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電氣領域,特別涉及一種LED泛光燈。
背景技術:
LED泛光燈是一種可以向四面八方均勻照射的點光源,它的照射范圍可以任意調整.由于泛光燈的照射范圍比較大,所以泛光燈的照射效果非常容易預測,并且這種燈光還有許多輔助用途。泛光燈是在效果圖制作當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光源,標準泛光燈用來照亮整個場景。場景中可以應用多盞泛光燈。以產生較好的效果將拍攝用燈泡裝進大型反射傘,供作高亮度的擴散光源使用。
由于泛光燈上安裝有多個點光源,因此產熱較大,而現有泛光燈的導熱片是光滑設置的,散熱面積小,且各光源之間的散熱容易相互影響。此外,現有的泛光燈沒有紅外控制功能,使用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LED泛光燈,本實用新型散熱器外表面光滑無散熱片,通過內置散熱柱對每個光源進行相對獨立的散熱,外觀簡潔美觀,并且避免由于外置散熱片容易積塵而影響散熱的缺點;燈具內腔設有感應器,可以通過紅外遙控對燈具進行關斷;散熱器設有放置外置電源凹臺,電源的外置可以避免由于電源產生的熱量而影響光源散熱,燈具使用壽命更長。
為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LED泛光燈,包括散熱器,散熱器連接有光源組件,所述光源組件包括若干點光源,散熱器的內面上設有與點光源對應的散熱柱,散熱柱上部之間設有間隙。
進一步的改進,所述光源組件外罩設有玻璃,玻璃與散熱器之間設置有密封圈。
進一步的改進,所述密封圈內凹成形有與散熱器周邊配合的凹槽,形成唇形半包圍結構包住散熱器周邊。
進一步的改進,所述光源組件外罩設有透鏡,透鏡外罩設有玻璃,面蓋罩住玻璃四周并與散熱器固定。
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玻璃上設置有遙控感應接收孔。
進一步的改進,所述散熱器上安裝有呼吸器。
進一步的改進,所述散熱器上安裝有感應器,散熱器外面上安裝有電源,電源與感應器電連接;散熱器上設置有遙控感應接收孔。
進一步的改進,所述散熱器外面上設有用于安裝電源的凹臺。
進一步的改進,所述散熱器通過端蓋軸接有支架。
進一步的改進,所述散熱柱的截面面積大于點光源的面積;散熱柱的下部質檢通過筋條連接。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爆炸圖;
圖2為散熱器的外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散熱器的內面結構示意圖;
圖4為遙控感應接收孔設置的位置結構示意圖;
圖5為散熱柱與點光源接觸連接的結構視圖;
圖6為散熱器與密封圈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并且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具體說明。
如圖1-6所示的一種LED泛光燈,包括散熱器4,散熱器4連接有光源組件6,所述光源組件6包括若干點光源12,散熱器4的內面上設有有與點光源12對應的散熱柱13,散熱柱13上部之間設有間隙。散熱柱13與散熱器4可一體成形或通過焊接、黏貼等方式連接在一起。散熱柱13與點光源12接觸。散熱柱13的截面面積大于點光源的面積;散熱柱13的下部通過筋條16連接。
點光源12為LED光源;LED光源呈一定規律排布在PCB板上,由光源及PCB板組成的光源組件通過螺釘固定在散熱器上,LED光源與散熱器的散熱柱一一對應。內置的散熱柱在保證燈具散熱的同時,也使燈具外露表面無散熱鰭片,這不僅使燈具外觀更加美觀,而且可以避免散熱片堆積灰塵而影響散熱。
光源組件6外罩設有透鏡7,透鏡7外罩設有玻璃9,面蓋10罩住玻璃9四周并與散熱器4固定;玻璃9與散熱器4之間設置有密封圈8。密封圈8內凹成形有與散熱器4周邊配合的凹槽14,形成唇形半包圍結構包住散熱器周邊。
光源上方設置有透鏡,通過透鏡可以設計不同需求角度光型。散熱器上方放置鋼化玻璃及面蓋,鋼化玻璃為鋼化玻璃;鋼化玻璃與散熱器間設有密封圈,并通過螺釘鎖緊將面蓋與散熱器形成一體,從而保證防水等級IP65,抗撞擊IK07等級。
如圖1所示,散熱器4上安裝有感應器5,散熱器4外面上安裝有電源2,電源2與感應器5電連接;散熱器4和玻璃9上均設置有遙控感應接收孔17。散熱器4外面上設有用于安裝電源2的凹臺15。
散熱器背部設有放置電源的凹臺,使其不影響燈具外形的美觀。電源的輸出端接光源組件,輸入端與散熱器內腔設置的感應器相接,再接出與AC端市政電網相接。散熱器與玻璃形成的內腔設置的感應 器,可通過遙控感應接收孔17接收信號,從而可以通過紅外遙控實現燈具的開啟與關斷。為了保證燈具在不同角度對遙控信號的接收,在燈具散熱器背部設有信號接收孔(遙控感應接收孔)并通過膠塞進行防水。在燈具正面的接收信號對應的鋼化玻璃處,進行了免涂油墨處理鋼化玻璃涂油墨起裝飾作用。散熱器4通過端蓋3軸接有支架1,可實現0~270°內可調安裝。
電源外置,電源產生的熱量不會增加散熱器內的腔的溫度,從而不影響光源的散熱。散熱器設在放置電源的凹臺,裝入電源后,不會因電源凸起太高而影響整體外型的美觀。
散熱器4上安裝有呼吸器11。通過呼吸器可以平衡燈具內外壓差,防水的同時又可以清除霧氣,避免凝露,極大地降低由于鹽腐蝕而引起的產品故障,延長使用壽命。
上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導向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構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屬于侵犯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