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帶有拋光管的水箱拉絲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帶有拋光管的水箱拉絲機,用于金屬制品行業,屬于金屬 線材的拉拔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屬線材坯料強行通過模具,金屬線材坯料的橫截面積 在模具的擠壓下被壓縮,并獲得所要求的橫截面積、形狀和尺寸的加工方法稱 為金屬拉絲工藝。擠壓金屬線材坯料,改變其形狀、尺寸的模具稱為拉絲模。 用金屬拉絲工藝加工的黑色及有色金屬的線材,具有尺寸精確、表面質量高、 容易變換品種規格、加工設備簡單、操作方便等特點,所以它的產品廣泛地應 用于輕工業、建筑業、機械電機制造業和汽車制造業等。
在金屬拉絲加工工藝中,根據采用的潤滑劑種類的不同,拉絲機(Wire Drawing Machine)分為干式拉絲機和濕式拉絲機兩種,使用干燥粉粒狀潤滑 劑的是干式拉絲機,使用水溶性或油溶性液體潤滑劑的是濕式拉絲機。現在常 用的濕式拉絲機是新鋼特殊鋼公司的9/450水箱拉絲機(劉行之,9/450水箱 拉絲機,金屬制品[J]2006, 2第32巻第一期),這種水箱拉絲機是用充滿在水 箱中的水來降低拉絲時產生的熱量,潤滑劑則與水混合。該水箱拉絲機的結構 如附圖l所示,主要由水箱(1)、進口模(2)、主動塔輪組(6)、被動塔輪組 (3 )、中間模(4 )和出口模(7 )構成。在水箱(1 )的左上角固設進口模(2 ), 右下角固設出口模(2);主動塔輪組(6)設在水箱(1)中出口模(7)的一 側;被動塔輪組(3 )設在水箱(1)中進口模(2)的一側;中間模(4)根據 拉拔道次的需要而設有多個,固定在中間模i^莫架(5 )上,中間模模架(5 )設 在主動塔輪組(6)和被動塔輪組(3 )之間,中間模(4 )的出口朝向主動塔 輪組。水箱拉絲機在工作時,置于放線架上的金屬線材坯料的頭端經軋頭機軋 尖后,首先穿過進口模,依次繞過主動塔輪組頂端的第一片塔輪被動塔輪組頂 端的第一片塔輪后,再穿過設在中間模模架頂端的第一中間模,依次類推,最 終,金屬線材坯料的頭端穿過出口模后,制成成品絲。
這樣的成品絲存在的缺點是成品絲表面殘留有拉絲過程中使用的潤滑劑 和拉絲過程中產生的氧化皮等雜質。所以在成品絲后續的鍍鋅、鍍銅工藝中, 需要首先用酸洗的方法去除潤滑劑和氧化皮等雜質。而用酸洗法去除氧化皮是 通過酸與鋼絲表面中的金屬鐵及其氧化物產生化學作用來剝離或溶解鋼絲表面的氧化皮,從而凈化鋼絲表面,由于所采用的酸洗液種類、濃度、酸液溫度 的不同,酸對設備、人體、環境的危害程度也不同,但這種危害愈來愈引起人 們的重視,尤其是對環境帶來的危害更不容忽視。據報道、世界鋼鐵酸洗用酸 每年已達到l.l億噸,它形成的環保問題,表現在酸霧和強堿中和后的廢酸和 漂洗水對環境的污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帶有拋光管的水箱拉絲機,目的是解決現有的水箱 拉絲機拉出的成品絲,表面殘留有雜質,需要再次酸洗除雜的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帶有拋光管的水箱拉絲 機,主要由水箱、進口模、主動塔輪組、被動塔輪組、中間模和出口模構成, 水箱壁上對應出口^f莫開設有出口通道,所述出口^f莫對應設在出口通道內側,出 口模的出口端上連接有一拋光管,該拋光管穿過出口通道密封卡接在水箱之 上;所述拋光管由頭、尾兩段連接構成,拋光管頭段與出口模的出口端密封連 接,拋光管尾段伸出水箱外;所述拋光管的管腔由兩個以底面拼接的圓錐形空 腔構成,拋光管上設引風孔,該引風孔從拋光管管壁外向出口模的出口端側傾 斜。
1、 上述方案中,所述拋光管頭段與出口模的出口端間設密封墊密封連接; 在出口模的出口端、密封墊以及拋光管頭段下設托板,托板與出口模的出口端、 拋光管頭段固定連接。
2、 上述方案中,所述密封墊采用耐溫IO(TC 800。C的橡膠或者塑料的密 封墊,這樣的密封墊在出口模和拋光管的溫度升高時,接受傳導熱,溫度會隨 之升高,因此會在出口模和拋光管之間漲緊,使出口模和拋光管之間密封緊密, 水箱中的水不能進入拋光管。
上述技術方案中的有關內容解釋如下
本發明工作原理是拉拔時金屬絲材在出口4莫??鬃冃螀^內所承受的力有 三種,即拉拔力、正壓力和外摩擦力。拉拔力是拉拔過程中的正作用力,是 拉絲機給與并加在拉絲模出口端的絲材的軸向上的拉力,它在絲材內部產生拉 應力,使絲材沿軸線方向不斷通過??淄瓿衫芜^程。正壓力是出口模模孔壁 的反作用力,當絲材受拉拔力的作用向前移動時,??妆诋a生阻礙金屬流動的 力,該力在變形區內產生,它的方向總是垂直于??妆凇@螘r金屬線材與拉 絲模工作錐和定徑面相互接觸并滑動,由于正壓力作用,產生外摩擦力,外摩
擦力的方向總與絲材運動的方向相反,并與模孔壁成切線方向。這三種力在拉拔絲材時所消耗能量而做的功主要有兩部分組成,即金屬實際主變形功,這 是拉拔功中的有用功;金屬和出口模??椎哪Σ炼a生的外摩擦損耗功。外摩 擦損耗功轉變成為熱量, 一部分傳遞給水箱里的水,另一部分傳導到與出口模 接觸的拋光管,使拋光管的溫度升高。當絲材通過拋光管時,溫度會升高,當 絲材走到拋光管的頭端時,會遇到外環境的冷空氣,冷空氣使熱的絲材驟然冷 卻,殘留在絲材表面的潤滑劑和氧化皮等雜質會與絲材分離,使得絲材被拋光。 但是,當拋光管的溫度升到一定程度后,殘留在絲材表面的潤滑劑和氧化皮等 雜質會燃燒。這時需要降低拋光管的溫度,因此需要在拋光管上開設斜孔,使 得從? 1風孔進入拋光管的冷風與前進的絲材之間迎面接觸,在拋光管的內腔同 時進行冷卻和絲材拋光。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和效果
