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照明燈具,特別是一種立體照明燈具。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的燈具一般是在平面造型底板上裝飾若干單一或不同顏色的光源,然后再在造型底板上套設置具有一定裝飾效果的造型框來達到裝飾目的,造型美觀,但是由于光源是裝設于單層平面結構上,所以其發出的光線之間沒有層次感,裝飾效果不理想。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造型美觀、發出的光線富有層次感和立體感的立體照明燈具。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立體照明燈具,包括底板和安裝在所述底板上的燈殼,所述底板上安裝有供電電源,所述底板和所述燈殼構成的空間內設置有至少三層與所述底板平行的隔板,所述隔板將所述底板和所述燈殼構成的空間分割成若干個發光腔,所述發光腔的內側壁安裝有與所述供電電源電連接的光源,所述隔板均設置有透光窗,所述透光窗的面積由上向下逐漸擴大。
所述隔板的側邊設置有向下延伸的包邊,所述光源安裝在所述包邊上。
所述隔板有三層,分別為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安裝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隔板的頂部設置有第二螺紋柱,所述第一隔板的側邊設置有螺紋連接所述第二螺紋柱的第二螺絲,所述第三隔板的頂部設置有第三螺紋柱,所述第二隔板的側邊設置有螺紋連接所述第三螺紋柱的第三螺絲,所述燈殼的底部上側設置有第一螺紋柱,所述第三隔板的側邊設置有螺紋連接所述第一螺紋柱的第一螺絲。
所述第二隔板設置有第二透光窗,所述第二透光窗的口徑小于第一隔板的內徑,所述第三隔板設置有第三透光窗,所述第三透光窗的口徑小于所述第二隔板的內徑,所述燈殼設置有第一透光口,所述第一透光口的口徑小于所述第三隔板的內徑。
所述燈殼的頂部設置有第四螺絲孔,所述底板設置有螺紋連接所述第四螺絲孔的第四螺絲。
所述光源為LED光源。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光源從若干個發光腔中發光,光線通過不同層次及大小的透光窗照射出來,發出的光線會形成多層次的立體效果,裝飾效果好,結構簡單,發出的光線富有層次感和立體感。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剖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分解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至圖3,一種立體照明燈具,包括底板1和安裝在所述底板1上的燈殼2,所述底板1上安裝有供電電源,所述底板1和所述燈殼2構成的空間內設置有至少三層與所述底板1平行的隔板,所述隔板將所述底板1和所述燈殼2構成的空間分割成若干個發光腔,所述發光腔的內側壁安裝有與所述供電電源電連接的光源3,所述隔板均設置有透光窗,所述透光窗的面積由上向下逐漸擴大,所述透光窗位于同一中心線上,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光源3為LED光源,所述隔板的側邊設置有向下延伸的包邊4,所述光源3安裝在所述包邊4上,光源從若干個發光腔中發光,光線通過不同層次及大小的透光窗照射出來,發出的光線會形成多層次的立體效果,裝飾效果好,結構簡單,發出的光線富有層次感和立體感。
具體地,本立體照明燈具可以設置有多層隔板,設置多個發光腔,舉例來說當設置兩個發光腔時,所述隔板有三層,分別為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6和第三隔板7,所述第一隔板5安裝在所述底板1上,所述第一隔板5與所述底板1通過螺絲螺紋連接,所述第二隔板6的頂部設置有第二螺紋柱8,所述第一隔板5的側邊設置有螺紋連接所述第二螺紋柱8的第二螺絲9,所述第三隔板7的頂部設置有第三螺紋柱10,所述第二隔板6的側邊設置有螺紋連接所述第三螺紋柱10的第三螺絲11,所述燈殼2的底部上側設置有第一螺紋柱12,所述第三隔板7的側邊設置有螺紋連接所述第一螺紋柱12的第一螺絲13,所述燈殼2的頂部設置有第四螺絲孔17,所述底板1設置有螺紋連接所述第四螺絲孔17的第四螺絲18,結構簡單,拆裝方便,便于維護。
所述第二隔板6設置有第二透光窗14,所述第二透光窗14的口徑小于第一隔板5的內徑,所述第三隔板7設置有第三透光窗15,所述第三透光窗15的口徑小于所述第二隔板6的內徑,所述燈殼2設置有第一透光口16,所述第一透光口16的口徑小于所述第三隔板7的內徑,其中透光窗可以設置成多種不同的鏤空的造型,這樣發射出來的光線多變,裝飾效果更好,更加的賞心悅目。
在本實施例中,優選的,所述光源3為LED光源,節能環保,耗電低,使用壽命長,且位于發光腔的側邊,點亮時不會暴露于本實施例的表面而影響美觀。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