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液晶顯示器模組殼體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液晶顯示器模組殼體(以下,簡稱LCD模組殼體)及其制 造方法,特別是指一種制造工藝簡單,材料消耗較少,提高生產性的LCD模組 殼體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一般來說,LCD模組殼體是,在設有LCD控制板的LCD模組的外殼部支持 該LCD模組。
所述LCD模組殼體緊密地包住LCD模組,并利用模具用金屬性材質進行精 密制作。
現有的LCD模組殼體在模具作業時,需經過較復雜的工藝流程。 如圖7a-f所示,現有的LCD模組殼體的工藝流程按如下步驟進行。 現有的LCD模組殼體的制造工藝,每個工藝流程都需要一個單一模具。 如圖7a所示,把巻曲形狀的平板鋼板引入到第1模具實施第1步驟,即
組合(Compound)作業。
上述圖7a所示的組合步驟是把巻曲形狀的平板鋼板,拉至平坦狀態的同
時在模具中根據LCD模組的大小切割平板鋼板,進行沖壓的過程。
此時,在組合作業中,同時進行切料(blanking),沖孔(piercing)及開槽
(notching)等作業。
如上所述,利用第1模具,完成如圖7a所示的四角型平板2的組合工藝
之后,接著如圖7b所示,利用第2模具進行第2步驟,即沖孔(piercing)、
軋花(embossing)及去毛刺(burring)等工藝。
接著,已連續進行沖孑L (piercing),車L花(embossing)禾口去毛刺(burring)
的平板2,如圖7c所示,利用第3模具,同時進行L折彎及Z折彎,使其向一
側折彎。
所述L折彎是為了包住LCD模組的外側。并且,所述Z折彎是為了在安裝LCD模組時,LCD模組的整個面緊密固著至外側,使其靠向內側進行沖壓加工。 此時,進行Z折彎的LCD模組殼體是,為了使LCD模組的整個面進行緊密 固著,如沒有所述折彎部位時,LCD模組的固著力會減弱,因此,必須謹慎處 理該工藝流程。
如圖7c所示,L折彎及Z折彎工藝之后,安裝LCD模組時,為了看得到 LCD模組的正面,如圖7d所示,利用第4模具,去除L折彎及Z折彎的部位除 外的內側部一些不必要的部分,即進行切除中間平板4的座圈沖孔(Bezel piercing)工藝。
對于利用第4模具進行座圈沖孔(Bezelpiercing)工藝時滯留的部分,艮P , 利用模具加工時粘著在沖壓部位的剩余的金屬廢料需要進行去除,并且,為了 便于與螺絲進行結合,如圖7e所示,利用第5模具進行攻絲(tapping)等工藝 流程。
其次,經過上述工藝流程完成攻絲(tapping)之后,利用第6模具細致完 成剩余的最后工藝處理,得到LCD模組殼體。
如上所述,過去的LCD模組殼體的制造方法如此復雜,需要至少6臺高價 的模具進行作業。
從設備的投資角度來說,需要設置多臺高價的模具,其投資費用相當高, 同時,需要符合各LCD模組外觀形狀的各種模具投入到制造工藝中,因此,也 存在增加管理模具的工作人員等多種問題。
如圖7d所示,安裝LCD模組后,為了僅留下固定模組的框架部分,需去 除露出模組正面的鋼板部分,進行多余部分的沖孔(piercing),即,進行在內 側部以四角型的形狀沖壓切割多余部分的工藝。此時,會存在切割部位的材料 大于框架部位的問題。
雖然,所述多余的切割部位可以重新利用,但是存在必須重新加工平板鋼 板的工藝問題。
如上所述,現有的LCD模組殼體的制造,不僅需要多臺模具,還需要模具 之間移送加工材料的轉送設備,因此,消耗更多的設備并投資更多的費用。同 時,存在使用過程中繼續增加管理費用的問題和,為了得到內側部敞開的四角 型框架,需要壓制切割內側部位而產生浪費鋼板材料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種LCD模組殼體及其制造方法,它可以簡化工藝 流程,節約耗材。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LCD模組殼體及其制造方法,其方法包括 如下步驟首先,利用累進式(Progressive type,也稱為級進式)模具,連續 沖壓加工直線型模組殼體框架;其次,相互連接所述直線框架的端部形成多角 形殼體框架,并利用機械方法進行結合。所述機械方法包括擠縫壓緊(calking) 或箝入壓緊(clinching)的方法。
并且,本發明另外一種實施例的LCD模組殼體的制造方法是,利用累進式 (Progressive type)模具,連續沖壓加工端部設有突起部及凹陷部的直線型模 組殼體框架,通過相互連接所述直線框架的端部,形成多角形的殼體框架之后, 強制套住所述突起部及凹陷部來實現相互結合。
