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鏜床螺紋孔加工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床加工設備,具體涉及一種鏜床螺紋孔加工裝置,適用各種普通鏜床對大型工件上螺紋孔的攻絲,屬機械加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在中小型企業里,對于工件上內螺紋的加工,我們通常采用三種方法。一是針對MlO以下的螺紋孔,采用手電鉆鉆底孔,然后鉗工攻絲;二是對于MlO以上且小于M64的螺紋孔采用鉆床加工,這也是最常用的加工螺紋的方法;三是偏大的螺紋孔則采用挑扣的方法。針對較大工件的螺紋孔,在加工條件允許的前提下,也可采用磁座鉆進行加工。但是,對于一些大型工件上,特別是位置特殊的螺紋孔,以上方法就無法實現對螺紋孔的加工。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鏜床螺紋孔加工裝置,該裝置包括鏜床主軸及與之連接的機用絲錐,所述的鏜床主軸內有刀桿,通過銷與端軸連接,三爪卡盤由螺栓固定在端軸上,絲錐通過過渡套由三爪卡盤夾緊。該裝置在生產加工時利用簡單的生產設備即可完成,并且在使用時便于裝卸刀具,并適用各種普通鏜床對大型工件上螺紋孔攻絲的應用。本實用新型是以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鏜床螺紋孔加工裝置,該裝置包括鏜床主軸及與之連接的機用絲錐,其特征是所述的鏜床主軸內有刀桿,刀桿前端有通槽及開口,刀桿通過銷與端軸連接,所述的端軸的另一端有三爪卡盤,通過螺栓固定在端軸上;所述的三爪卡盤通過過渡套緊固絲錐。所述的端軸內孔與過渡套末端配合并定位,并由三爪卡盤夾住,過渡套內鎖緊絲錐。所述的刀桿后端為莫氏錐面,刀桿前端經由銷與端軸連接。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該裝置結構簡單,易于操作,經實踐證明,此方法簡便易行,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利用普通鏜床加工大型工件上螺紋孔的方法,且降低了生產成本。
以下結合附圖
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圖I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中1、鏜床主軸,2、刀桿,3、銷,4、端軸,5、螺栓,6、三爪卡盤,7、過渡套,8、絲錐。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一種鏜床螺紋孔加工裝置,該裝置包括鏜床主軸I及與之連接的機用絲錐8,所述的鏜床主軸內有刀桿2,刀桿前端有通槽及開口,刀桿通過銷3與端軸4連接,所述的端軸的另一端有三爪卡盤6,通過螺栓5固定在端軸上;所述的
三爪卡盤通過過渡套7緊固絲錐8。所述的端軸(4)內孔與過渡套(7)末端配合并定位,并由三爪卡盤夾住,過渡套內鎖緊絲錐(8)。所述的刀桿(2)后端為莫氏錐面,刀桿前端經由銷(3)與端軸(4)連接。
工作過程攻絲前,在鏜床上先鉆出工件上的螺紋底孔,然后利用此裝置進行攻絲加工。所述的刀桿后端莫氏錐面需配磨,前端經由銷與端軸連接,通過銷傳遞主軸旋轉帶來的扭矩,同時,端軸在切削力的作用下帶動銷在鍵槽內軸向自由滑動,并實現刀具的進給運動。
權利要求1.一種鏜床螺紋孔加工裝置,該裝置包括鏜床主軸(I)及與之連接的機用絲錐(8),其特征是所述的鏜床主軸內有刀桿(2),刀桿前端有通槽及開口,刀桿通過銷(3)與端軸(4)連接,所述的端軸的另一端有三爪卡盤(6),通過螺栓(5)固定在端軸上;所述的三爪卡盤通過過渡套(7)緊固絲錐(8)。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鏜床螺紋孔加工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端軸(4)內孔與過渡套(7 )末端配合并定位,并由三爪卡盤夾住,過渡套內鎖緊絲錐(8 )。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鏜床螺紋孔加工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刀桿(2)后端為莫氏錐面,刀桿前端經由銷(3)與端軸(4)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床加工設備,具體涉及一種鏜床螺紋孔加工裝置,適用各種普通鏜床對大型工件上螺紋孔的攻絲,屬機械加工技術領域。該裝置包括鏜床主軸及與之連接的機用絲錐,其特征是所述的鏜床主軸內有刀桿,刀桿前端有通槽及開口,刀桿通過銷與端軸連接,所述的端軸的另一端有三爪卡盤,通過螺栓固定在端軸上;所述的三爪卡盤通過過渡套緊固絲錐。該裝置在生產加工時利用簡單的生產設備即可完成,并且在使用時便于裝卸刀具,并適用各種普通鏜床對大型工件上螺紋孔攻絲的應用。
文檔編號B23G1/46GK202591759SQ20122018949
公開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28日
發明者王圣蓮 申請人:徐州壓力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