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應急疏散照明裝置,尤其是一種防水型的應急疏散照明裝置。
背景技術:
疏散應急照明燈、標志燈,統稱消防應急照明燈具,是防火安全措施中要求的一種重要產品。平時它要像普通燈具一樣提供照明,當出現緊急情況,如地震、失火或電路故障引起電源突然中斷,所有光源都已停止工作,此時,它必須立即提供可靠的照明,并指示人流疏散的方向和緊急出口的位置,以確保滯留在黑暗中的人們順利地撤離。由此可見,應急照明燈是一種在緊急情況下保持照明和引導疏散的光源。
鑒于應急燈與疏散燈的重要性,對于此類燈具的防水性能就顯得尤為重要,專利CN204285254U和專利CN203848009U都公布了防水型的應急燈,然而這兩個專利所公布的應急燈都是通過設有罩體來實現防水性能的,雖然防水性能良好但是也增加了成本,同時增加了安裝與維護的麻煩程度,實用性不強。另外,上述技術僅解決了燈具的防水,沒有解決燈具與暗敷接線盒的防水,給消防戰士水滅火帶來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防水性能高、成本低廉、安裝維護簡便而且實用性好的防水型的應急疏散照明裝置。
為實現本實用新型所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防水型的應急疏散照明裝置,包括依次連接的燈具、固定鋼板和接線盒,所述接線盒安裝在墻內,所述接線盒與固定鋼板之間設有第一層防水膠圈,所述燈具內設有第二層防水膠圈,所述固定鋼板與燈具之間卡接有第三層防水膠圈。
所述燈具包括通過螺絲連接固定的燈具前蓋與燈具后蓋,所述第二層防水膠圈卡接于燈具前蓋與燈具后蓋之間。
所述燈具前蓋包括前蓋面板、電池、控制芯片、應急照明燈和疏散照明燈,所述電池、控制芯片、應急照明燈與疏散照明燈共同排布在前蓋面板上,所述前蓋面板上還開設有用以卡接第二層防水膠圈的第一橡膠圈槽。
所述燈具后蓋包括后蓋面板、固定鋼板插入槽和第一穿導線孔,所述第一穿導線孔位于后蓋面板上,所述固定鋼板插入槽位于后蓋面板上用以插接固定鋼板,所述后蓋面板上還開設有第二橡膠圈槽和第三橡膠圈槽,所述第二橡膠圈槽用以卡接第二層防水膠圈,所述第三橡膠圈槽用以卡接第三層防水膠圈。
所述固定鋼板上設有第二穿導線孔。
所述第一層防水膠圈的截面形狀為“﹄”形。
所述第二層防水膠圈的截面形狀為長橢圓形。
所述第三層防水膠圈的形狀為中間設有一個穿導線孔的薄形正方體。
所述接線盒為86型接線盒。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總共設有三層防水膠圈,而且第二、三層防水膠圈是通過膠圈槽卡入到燈具之中,第一層防水膠圈卡入接線盒口部并與固定鋼板密封接觸,每層膠圈都固定良好,使得燈具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
(2)各模塊之間的連接主要通過螺絲固定,減少敷管數量,縮短施工周期,減少安裝和維護的費用;
(3)燈具設置的位置距離地面較近,相比與吸頂安裝的燈具,減小了消耗的功率,節約了電能,而且在發生火災時不會被高濃度的煙霧遮住,可以很好地發揮光效,為疏散人員提供正確的指示信息;
(4)固定鋼板為插入式設計,便于快速安裝和拆除維護燈具,節約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爆炸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后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前視圖;
圖5為燈具前蓋后視圖;
圖6為燈具前蓋前視圖;
圖7為第二層防水膠圈后視圖;
圖8為第二層防水膠圈前視圖;
圖9為燈具后蓋后視圖;
圖10為燈具后蓋前視圖;
圖11為第三層防水膠圈后視圖;
圖12為第三層防水膠圈前視圖;
圖13為固定鋼板后視圖;