另外,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LCD模組殼體的制造方法是, 一直線框架的一 側端部接觸于另一直線框架的內側面,如此相互接觸并形成多角形框架之后, 通過激光焊接進行結合,此時,折彎加工所述直線框架形成上側面和側面,在 所述上側面和側面的界限部位可形成一開口部。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所述制造方法還包括,折彎所述直線框架形成橫框 架和豎框架的折彎加工步驟。
另外,所述框架中相互鄰近的橫框架和豎框架的邊界部分形成折彎用開槽 (notch),所述折彎用開槽(notch)內側形成一溝槽。
另外,在本發明的實施例,在所述直線框架的制造過程中,沖壓加工多個 的直線框架,通過相互接觸所述多個直線框架形成多角型的殼體框架。
如上所述,本發明的LCD模組殼體的制造方法,僅利用1套累進式 (Progressive type)的模具連續沖壓直線框架,因此,與利用多套模具的現有 技術相比,其生產速度明顯加快。
并且,加工直線框架之后,通過折彎該直線框架來形成四角型殼體框架, 因此,節省大量材料,帶來很好的經濟效果。
另外,不需要多套高價的模具,僅使用1套累進式(Progressive type)模 具,因此,帶來了模具投資費用減少的有益效果。
另外,相互接觸的直線框架的端部,利用箝入壓緊(clinching)或擠縫壓 緊(calking)等機械方法或強制套住、激光焊接等方法進行相互結合并固定。 因此,制造工藝簡單,同時可制造具有較強機械強度的LCD模組殼體。 另外,不需經過折彎工藝,通過制作多個直線框架,并連接所述直線框架 端部,也可容易制造出多角型的LCD模組殼體。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LCD模組殼體的制造方法的累進式(Progressive)模 具加工直線型框架的工藝流程圖2a至圖2d是本發明第1實施例1XD模組殼體的制造方法的工藝流程圖; 圖3a至3d是本發明第2實施例LCD模組殼體的制造方法的工藝流程圖; 圖4a至4b是本發明第3實施例LCD模組殼體的制造方法的工藝流程圖; 圖5a至5c是本發明第4實施例LCD模組殼體的制造方法的工藝流程圖; 圖6a至6c是本發明第5實施例LCD模組殼體的制造方法的工藝流程圖; 圖7是現有技術LCD模組殼體的制造方法工藝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
和附圖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的詳細的說明。
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為了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省略了與說明無關的內容,同時,說明書中 相同或類似的構成元件賦予了相同的參考符號。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LCD模組殼體的制造方法,通過累進式 (Progressive type)模具加工成直線型框架的工藝流程圖。
如圖1所示,本發明實施例的LCD模組殼體的制造是通過一個累進式 (Progressive type)模具,連續沖壓加工直線框架來實現。g卩,本發明的實施 例,并不像現有技術,使用根據LCD模組的大小切割好的平板型鋼板,而是通 過利用連續加工的直線框架8制造LCD模組殼體。如上所述,利用累進式 (Progressive type)模具沖壓加工時,根據直線框架8的沖壓性能可以以每分 鐘60 300個的速度進行生產。并且,在所述直線框架制造過程中,同時進行 切料(blanking),開槽(notching),及沖孔(piercing)加工工藝,并且,沿著直 線框架8的寬度方向同時進行L折彎和Z折彎。
如上所述,利用直線框架8制造LCD模組殼體時,不需去除不必要的中間 平板部分,因此,可以大幅度減少材料費。并且,累進式(Progressive type) 模具的加工速度非常快,可提高生產速度及生產率。
被加工的直線框架8通過如流水線帶的轉送手段轉移到下一個步驟。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
和附圖,對利用移送的直線框架制造LCD模組殼體