1、 本發明將拋光管分成拋光管頭端和拋光管尾端后,在用螺紋連接的方式 使兩者連接在一起,可以清楚在拋光管空腔內進行拋光時產生的碎屑。
2、 本發明通過在拋光管上開設朝向出口模的引風孔,使得絲材在拋光管的 管腔內同時進行冷卻和拋光。
3、 本發明結構簡單,可以使加工得到的線材在成形時已經進行了拋光,從 而無需再進行酸洗,即可進行絲材的鍍鋅和鍍銅等絲材的表面處理工藝,避免 了現有技術酸洗預處理對環境的污染。
附圖1為水箱拉絲機示意附圖2為本發明示意附圖3為附圖2的A部放大圖。
以上附圖中,1、水箱;2、進口模;3、被動塔輪組;4、中間模;5、中間 模模架;6、主動塔輪組;7、出口模;8、拋光管;12、引風孔;13、拋光管 頭段;14、拋光管尾段;17、出口通道;18、托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 一種帶有拋光管的水箱拉絲機
如附圖2和附圖3所示, 一種帶有拋光管的水箱拉絲機,主要由水箱1、 進口模2、主動塔輪組6、被動塔輪組3、中間模4和出口模7構成,水箱壁 上對應出口模7開設有出口通道17,所述出口模7對應設在出口通道17內側, 出口模7的出口端上連接有一拋光管8,該拋光管8穿過出口通道17密封卡接在水箱l之上,拋光管的頭端中部設置一個凸圈,當拋光管從水箱1的內側
向外穿的時候,凸圈限位拋光管;然后在水箱1外用螺母將拋光管固定,在水 箱1兩側設置墊圈,使拋光管和水箱1之間達到密封的效果。所述拋光管8 由頭、尾兩段連接構成,拋光管頭段13與出口模7的出口端密封連接,拋光 管尾段14伸出水箱1外;所述拋光管8的管腔由兩個以底面拼接的圓錐形空 腔構成,拋光管上設引風孔12,該引風孔12從拋光管管壁外向出口模7的出 口端側傾斜。所述拋光管頭段13與出口模7的出口端間設密封墊密封連接; 在出口模7的出口端、密封墊以及拋光管頭段13下設托板18,托板18與出 口模7的出口端、拋光管頭段13固定連接。
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 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發明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 圍。凡根據本發明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 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帶有拋光管的水箱拉絲機,主要由水箱(1)、進口模(2)、主動塔輪組(6)、被動塔輪組(3)、中間模(4)和出口模(7)構成,水箱壁上對應出口模(7)開設有出口通道(17),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模(7)對應設在出口通道(17)內側,出口模(7)的出口端上連接有一拋光管(8),該拋光管(8)穿過出口通道(17)密封卡接在水箱(1)之上;所述拋光管(8)由頭、尾兩段連接構成,拋光管頭段(13)與出口模(7)的出口端密封連接,拋光管尾段(14)伸出水箱(1)外;所述拋光管(8)的管腔由兩個以底面拼接的圓錐形空腔構成,拋光管上設引風孔(12),該引風孔(12)從拋光管管壁外向出口模(7)的出口端側傾斜。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有拋光管的水箱拉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拋 光管頭段(13)與出口模(7)的出口端間設密封墊密封連接;在出口模(7) 的出口端、密封墊以及拋光管頭段(13)下設托板(18),托板(18)與出口 模(7)的出口端、拋光管頭段(13)固定連接。
專利摘要一種帶有拋光管的水箱拉絲機,主要由水箱、進口模、主動塔輪組、被動塔輪組、中間模和出口模構成,水箱壁上對應出口模開設有出口通道,所述出口模對應設在出口通道內側,出口模的出口端上連接有一拋光管,該拋光管穿過出口通道密封卡接在水箱之上;所述拋光管由頭、尾兩段連接構成,拋光管頭段與出口模的出口端密封連接,拋光管尾段伸出水箱外;所述拋光管的管腔由兩個以底面拼接的圓錐形空腔構成,拋光管上設引風孔,該引風孔從拋光管管壁外向出口模的出口端側傾斜。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可以使加工得到的線材在成形時已經進行了拋光,從而無需再進行酸洗,即可進行絲材的鍍鋅和鍍銅等絲材的表面處理工藝,避免了現有技術酸洗預處理對環境的污染。
文檔編號B21C1/02GK201324758SQ20082019976
公開日2009年10月14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26日 優先權日2008年12月26日
發明者孔祥銀 申請人:孔祥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