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圓盤剪換刀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冶金機械裝置,尤其涉及適用于冶金領域精整機組的換刀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冶金領域中,精整機組是一種重要的生產設備。精整機組所使用的剪刀為圓 盤剪,主要用途是對帶鋼進行切邊,以滿足用戶對帶鋼產品的寬度要求。圓盤剪刀片的轉動 方向與帶鋼相同,為被動傳動。使用過程中,按照預先設定好的上下刀間隙和重疊量,通過 上下刀刃的合力,將帶鋼邊部切除。圓盤剪在帶鋼生產過程中需要經常更換,目前更換圓盤 剪均由操作人員進行徒手更換,而每次徒手更換圓盤剪需要耗時45分鐘左右,效率很低, 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精整機組產能的發揮。尤其在生產取向硅鋼時,圓盤剪換刀比較頻繁,換 刀時間的長短成為制約精整機組產能發揮的瓶頸。造成換刀時間過長的原因是由于目前的精整機組圓盤剪是軸式的,圓盤剪的軸孔 與軸徑幾乎相當,徒手拆卸圓盤剪時由于兩手用力不均就會使得圓盤剪與軸不垂直,這就 造成圓盤剪很難拆卸,也很難安裝,這是造成換刀時間過長的主要因素。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圓盤剪換刀裝置,該裝置通過合理的設計能迅速卸 下、安裝圓盤剪,從而大大提高圓盤剪換刀的效率,從而提高冶金生產效率。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圓盤剪換刀裝置,其設于圓盤剪的 刀軸上方,包括一底座,固定設于所述圓盤剪的刀軸上;一絲桿,通過一軸承垂直設于所述底座上;一傳動件,套于所述絲桿上,并與所述絲桿螺紋連接;三根抓手,沿所述傳動件的周向方向均勻設置,所述三根抓手均包括一抓手桿以 及與各抓手桿對應連接的抓頭,所述各抓手桿一端與傳動件可轉動連接,另一端斜向下延 伸與所述絲桿形成夾角,所述各抓頭均包括連接成爪狀的第一趾、第二趾和第三趾,其中第 一趾為所述抓手桿的延伸段。優選地,所述第二趾和第一趾之間呈45 60度夾角,第三趾和第二趾之間呈 45 60度夾角優選地,所述第一趾與第二趾之間以及第二趾與第三趾之間均設有磁性墊片。該 磁性墊片可對金屬圓盤剪起一定的固定作用,同時該磁性墊片還可以防止抓手損傷圓盤剪 的刀口。優選地,所述各抓手桿與絲桿之間的夾角均小于等于40度。優選地,所述絲桿上還固定設有一手柄。通過手柄可以方便的旋轉絲桿。優選地,所述傳動件為一設有內螺紋的套筒。使用該換刀裝置拆卸圓盤剪時,先將底座固定套在圓盤剪的刀軸上,然后將套筒旋到合適的位置,使得三個抓頭的第一趾和第二趾抓住圓盤剪的外圓邊緣,同時磁性墊片 對圓盤剪起到固定作用。然后旋轉手柄,使得絲桿在手柄的帶動下旋轉,從而使得套筒沿絲 桿的軸向方向向上移動,進而將圓盤剪快速便捷地拆卸下來。使用該換刀裝置安裝圓盤剪時,首先移動套筒,使得三個抓頭的第二趾和第三趾 抓住圓盤剪的外圓邊緣,同時磁性墊片對圓盤剪起到固定作用。然后將底座固定套在圓盤 剪的刀軸上,通過手柄反方向旋轉絲桿,使得套筒沿絲桿的軸向方向向下移動,進而實現圓 盤剪的順利安裝。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大大提高了圓盤剪換刀的效率,實現了快 速卸刀和裝刀,由于三個抓手與圓盤剪接觸時,均勻分布在圓盤剪上,且抓頭的第一趾和第 二趾之間,以及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間具有一定的角度,因此保證了施加在圓盤剪上的力大 小相同,進而保證圓盤剪始終垂直于圓盤剪刀軸,從而實現快速裝卸。使用該換刀裝置更換 圓盤剪較現有的徒手更換每一次操作可以節省20分鐘左右時間。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典型實施例中圓盤剪換刀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應當了解的是,本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圓盤剪換刀裝置的一種典型實施 方式,并不作為對本實施例所述的技術方案的限制。如