的方法,進行詳細的說明。
圖2a至圖2d是本發明第1實施例的LCD模組殼體的制造方法流程圖。
首先,如上所述,通過直線框架的制造工藝,準備沿著工藝方向延長的直 線框架IO(參考圖2a)。
直線框架的制造過程中,沿著直線框架的寬度方向同時進行L折彎及Z折 彎,但是為了便于理解,圖2a中,并沒有圖示L折彎及Z折彎。所述直線框 架io具有多個橫框架10a以及豎框架10b,并設有折彎用開槽(notching) 11, 同時,本實施例中,直線框架10的一側端部設有延長部13。
如圖2b所示,多個橫框架10a及豎框架10b是,當折彎直線框架10形成 LCD模組殼體的框架時,對應殼體一側的部分,在本實施例中,折彎加工直線 框架10a及豎框架10b形成四角型殼體框架,但根據LCD模組的外觀形成的多 種形狀的直線框架均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另外,所述折彎開槽(notching) 11是在直線框架10的長度方向的所定部 分切割形成,具體形成于直線框架10相鄰的橫框架10a及豎框架10b之間, 如此形成折彎開槽(notching) 11,在折彎直線框架IO形成殼體的框架時,被折 彎的部分相互不干擾,可順利進行折彎加工。
圖中未表示折彎開槽11的端部,但是,V字型的折彎開槽11的端部形成一 溝槽,在直線框架折彎加工時,可減少折彎開槽11內側的折疊部分相對應的 面積,因此,可防止折彎部分發生加工不良的問題,同時防止折彎加工時折彎 開槽11的內側面先接觸的問題。
另外,直線框架10 —側端部形成延長部13。該延長部13從直線框架10 的一側端部突出于該直線框架IO長度方向。該延長部13與另一直線框架的端 部相互連接,具體構成及作用將參考圖2b-2d進行詳細說明。
其次,折彎加工直線框架IO,便形成橫框架10a以及豎框架10b。
實際上橫框架10a及豎框架10b形成LCD模組殼體,直線框架10按照一 定方向連續折彎加工,該被折彎的橫框架10a及豎框架10b的端部相互連接即 可形成多角形殼體的外觀。
如上所述,形成四角型殼體外觀時,在直線框架10的一側端部形成的延 長部13折彎方向相同于直線框架10的折彎方向,與直線框架10的另一端相
互重疊配置(參考圖2b)。本實施例中,橫框架10a的一側端部形成延長部13, 該延長部13與相鄰的豎框架10b的內側相互重疊。
其次,通過箝入壓緊(clinching)方法結合相互重疊的橫框架10a的延長 部13及豎框架10b(參考圖2c)。
艮P,把相互重疊橫框架10a的延長部13以及豎框架10b,放置于箝入壓緊 (clinching)設備15之間,利用加壓的箝入壓緊(clinching)方法相互結合橫 框架10a以及豎框架10b。本實施例中,說明了相互重疊放置的橫框架10a的 延長部13以及豎框架10b通過機械的加壓相互結合的機械箝入壓緊 (clinching)方法。但是,也可以利用其他方法,如相互重疊放置的橫框架10a 的延長部13以及豎框架10b上設置另外的小器件并通過加壓進行相互結合,利 用所述器件結合橫框架10a以及豎框架10b的自行沖壓箝入壓緊(piercing clinching)的方法,此類方法也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通過如上所述的箝入壓緊(clinching)方法,易連接橫框架10a以及豎框 架10b并制造出四角型LCD模組殼體19(參考圖2d)。即,不需利用多臺模具和 經過復雜的工藝,就可以把直線框架折彎后利用箝入壓緊(clinching)方法便 可制造出LCD模組殼體19,因此,制造工藝簡單,可提高生產速度。并且,減少 了去除平板內側部不必要部分的工藝,即減少了材料費用。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利用箝入壓緊(clinching)方法,從殼體19的外側 往內側進行加壓,因此延長部13和豎框架10b的重疊部分向殼體19內側(圖中 Y軸方向)突出形成突出部17。具體來說,如圖2d的放大圖所示,延長部13和 豎框架10b相互重疊的部分上下兩個方向均可形成圓形突出部17。
如上所述,突出部17向殼體19內側突出形成,因此,LCD模組殼體19的 外側面,即,LCD模組結合于殼體19時,使用者所能看到的便是圓滑成型的殼 體19的外側。
圖3a至3d是本發明第2實施例LCD模組殼體的制造方法的工藝流程圖; 本實施例不同于第1實施例,在直線框架20的兩側端部各形成延長部23a、 23b,即通過直線框架20的制造,形成橫框架20a以及豎框架20b,該直線框 架20的兩端,即豎框架20a的一側端部以及豎框架20b的一側端部各形成延 長部23a、 23b。
