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學領域,尤其涉及信息處理技術,特別是一種智慧路燈。
背景技術:
目前,移動通信網絡建設中基站站址獲取困難的問題較為突出,現有移動網絡的能級與未來智慧城市所需的信息互聯水平還有差距。同時,隨著電動車、電動汽車等的普及,充電樁的需求也逐漸擴大,充電樁的選址也成為一大難題。
近年來,新一代互聯網、云計算、智能傳感、通信、遙感、衛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統等技術的迅猛發展與融合,將可以實現對一切物品的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使建設智慧城市從技術上成為可能。
隨著智慧城市的建設,路燈是城市中密度最大、數量最多的市政設施之一,遍布于城市中每個角落的優勢,成為各種智慧功能實現的優良載體,其在網絡布置、監控、安防、定位以及便利生活的各種小功能的集成上起到巨大作用。
但是,已建的傳統城市路燈系統功能較單一,能源消耗巨大。為實現傳統城市路燈系統具有LED節能照明、單燈控制、視頻監控、多媒體信息發布、充電樁、WIFI熱點等多種功能,往往將具有這些功能的設備直接安裝在燈桿上,這些功能明顯具有堆砌的特點,使用效率不高并且難以維護。因此,若能聯合路燈系統及移動通信網絡快速構建物聯網基礎平臺,將立即服務于節能照明工程的推進和實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改進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以集成多種功能的智慧路燈。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智慧路燈,包括底座和燈桿,所述燈桿上設有一個或多個用于安裝照明模塊的燈罩、一個用于安裝環境傳感監測模塊和/或監控器的監控燈臂、一個用于安裝微基站模塊的微基站罩以及一個用于安裝射頻讀取模塊的多媒體燈箱,所述底座上設有一個充電樁安裝位,所述燈罩、監控燈臂、微基站罩和多媒體燈箱、充電樁安裝位上均設有接口,所述接口提供電氣或信號的接入,所述智慧路燈還包括至少一個功能模塊。
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功能模塊為照明模塊、監控器、微基站模塊、環境傳感監測模塊和射頻讀取模塊。
進一步的,所述照明模塊包括LED燈、LED模組。
進一步的,所述照明模塊、環境傳感監測模塊和/或監控器、微基站模塊、射頻讀取模塊分別設于所述燈罩、監控燈臂、微基站罩和多媒體燈箱內,通過所述接口進行電氣或信號的接入。
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多媒體燈箱包括燈箱殼體和燈箱蓋體,所述燈箱蓋體上設有多媒體顯示屏。
進一步的,所述燈箱殼體和燈箱蓋體通過鉸接件連接,可打開,便于檢修,所述燈箱殼體和燈箱蓋體之間的夾層設置有防水膠條。
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燈罩上設有檢修蓋和安裝拆卸蓋。
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充電樁安裝位的前端設有檢修門,后端設有面板。
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燈罩為兩個,一個設于燈桿的上部,用于馬路的照明,另一個設于燈桿的中部或下部,用于步行道的照明,從而實現雙照明。
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微基站罩設于燈桿的頂部,以實現無線通訊。
本實用新型的智慧路燈,其有益效果是:整個路燈將智能應用有機整合,并且建立網絡平臺,收集和控制路燈所反映的信息,為智慧照明、綠色減排、網絡互連互通、環境信息發布、公共安全監控、人流信息發布、市政信息發布、新能源汽車充電、和商業推廣系統等諸多領域提供新型設施和便利條件。具體體現在:
1、采用模塊化的設計,智慧路燈的功能具有可選擇性,留有相應的接口,當需要增加功能時,只需直接安裝相應的功能模塊即可;
2、微基站的設置,用于覆蓋城市信號不良的區域。微基站的功能,具有隱蔽性。利用路燈覆蓋面廣的特點,可以選擇通信信號差的點進行信號覆蓋,方便城市通信建設;
