;照明幕50配置成使得所施加的光從那些部分反射。入射在照明幕50上的光的強度分布不僅僅取決于LED封裝20的光分布特性,還取決于光源模塊的形狀、大小、附連位置等(例如,所排列的LED封裝20的間距和反射片30與照明幕50之間的間隔)。因此,開口 52形成為使得小量的光通過大量光入射在其上的照明幕50的部分。另一方面,開口 52形成為使得大量的光通過小量光入射在其上的照明幕50的部分。通過用沖壓處理在反射板51 (比如,大約Imm厚)中形成多個開口 52,來生產照明幕50。該沖壓處理是一種對于大規模生產有效的生產方法,因為其在運行成本和生產率上具有優勢。取代使用沖壓處理,開口 52的處理也可用諸如鉆孔處理或激光處理之類的手段來執行。也可通過諸如注模具有高反射性的樹脂來獲得照明幕50。當小量的光從照明幕50中除開口 52之外的部分(大量的光被這些部分吸收)時,即使亮度變化減小,該亮度本身也不會減小。因此,照明幕50的反射板51較佳地由具有高的總反射率的反射材料形成。由此,亮度的減小被降低。該類型的材料包括,比如,輕微發泡的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樹脂。使用輕微發泡的PET的反射板包括,比如,由Furukawa電子有限公司制造的“MCPET” (注冊商標)。該由Furukawa電子有限公司制造的“MCPET” (注冊商標)有I. Omm厚且具有高的總反射率(大約99% )。 此處,在第一實施例中,反射光的反射片分段60被固定至照明幕50的預定區域。如圖1、6和7所示,這些反射片分段60具有比照明幕50的平面形狀小的平面形狀(平面面積)。反射片分段60是模制產品,其通過將反射片處理成預定形狀來獲得。如圖2和5所示,反射片分段60被形成為分離片的形狀,且通過粘附層80固定至照明幕50。具體地,反射片分段60用形成粘附層80的粘附材料80a固定至照明幕50。反射片分段60附連至大量光入射在其上的照明幕50的部分。接著,通過將反射片分段60附連至照明幕50,該照明幕50的阻光能力被部分提高了。如圖5到7所示,在第一實施例中,每個反射片分段60被形成為圓形形狀。如圖I和2所示,反射片分段60被附連至直接在LED封裝20之上的區域附近(包括直接在其上的區域的區域)。反射片分段60附連至LED封裝20 —側照明幕50的表面上(在一個表面上),使得防止反射片分段60與照明幕50的開口 52重疊。具體地,反射片分段60附連至在直接位于LED封裝20之上的區域附近且在其中形成開口 52的區域。例如,反射片分段60的厚度較佳地設置在50iim到400 y m,且更佳地設置在lOOym到200 Pm。反射片分段60的厚度取決于不同的條件(諸如反射片分段60的材料、來自LED封裝20的光的強度和從LED封裝20到照明幕50的距離)而不同。因此,反射片分段60的厚度較佳地在考慮多種條件的情況下設置為具有預定特性的厚度。反射片分段60的厚度較佳地設置成小于照明幕50的厚度。反射片分段60的反射片并不特別局限于此;例如,可使用由包含反射材料的PET形成的片、金屬被蒸鍍到其上的片元件等。由于反射片分段60用粘附材料80a固定至照明幕50,所以在反射片分段60和照明幕50之間存在粘附層80。在該情況下,已通過反射片分段60的光到達粘附層80 (粘附材料80a),且在粘附層80中進行透射和反射。因此,由于粘附層80 (粘附材料80a)的色彩可能會影響所得光的色彩,所以粘附層80(粘附材料80a)較佳地是白色或透明(無色且透明)的。粘附材料80a(粘附層80)并不特別局限于此;例如,較佳地使用奶白乳劑粘合劑、透明的環氧樹脂粘合劑等。粘附材料80a(粘附層80)較佳地具有抗紫外線的能力,從而由紫外線引起的其色彩的變化和其粘附力的減小可被降低。這通過使用比如包含紫外吸收材料的粘附材料容易地實現。粘附材料80a (粘附層80)在概念上包括粘附材料(粘合層)。漫射板70是覆蓋照明幕50并對通過照明幕50接收的光進行擴散的光學片。漫射板70附連至在照明幕50之上的區域,以阻擋外殼10的開口 11。漫射板70附連至在距離照明幕50的比如約5mm的高度H2的位置。在如上所述配置且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光源模塊100中,當從LED封裝20發射光時,大量的光入射在直接位于LED封裝20之上的區域附近,但不通過照明幕50且向反射片30反射的光的量增加了。另一方面,在照明幕50中除了直接位于LED封裝20之上的區域附近之外的部分中,隨著該部分的位置更遠離直接位于其上的區域附近,入射在其上的光的量減少,反之,隨著該部分的位置更遠離直接位于其上的區域附近,透射通過照明幕50的光(通過開口 52的光)的量逐漸增加。因此,從照明幕50中直接位于LED封裝20之上的區域附近(直接在其上的區域的附近,其包括直接在其上的部分和在直接位于其上的部分附近的部分)發射的光的量與從與照明幕50中直接位于LED封裝20之上的區域附近分離的部分發射的光的量之間的差減小。由此,在從照明幕50的預定表面(發光表面)發射的平面光中不太可能產生亮度變化。已從照明幕50的預定表面(發光表面)發射的平面光(亮度變化已得到減小的平面光)進入漫射板70。已進入漫射板70的平面光被進一步擴散并作為高質量的平面光被發射到要被照亮的元件。如上所述,由于LED封裝20中向直接位于其上的區域(在垂直方向上)的方向性是高的,因此大量的光被施加到照明幕50中直接位于LED封裝20之上的區域。在第一實施例中,由于反射片分段60附連至該區域,因此該區域的阻光能力被提高了。換言之,在第 一實施例中,在照明幕50(光學元件40)中,對其施加大量光的區域的阻光能力得到了提高。因此,即使當照明幕50的阻光能力不夠充分時,通過該區域的光的透射也被減小了,結果亮度變化減小了。將對附連有反射片分段60的區域的阻光能力(總的光透射)的提高進行簡單地計算。為了便于計算,粘附材料80a上的光學效果被忽略。光的反射假設都在反射材料的表面上完成,且除了光的反射和透射之外的動作都被忽略。當假設反射片分段60的總透光率為比如5%且照明幕50的總透光率為比如1%時,通過反射片分段60和照明幕50兩者的光被簡單地計算為0. 05%,結果與只使用照明幕50的情況相比,總透光率被極大地減小到二十分之一。由于反射片分段60如上所述地附連,得到了高的阻光能力,由此即使相當大量的光被施加到預定區域(小區域)也有可能有效地防止亮度變化。由于反射片分段60用反射片形成,所以它們具有相對應的反射率。已從反射片分段60反射的光幾次從反射片30、照明幕50等反射,并接著通過照明幕50的開口 52到達漫射板70。因此,無法通過直接位于LED封裝20之上的區域中的反射片分段60和照明幕50的許多光最終完全被用作照明光,而不會有損失。