圖1所示,該圓盤剪換刀裝置包括底座1固定套于所述圓盤剪的刀軸上;絲桿 3的一端通過軸承2垂直設于底座1上,另一端設有手柄7 ;帶有內螺紋的套筒4套于絲桿 3上,與絲桿3螺紋連接;沿套筒4上周向方向均勻設置有3根抓手桿5,抓手桿5的上端與 套筒4可轉動連接,下端斜向下延伸,與絲桿3的軸向方向夾角α為45度;各抓手桿5的 下端分別與抓頭6連接,每一個抓頭6均包括連接成爪狀的第一趾61、第二趾62和第三趾 63,其中第一趾61為抓手桿5的延伸段,第二趾62和第一趾61之間的夾角β為60度,第 三趾63和第二趾62之間的夾角Y為60度。此外第一趾61與第二趾62之間、第二趾62 與第三趾63之間還均設有磁性墊片8。使用該換刀裝置拆卸圓盤剪時,先將底座1固定套在圓盤剪的刀軸上,然后將套 筒4旋到合適的位置,使得三個抓頭6的第一趾61和第二趾62抓住圓盤剪的外圓邊緣,同 時磁性墊片8對圓盤剪起到固定作用。然后旋轉手柄7,使得絲桿3在手柄7的帶動下旋 轉,從而使得套筒4沿絲桿3的軸向方向向上移動,進而將圓盤剪快速便捷地拆卸下來。使用該換刀裝置安裝圓盤剪時,首先移動套筒4,使得三個抓頭6的第二趾62和第 三趾63抓住圓盤剪的外圓邊緣,同時磁性墊片8對圓盤剪起到固定作用。然后將底座1固 定套在圓盤剪的刀軸上,通過手柄7反方向旋轉絲桿3,使得套筒4沿絲桿3的軸向方向向 下移動,進而實現圓盤剪的順利安裝。本裝置中三個均勻分布的抓手可以保證施加在圓盤剪上的夾取力大小相等、均勻 分布,從而使圓盤剪刀面始終與圓盤剪刀軸垂直,這樣才能使圓盤剪在刀軸上移動自如,不 會發生卡死現象。而三個抓手與絲桿之間的角度設計、抓頭的第一趾和第二趾之間的角度設計以及第二趾和第一趾之間的角度設計均是為了保證抓手可以牢牢地將圓盤剪抓住,防 止圓盤剪從抓手上掉落。而磁性墊片不僅能使抓手緊緊吸附在圓盤剪外圓端面,還可以有 效避免抓手損傷刀口。 本技術領域中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認識到,以上的實施例僅是用來說明本實用新 型,而并非用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精神范圍內,對以上所述 實施例的變化、變型都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書范圍內。
權利要求一種圓盤剪換刀裝置,設于圓盤剪的刀軸上方,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座,固定設于所述圓盤剪的刀軸上;一絲桿,通過一軸承垂直設于所述底座上;一傳動件,套于所述絲桿上,并與所述絲桿螺紋連接;三根抓手,沿所述傳動件的周向方向均勻設置,所述三根抓手均包括一抓手桿以及與各抓手桿對應連接的抓頭,所述各抓手桿一端與傳動件可轉動連接,另一端斜向下延伸與所述絲桿形成夾角,所述各抓頭均包括連接成爪狀的第一趾、第二趾和第三趾,其中第一趾為所述抓手桿的延伸段。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圓盤剪換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趾和第一趾之間呈 45 60度夾角,第三趾和第二趾之間呈45 60度夾角。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圓盤剪換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趾與第二趾之間以及 第二趾與第三趾之間均設有磁性墊片。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圓盤剪換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抓手桿與絲桿之間的夾 角均小于等于40度。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圓盤剪換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絲桿上還固定設有一手柄。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圓盤剪換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件為一設有內螺紋的套筒。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圓盤剪換刀裝置,其設于圓盤剪的刀軸上方,包括一底座,固定設于所述圓盤剪的刀軸上;一絲桿,通過一軸承垂直設于所述底座上;一傳動件,套于所述絲桿上,并與所述絲桿螺紋連接;三根抓手,沿所述傳動件的周向方向均勻設置,所述三根抓手均包括一抓手桿以及與各抓手桿對應連接的抓頭,所述各抓手桿一端與傳動件可轉動連接,另一端斜向下延伸與所述絲桿形成夾角,所述各抓頭均包括連接成爪狀的第一趾、第二趾和第三趾,其中第一趾為所述抓手桿的延伸段。使用該裝置對圓盤剪進行拆卸和安裝可比徒手操作節省一半以上的時間。
文檔編號B23D19/00GK201711588SQ20102019950
公開日2011年1月19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20日 優先權日2010年5月20日
發明者楊光, 沈科金, 肖盼, 鄒忠魁 申請人: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