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光電材料及照明領域,尤其是一種導光柱。
背景技術:
電氣設備經常要用到指示燈來顯示狀態,一些小型設備由于內部空間限制或為了適應工藝要求,光源設置在內部,離開顯示界面一定距離,因此,需要使用導光柱將光線引導到顯示界面。
傳統的導光柱是直接在顯示界面設置空位,從正面裝入,一些在顯示界面反面設置槽位,將導光柱卡入,這些方式裝配精度不高,進光處與光源的相對距離不穩定,導光效果差,且容易掉出。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目的: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申請人經過多次實踐改進,提供了一種導光柱,安裝可靠,并可保持導光柱與光源間的安全間隙,防止光源受力損壞,保證了最大導光率。
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導光柱,包括:一種導光柱,包括導光柱、線路板,包括與線路板、光源相匹配的導光位,與線路板、上卡槽相配合的安裝槽。
進一步地,所述導光柱(1)沿卡槽(2b)方向裝入。
進一步地,所述導光柱(1)為無色透明狀。
進一步地,所述導光位(1a)的進光面與四周反射面為鏡面,所述導光位(1a)的出光面為磨砂面。
進一步地,所述安裝槽(1b)的數量為2個。
進一步地,所述卡槽(2b)的數量為2個。
進一步地,所述導光柱(1)的進光面設置圓弧。
進一步地,所述圓弧的圓心位置即線路板(2)光源(2a)位置。
進一步地,導光柱(1)安裝槽(1b)與線路板(2)卡槽(2b)配合固定。
再進一步地,所述導光柱(1)與光源(2a)之間設有間隙。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導光柱安裝槽與線路板卡槽配合固定,裝入殼體只要限位正面拆卸方向即可完全固定,安裝可靠,并可保持導光柱與光源(2a)間的安全間隙,防止光源受力損壞,進光面按照光源位置設計了圓弧,圓心位置即線路板光源位置,保證導光率。
附圖說明
圖1為導光柱外形示意圖;
圖2為導光柱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A-A剖面圖;
圖4為線路板結構示意圖;
圖5為導光柱安裝示意圖;
圖6為圖5中B-B剖面圖;
圖7為圖5中C-C剖面圖;
圖8為圖6中A區放大圖及光線全反射上界線示意圖;
圖9為圖6中A區放大圖及光線全反射下界線示意圖;
圖10為圖6中A區放大圖及光線全反射范圍及部分反射范圍示意圖;
圖11為圖6中A區放大圖及假設沒有設計圓弧的光線損失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優選的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如圖1所示,為導光柱外形示意圖。
如圖2所示,導光柱1上有導光位1a,安裝槽1b及主體1c;導光位1a,安裝槽1b通過主體1c形成一個整體。
如圖3所示,導光柱1的進光面按照光源位置設計了圓弧1d,保證了最大導光率。
如圖4所示線路板2上有光源2a,卡槽2b。
如圖5所示,導光柱1沿線路板2卡槽2b方向裝入,安裝槽1b與卡槽2b相互咬合固定,安裝好后導光柱1只能沿裝入方向拆卸。
如圖6所示導光柱1安裝完成后,與光源2a間保持一定的的安全間隙,防止光源受力損壞。
如圖7所示導光柱1裝配完成后,在圖示平面方向完全固定,裝入殼體只要限位拆卸方向即可完全固定,安裝可靠。
如圖8所示導光柱1進光面設計了圓弧1d,光源a在圓弧1d的圓心,光源a發出光線到達圓弧1d為垂直方向,光線無損進入進光面,到達反射面,形成角度b,以透明PC材料為例,折射率為1.586,完全反射時sinb=1/1.586,b大約為39度,b≥39度時,光線無損完全反射。
如圖9,空氣折射率約等于1,sinc/sind≈1.586,e=90-d,e≥39度即d≤51度時,光線無損完全反射,按照折射原理,d只能≤39度,符合光線無損完全反射條件。
如圖10,結合圖8、圖9,光線無損完全反射范圍為f,g范圍內可部分反射。
如圖11,傳統無圓弧設計的進光面會損失角度h范圍內的光線。
雖然上述說明書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特定實施方式、方面和應用,但應理解為,本實用新型不限于本文公開的確切結構和零件組成,各種明顯的修改、變化和變更,只要不偏離所附權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都應在權利要求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