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照明燈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可移動的照明燈。
背景技術:
在現代社會中,照明燈是必不可少的照明設備,不管是在夜晚還是白天,都能夠給用戶提供很大的便利,現有技術下的照明燈大多是不可移動的結構,用戶在將其移動時會產生較大的麻煩,給用戶的實用造成很大的阻礙,使用戶的體驗變差,用戶在對其更換位置時,往往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并且移動中還可能發生碰撞和損壞,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照明燈的使用壽命,而具有可移動的功能的照明燈又存在結構不穩定的現象,使用戶在使用中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移動的照明燈,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具有便捷移動,結構簡單的優點。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可移動的照明燈,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上端中部設有連接柱,所述連接柱的頂端中部設有支撐桿,且支撐桿的上端設有照明燈,所述基座的外側設有運動槽,且運動槽的內側壁對稱設有限位柱,所述連接柱的上端套接有移動環,所述連接柱的側壁上端設有滑槽,且滑槽的內部嵌接有滑塊,滑塊位于移動環的內側,所述移動環上穿插設有轉動桿,且轉動桿的兩端均貫穿移動環,所述轉動桿的下端設有外螺紋,所述滑塊的上端設有螺紋孔,且轉動桿的下端通過內螺紋和外螺紋配合插接在螺紋孔中;
所述移動環的下端設有凹槽,且凹槽中設有固定軸,固定軸上套接轉動支 腳的頂端,所述轉動支腳的底端中部設有萬向輪,所述轉動支腳的兩側均設有限位滑道,所述限位柱在限位滑道中滑動;
所述轉動支腳在靠近萬向輪的下端設有第二永磁鐵,且連接柱對應第二永磁鐵設有固定開口,且固定開口的底端設有第一永磁鐵,所述第一永磁鐵和第二永磁鐵之間通過正負極磁性配合連接。
優選的,所述滑塊的底端設有彈性緩沖墊。
優選的,所述限位柱和基座是一體成型結構,所述運動槽不少于三個,且運動槽沿基座的中心呈等距離設置。
優選的,所述轉動桿與移動環的連接處設有軸承。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方便實用,通過移動環和滑塊的作用,實現對轉動支腳的位置的調節和固定,保證了照明燈整體結構的穩定性,通過限位柱和限位滑道的作用,使轉動支腳的位置調整時,具有穩定的移動路徑,并且能夠對基座產生支撐的作用,使照明燈在進行移動時具有較好的穩定性,總的來說,本實用新型具有便捷移動和結構簡單的特點,不僅能夠實現照明燈的可移動功能,而且在固定位置后結構穩定,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照明燈的整體穩定性,使用壽命得到提高,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正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轉動桿和連接柱連接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限位滑道結構示意圖。
圖中:1基座、11運動槽、2連接柱、21支撐桿、22第一永磁鐵、3移動環、4轉動支腳、41萬向輪、42第二永磁鐵、5限位柱、51限位滑道、6轉動 桿、7滑塊、71滑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3,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可移動的照明燈,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的上端中部設有連接柱2,所述連接柱2的頂端中部設有支撐桿21,且支撐桿21的上端設有照明燈,所述基座1的外側設有運動槽11,且運動槽11的內側壁對稱設有限位柱5,所述連接柱2的上端套接有移動環3,所述限位柱5和基座1是一體成型結構,所述運動槽11不少于三個,且運動槽11沿基座1的中心呈等距離設置,通過一體成型結構設置的限位柱5和基座1,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照明燈的整體結構穩定性。
所述連接柱2的側壁上端設有滑槽71,且滑槽71的內部嵌接有滑塊7,所述滑塊7的底端設有彈性緩沖墊,滑塊7位于移動環3的內側,所述移動環3上穿插設有轉動桿6,且轉動桿6的兩端均貫穿移動環3,所述轉動桿6與移動環3的連接處設有軸承,所述轉動桿6的下端設有外螺紋,所述滑塊7的上端設有螺紋孔,且轉動桿6的下端通過內螺紋和外螺紋配合插接在螺紋孔中,通過旋動轉動桿6頂端設置的旋鈕,使滑塊7與滑槽71底端的接觸壓力改變,進而實現對移動環3的固定和松開,給轉動支腳4提供上下運動的路徑和動力。
所述移動環3的下端設有凹槽,且凹槽中設有固定軸,固定軸上套接轉動支腳4的頂端,所述轉動支腳4的底端中部設有萬向輪41,所述轉動支腳4的 兩側均設有限位滑道51,所述限位柱5在限位滑道51中滑動,限位柱5和限位滑道51的配合作用,使轉動支腳4在上下移動時的路徑得到固定,并且通過向下按動移動環3,轉動支腳4能夠通過限位柱5的作用,實現對基座1的頂起,使照明燈的整體結構上升,進而通過萬向輪41的作用,實現對照明的整體進行移動的目的。
所述轉動支腳4在靠近萬向輪41的下端設有第二永磁鐵42,且連接柱2對應第二永磁鐵42設有固定開口,且固定開口的底端設有第一永磁鐵22,所述第一永磁鐵22和第二永磁鐵42之間通過正負極磁性配合連接,通過第一永磁鐵22和第二永磁鐵42的配合作用,使轉動支腳4在收起時能夠保持穩定,不會出現散亂的現象,保證了照明燈的整體使用品質,本實用新型工作時,只需要通過松開移動環3,對轉動支腳4施加下壓力,使照明燈的整體結構上升,通過滑塊7對移動環3進行位置固定,進而通過萬向輪41的作用實現對照明燈的移動,避免現有技術下照明燈實用缺陷,提高了整體結構的功能性,在不進行移動時,采用相反的操作,并且通過第一永磁鐵22和第二永磁鐵42的配合作用,使轉動支腳4結構穩定,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照明燈實用性,提高用戶的使用質量。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