圖14為固定鋼板前視圖;
圖15為第一層防水膠圈后視圖;
圖16為第一層防水膠圈前視圖;
圖17為接線盒后視圖;
圖18為接線盒前視圖。
其中,1為應急指示燈,2為疏散指示燈,3為燈具前蓋,4為燈具后蓋,5為固定鋼板,6為第一層防水膠圈,7為接線盒,8為電池,9為控制芯片,10為第二層防水膠圈,11為第三層防水膠圈,12為第三橡膠圈槽,13為穿導線孔,14為固定鋼板插入槽,15為螺絲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本實施例以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為前提進行實施,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和具體的操作過程,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限于下述的實施例。
如圖1-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防水型的應急疏散照明裝置,包括燈具、接線盒7和固定鋼板5,接線盒7安裝在墻內,接線盒7與固定鋼板5之間設有第一層防水膠圈6,第一層防水膠圈6嵌入接線盒7口部,燈具內設有第二層防水膠圈10,固定鋼板5與燈具之間卡接有第三層防水膠圈11。
如圖1所示,燈具包括燈具前蓋3與燈具后蓋4,二者通過螺絲連接固定,中間卡接第二層防水膠圈10,如圖7-8所示。
如圖4-圖6所示,燈具前蓋3包括前蓋面板以及排布在前蓋面板上的電池8、 控制芯片9、應急指示燈1和疏散指示燈2,電池8與控制芯片9布設在前蓋面板內側面,應急指示燈1和疏散指示燈2布設在前蓋面板外側面,且上下設置。前蓋面板上設置有用于與燈具后蓋4連接的多個螺絲孔15,前蓋面板上還開設有用以卡接第二層防水膠圈10的第一橡膠圈槽。
如圖9-圖10所示,燈具后蓋4包括后蓋面板、固定鋼板插入槽14與穿導線孔13,穿導線孔位于后蓋面板上,固定鋼板插入槽14位于后蓋面板上用以插接固定鋼板5,后蓋面板上還開設有第二橡膠圈槽和第三橡膠圈槽12,第二橡膠圈槽用以與燈具前蓋3共同卡接第二層防水膠圈10,第三橡膠圈槽12用以卡接第三層防水膠圈11。后蓋面板上還設有用于與燈具前蓋3、固定鋼板5螺接的螺絲孔15。
如圖13-圖14所示,固定鋼板5上設有穿導線孔13和用于與接線盒7和燈具后蓋4連接的螺絲孔15,穿導線孔13位于固定鋼板5中間,螺絲孔15分布在固定鋼板5上。
如圖15-圖16所示,第一層防水膠圈6的形狀為“﹄”形,如圖7-圖8所示,第二層防水膠圈10的形狀為長橢圓形,如圖11-圖12所示,第三層防水膠圈11的形狀為薄狀正方體,中間設有一個穿導線孔13。
如圖17-圖18所示,接線盒7為86型接線盒。
本實用新型的防水功能的實現如下:
燈具與固定在墻內接線盒7的防水:原安裝在墻內的接線盒7與固定燈具的固定鋼板5之間用一圈截面形狀為“﹄”的第一層防水膠圈6嵌入接線盒7口部做防水保護,由兩枚螺絲通過固定鋼板5向墻面的位移將橡皮圈6壓緊在接線盒7和固定鋼板5之間,阻止水從接線盒7和固定鋼板5之間的間隙進入盒內,達到第一層防水目的。
燈具本體的防水:燈具前蓋3與燈具后蓋4各有一個封閉的半圓型的槽,它們之間有一圈截面為“長橢圓”型的第二層防水膠圈10,在前后蓋合一時嵌入各自的半圓型的槽內。第二層防水膠圈10完全為燈具外殼形狀,通過前后蓋3和4的壓緊可以完美無間隙的契合在燈具之間,從而可以全方位防止水滴、濺、噴進入燈具內部,作為第二層主要防水措施。
燈具與固定鋼板5之間的防水:固定鋼板5與燈具后蓋4之間契合一塊第三層防水膠圈11,中間圓孔為導線進入用。鑒于燈具為插入固定鋼板5的插槽式設計,當燈具插入固定鋼板5時,固定鋼板插入槽14的斜面向下同時向前將第三層防水 膠圈11壓緊貼合在其之間,從而達到防止固定鋼板5與燈具之間進水的第三道防水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