由此,亮度的減小得到了限制。當LED封裝20被用作光源時,與使用CCFL的情況相比,在直接位于光源之上的區域中收集大量的光。隨著光源模塊厚度的減小,這種趨勢變大。這一點將參考圖8-11作更詳細的描述。圖8和9是示出當CCFL被用作光源的光分布特性的示意圖。圖10和11是示出當LED封裝被用作光源的光分布特性的示意圖。圖9和11是特性圖,其指示相對于在獲得最大強度的方向上發射的光的強度假設為100%的情況,作為相對強度的以某個角度發射的光的強度。由于常規地被用作主光源的CCFL總體上是非方向性的,如圖9所示,其光分布特性為線光源,該線光源的光分布特性并不取決于發射光的角度。當光源為非方向性時,由于以任意角度發射光以使該強度相同,所以即使以任意角度發射光,相對強度也是100%。此處,為便于描述,只考慮從光源向照明幕50 —側施加的光的分量。例如,如圖8所示,在照明表面530上離作為光源的CCFL 510的距離a(比如,IOmm)處,從光源(CCFL 510)向該附圖的水平方向上的距離a(例如,IOmm)內的位置施加的光(由于CCFL 510為線光源,因此該施加區域為帶形)為已施加的所有光的25%。在照明表面540上離光源的距離b(例如,5mm)處,該施加的光為已施加的所有光的35%。
現在將描述將LED封裝用作光源的情況。雖然每個LED封裝都具有唯一的光分布特性,此處將描述LED封裝為點光源(其具有的光分布特性對應于蘭伯特(Lambertian)分布并在圖11中示出)的情況。在蘭伯特分布中,當相對于法線方向的角度被取為0時,在角度0方向上發射的光的強度與cos 0成正比。因此,與諸如CCFL之類的非方向性光源相比,發射光使得在法線方向上收集光。換言之,蘭伯特分布是在垂直方向上具有高方向性的光的施加的分布。如圖10所示,如在CCFL的情況中那樣,在照明表面530上離作為光源的LED封裝520的距離a(比如,10mm)處,從光源(LED封裝520)向該附圖的水平方向上的距離a(例如,IOmm)內的位置施加的光(由于LED封裝520為點光源,因此該施加區域為圓形)為已施加的所有光的50%。在照明表面540上離光源的距離b(例如,5mm)處,該施加的光為已施加的所有光的80%。如上所述,當使用垂直方向(朝向直接位于其上的區域)上的方向性高的諸如LED封裝之類的光源時,在直接位于光源之上的區域中收集大量的光,且隨著光源模塊厚度的減小該趨勢變大。因此,當LED封裝被用作光源時,如果光源模塊的厚度減小了,則向照明幕的特定部分顯著地施加大量的光。由此,在減小亮度變化的同時減小光源模塊的厚度是非常困難的。然而,由于如上所述地,第一實施例的光源模塊100包括其中反射片分段60附連至照明幕50的光學元件40,且由此具有足夠的阻光能力,因此即使當向照明幕50的特定部分顯著地施加大量的光時,亮度變化也會減小。由此,有可能在減小亮度變化的同時減小光源模塊100的厚度。通過附連至照明幕50的反射片分段60,該照明幕50與光源模塊100進行組裝。因此,在光源模塊100的組裝中,照明幕50 (光學元件40)可以類似于常規步驟的步驟進行附連。因此,組裝步驟的數量、吞吐量、成本等都與常規情況下的相等??梢酝ㄟ^比如一次附連多個反射片分段60來容易地附連該反射片分段60。在第一實施例中,如上所述,當反射片分段60附連至照明幕50且由此從光源(LED封裝20)向照明幕50的區域施加大量光時,可由反射片分段60和照明幕50來阻擋光。因此,由于可獲得足夠的阻光能力,即使當將大量的光顯著地施加到照明幕50的特定部分時,也可充分地阻擋該光。由此,有可能使得以下情況不可能即使當使用具有高方向性的諸如LED封裝20之類的光源時或當模塊的厚度被減小時,通過照明幕50發射的光(照明光)的亮度產生變化。另外,在第一實施例中,反射片分段60被配置為具有比照明幕50的平面形狀小的平面形狀(平面面積),且由此有可能只在從光源(LED封裝20)向其施加大量光的區域中提供反射片分段60。因此,相對于為了提高照明幕50的阻光能力而增加該照明幕的厚度或堆疊多個照明幕的情況,有可能減少在材料成本、重量等方面的增加。當在照明幕50中設置反射片分段60時,該照明幕本身的厚度不會增加。因此,也有可能防止光源模塊100的厚度由于照明幕50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如上所述,在第一實施例中,即使當使用具有高方向性的光源時,也有可能減小光源模塊100的厚度。即使在如上所述的配置中,也有可能發射亮度變化減小的均勻照明光。此外,在第一實施例中,在如上所述的配置中,有可能在不使用多個照明幕的情況、下增強阻光能力。由此,有可能防止在使用多個照明幕時產生的不利因素。例如,有可能消除考慮附連多個照明幕以及當組裝光源模塊100時定位照明幕的需要。結果,可以例如提高附連照明幕的精確性、減少該附連步驟中的成本并提高該附連步驟中的吞吐量。由于在第一實施例中,作為照明幕50,使用用包括由開口 52產生的透射部分的反射板51形成的照明幕,因此在該照明幕50中設置反射片分段60,且由此有可能獲得能夠容易并均勻地照射要被照亮的元件的光源模塊100。如圖3所示,例如,如上所述的光源模塊100可被用作液晶顯示設備300的背光單元100 (直接式背光單元)。該液晶顯示設備300包括液晶顯示面板200 (要被照亮的元件);和背光單元100 (光源模塊100),其向液晶顯示面板200提供光。例如,通過用密封材料(未示出)將包括諸如TFT (薄膜晶體管)的開關元件的有源矩陣襯底201粘附到與該有源矩陣襯底201相對的相對襯底202,來配置液晶顯示面板200。向襯底201和202兩者之間的間隔注入液晶(未示出)。偏振膜203附連至有源矩陣襯底201的光接收表面的每一側以及相對襯底202的發光表面一側。如上所述配置的液晶顯示面板200利用了由于液晶分子的傾斜而導致的透射率變化,并由此顯示圖像。由于作為照明液晶顯示面板200的背光100使用了光源模塊100,所以有可能提供具有極好顯示功能且厚度薄的液晶顯示設備300。(第二實施例)圖12是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光源模塊的剖視圖;圖13是示出圖12的放大部分的剖視圖。圖14是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光源模塊的反射片分段的立體圖;圖15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光源模塊中的照明幕的一部分的平面圖?,F在將參考圖12至15描述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光源模塊。在附圖中,相對應的組成構件用相同的符號標識,且因此在適當時不再重復對它們的描述。