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軌組裝系統(tǒng)及應用該滑軌組裝系統(tǒng)的滑軌組裝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滑軌組裝系統(tǒng)及應用其的滑軌組裝方法,用于汽車滑軌的滑軌軸與支撐件的安裝,該滑軌組裝系統(tǒng)包括:基臺,其上包括用于放置汽車滑軌的工位;升降機構,其上配合有沖壓裝置,該升降機構可被控制地進行升降運動;控制器,通過控制升降機構進而帶動沖壓裝置對汽車滑軌軸和支撐件進行沖壓安裝。本發(fā)明滑軌組裝系統(tǒng)通過控制器控制升降機構帶動沖壓裝置對基臺工位上的滑軌軸和支撐件配合處進行沖壓固定,其固定效果好,同時成本較低。
【專利說明】滑軌組裝系統(tǒng)及應用該滑軌組裝系統(tǒng)的滑軌組裝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機電設備制造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滑軌組裝系統(tǒng)以及應用該滑軌組裝系統(tǒng)的滑軌組裝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在汽車內的座椅中,普遍需要使用可以彼此相對滑動的滑軌組件,以為乘坐人員提供更舒適的乘坐體驗。現有的汽車滑軌加工過程中,需要將汽車滑軌的滑軌軸和支撐件進行連接固定。現有的滑軌軸和支撐件的連接方式通常包括螺紋連接和焊接兩種方式。
[0003]對于螺紋連接,支撐件上通常設置有貫穿其的通孔,該通孔內和滑軌軸上設置有可以互相配合的螺紋,通過彼此螺紋的旋轉配合以達到固定的目的,但是,此種方式的連接不是非常可靠,會容易發(fā)生滑軌軸的旋轉松脫。
[0004]對于焊接方式,支撐件上設置貫穿其的通孔,滑軌軸在與該通孔配合至預定位置時,通過焊接的方式進行固定,這種方式的固定則相對成本較高。
[0005]有鑒于此,需要一種新型的滑軌組裝系統(tǒng)解決上述問題。
【發(fā)明內容】
[0006]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滑軌組裝系統(tǒng),其可以在保證汽車滑軌軸和支撐件固定的可靠性的同時,降低生產成本。
[0007]本發(fā)明的目的還在于提供一種滑軌組裝方法。
[0008]為實現上述發(fā)明目的之一,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滑軌組裝系統(tǒng),用于汽車滑軌的滑軌軸與支撐件的安裝,所述滑軌組裝系統(tǒng)包括:
基臺,所述基臺上包括用于放置汽車滑軌的工位;
升降機構,其上配合有沖壓裝置,所述升降機構可被控制地進行升降運動;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過控制升降機構進而帶動所述沖壓裝置對所述汽車滑軌軸和支撐件進行沖壓安裝。
[0009]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滑軌組裝系統(tǒng)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沖壓裝置上的沖壓頭。
[0010]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升降機構包括液壓傳動系統(tǒng)。
[0011]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沖壓裝置提供沖壓力的范圍為71噸。
[0012]為實現上述另一發(fā)明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滑軌組裝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51、將汽車滑軌放置于基臺的工位上;
52、將汽車滑軌的滑軌軸與支撐件上的通孔相配合;
53、將升降機構上的沖壓裝置配置于汽車滑軌軸與支撐件的配合處;
54、控制器控制升降機構向下運動,進而帶動沖壓裝置將汽車滑軌軸與支撐件沖壓固定。[0013]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步驟S4之后還包括:
S5、操作控制器控制升降機向上運動,進而帶動沖壓裝置遠離汽車滑軌軸與支撐件配合處。
[001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滑軌組裝系統(tǒng)通過控制器控制升降機構帶動沖壓裝置對基臺工位上的滑軌軸和支撐件配合處進行沖壓固定,其固定效果好,同時成本較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滑軌組裝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滑軌組裝系統(tǒng)中升降機構與沖壓裝置配合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滑軌組裝系統(tǒng)中工位上放置有汽車滑軌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滑軌組裝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以下將結合附圖所示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描述。但這些實施方式并不限制本發(fā)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根據這些實施方式所做出的結構、方法、或功能上的變換均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
[0017]參圖1至圖3,介紹本發(fā)明滑軌組裝系統(tǒng)100的一【具體實施方式】,該滑軌組裝系統(tǒng)100用于滑軌軸21與支撐件30的安裝。在本實施方式中,該滑軌組裝系統(tǒng)100包括基臺
11、升降機構13、以及控制器(圖未示)。
[0018]基臺11上包括用于放置汽車滑軌20的工位12,汽車滑軌20在該工位12上進行后續(xù)的一系列的加工過程。
[0019]升降機構13固定于基臺11上,其上配合有沖壓裝置14,該升降機構13可被控制地進行升降運動。在本實施方式中,該沖壓裝置14上還包括沖壓頭141。升降機構13可以例如包括液壓傳動系統(tǒng),所謂液壓傳動系統(tǒng)即通過液壓泵把機械能轉換成液體的壓力能,液壓控制閥和液壓輔件控制液壓介質的壓力、流量和流動方向,將液壓泵輸出的壓力能傳給執(zhí)行元件,執(zhí)行元件將液體壓力能轉換為機械能,以完成要求的動作。
