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深溝球軸承磨加工自動線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深溝球軸承磨加工自動線工藝。
背景技術:
在機械磨削加工行業中,作為軸承套圈磨削加工自動化機床,已為眾多軸承廠帶來了不少的效益,但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由于此類自動機床的自動化程度不夠高,造成生產效率低,合格率低,機床維護難等方面的問題,已經不能滿足許多軸承生產廠家的要求。目前的機械磨削加工軸承套圈行業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生產效率低。基本上都采用單機進行生產,生產效率低、產品報廢率高,而國外基本上都采用全自動連線磨削的加工方法,在相同的加工時間內生產效率是國內的1.5倍到2 倍甚至更多。2、產品質量差。考慮到軸承套圈加工生產成本問題及國內套圈的加工能力正在慢慢提高,國際上軸承的生產基地正在向國內轉移。現有的軸承生產廠家的自動化連線設備因為開發晚,尚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不但效率低,在磨削和超精生產過程中也容易造成產品質量一致性差,已遠遠不能達到國際上對軸承生產中過程控制的要求。3、安全性差。因設備本身存在技術缺陷,原有的設備不是直接在機器上手動操作, 就是幾個簡單的動作順序編程控制,容易對操作者造成工傷事故。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深溝球軸承磨加工自動線工藝。本發明實現了人力資源配置的優化和效益的最大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為達到上述的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深溝球軸承磨加工自動線工藝,包括如下步驟1)軸承材料準備;2)車銑刨鉗加工;3)熱處理;4)磨加工;5)檢驗;6)部件裝配;7)總裝;8)測試;9)成品入庫。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實現了人力資源配置的優化和效益的最大化。以前幾個人對一個產品的裝配“包到底”,現在,一個產品分若干道工藝,進行分組在集中裝配, 技術含量不高的“前序”則交給普通員工完成,有經驗的技術員工負責總裝工序,每個員工都從事自己最擅長的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圖1是本發明的工藝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所示的一種深溝球軸承磨加工自動線工藝,包括如下步驟1)軸承材料準備;2)車銑刨鉗加工;3)熱處理;4)磨加工;5)檢驗;6)部件裝配;7)總裝;8)測試;9)成品入庫。本實施例實現了人力資源配置的優化和效益的最大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權利要求
1. 一種深溝球軸承磨加工自動線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1)軸承材料準備; 2)車銑刨鉗加工;3)熱處理;4)磨加工;5)檢驗;6)部件裝配;7)總裝;8)測試;9)成品入庫。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深溝球軸承磨加工自動線工藝,包括如下步驟1)軸承材料準備;2)車銑刨鉗加工;3)熱處理;4)磨加工;5)檢驗;6)部件裝配;7)總裝;8)測試;9)成品入庫。本發明實現了人力資源配置的優化和效益的最大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文檔編號B23P15/00GK102489938SQ201110367220
公開日2012年6月13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8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8日
發明者張新華 申請人:紹興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