如圖12和13所示,在第二實施例的光源模塊101(100)中,反射片分段61 (60)被配置成覆蓋照明幕50的開口 52的至少部分。換言之,在第二實施例中,反射片分段61附連至照明幕50,使得該反射片分段61覆蓋照明幕50的開口 52的至少部分。在設置在照明幕50中的多個開口 52的被反射片分段61覆蓋的部分(被反射片分段61覆蓋的部分)中,光只被該反射片分段61阻擋。因此,在這些部分中,與開口 52相比總透光率是低的,而與其中的光被反射片分段61和照明幕50兩者阻擋的部分(區域)相比,總透光率是高的。因此,其中的開口 52被反射片分段61覆蓋的部分具有中等的總透光率。當向反射片分段61的整個表面施加粘附材料80a(見圖14)時,照明幕50的開口52可被該粘附材料80a(粘附層80)阻擋。因此,在第二實施例中,粘附材料80a(粘附層80)較佳地施加(形成)到照明幕50的除開口 52之外的區域。在該情況下,通過用諸如絲印之類的印刷方法施加粘附材料80a,有可能準確并容易地向預定區域施加(形成)粘附材料80a (粘附層80)。 當用印刷方法施加粘附材料80a時,如圖14所示,可將該粘附材料80a(粘附層80)施加(形成)至反射片分段61,反之,如圖15所示,可將該粘附材料80a(粘附層80)施加(形成)至照明幕50的預定區域??蓪⒄掣讲牧?0a(粘附層80)施加(形成)到反射片分段61和照明幕50兩者。第二實施例中其他部分的配置與第一實施例中的相同。在第二實施例中,如上所述,照明幕50的開口 52的至少部分被反射片分段61覆蓋,且由此有可能形成例如具有中等阻光能力的區域,即,在該區域中光透射通過照明幕50但從反射片分段61反射。因而,可提高光源模塊設計的靈活性。照明幕50中的透射率圖案(開口圖案)設計的靈活性也可得到提高。在原始需要在照明幕50中具有微小開口 52的部分中采用如上所述的配置,且因而有可能增加開口大小。當開口大小增加時,開口 52被反射片分段61覆蓋,且因此有可能獲得與原始開口大小的阻光能力相同的阻光能力。以這樣的方式,有可能容易且不昂貴地 在照明幕50的生產步驟中形成開口 52。即使當例如開口 52的一部分的尺寸小到難以通過注模來生產照明幕50時,仍然可能通過增加開口 52的大小來進行生產。即使當用沖壓處理來形成開口 52時,如果開口52的尺寸小,處理仍然可能難以執行;然而,通過增加開口 52的大小還是可能進行生產的。此外,當尺寸大時,可總體增加該尺寸的容限,結果,質量和產量得到了提高。例如,當設計失敗等發生且因而照明幕50的開口 52大于適當大小的開口時,或當提供不必要的開口 52時,也有可能用反射片分段61來覆蓋開口 52以進行校正。也有可能使用如上所述的配置,以使得在照明幕50中形成用于定位反射片分段61的開口,且使得當附連反射片分段61時,定位該反射片分段61,或檢查是否進行了適當的定位。第二個實施例的其它效果與第一實施例的其它效果一樣。(第三實施例)圖16是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光源模塊的剖視圖;圖17是示出圖16的放大部分的剖視圖。圖18是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光源模塊的反射片分段的立體圖;圖19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光源模塊中的照明幕的一部分的平面圖?,F在將參考圖16至19描述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光源模塊。在附圖中,相對應的組成構件用相同的符號標識,且因此在適當時不再重復對它們的描述。如圖16和17所示,在第三實施例的光源模塊102(100)中,在反射片分段61 (60)的部分中形成與照明幕50共有的開口孔61a。換言之,在第三實施例中,在反射片分段61中設置開口孔61a以覆蓋照明幕50的開口 52。由此,可相鄰于開口 52制造在其中設置反射片分段61且具有高阻光能力的部分(反射部分)。結果,阻光能力在開口 52的附近得到提聞??赏ㄟ^比如將反射片分段61粘附到照明幕50并隨后進行沖壓處理等,來容易且高度準確地執行相同形狀的開口在照明幕50和反射片分段61中的供應。較佳地,如圖17所示,為了更容易地完成處理,粘附材料80a(粘附層80)并不出現在形成開口的部分中,而是出現在其附近。如果粘附材料80a (粘附層80)出現在這些部分中,則該粘附材料在進行沖壓處理時將不利地粘附到所使用的模具上。形狀不確定的粘附材料還將不利地粘附到開口的附近。另一方面,在如上所述的配置中,可消除這些不利因素。當在除了形成開口的部分及其附近之外的區域(除了開口孔61a之外的區域)中設置粘附層80(粘附材料80a)時,用諸如絲印之類的印刷方法施加粘附材料80a,且由此有可能準確且容易地將粘附材料80a (粘附層80)施加(形成)到預定區域。
當用印刷方法施加粘附材料80a時,如圖18所示,可將該粘附材料80a(粘附層80)施加(形成)至反射片分段61,或,如圖19所示,可將該粘附材料80a(粘附層80)施加(形成)至照明幕50的預定區域??蓪⒄掣讲牧?0a(粘附層80)施加(形成)到反射片分段61和照明幕50兩者。由于將反射片分段61粘附到照明幕50的區域,所以防止了照明幕50的整個厚度增加。換言之,限制了其厚度通過提供反射片分段61而增大的區域。因此,即使當在照明幕50和反射片分段61中用沖壓處理形成了開口時,與在具有大厚度的照明幕中形成開口的情況相比也向壓機施加低的壓力(負載),結果容易地進行對開口的處理。第三實施例中的其他部分的配置以及第三實施例的其他效果與第一和第二實施例中的相同。(第四實施例)
圖20是根據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光源模塊的剖視圖。圖21是示出圖20的放大部分的剖視圖。圖22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光源模塊中的照明幕的一部分的平面圖。現在將參考圖20至22描述根據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光源模塊。在附圖中,相對應的組成構件用相同的符號標識,且因此在適當時不再重復對它們的描述。第四實施例的光源模塊103(100)在照明幕的配置上與第一到第三實施例的不同。具體地,在第四實施例中,如圖20和21所示,提供通過向透明板151施加反射材料152而形成的照明幕150。更具體地,通過例如施加墨(諸如白墨或金屬墨)(反射材料152)來形成照明幕150,其對于由聚碳酸酯制成的透明板151來說具有低的總透光率。透明板151是本發明的“板狀元件”的一個示例。可使用印刷法來施加反射材料152。如上所述,印刷反射材料152的方法具有的優勢在于單位價格和原始成本是不昂貴的,且生產率高。由于用印刷法可容易地實現用另一種模制法難以實現的微小圖案或形狀(例如,大數目點的集合),所以有利地,該設計的靈