其次,如圖3b所示,折彎所述直線框架20并形成橫框架20a及豎框架20b, 本實施例采用了擠縫壓緊(calking)方法結合相互連接的直線框架20的端部。即,形成于橫框架20a —側端部的延長部23a以及形成于豎框架20b —側 端部的延長部23b,設置為鉤子狀并相互鉤住結合(參考圖3c)。其次,利用如 擠縫壓緊錘子之類的工具敲打并填補延長部23a及23b之間的縫隙,即可連接 相互對應的直線框架20的端部。
通過如上所述的箝入壓緊(clinching)方法連接橫框架20a以及豎框架 20b,易制造四角型的LCD模組用殼體29(參考3d)。即,直接把直線框架折彎 后利用箝入壓緊(clinching)方法便可制造出LCD模組殼體,因此,制造工藝簡 單,可提高生產速度。
圖4a至4b是本發明第3實施例LCD模組殼體的制造方法的工藝流程圖,
本實施例不同于第1實施例,直線框架30的一側端部形成突出部33,另 一端部形成凹陷部35,該凹陷部35可與所述突出部33相互吻合進行結合。
本實施例中,橫框架30a的端部形成突出部33,與該橫框架30a結合的豎 框架30b的端部形成凹陷部35,但并不局限于此結構,所述凹陷部35及突出 部33可形成于相反方向。
其次,直線框架30沿著一定方向連續折彎加工,加工的橫框架30a和豎 框架30b的端部相互連接形成多角型殼體框架。具體來說,折彎橫框架30a的 端部,并相互連接形成于該橫框架30a端部的突出部33與形成于該豎框架30b 的端部的凹陷部35,即可形成四角型殼體框架。
其次,通過強制套住的方法結合該突出部33和凹陷部35,即可形成橫框 架30a以及豎框架30b相互連接的LCD模組殼體39 (參考圖4b)。
如上所述,通過強制套住的方式連接橫框架30a和豎框架30b,因此,可 明顯提高生產速度。
圖5a至5c是本發明第4實施例LCD模組殼體的制造方法的工藝流程圖。
首先,通過直線框架制造工藝制造多個直線框架40(參考圖5a),本實施 例中具備兩對橫框架40a及豎框架40b,不同于第1實施例,所述橫框架40a 及豎框架40b相互分別形成。并且,所述橫框架40a及豎框架40b的一側端部 各形成延長部43、 45。
其次,相互連接橫框架40a及豎框架40b的各端部,即可形成四角型殼體 框架(參考圖5b)
艮P,所述橫框架40a的延長部43與沒有形成延長部的豎框架40b端部相 連接,所述豎框架40b的延長部45與沒有形成延長部的橫框架40a的端部相
連接,即可形成四角型殼體的框架。
此時,延長部43、 45如第1實施例,重疊設置于各框架的內側,多個直 線框架40如上所述進行配置,即可形成殼體框架,因此,各棱角部分便形成 了延長部43、 45及直線框架(40)的重疊部分。
其次,如第1實施例,相互連接的延長部43、 45及直線框架40的端部通 過箝入壓緊的方法形成LCD模組殼體49(參考圖5c)
本實施例,如上所述,相互結合分別生產的4個直線框架40形成四角型 殼體49。因此,由于箝入壓緊而突出的突出部47形成于各殼體49的棱角部分。
如上所述,利用分別生產的多個直線框架40制造殼體49,因此不需折彎 直線框架40的工藝,工藝流程較簡單。
本實施例通過箝入壓緊(clinching)的方法相互結合直線框架40的端部, 但并不局限于此方法,擠縫壓緊(calking)、強制套住等機械的結合方法均屬 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并且,本實施例的直線框架40的端部在殼體49的各棱角部分相結合,因 此,突出部47形成于殼體49的各棱角部分。但也可形成于邊上,如豎框架的 兩端向同一方向進行折彎,相同的豎框架相互分開對應配置之后,其之間配置 直線型橫框架,其突出部形成于殼體的邊上,也同樣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圖6a至6c是本發明第5實施例LCD模組殼體的制造方法的工藝流程圖。
本實施例類似于第2實施例,直線框架50的兩側端部各形成延長部53。 即,橫框架50a的一側端面和豎框架50b的一側端面各形成延長部53,但所述 延長部53不同于第2實施例,該延長部53的一部分為缺口 (參考圖6a)。具體 來說,L折彎直線框架50時,對應于界限的部分形成一缺口。
其次,如圖6b所示,折彎直線框架50形成橫框架50a及豎框架50b,同 時,相互連接的直線框架50的端部通過激光焊接進行結合。
如圖6c的部分放大圖所示,豎框架50b的端面對應于橫框架50a的內側 面,形成四角型殼體框架之后,通過激光焊接結合相互對應的部分即可形成LCD 模組殼體的框架。
