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公開涉及船舶用具,尤其涉及一種船舶用角度可調式燈座。
背景技術:
為了方便船舶作業,在船舶的外周都安裝有照明燈,該照明燈主要用于海面照射以及旋梯照射使用,目前,大多的照明燈均通過燈座與船舶的側壁進行連接。
然而,現有的燈座只是起到照明燈位置固定的作用,不可進行角度調節,導致照射的范圍有限,存在照射盲區,給船舶的作業人員帶來安全隱患。
因此,如何解決上述問題,成為人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克服現有燈座中存在的位置固定、照明范圍有限、存在照射盲區等問題,本實用新型公開提供一種船舶用角度可調式燈座。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具體為,一種船舶用角度可調式燈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橫置的H形基座1以及連接部2;
所述H形基座1的一側端部分別固定設置有第一軸承座11和第二軸承座12,且在所述第一軸承座11的外側壁上固定設置有導向板111,所述導向板111上開設有弧形導向孔112,在所述第一軸承座11的外側壁上沿周向還分別間隔設置有定位孔;
所述連接部2包括手柄21、L形連接架22、定位銷23以及一端端部與所述手柄21固定連接的連接桿24;
所述L形連接架22一端與所述手柄21固定連接,另一端設置有安裝孔,且活動插設于所述弧形導向孔112內;
所述手柄21通過軸承分別與所述第一軸承座11和所述第二軸承座12轉動連接,當所述手柄21相對所述第一軸承座11和所述第二軸承座12轉動時,所述L形連接架22設有安裝孔的一端沿著所述弧形導向孔112滑動;
所述定位銷23活動插設于所述L形連接架22的安裝孔內,且所述定位銷23與所述第一軸承座11上的定位孔可配合連接。
優選,所述連接桿24包括第一連接桿241以及第二連接桿242;
所述第一連接桿241的一端端部固定安裝有第一法蘭片243,且在所述第一法蘭片243的中心孔內固定插設有轉軸;
所述第二連接桿242的一端端部固定安裝有第二法蘭片244,所述第二法蘭片244的中心孔套裝于所述轉軸的外部,且所述第二法蘭片244的外周螺孔與所述第一法蘭片243的外周螺孔通過螺栓245一一對應連接。
進一步優選,所述手柄21整體呈L形。
進一步優選,所述連接部2還包括支撐桿5,所述支撐桿5斜置于所述手柄21和所述連接桿24之間,所述支撐桿5一端與所述手柄21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連接桿24固定連接。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船舶用角度可調式燈座,包括橫置的H形基座和連接部,使用時,H形基座一端與船舶的側壁固定連接,另一端通過第一軸承座和第二軸承座與連接部中的手柄轉動連接,而照明燈固定安裝在連接部中的連接桿上,當需要進行照明燈的位置調節時,只需調節手柄相對第一軸承座和第一軸承座進行旋轉,并由L形連接架和導向板中的弧形導向孔進行配合限位,通過手柄帶動連接桿以及連接上的照明燈均以手柄為軸線進行水平轉動,實現照明燈的角度調節,當角度調節完畢后,將定位銷相對安裝孔移動,插設于第一軸承座上對應的定位孔中,實現手柄、連接桿以及照明燈的位置固定。
附圖說明
此處的附圖被并入說明書中并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與說明書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原理。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公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船舶用角度可調式燈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公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船舶用角度可調式燈座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這里將詳細地對示例性實施例進行說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圖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圖時,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圖中的相同數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實施例中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并不代表與本實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實施方式。相反,它們僅是與如所附權利要求書中所詳述的、本實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裝置的例子。