活性高。反射材料152的印刷較佳地通過絲印來完成。取代絲印,也可使用噴墨法、偏移法
坐寸o在大量光入射的照明幕150的部分上,印刷反射材料152使得透射光的量被減少。另一方面,在小量光入射的照明幕150的部分上,印刷反射材料152用于增加透射光的量。例如,在透明板151上以如圖22所示的圖案印刷反射材料152。在圖22中,在其上印刷反射材料152的部分被稱為反射光的反射部分A (阻光部分),而在其上沒有印刷反射材料152的部分被稱為透射光的透射部分B。換言之,透明板151透射光,但施加給反射材料152的光的大部分從該反射材料152反射。因此,通過印刷反射材料152來形成透射部分B和反射部分A(阻光部分)。由此,根據第四實施例的照明幕150還具有與在第一到第三實施例中所示的照明幕相同的功能。如圖21所示,在需要具有高阻光能力的區域(從光源向其施加大量光的區域)上,將反射材料152施加至透明板151,且粘附反射片分段60。如在第一實施例中那樣,將對附連反射片分段60的區域的阻光能力(總透光率)的提高進行簡單地計算。為了便于計算,在粘附材料80a上的光學效果被忽略。光的反射假設都在反射材料的表面上進行,且除了光的反射和透射之外的動作都被忽略。當假設反射片分段60的總透光率為比如5%且反射材料152的總透光率為比如10%時,通過反射片分段60和反射材料152的光簡單地計算為0. 5%,結果,與單獨使用反射材料152或反射片分段60的情況相比阻光能力高??偟膩碚f,雖然通過印刷來形成照明幕的方法是不昂貴的,但總透光率趨向于高。然而,在具有不足阻光能力的部分中設置反射片分段60,且由此有可能用該反射片分段60來對這些部分的阻光能力進行補充。以這種方式,即使當使用了用印刷法形成的照明幕150,也有可能獲得充分的阻光能力。在第四實施例中,作為示例,描述了在透明板151的上表面(與在其上設置反射片分段60的表面相對的表面)上印刷反射材料152的情況。通過印刷反射材料152,在透明板151上形成用該反射材料152形成的印刷層152a。 (第五實施例)圖23是根據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光源模塊的剖視圖。圖24是示出圖20的放大部分的剖視圖。圖25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光源模塊中的照明幕的放大部分的剖視圖?,F在將參考圖23至25描述根據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光源模塊。在附圖中,相對應的組成構件用相同的符號標識,且因此在適當時不再重復對它們的描述。在第五實施例的光源模塊104(100)中,如圖23到25所示,向照明幕150的透明板151的兩個表面都施加(印刷)反射材料152。因此,通過在透明板15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每一個上都印刷反射材料152,形成印刷層152a。在此,當具有特定程度或更多強度的光并未從照明幕150和反射片分段60反射且直接從發光表面發射時,這會造成亮度變化。較佳地,相對于具有特定程度或更多強度的光,設置反射材料152 (印刷層152a)的印刷圖案以及反射片分段60的形狀和位置,使得光從印刷在透明板151或反射片分段60的任一表面上的反射材料152 (印刷層152a)反射,并隨后被發射。具體地,反射材料152的每個印刷圖案較佳地被形成為使得,在與直接位于LED封裝20之上的區域(直接位于其上的區域的附近)相距至少相對較短距離的區域(對其施加具有特定程度強度的光的區域)上,來自LED封裝20的光被施加至印刷(施加)在至少一個表面之上的反射材料152 (印刷層152a)。換言之,反射材料152 (印刷層152a)較佳地形成為使得,來自LED封裝20的光不通過照明幕150,而不會被施加到反射材料152 (印刷層 152a)。例如,如圖25所示,形成每個印刷圖案使得,在其上不形成反射材料152(印刷層152a)的透明板151的一個表面(例如,上表面)的部分(區域)用另一表面(例如,下表面)上的反射材料152 (印刷層152a)覆蓋。在如上所述的配置中,從光源(LED封裝20)產生的光被施加到反射材料152、其附近的反射片30等中的任何一個,而不會有失敗。接著,光僅在經歷反射和透射之后才到達發光表面。由此,由直接發射的高強度光引起的亮度變化減小了。通過在直接位于其上的區域(其中的阻光能力需要被提高的區域)中設置反射片分段60,有可能充分地提高該區域的阻光能力。第五實施例中其他部分的配置與第四實施例中的相同。第五實施例的其它效果與第一到第四實施例的其它效果一樣。
(第六實施例)圖26是根據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光源模塊的剖視圖;圖27是示出圖26的放大部分的剖視圖。圖28是根據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光源模塊的反射片分段的立體圖;圖29是示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中的附連反射片分段的狀態的剖視圖?,F在將參考圖26至28描述根據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光源模塊。在附圖中,相對應的組成構件用相同的符號標識,且因此在需要時不再重復對它們的描述。第六實施例的光源模塊105(100)在反射片分段的配置中與第一實施例的不同。具體地,在第六實施例中,如圖26到29所示,通過在基底材料161上印刷(施加)反射材料162來形成反射片分段160(60)。換言之,第六實施例的反射片分段160用在基底材料161上形成反射材料162的反射元件(第一反射元件)來形成。由于通過將反射片處理成特定形狀來形成在第一實施例中描述的反射片分段,所以如果需要復雜的形狀或精細的形狀,則必需復雜且精細地處理反射片。相反,在第六實施例中,由于反射材料162被印刷在基底材料161上且由此形成反射片分段160,因此有可能通過印刷來形成其中的阻光特性需要提高的區域(形狀)。因此,由于設計的靈活性相當高,所以有可能容易地形成甚至是復雜的形狀或精細的形狀。第六實施例中其他部分的配置與第一實施例中的相同。