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led燈泡生產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適用范圍廣的led燈泡自動生產線。
背景技術:
隨著led技術的高速發展led照明逐漸成為新型綠色照明的不二之選。由于白熾燈及電子節能燈在人們的日常使用中仍占據著非常高的比例,為了減少浪費,led照明制造廠商必須開發符合現有接口和人們使用習慣的led照明產品,使得人們在不需要更換原傳統燈具基座和線路的情況下就可使用新一代的led照明產品,于是led燈泡就應運而生。目前的led燈泡多采用螺口連接,生產線的設計也多針對螺口的led燈泡進行設計,然而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不帶螺口的燈頭越來越多的被消費者接受,因此需設計一種同時適用螺口和沒有螺口的led燈泡生產線,本案由此產生。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適用范圍廣的led燈泡自動生產線,可同時適用含螺口和不含螺口的led燈泡的生產,并且實現了燈體、燈頭和燈頭圖釘之間安裝的不間斷自動化生產。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適用范圍廣的led燈泡自動生產線,包括:
沿生產線布置的具有燈體夾持工裝的輸送組件,以及
在輸送組件輸送方向沿線依次布置的用于將燈頭套置于燈體的上燈頭組件、用于將燈頭旋入或壓緊在燈體上的預固定組件、用于將燈頭的側邊鉚固于燈體的側鉚組件、將燈頭圖釘壓入燈頭頂部的壓釘組件和用于夾持燈體并將燈體上下掉頭翻轉后置于裝泡組件上的后置翻轉組件。
作為可選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預固定組件包括:
機架上安裝的可上下滑動的第一滑動安裝板;
機架上安裝的用于推動第一滑動安裝板上下滑動的第一氣缸;
第一滑動安裝板上轉動安裝的夾手氣缸,夾手氣缸用于夾持燈頭;以及
第一滑動安裝板上安裝的用于驅動夾手氣缸轉動的第一驅動裝置。
作為可選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機架上安裝有可上下滑動的第二滑動安裝板,第一氣缸安裝于第二滑動安裝板,機架上安裝有帶手輪的絲桿傳動機構來驅動第二滑動安裝板上下滑動。
作為可選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側鉚組件包括:
機架上安裝的可上下滑動的第三滑動安裝板;
機架上安裝用于推動第三滑動安裝板上下滑動的第二氣缸;
所述第三滑動安裝板上安裝的內鉚罩,內鉚罩具有供燈頭伸入的腔體,腔體的底部形成一圈穿透內鉚罩的通孔,通孔內安裝鉚針,鉚針和通孔之間安裝有將鉚針向內鉚罩外推使鉚針針頭離開腔體的彈簧,鉚針尾部穿出內鉚罩;
所述內鉚罩外可上下滑動的套置有外鉚罩,外鉚罩底部的內壁為一和鉚針尾部接觸的傾斜面,外鉚罩向下滑動時傾斜面推動鉚針伸出通孔向腔體內移動使燈頭側壁鉚固于燈體;以及
所述第三滑動安裝板上安裝用于推動外鉚罩上下滑動的第三氣缸。
所述第三滑動安裝板的下方安裝固定底板,固定底板和第三滑動安裝板之間通過至少兩連接柱固定安裝,內鉚罩安裝于固定底板下方,固定底板可上下滑動的安裝有至少兩導柱,導柱位于固定底板下方的一端與外鉚罩,導柱位于固定底板上方的一端與第三氣缸的推桿固聯。
作為可選的進一步改進,位于所述預固定組件和側鉚組件之間還布置有用于剪掉露出燈頭多余電線的剪線組件。
作為可選的進一步改進,還包括安裝于輸送組件起始端的前處理組件,前處理組件包括用于將led鋁基板沖壓入燈體的沖壓組件和用于夾持燈體并將燈體上下掉頭翻轉后置于裝泡組件上的前置翻轉組件。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發明為了能夠同時適應燈頭具有螺口和不具有螺口的led燈泡的生產,先將燈頭套置于燈體上,如果是螺口燈頭則通過預固定組件將燈頭旋入燈體,如果不是螺口燈頭則通過預固定組件將燈頭直接壓緊于燈體,并在預固定組件之后增加一側鉚組件,通過側鉚組件將燈頭的側面鉚固于燈體,防止在后續翻轉過程中燈頭和燈體脫離,然后通過翻轉組件將安裝好燈頭的燈體上下翻轉,使燈體的底部朝上而便于安裝玻璃泡或塑料泡。本發明實現了燈體、燈頭和燈頭圖釘之間安裝的不間斷自動化生產。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施例預固定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施例側鉚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施例側鉚組件未進行鉚固時的剖視圖;
圖5是本實施例側鉚組件進行鉚固時的剖視圖。
標號說明
燈頭100,燈體200;
燈體夾持工裝1,輸送組件2,上燈頭組件3;
預固定組件4,第一滑動安裝板41,第一氣缸42,夾手氣缸43,第一驅動裝置44,第二滑動安裝板45,絲桿傳動機構46;
側鉚組件5,第三滑動安裝板51,第二氣缸52,內鉚罩53,腔體531,通孔532,鉚針533,彈簧534,外鉚罩54,傾斜面541,第三氣缸55,固定底板56,連接柱57,導柱58;