3、充電樁的設置,為電動車或電動汽車提供充電服務;
4、環境傳感監測模塊的設置,可以檢測城市溫度與PM2.5,并可以通過射頻讀取模塊發布到多媒體顯示屏,將信息與杏仁進行交流;
5、監控器的設置,用于感知城市道路交通和行人的狀態。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智慧路燈的主視圖。
圖2和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智慧路燈的立體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智慧路燈的后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具體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智慧路燈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理解,本說明書中所引用的如“上部”、“中下部”等用于,僅為了便于敘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專利申請可實施的范圍,使用時,可根據現場環境進行相應的改變或調整。
如圖1和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智慧路燈,包括底座1和燈桿2,所述燈桿2上設有一個或多個用于安裝照明模塊31的燈罩3和一個用于安裝環境傳感監測模塊和/或監控器41的監控燈臂4、一個用于安裝微基站模塊的微基站罩5和一個用于安裝射頻讀取模塊的多媒體燈箱6,所述底座1上設有一個充電樁安裝位(圖上未示出),所述燈罩3、監控燈臂4、微基站罩5和多媒體燈箱6、充電樁安裝位上均設有接口,所述接口提供電氣或信號的接入,所述智慧路燈還包括至少一個功能模塊(圖上未示出)。
所述功能模塊為照明模塊31、監控器41、微基站模塊、環境傳感監測模塊和射頻讀取模塊。
所述照明模塊包括LED燈、LED模組。
所述照明模塊31、環境傳感監測模塊和/或監控器、微基站模塊、射頻讀取模塊分別設于所述燈罩3、監控燈臂4、微基站罩5和多媒體燈箱6內,通過所述接口進行電氣或信號的接入。
所述多媒體燈箱6包括燈箱殼體61和燈箱蓋體62,所述燈箱蓋體62上設有多媒體顯示屏,所述多媒體燈箱6通過固定件7與燈桿2連接。
所述燈箱殼體61和燈箱蓋體62通過合頁等鉸接件連接,可打開,便于檢修,所述燈箱殼體61和燈箱蓋體62之間的夾層設置有防水膠條。
所述燈罩3的上表面設有檢修蓋31和安裝拆卸蓋32(如圖3所示)。
所述充電樁安裝位的前端設有檢修門11(如圖3所示),后端設有面板12(如圖4所示)。當燈桿2上不需要配備充電樁時,所述面板12的顏色與燈桿2的顏色一致,所述面板12為鈑金面板;當燈桿2上配備充電樁時,所述面板12的顏色與充電樁的顏色一致,以便于識別。
所述燈罩3為兩個,一個設于燈桿2的上部,用于馬路的照明,另一個設于燈桿2的中部或下部,用于步行道的照明,從而實現雙照明。
所述微基站罩5采用玻璃材質,內部空間能夠滿足微基站360度旋轉。所述微基站罩5設于燈桿2的頂部,微基站罩5上設有安裝孔,通過固定件安裝在燈桿2上,從而實現無線通訊。
所述監控燈臂4與燈桿2可以采用抱箍的方式固定連接,攝像頭等監控器固定在監控燈臂4的內部,同時內部空間可以滿足環境傳感監測模塊(空氣和氣象監測模塊)放置。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固定件7可以為螺栓、螺釘、卡箍、抱箍等。
使用時,可以根據需要安裝所需要的功能模塊,而且燈罩3、監控燈臂4、微基站罩5和多媒體燈箱6都采用固定件7連接,便于安裝和拆卸。本實用新型的智慧路燈的功能模塊化,可以根據客戶的選擇集成不同的功能,從而降低經濟成本,提高智慧路燈功能利用效率。
本實用新型利用路燈在城市的覆蓋特點,將微基站、視頻監控、空氣質量檢測、充電樁、多媒體信息發布集成于燈桿之上,用于感知城市信息。
路燈的功能具有可增減性,保留接口,提高路燈功能的利用效率,防止功能浪費,需要增加功能時,可在相應的接口上直接安裝。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