在第六實施例中,如上所述,用其中在基底材料161上印刷反射材料162的反射元件來形成反射片分段160,且由此有可能將光反射區域(反射材料162印刷在其上的反射區域)形成為復雜的圖案或精細的圖案。因此,由于反射材料162可被準確地施加到其中的阻光特性需要提高的區域,所以有可能容易地提高該區域的阻光特性。作為反射片分段160的基底材料161,例如,可使用透明的聚碳酸酯板。通過將聚碳酸酯板用作基底材料161,有可能使透明部分具有充分的透射率。作為反射材料162,例如,可使用白墨或金屬墨。如上所述的基底材料161也可用反射片形成。具體地,如上所述的反射片分段160也可用在反射片(基底材料161)上進一步印刷反射材料162的反射元件(第二反射元件)來形成。在如上所述的配置中,由于反射片分段160用反射片和在其上印刷的反射材料162形成,因此該反射片分段160由多個層形成。因而,由于可進一步提高反射片分段160的反射能力,所以有可能進一步提高在其中設置反射片分段160的照明幕50的阻光能力。第六實施例的其它效果與第一實施例的其它效果一樣。(第七實施例)圖30是根據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光源模塊的剖視圖。圖31是示出圖30的放大部分的剖視圖。現在將參考圖30和31描述根據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光源模塊。在附圖中,相對應的組成構件用相同的符號標識,且因此在適當時不再重復對它們的描述。在第七實施例的光源模塊106(100)中,如圖30和31所示,反射片分段60用粘附材料80a附連至照明幕50,而另一反射片分段60則進一步用粘附材料80a附連至反射片分段60。換言之,在第七實施例中,多個反射片分段通過互相附連堆疊在一起。因此,第七實 施例的反射片分段60a被配置為包括直接附連至照明幕50的第一反射片分段60 (第一反射層)和附連至該反射片分段60的第二反射片分段60 (第二反射層)。第七實施例中其他部分的配置與第一實施例中的相同。
在第七實施例中,如上所述地配置反射片分段60a,且由此有可能處理需要極高阻光能力的情況或用具有相對較低阻光能力的材料形成反射片分段60的情況。第七實施例的其它效果與第一實施例的其它效果一樣。(第八實施例)圖32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的光源模塊的光學元件的一部分的剖視圖。圖33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的光源模塊的光學元件的一部分(另一示例)的剖視圖?,F在將參考圖32和33描述根據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的光源模塊。在附圖中,相對應的組成構件用相同的符號標識,且因此在適當時不再重復對它們的描述。第八實施例與第一到第七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于,反射片分段60用雙面帶180附連至照明幕50(150)。如圖32所示,用基底材料181和施加至該基底材料181的兩個表面的粘附層80 (粘附材料)來形成雙面帶180。如上所述,也有可能使用雙面帶180來附連反射片分段60。但是,當使用雙面帶180時,已通過反射片分段60的光被施加到粘附層80 (粘附材料),且已通過其的光被進一步施加到基底材料181。接著,該光重復經歷透射和反射,并在之后被發射到外面。因此,當使用雙面帶180時,不僅粘附層80 (粘附材料)、而且基底材料181也可在光學上影響來自光源模塊的光的施加。因此,當使用雙面帶180來附連反射片分段60時,不僅粘附層80 (粘附材料)、而且基底材料181也較佳地是白色或透明(無色且透明)的。這種類型雙面帶的示例是使用PET或PMMA作為基底材料181的雙面帶。如圖33所示,也可使用無板雙面帶180來附連反射片分段60。使用這種類型的無板雙面帶180,且因而不必考慮基底材料的影響,結果是可更佳地使用它。這種情況與在第一實施例中所描述的反射片分段60用粘附材料進行附連的情況相同。即使當使用雙面帶時,粘附層(粘附材料)也會受到來自光源的光的影響。因此,即使在雙面帶中,粘附層(粘附材料)也較佳地具有抗紫外線的能力。這通過使用包含紫外線吸收材料的粘附材料容易地實現。(第九實施例)圖34是根據本發明第九實施例的光源模塊的剖視圖。圖35是示出圖34的放大部分的剖視圖?,F在將參考圖34和35描述根據本發明第九實施例的光源模塊。在附圖中,相對應的組成構件用相同的符號標識,且因此在適當時不再重復對它們的描述。在第九實施例的光源模塊107(100)中,如圖34和35所示,取代反射片分段,在預定區域中形成反射層260。通過在照明幕50上印刷反射材料261來形成反射層260。換言之,第九實施例與其中分開形成的反射片分段用粘附材料固定的第一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于,反射層260通過印刷來形成且被固定至照明幕50。雖然有可能用諸如絲印、偏移印刷和噴墨印刷之類的不同印刷方法來形成反射層260,較佳地使用它們中的絲印。反射層260的形成(反射材料261的印刷)可在開口 52在照明幕50中形成之前或開口 52形成之后完成。作為反射材料261,例如,可使用白墨或金屬墨。在金屬墨中,與白墨相比,反射率經常是低的且因而亮度的損失增加;但是,由于其厚度小,所以有可能實現高的阻光能力。白墨被用于印刷,且由此在之后產生的光的色彩變化也減小,結果可提高阻光能力。在施加反射材料261的區域(在其上形成反射層260的區域)中,與不施加反射、材料261的區域(在其上不形成反射層260的區域)相比,光從反射材料261 (反射層260)反射。因此,該區域的阻光能力得到了提高。換言之,在如上所述的配置中,用簡單的手段,有可能局部地提高照明幕50的阻光能力。雖然反射層260的厚度取決于阻光能力需要被提高多少,但也可將該反射層260的厚度設置為20 ii m到100 u m的厚度。此外,由于在第九實施例中,可通過在照明幕50上執行印刷來實現反射層260的形成(阻光能力的提高),因此與第一實施例相比,存在有可能進一步降低成本的可能性。盡管圖34和35示出的示例為在LED封裝20 —側的照明幕50的表面上形成反射層260的情況,但該反射層260可形成在與LED封裝20 —側的表面相對的表面上。換言之,反射層260的形成(反射材料261的印刷)可在照明幕50的任一表面上進行。反射層260可在照明幕50的兩個表面上形成。 當反射層260只形成在表面中的一個之上且由此阻光能力不夠時,該反射層260較佳地形成在照明幕50的兩個表面上。