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雙線圈成形機的成形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印刷裝訂機械領域,特別是一種雙線圏全自動高 速成形纟幾的成形才幾構。
背景技術:
臺歷、掛歷、書本等活頁多通過雙線圏進行裝訂,這種雙線圏主 視方向為梳齒形狀,大齒和小齒對稱分布于左右兩側,雙線圖的截面為c形狀,裝配上活頁裝訂好之后雙線圏的截面受壓變成大致的o形狀,雙線圏上的活頁可360。自如翻轉,也可180°平鋪在桌面上觀 看和寫作,相當實用。現有的一種雙線圈成形機,由依次固定在機架上的導線機構、繞 線才幾構、整直^/L構、送線機構和成形才幾構組成,實際生產中,冷4立絲 先經過導線機構整形,然后被繞線機構和整直機構加工成梳齒狀的線 排,再送至成形模加工成C形雙線圏,最終得到雙線圏成品。這種成型模包括上下設置的凸模和凹模,凸模上設有C形圓弧面, 凹模上對應設置有C形模腔,線排置于凸模和凹模之間,凹模和凸模 合攏時對線排施力使之成為大致的C形,當凹模和凸模施力過小時, 線排不能充分成形,凹模和凸模施力過大則容易損傷絲線,導致成品 率降低,因而實用性有待提高。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充分成形且不易傷線的雙線圏 成形機的成形機構。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雙線圏成 形機的成形機構,包括大致成C形截面的下模、設置在下模正上方的 上模、以及分別設置在上模左右兩側可上下移動的成型模塊,所述的 兩成型模塊之間的距離與下模的寬度匹配,成型模塊底部朝向下模一側為圓弧形。作為改進,所述下模中間設置有穿透槽,穿透槽內置送線齒輪, 傳送齒輪頂端高于下模上端面。作為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穿透槽有兩個,分別設置在下模的頭 部和尾部。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當線排位于下模上時,上模下降將其 固定住,兩側的成型模塊向下行走,對線排施力,成型模塊行走到最 底端時線排被折彎,相較凹凸模能充分成形,由于成型模塊底部為圓 弧形,下模左右兩側也為圓弧形,線排兩端延伸出下模的部分受到的 是其法線方向的力,施力過大時也不易傷線,實用性大大增強。
圖l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應用本實用新型的雙線圏成型機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參照圖1和圖2, —種雙線圏成形才幾的成形機構,包括大致成C形截面的下模6、設置在下模6正上方的上模9、以及分別設置在上模9左右兩側可上下移動的成型模塊8,所述的兩成型模塊8之間的距離與下模6的寬度匹配,成型模塊8底部朝向下模一側為圓弧形。實際生產中,絲線依次繞過軸向分別為X、 Y和Z方向的多個導 一侖,然后進入垂直布置的兩組整直系統,然后進入繞線整直^U勾加工 成梳齒狀線排,再進行成形。當線排位于下模6上時,上模9下降將其固定住,兩側的成型模塊8向下行走,對線排施力,成型模塊8行走到最底端時線排被折彎, 相較凹凸模能充分成形,由于成型模塊8底部為圓弧形,下模6左右兩側也為圓弧形,線排兩端延伸出下模6的部分受到的是其法線方向的力,施力過大時也不易傷線,實用性大大增強。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下模9中間設置有穿透槽,穿透槽 內置送線齒輪7,傳送齒輪7頂端高于下模上端面,線排置于下模9 上時,傳送齒輪7轉動時其條齒便可帶動線排行走。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穿透槽有兩個,分別設置在下模9的頭部和尾部,頭部傳送齒輪7轉動時將線排送到上模6下方成形,成形完畢后尾部的傳送齒輪7轉動將線排送走。上述只是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但不應構成對本實用新型 的限制,只要是采用與本實用新型等同的技術方案,也應當在本發明 創造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 一種雙線圏成形機的成形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大致成C形截 面的下模、設置在下模正上方的上模、以及分別設置在上模左右兩側可 上下移動的成型模塊,所述的兩成型模塊之間的距離與下模的截面寬度 匹配,成型模塊底部朝向下模一側為圓弧形。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形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中間設 置有穿透槽,穿透槽內置送線齒輪,傳送齒輪頂端高于下模上端面。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成形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穿透槽有兩 個,分別設置在下模的頭部和尾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雙線圈成形機的成形機構,包括大致成C形截面的下模、設置在下模正上方的上模、以及分別設置在上模左右兩側可上下移動的成型模塊,所述的兩成型模塊之間的距離與下模的寬度匹配,成型模塊底部朝向下模一側為圓弧形;當線排位于下模上時,上模下降將其固定住,兩側的成型模塊向下行走,對線排施力,成型模塊行走到最底端時線排被折彎,相較凹凸模能充分成形,由于成型模塊底部為圓弧形,下模左右兩側也為圓弧形,線排兩端延伸出下模的部分受到的是其法線方向的力,施力過大時也不易傷線,實用性大大增強。
文檔編號B21F45/00GK201154381SQ20082004326
公開日2008年11月26日 申請日期2008年1月25日 優先權日2008年1月25日
發明者晏良鋒 申請人:晏良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