參見圖1為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船舶用角度可調式燈座,包括:橫置的H形基座1以及連接部2;
其中,H形基座1包括平行設置的第一支桿13、第二支桿14以及兩端分別與第一支桿13和第二支桿14固定連接的第三支桿15,第一支桿13的一端端部與船舶的側壁固定連接,另一端固定設置有第一軸承座11,第二支桿14的結構與第一支桿13的結構一致,第二支桿14的一端端部也與船舶側壁固定連接,另一端固定設置有第二軸承座12,參見圖2,在第一軸承座11的外側壁上固定設置有導向板111,在導向板111上開設有弧形導向孔112,同時在第一軸承座11的外側壁上,位于導向板111的上方,沿著第一軸承座11的周向還分別間隔設置有定位孔;
參見圖1,連接部2包括手柄21、L形連接架22、定位銷23以及一端端部與手柄21固定連接的連接桿24,其中,L形連接架22一端與手柄21固定連接,另一端設置有安裝孔,且活動插設于弧形導向孔112內;手柄21通過滾珠軸承分別與第一軸承座11和第二軸承座12轉動連接,當手柄21相對第一軸承座11和第二軸承座12轉動時,L形連接架22設有安裝孔的一端沿著弧形導向孔112滑動,以實現導向和限位的作用;定位銷23活動插設于L形連接架22的安裝孔內,且定位銷23與第一軸承座11上的定位孔可配合連接,當需要進行角度調節時,定位銷位于L形連接架的安裝孔內,與第一軸承座上的定位孔脫離,此時,轉動手柄,使手柄相對第一軸承座和第二軸承座轉動,帶動連接桿也相對第一軸承座和第二軸承座轉動,即在轉動手柄的過程中,連接部整體均相對H形基座轉動,使用時,照明燈A固定安裝在連接部的連接桿上,因此,可以實現照明燈A相對船舶側壁的水平角度調節,當調節角度確定后,只需將定位銷相對L形連接架的安裝孔移動,使定位銷的一端端部插設于第一軸承座上的定位孔中,即可實現位置的鎖定,防止意外碰觸時,連接部以及照明燈A的位置變化。
上述實施例中的燈座只可實現連接部以及連接部上的照明燈A相對船舶側壁的水平角度調節,為了實現照明燈A上下位置的角度調節,在本實施例中,對連接桿24的結構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參見圖1、圖2,該連接桿24包括第一連接桿241以及第二連接桿242,其中,第一連接桿241的一端端部固定安裝有第一法蘭片243,且在第一法蘭片243的中心孔內固定插設有轉軸,在第二連接桿242的一端端部固定安裝有第二法蘭片244,而第二法蘭片244的中心孔套裝于轉軸的外部,且第二法蘭片244的外周螺孔與第一法蘭片243的外周螺孔通過螺栓245一一對應連接。
該實施例中的燈座具體使用時,照明燈A安裝在第二連接桿242上,要實現照明燈A的上下位置角度調節時,可分別將連接第二法蘭片244的外周螺孔與第一法蘭片243的外周螺孔的螺栓245拆卸下來,然后旋轉第二連接桿242,使第二連接桿242端部的第二法蘭片244相對轉軸進行轉動,當轉動到達要求位置時,再使用螺栓245將第二法蘭片244和第一法蘭片243上對應位置的位置螺孔固定連接,從而實現照明燈A上下位置的調整以及鎖定。
為了方便進行手柄21的旋轉操作,作為改進,手柄21整體呈L形。
為了提高連接部整體的牢固程度,延長燈座的使用壽命,作為改進,在連接部2中還設置有支撐桿5,其中,支撐桿5斜置于手柄21和連接桿24之間,且支撐桿5一端與手柄21固定連接,另一端與連接桿24固定連接。
本領域技術人員在考慮說明書及實踐這里公開的實用新型后,將容易想到本實用新型的其它實施方案。本申請旨在涵蓋本實用新型的任何變型、用途或者適應性變化,這些變型、用途或者適應性變化遵循本實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實用新型未公開的本技術領域中的公知常識或慣用技術手段。說明書和實施例僅被視為示例性的,本實用新型的真正范圍和精神由下面的權利要求指出。
應當理解的是,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經描述并在附圖中示出的精確結構,并且可以在不脫離其范圍進行各種修改和改變。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僅由所附的權利要求來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