在該情況下,在兩個表面上印刷相同的圖案并不總是必需的,可印刷不同的圖案。當如上所述地印刷不同的圖案時,形成其中光從反射層260 (反射材料261)的兩個表面反射的區域以及其中光僅從反射層260 (反射材料261)的一個表面反射的區域,且由此有可能形成具有中等反射率的區域。因此有可能提高對印刷圖案的設計的靈活性。第九實施例中的其他部分的配置以及第九實施例的其他效果與第一實施例中的相同。(第十實施例)圖36是根據本發明第十實施例的光源模塊的剖視圖。圖37是示出圖36的放大部分的剖視圖。現在將參考圖36和37描述根據本發明第十實施例的光源模塊。在附圖中,相對應的組成構件用相同的符號標識,且因此在適當時不再重復對它們的描述。第十實施例的光源模塊108(100)與第九實施例的光源模塊的不同之處在于,與照明幕50的開口 52共有的開口孔260a形成在反射層260的部分中。換言之,在第十實施例中,如圖36和37所示,在反射層260中形成被照明幕50的開口 52覆蓋的開口孔260a。在如上所述的配置中,與甚至開口 52的附近也沒有施加反射材料261的情況相t匕,有可能提高反射部分(形成反射層260的部分)的阻光能力。可通過在照明幕50上印刷反射材料261 (形成反射層260)并隨后形成開口 52,來容易地實現如上所述的配置。(第^^一實施例)圖38到41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第十一實施例的光學元件的一部分的平面圖。在第十一實施例中,現在將參考圖38到41來更具體地描述反射片分段(反射層)的形成。如圖38所示,光學元件40的反射片分段60可被形成為比如圓形。由于用反射片來形成反射片分段60,因此其整個表面充當反射部分??赏ㄟ^比如將粘附材料施加到反射片一側的整個表面并隨后將其切割成圓形來獲得如上所述的反射片分段60。由于已經歷過切割處理的反射片分段的狀態為可粘附的形式,因此可以容易地將其粘附于照明幕50。當通過印刷來形成反射層260時,反射材料被印刷為圓形,且因而有可能容易地實現如上所述的形狀。在另一個示例中,如圖39所示,光學元件40的反射片分段60可被形成為比如具有多個環狀反射部分120的圓形。可通過比如以反射部分120的同心圖案將反射材料印刷到透明板上并在該透明板的相對表面上施加粘附材料,來設置如上所述的反射片分段60。當通過切割反射片來形成這種形狀的反射層(反射片分段)時,多個反射片分段是必需的。同樣必需的是,通過執行多個步驟來進行對照明幕的粘附處理,并在反射片分段之間執行定位。因此,即使當如上所述地通過印刷來形成反射部分120且由此通過如圖39所示的多個反射部分120來形成反射部分的圖案時,有可能容易且不昂貴地提供反射片分段。因此有可能實現甚至是精細或復雜形狀的反射層,其中取決于形狀對反射層進行處理是困難的。當通過印刷來形成反射層260時,也同樣有可能容易地實現上述形狀。在又一個示例中,如圖40所示,光學元件40的反射片分段60也可被形成為比如 矩形(正方形)。在該情況下,例如,也有可能排列反射片分段60以覆蓋照明幕50的開口52。與其中在照明幕50中不存在開口 52且被反射片分段60覆蓋的部分相比,被反射片分段60覆蓋的開口的部分具有高透射率。另一方面,與其中在照明幕50中存在開口 52且不被反射片分段60覆蓋的部分相比,這些部分具有低透射率。換言之,被反射片分段60覆蓋的開口的部分可被用作具有中等透射性的部分。以該方式,有可能提高對透射圖案的設計的靈活性。在需要在照明幕50中形成精細開口的部分中采用上述的配置,且因而有可能增加開口的大小。因此,通過使處理照明幕50的開口 52變得容易,有可能預期到成本的下降以及生產率的提高。例如,當設計或生產失敗等發生且因而照明幕的開口大于適當大小的開口時,也有可能使用反射片分段來進行校正。在又一個示例中,如圖41所示,光學元件40的反射片分段60也可被形成為比如矩形(正方形),其中設置具有的形狀與照明幕50的開口 52相同的開口孔。可通過比如固定反射片分段60且隨后與在反射片分段60中形成開口同時地用沖壓處理形成照明幕,來生產如上所述的反射片分段60。在該配置中,反射片分段60僅附連至必需的部分,且因而有可能獲得與當由具有較高阻光能力的材料形成照明幕時所獲得效果相同的效果。即使當通過印刷來形成反射層260時,也有可能同樣容易地實現上述配置。如圖38到41所示的配置可按需被施加到第一到第十實施例中。反射片分段的形狀或反射材料的圖案被形成為圓形或圓形集,且由此有可能在降低特定量計算的同時進行光學計算。如上所述,反射片分段或反射層的形狀被形成為圓形,且因而有可能容易地確定光是否入射。具體地,假設x_y平面上,用于確定光是否入射的圓形的坐標是(X(l,yci),直徑是r,且射向x-y平面的光的坐標為(Xpy1)^i平面中的z與入射平面中的相同。在該情況下,當以下公式(I)被滿足時,光可被確定施加到圓形內,反之,當以下公式(I)不被滿足時,光可被確定不施加到圓形的外面。(X0-X1)2+ (Y0-Y1)2 r2⑴基于相同的原因,反射片分段的形狀或反射材料的圖案(反射層的形狀)可被形成為四邊形(矩形)。假設四邊形為矩形,其中兩條邊平行于X軸,兩條邊平行于7軸,且X軸方向上邊的長度為U,而y軸方向上邊的長度為U。還假設在x-y平面上,用于確定光是否入射的四邊形的中心的坐標是(Xtl, y0),且射向x-y平面的光的坐標為(X1, Y1), x-y平面中的z與入射平面中的相同。在該情況下,當以下公式(2)被滿足時,光可被確定施加到四邊形內,反之,當以下公式(2)不被滿足時,光可被確定不施加到四邊形的外面。I X0-X11 ( L0/2 且 I Y0-Y11 ( L/2(2)在另一一般形狀中,對光是否入射到反射片分段或所印刷的反射材料上的確定是復雜的,且因而計算的量趨向于增大。然而,當如上所述地使用諸如圓形或四邊形之類的簡單形狀時,可減少驗證用計算的量。通過減少驗證用計算的量,有可能提高設計的精確性并減少設計所需要的時間周期。因此,反射片分段或反射層的形狀較佳地被形成為圓形或四邊形(矩形)。考慮到計算的量,減小反射片分段的厚度是合乎需要的。當厚度充分小時,有可能在不考慮反射片分段的厚度的情況下進行計算。因此,忽略對在反射片分段的側面上的入射光的計算,且將反射片分段的高度設置為等于照明幕的一個表面的高度,結果有可能進一步減少計算。換言之,有可能通過將反射片分段的厚度取為0(零)來有效地進行計算。因此,反射片分段較佳地至少比照明幕薄。當印刷反射材料時,由于一般來說厚度相當小, 所以容易地獲得這種較佳的特征。因此,只要獲得了合乎需要的光學特性,反射片分段或反射層的厚度就可較佳地被配置為盡可能的小。(第十二實施例)在已在上面描述過的實施例中,可能用反射片分段形成的反射層、印刷墨等會脫落。因此,為了防止反射片分段或反射層脫落,如圖42所示,反射片分段60或反射層260也可用密封劑130密封。