壓釘組件6,后置翻轉組件7,裝泡組件8,剪線組件9,前處理組件10,沖壓組件101,前置翻轉組件102。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進一步解釋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明進行詳細闡述。
如圖1所示,是本發明揭示的一種適用范圍廣的led燈泡自動生產線,包括沿生產線布置的具有燈體200夾持工裝1的輸送組件2,以及在輸送組件2輸送方向沿線依次布置的上燈頭組件3、預固定組件4、側鉚組件5、壓釘組件6和后置翻轉組件7。
上燈頭組件3用于將燈頭100套置于燈體200,可采用現有生產線的上燈頭組件3。
預固定組件4用于將燈頭100旋入或壓緊在燈體200上,也可采用現有生產線的預固定組件4,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優選的預固定組件4包括第一滑動安裝板41、第一氣缸42、夾手氣缸43和第一驅動裝置44。
第一滑動安裝板41可上下滑動的安裝于機架,通過安裝于機架上的第一氣缸42推動第一滑動安裝板41上下滑動。夾手氣缸43可轉動安裝于第一滑動安裝板41,夾手氣缸43用于夾持燈頭100,第一驅動裝置44安裝于第一滑動安裝板41上,通過第一驅動裝置44驅動夾手氣缸43轉動。
工作時,第一氣缸42的推桿向下運動,使第一滑動安裝板41帶動夾手氣缸43向下移動至燈頭100處,然后夾手氣缸43動作夾持住燈頭100,依據燈頭100是否有螺口來人為設定第一驅動裝置44是否工作,如果燈頭100有螺口,那么第一驅動裝置44帶動夾手氣缸43轉動,同時第一氣缸42繼續向下移動,直至夾手氣缸43將具有螺口的燈頭100旋緊于燈體200;如果燈頭100不具有螺口,那么第一驅動裝置44不工作,第一氣缸42繼續向下移動,將燈頭100壓緊于燈體200即可。
由于第一氣缸42的工作行程固定不變,因此為了適應不同高度大小的燈體200和燈頭100,進行如下設計,機架上安裝有可上下滑動的第二滑動安裝板45,第一氣缸42安裝于第二滑動安裝板45,機架上安裝有帶手輪的絲桿傳動機構46來驅動第二滑動安裝板45上下滑動。當產品高度尺寸發生變化時,手動轉動手輪使第二滑動安裝板45上下移動,從而改變第一氣缸42的初始位置,達到調節夾手氣缸43初始位置的目的。
如圖3-5所示,側鉚組件5用于將燈頭100的側邊鉚固于燈體200,側鉚組件5包括第三滑動安裝板51、第二氣缸52、內鉚罩53、外鉚罩54和第三氣缸55。
第三滑動安裝板51可上下滑動的安裝于機架,第二氣缸52安裝于機架用于推動第三滑動安裝板51上下滑動。
內鉚罩53安裝于第三滑動安裝板51,內鉚罩53具有供燈頭100伸入的腔體531,腔體531的底部形成一圈穿透內鉚罩53的通孔532,通孔532內安裝鉚針533,鉚針533和通孔532之間安裝有將鉚針533向內鉚罩53外推,從而使鉚針533針頭離開腔體531的彈簧534,鉚針533尾部穿出內鉚罩53。
內鉚罩53外可上下滑動的套置有外鉚罩54,外鉚罩54底部的內壁為一和鉚針533尾部接觸的傾斜面541。外鉚罩54向下滑動時,傾斜面541推動鉚針533伸出通孔532,并向腔體531內移動,實現鉚針533將燈頭100側壁鉚固于燈體200,其中第三滑動安裝板51上安裝用于推動外鉚罩54上下滑動的第三氣缸55。
工作時,首先第二氣缸52帶動第三滑動安裝板51向下移動,直至內鉚罩53完全罩住燈頭100,之后第三氣缸55帶動外鉚罩54向下移動,傾斜面541推動鉚針533伸出通孔532并向腔體531內移動,鉚針533將燈頭100側壁壓凹陷入燈體200內,完成燈頭100側壁和燈體200之間的鉚固。完成鉚固后,第三氣缸55回位,鉚針533在彈簧534作用下離開腔體531,即離開燈頭100,之后第二氣缸52帶動第三滑動安裝板51向上運動,使整個側鉚組件5脫離燈頭100,完成側鉚整個過程。
其中,第二氣缸52安裝于第三滑動安裝板51下方,使第二氣缸52承受第三滑動安裝板51的壓力而非拉力,從而改善受力條件。如此設置后增加了第三滑動安裝板51的高度,因此為了保證外鉚罩54上下移動的準確性,進行如下設計,在第三滑動安裝板51的下方安裝固定底板56,固定底板56和第三滑動安裝板51之間通過至少兩連接柱57固定安裝,內鉚罩53安裝于固定底板56下方,固定底板56可上下滑動的安裝有至少兩導柱58,導柱58位于固定底板56下方的一端與外鉚罩54固聯,導柱58位于固定底板56上方的一端與第三氣缸55的推桿固聯。依靠下方的固定底板56和導柱58的配合來增加第三氣缸55動力傳遞的準確性,提高外鉚罩54上下移動的準確性,保證燈頭100能夠準確的鉚固于燈體200。
壓釘組件6用于將燈頭圖釘壓入燈頭100頂部,壓釘組件6可采用現有生產線的壓釘組件6。
之后,后置翻轉組件7夾持住燈體200,并將燈體200上下掉頭翻轉后置于裝泡組件8上,后置翻轉組件7也可采用現有生產線的翻轉組件。
當經過預固定組件4后,如果伸出燈頭100的電線過長,那么還需在預固定組件4和側鉚組件5之間布置剪線組件9,剪線組件9用于剪掉露出燈頭100多余的電線。
還包括安裝于輸送組件2起始端的前處理組件10,前處理組件10包括沖壓組件101和前置翻轉組件102。沖壓組件101用于將led鋁基板沖壓入燈體200的沖壓組件101,可直接采用現有技術,前置翻轉組件102用于夾持燈體200并將燈體200上下掉頭翻轉后置于裝泡組件8上,也可采用現有技術。
以上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的限定。凡依本案的設計思路所做的等同變化,均落入本案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