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背光源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激光背光源裝置,用于液晶顯示系統,包括激光光源模塊、導光管和導光板,所述導光管設置在導光板周圍,激光光源模塊出射的激光先進入導光管,經過導光管漫反射和傳導變成較均勻的線光源后,再進入到導光板內進一步進行導光、勻光后入射至一液晶面板上。本實用新型的激光背光源裝置具有節能環保、高畫質、高亮度優點。
【專利說明】激光背光源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液晶屏激光顯示【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激光背光源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液晶顯示器作為顯示市場中的一大主流,已經在電視、電腦以及平板顯示領域等諸多方面有著相當廣泛的應用,并且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這主要起源于液晶顯示器無輻射、耗能低、散熱小、輕薄便攜等諸多優點。然而由于液晶本身不發光,液晶顯示器的亮度、對比度、色彩等主要指標均取決于液晶屏背后的背光源,因此背光源技術是決定液晶顯示器呈現高質量色彩的關鍵因素。
[0003]液晶顯示器發展初期,大多采用冷陰極熒光管(CCFL)作為背光源,但它能耗大、壽命較短;色域小,一般只能達到NTSC色域標準的72%,呈現的色彩不夠豐富;而且熒光管中含有少量汞,不符合環保標準。隨著背光源的不斷發展,光源領域又研制出了一些無汞的綠色光源,如:電致發光(EL)、發光二級管(LED)和截止阻擋放電(DBD)等幾種類型。LED背光源是近年來發展比較快且廣泛使用的一種背光源,它已經開始逐步替代了傳統的CCFL背光源。LED背光源顯著的優點是:環保、壽命長、色域寬,色彩還原范圍可以達到NTSC色域標準的105%甚至120%以上。但是LED背光源也有它的缺點:亮度不夠高,需要多顆LED,功耗也較大,色彩呈現范圍還沒有激光寬。
[0004]激光光源自誕生以來就具有高亮度、單色性好及方向性好等優點,隨著近年來全世界對激光技術的不斷攻克,使得采用激光作為背光源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采用激光作為背光源可大大提高顯示的色域范圍(可達到NTSC色域標準的170%以上)、色彩飽和度及色彩逼真程度,液晶顯示的亮度及能耗都能得到進一步的改良。因此,采用激光作為液晶顯示的背光源將是未來實現全色顯示的發展趨勢。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種節能環保、高畫質、高亮度的激光背光源裝置。
[0006]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激光背光源裝置,用于液晶顯示系統,包括激光光源模塊、導光管和導光板,所述導光管設置在導光板周圍,激光光源模塊出射的激光先進入導光管,經過導光管漫反射和傳導變成線光源后,再進入到導光板內進一步進行導光、勻光后入射至一液晶面板上。
[0007]相較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得到的色純度高、亮度高且足夠均勻的背光源,可廣泛應用于現有的液晶顯示系統中,如液晶電視、液晶顯示器、車載導航儀、移動電話等,其色域范圍、色彩的鮮明程度、色彩的逼真程度、亮度以及節能環保等方面都要遠遠好于現有的液晶顯示系統。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a是本實用新型激光背光源裝置的正面結構示意圖。[0009]圖1b是本實用新型激光背光源裝置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0010]圖2是本實用新型激光背光源裝置中激光光源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3是本實用新型激光背光源裝置中使用納米級散射顆粒的導光板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現在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3]如圖1a和圖1b所示,本實用新型激光背光源裝置用于液晶顯示系統,包括激光光源模塊1、導光管2以及導光板3,所述導光管2為長方體型,環繞在導光板四周,導光管2的主體是與導光板3連接在一起的,只是在入光端用激光切割技術切割了一段間隙4,該間隙4長度約為100mm-150mm,此段導光管稱為傳導管。將這一段導光管2與導光板3隔開的主要目的是:激光由于方向準直性很好,入射激光光束的發散角度較小,利用該導光管內納米級散射顆粒需要一段約100mm-150mm的傳播距離才能將激光的發散角度擴束至足夠大,以使從導光管2輸出面進入到導光板3內的激光足夠均勻。
[0014]另外,導光管2和導光板3的非出光面均貼有高反射薄膜,使光束多次反射,以提高光能利用率。導光板3與傳統使用的導光板不一樣,不需要對其表面進行點線加工處理,印上微型透鏡或是反光點,而是在板材澆鑄過程中添加納米級散射顆粒14而成,利用納米級散射顆粒14的大小及分布密度可將點線光源高效、均勻地轉化為面光源,導光板3原理圖如圖3所示。另外,導光管2內部也有此種特殊材料的納米級散射顆粒,用于對入射激光進行漫反射,使光束發散,變均勻、柔和。因此,所述導光管2與導光板3上均設有所述納米級散射顆粒。
[0015]激光光源模塊I如圖2所示,激光光源模塊I包括紅色激光器5、綠色激光器6、藍色激光器7、紅光準直鏡8、綠光準直鏡9、藍光準直鏡10、X型分束鏡以及整形透鏡13。所述X型分束鏡包括一個反紅透綠藍分束鏡11和一個反藍透紅綠分束鏡12,這個X型分束鏡能將三基色激光光源匯合成一束標準白光。所述整形透鏡13能將已經擴束的紅綠藍三色激光的光斑整合成一致大小。
[0016]激光光源模塊I位于導光管2進口端,激光進入導光管2后,經過傳導管的漫反射、擴束作用,將激光光束轉化較均勻的長條形線光源進入導光板3內,再經過導光板3內散射顆粒的作用后,光束轉化為十分均勻的面光源進入到液晶面板上。
[0017]另外,在本實用新型中,可以只使用一個激光光源模塊,也可以根據不同液晶面板尺寸或是為了提高液晶屏顯示亮度而使用多個激光光源模塊。
[0018]雖然參照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已經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圖示和描述。但,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
1.一種激光背光源裝置,用于液晶顯不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光光源模塊、導光管和導光板,所述導光管設置在導光板周圍,激光光源模塊出射的激光先進入導光管,經過導光管漫反射和傳導變成線光源后,再進入到導光板內進一步進行導光、勻光后入射至一液晶面板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背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光管為長方體型,環繞在導光板四周。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背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光管與導光板作為一個整體一起加工,在入光端切割了一段間隙。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激光背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間隙長度約為100mm-1 SOmnin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背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光管和導光板的非出光面均貼有高反射膜。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背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光管與導光板上均設有納米級散射顆粒。
【文檔編號】F21S8/00GK203431597SQ201320292605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5月25日 優先權日:2013年5月25日
【發明者】周剛 申請人:上海三鑫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