作為密封劑130,較佳地使用由透明硅樹脂形成的密封劑,以使光學效果被最小化。但是,例如,通過使用白色密封劑等,也有可能提高阻光能力。用密封劑進行的密封較佳地用比如澆灌(potting)等方法進行,由此使得反射片分段或反射層用該密封劑覆蓋。應該考慮到的是,此處公開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其并不限制所有的方面。本發明的范圍并不通過上述實施例的描述進行指示而是通過權利要求書的范圍進行指示,且還包括與權利要求書的范圍等效的含義和在該范圍內的所有修改。例如,雖然在上述實施例中,描述了反射片分段或反射層設置在光源一側上(在LED封裝一側上)的照明幕上的示例,但即使當在與光源一側的表面相對的表面上設置反射片分段或反射層時也有可能獲得相同的效果。當反射片分段或反射層粘附至光源一側的表面時,由于該反射片分段或反射層被添加至光源附近的部分,因此增大了其上的光可被阻擋的區域。由于照明幕的光漫射功能造成了反射片分段或反射層的形狀變得模糊并到達漫射板,所以由反射片分段或反射層的陰影產生的亮度變化減小。另一方面,當在與光源一側相對的一側上設置反射片分段或反射層時,即使反射片分段等從照明幕脫落,也可防止其脫落到LED封裝一側。因此,已經從照明幕脫落的反射片分段等與LED的電極發生接觸的可能性減小。由于在該情況下,反射片分段或反射層的位置遠離光源,因此甚至可使用其阻光能力相對低的反射片分段或反射層。出于機械或光學原因,反射片分段或反射層較佳地在所需一側設置。當需要足夠的阻光能力時,有效的是在兩側上都設置反射片分段或反射層。雖然在上述實施例中,對用反射板(其中由開口形成透射部分)形成照明幕的示例和對使用照明幕(其中在透明板上印刷反射材料)的示例進行了描述,但是也可使用除了上述實施例中所描述的這些示例之外的照明幕。另外,當在照明幕中在反射板中設置開口時,有可能根據需要改變開口的圖案或開口的形狀。例如,開口的形狀可被形成為除了圓形以外的形狀(例如,橢圓形或多邊形)。也有可能應用將照明幕的多個開口制造得大小互相相等的配置,其中,隨著開口的位置更遠離直接位于光源之上的區域,相鄰開口之間的間隔逐漸減小。此外,當在照明幕中反射材料被印刷到透明板上時,有可能根據需要改變印刷圖案。也可通過在比如除了透明板之外的漫射板上印刷反射材料,來配置照明幕。雖然在上述實施例中,對反射片分段(反射層)的形狀被形成為圓形或矩形的示例進行了描述,但本發明卻并不局限于該示例,且反射片分段(反射層)的形狀可被形成為除了上述形狀之外的任何形狀。只要反射片分段(反射層)的形狀可提高高強度光從光源入射到其上的區域(阻光能力不夠充分的區域)的阻光能力,就有可能應用多種形狀,諸如除了矩形和五邊形以外的多邊形、橢圓形、十字形和星形。由于復雜的形狀可使用于確定光是否入射的計算變得復雜,因此較佳地采用可使進行計算變得容易的諸如圓形或矩形(正方形)之類的形狀。可甚至是取決于照明幕的開口圖案、反射材料的印刷圖案等來改變阻光能力不足的區域。在這種情況下,較佳地按需要根據開口圖案、印刷圖案等設置反射片分段(反射層)的形狀和大小、附連的位置等。只要反射片分段(反射層)的大小可提高高強度光從光源入射到其上的區域(阻光能力不夠的區域)的阻光能力,反射片分段(反射層)的大小就不會被限制。由于高強度光總體上入射在直接位于LED封裝之上的區域附近上,所以較佳地反射片分段(反射層)的大小被設置成使得該反射片分段(反射層)覆蓋區域。當在直接位于其上的區域附近即使區域的阻光能力相當高也不會有問題時,也有可能有意地增大反射片分段的大小。以這種方式增大反射片分段的大小,并因而有可能容易地附連反射片分段。雖然在上述實施例中,對反射片分段(反射層)附連至直接位于LED封裝之上的區域附近的示例進行了描述,但反射片分段(反射層)也可附連至高強度光入射在其上的區域(阻光能力不夠的區域),且該區域并不局限于直接位于LED封裝之上的區域附近。雖然高強度光總體上入射到直接位于LED封裝之上的區域附近,但入射到照明幕上的光的強度分布卻不僅僅取決于LED封裝的光分布特性,還取決于光源模塊的形狀和尺寸、LED封裝的間距、LED封裝的類型、從反射片到照明幕的距離等。因此,根據高強度光入射到其上的區域(阻光能力不夠的區域)來設置反射片分段(反射層)等的附連位置。雖然在上述實施例中,對將LED封裝用作光源的示例進行了描述,但是光源模塊的光源也可以是除了 LED封裝之外的光源(點光源)。根據本發明,即使當使用除了 LED封裝之外的光源(點光源)時,也有可能減小亮度變化。雖然在第十一實施例中,對使用用反射板(在該反射板中由開口形成透射部分)形成的照明幕的示例進行了描述,但是本發明并不局限于該示例,且例如,其中在透明板上印刷反射材料的照明幕也可被用作照明幕。在上述實施例中,例如,反射片分段可粘附并固定至照明幕的一個表面,且反射材 料可印刷在照明幕的另一個表面上??蛇x擇地,反射材料可印刷在照明幕上,且反射片分段可粘附并固定至該照明幕。換言之,可對多個實施例的配置進行組合。如在第一實施例中那樣,第二到第十二實施例的光源模塊可被用作液晶顯示設備的背光單元。通過適當組合所獲得的實施例以及以上公開的技術也包括在本發明的技術范圍內。
權利要求
1.ー種光源模塊,包括 光源; 照明幕,其部分地阻擋來自所述光源的光;和 反射層,其設置在所述照明幕上且具有小于所述照明幕的平面形狀。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源模塊, 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幕用反射板來形成,在所述反射板中由開ロ形成透射部分。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模塊, 其特征在于,開ロ孔設置在所述反射層中以覆蓋所述照明幕的開ロ。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光源模塊,其特征在干, 所述反射層通過粘附層固定至所述照明幕,且所述粘附層設置在防止所述粘附層覆蓋所述反射層的開ロ孔的區域中。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模塊,其特征在干, 所述照明幕的開ロ的至少部分被所述反射層覆蓋。
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源模塊,其特征在干, 所述照明幕用板狀元件形成,在所述板狀元件中透射部分和阻光部分通過印刷反射材料來設置。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光源模塊,其特征在干, 所述照明幕包括 透明板;和 通過在所述透明板的兩個表面上都印刷所述反射材料來形成的印刷層。