如上所述,通過激光焊接的方法,減少對材料的熱變形,并制造固著力較 強的殼體59。同時,接觸豎框架50b的端面和橫框架50a的內側面,通過激光
焊接進行結合,更加能夠提高固著力。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直線框架50的延長部設有缺口,因此,如圖6c所示,折彎直線框架50形成多角型殼體框架時,相互連接的部分可形成一開口部55。 具體來說,L折彎直線框架50形成側面50al、 50bl及上側面50a2、 50b2
時,折彎的界限部分沿著直線框架50的長度方向向外延長,并且,相互連接
橫框架50a和豎框架50b時難于相互緊密結合。
但是,本實施例中,直線框架50的側面50al、 50bl及上面50a2、 50b2
的界限部分形成的延長部53向內側形成缺口,因此連接橫框架50a及豎框架
50b時,形成開口部55的同時可實現緊密結合。
通過以上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但本發明并不局限
于該實施方式,在權利要求和發明的內容及附圖的范圍之內均可以作等價變更
實施,此類變更也同樣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液晶顯示器模組殼體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首先,利用累進式模具,連續沖壓加工直線型模組殼體框架;其次,相互連接所述直線型框架的端部形成多角形殼體框架,并通過機械方法進行結合。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顯示器模組殼體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機械方法是擠縫壓緊或箝入壓緊。
3、 一種液晶顯示器模組殼體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首先,利用累進式模具,連續沖壓加工端部設有突出部及凹陷部的直線型模組 殼體框架;其次,相互連接所述直線型框架的端部形成多角形殼體框架,并通過強制套住所述突出部及凹陷部進行結合。
4、 一種液晶顯示器模組殼體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首先,利用累進式模具,連續沖壓加工直線型模組殼體框架;其次,相互連接 所述直線型框架的端部形成多角形殼體框架,并通過激光焊接進行結合。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顯示器模組殼體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折彎所述直線型框架形成上側面和側面,并相互連接所述上側面和側面的界限 部分形成一開口部。
6、 如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液晶顯示器模組殼體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還包括,折彎所述直線型框架形成橫框架及豎框架 的折彎加工步驟。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顯示器模組殼體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線型框架相鄰的橫框架及豎框架的界限部分形成折彎用開槽。
8、 一種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制造的液晶顯示器模組殼體,其特征 在于所述殼體設有構成多角形的多個橫框架及豎框架,還設有延長部,所述 延長部形成于該橫框架及豎框架的一端或兩端,并連接于相鄰的橫框架或豎框 架。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LCD模組殼體及其制造方法,其方法包括,首先,利用累進式模具,連續沖壓加工多個直線型模組殼體框架;其次,通過相互連接所述多個直線框架的端部形成多角形殼體框架,并通過機械方法進行結合。本發明簡化制造工流程,提高經濟性和生產性。
文檔編號B21D53/00GK101176901SQ20071014727
公開日2008年5月14日 申請日期2007年8月31日 優先權日2006年11月9日
發明者樸日模 申請人:凡潤電子(無錫)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