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光學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光學系統、車燈及車輛。
背景技術:
1、隨著汽車行業的飛速發展,汽車廠商對車燈外觀造型及光學效果的要求日益增高,所能提供的車內空間卻日益減少。為了使車燈的各個功能滿足法規要求且呈現更美觀、更有吸引力的視覺效果,車燈上每個發光區域通常采用獨立的光學系統以滿足設計需求。
2、在現有的技術中,一個獨立的光學系統通常由pcb組件,led光源,光學件以及面罩組成。每個功能窗口若想要被點亮,必須有足夠的空間能夠容納點亮它的光學系統。然而,當汽車廠商不能提供足夠的空間時,難以實現功能區域的均勻照明。
技術實現思路
1、為了克服上述技術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光學系統,有限的空間內利用一根可變截面光導可同時實現兩塊區域的照明,在滿足法規要求的同時,具有較好的點亮效果。
2、具體的,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光學系統,包括:光源、厚壁件和光導,所述光源包括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
3、所述第一光源發出第一光線,所述厚壁件包括第一入光面、第一全反射面和第一出光面,所述第一光線經由所述第一入光面進入所述厚壁件,在所述第一全反射面發生全反射,經由所述第一出光面射出所述厚壁件;
4、所述光導設有位于其一端的第一部分和位于其另一端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截面為矩形,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二入光面和第二出光面,所述第二入光面對應于所述厚壁件的所述第一出光面,所述第二出光面與所述第二入光面相對;所述第一光線經由所述第一出光面射出所述厚壁件,由所述第二入光面進入所述光導,從所述第二出光面射出所述光導;
5、所述第二光源發出第二光線,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端面為第三入光面,與所述第二光源相對,所述第二光線經由所述第三入光面射入所述光導;
6、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第二全反射面和第三出光面,所述第二全反射面設于與所述第二入光面的同一側,所述第三出光面設于與所述第二出光面的同一側;所述第二光線在所述第二全反射面發生全反射后經由所述第三出光面射出所述光導。
7、優選的,所述第一出光面設有矩形光學花紋,所述第一光線以第一夾角射出所述厚壁件;所述第二全反射面為間距均勻的光學齒。
8、優選的,所述光導相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另一端為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的截面為圓形;所述光導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由過渡部分連接,所述光導一體成型。
9、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一種車燈,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的光學系統。
10、優選的,還包括車燈面罩和pcb板,
11、所述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分別為第一led和第二led,均設于所述pcb板;
12、所述車燈面罩設于所述光導的第二出光面的一側,包括第一出光區域和第二出光區域,所述第一出光區域與所述第二出光面相對,所述第一光線經由所述第一出光區域射出所述車燈;
13、所述第二出光區域與所述第三出光面相對,所述第二光線經由所述第二出光區域射出所述車燈。
14、優選的,所述第一出光區域為車燈的側標致燈功能發光區域,所述第二出光區域設有鏤空logo圖案。
15、優選的,所述第一光線以第一夾角射出所述厚壁件,所述第一夾角為所述第一光線與車輛的豎直基準軸線的夾角,所述第一夾角為5-20°;
16、所述第一出光區域包括第四出光面,所述第一光線以第二夾角射出所述車燈,所述第二夾角為10-40°。
17、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一種車輛,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的車燈。
18、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本實用新型中的光學系統由一種可變截面的光導,厚壁件以及面罩共同組成,組合后的光學系統打破了車燈內的空間局限性,在有限的空間內,且只使用一塊pcb的基礎上實現了兩塊區域的照明。能夠節約生產成本,提高空間利用率,提高光學系統的光學效率,從而滿足法規要求,且達到比較好的點亮效果。
1.一種光學系統,包括:光源、厚壁件和光導,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系統,其特征在于,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學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導相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另一端為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的截面為圓形;
4.一種車燈,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光學系統。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車燈,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車燈面罩和pcb板,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車燈,其特征在于,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車燈,其特征在于,
8.一種車輛,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4-7任一所述的車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