[0020]控制器通過控制升降機構13進行升降運動進而帶動沖壓裝置14對汽車滑軌軸和支撐件進行沖壓安裝。。控制器可以例如是包括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MCU)的集成電路。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是,微控制器可以包括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 CPU)、只讀存儲模塊(Read-Only Memory, ROM)、隨機存儲模塊(RandomAccess Memory, RAM)、定時模塊、數字模擬轉換模塊(A/D Converter)、以及若干輸入/輸出端口。當然,控制器也可以采用其它形式的集成電路,如特定用途集成電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rgrated Circuits, ASIC)或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 FPGA )等。
[0021]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沖壓裝置14提供的沖壓力的范圍為廣8噸。如此可以保證滑軌軸21和支撐件30的良好配合。
[0022]參圖4,繼續(xù)介紹本發(fā)明滑軌組裝方法的一實施方式。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將汽車滑軌20放置于基臺11的工位12上。作為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本發(fā)明提供的
滑軌組裝系統(tǒng)100可以適應組裝Alpha、EP-11、TESLA等三種汽車滑軌20,適用范圍較廣,可以滿足不同類型生產線的需求。
[0023]S2、將汽車滑軌20的滑軌軸21與支撐件30上的通孔相配合。如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知,支撐件30上具有可以與滑軌軸21相配合的通孔,滑軌軸21被配置為伸入通孔內一預定深度。在本實施方式中,支撐件30的通孔內和滑軌軸21上可以不必設置互相配合的螺紋,如此可以減小工藝的復雜度。
[0024]S3、將升降機構13上的沖壓裝置14配置于汽車滑軌軸21與支撐件30的配合處。
[0025]S4、操作控制器控制升降機構13向下運動,進而帶動沖壓裝置14將汽車滑軌20軸與支撐件30沖壓固定。
[0026]作為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步驟S4之后還包括步驟S5:操作控制器控制升降機向上運動,進而帶動沖壓裝置14遠離汽車滑軌20軸與支撐件30配合處。以便于汽車滑軌20從工位12上被拿下。
[0027]本發(fā)明通過上述實施方式,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過控制器控制升降機構帶動沖壓裝置對基臺工位上的滑軌軸和支撐件配合處進行沖壓固定,其固定效果好,成本較低。
[0028]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方式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
[0029]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詳細說明僅僅是針對本發(fā)明的可行性實施方式的具體說明,它們并非用以限制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凡未脫離本發(fā)明技藝精神所作的等效實施方式或變更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滑軌組裝系統(tǒng),用于汽車滑軌的滑軌軸與支撐件的安裝,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軌組裝系統(tǒng)包括: 基臺,所述基臺上包括用于放置汽車滑軌的工位; 升降機構,其上配合有沖壓裝置,所述升降機構可被控制地進行升降運動;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過控制升降機構進而帶動所述沖壓裝置對所述汽車滑軌軸和支撐件進行沖壓安裝。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滑軌組裝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軌組裝系統(tǒng)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沖壓裝置上的沖壓頭。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滑軌組裝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機構包括液壓傳動系統(tǒng)。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滑軌組裝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沖壓裝置提供沖壓力的范圍為7?8噸。
5.一種運用權利要求1至4之任意一項所述的滑軌組裝系統(tǒng)的滑軌組裝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將汽車滑軌放置于基臺的工位上; S2、將汽車滑軌的滑軌軸與支撐件上的通孔相配合; S3、將升降機構上的沖壓裝置配置于汽車滑軌軸與支撐件的配合處; S4、控制器控制升降機構向下運動,進而帶動沖壓裝置將汽車滑軌軸與支撐件沖壓固定。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4之后還包括: S5、操作控制器控制升降機向上運動,進而帶動沖壓裝置遠離汽車滑軌軸與支撐件配合處。
【文檔編號】B21D39/00GK103537567SQ201210236841
【公開日】2014年1月29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7月10日
【發(fā)明者】李佳 申請人:蘇州工業(yè)園區(qū)高登威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