8.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源模塊,其特征在干, 所述反射層形成為分離片的形狀,且該片狀反射層通過粘附層固定至所述照明幕。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光源模塊,其特征在干, 所述粘附層通過在所述片狀反射層上印刷粘附材料來形成。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光源模塊,其特征在干, 所述粘附層通過在所述照明幕上印刷粘附材料來形成。
11.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光源模塊,其特征在干, 所述粘附層具有抗紫外線的能力。
12.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光源模塊,其特征在干, 所述粘附層是透明的。
13.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光源模塊,其特征在干, 所述粘附層是白色的。
14.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光源模塊,其特征在干, 所述片狀反射層固定至所述照明幕,所述照明幕帶有具有所述粘附層的雙面帯。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光源模塊,其特征在干, 所述雙面帶包括白色的基底材料。
16.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光源模塊,其特征在干, 所述雙面帶包括透明的基底材料。
17.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光源模塊,其特征在干,所述雙面帶不包括基底材料。
18.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源模塊,其特征在干, 所述反射層用第一反射元件來形成,在所述第一反射元件中在基底材料上印刷反射材料。
19.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源模塊,其特征在干, 所述反射層用第二反射元件來形成,在所述第二反射元件中在所形成的反射片上印刷反射材料。
20.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源模塊,其特征在干, 所述光源排列在所述照明幕ー個表面的ー側上,且在所述光源ー側上的所述照明幕的所述表面上設置所述反射層。
21.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源模塊,其特征在干, 所述光源排列在所述照明幕ー個表面的ー側上,且在所述照明幕的與所述光源ー側上的所述表面相反的表面上設置所述反射層。
2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源模塊,其特征在干, 所述光源排列在所述照明幕ー個表面的ー側上,且所述照明幕的在所述光源一側上的所述表面和與所述光源ー側上的所述表面相反的表面上都設置所述反射層。
2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源模塊,其特征在干, 所述反射層包括 第一反射層,其固定至所述照明幕;和 第二反射層,其具有小于所述第一反射層的平面形狀并固定至所述第一反射層。
2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源模塊,其特征在干, 在平面視圖中看所述反射層基本為圓形。
2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源模塊,其特征在干, 在平面視圖中看所述反射層基本為四邊形。
2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源模塊,其特征在干, 所述反射層具有小于所述照明幕的厚度。
27.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模塊,其特征在干, 通過印刷所述反射層形成并固定至所述照明幕之上。
28.如權利要求27所述的光源模塊,其特征在干, 所述反射層用白墨形成。
29.如權利要求28所述的光源模塊,其特征在干, 所述反射層用金屬墨形成。
30.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源模塊,其特征在干, 所述反射層的至少部分用密封劑密封。
31.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源模塊,其特征在干, 所述光源用發光二極管形成。
3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源模塊,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個所述光源。
33.ー種光學元件,包括照明幕,其部分地阻擋光;和 反射層,其設置在所述照明幕上且具有小于所述照明幕的平面形狀。
全文摘要
一種光源模塊和光學元件,該光源模塊包括光源;照明幕,其部分地阻擋來自光源的光;和反射層,其設置在照明幕上且具有小于照明幕的平面形狀。
文檔編號F21S2/00GK102650383SQ20121002566
公開日2012年8月29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29日 優先權日2011年2月24日
發明者隅谷憲 申請人:夏普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关县| 海盐县| 沾益县| 泗阳县| 广昌县| 西贡区| 达孜县| 静海县| 嘉禾县| 玉门市| 法库县| 德安县| 炉霍县| 新竹县| 商都县| 繁昌县| 宾阳县| 城固县| 安平县| 同江市| 大余县| 电白县| 屯昌县| 贵州省| 扶风县| 陇南市| 通渭县| 娄底市| 湘乡市| 鄄城县| 新乡县| 永新县| 浦北县| 彰化县| 安义县| 海丰县| 青冈县| 长乐市| 西和县| 扬中市| 永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