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零件加工凸輪分配機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020562閱讀:428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零件加工凸輪分配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機械或電器零部件加工領域,尤其是對一種接線柱類零件進行加工的機械結構。
背景技術
工業(yè)生產(chǎn)中往往需要不同用途或不同結構的零件,使之與相關設備相配套,本發(fā)明尤指一種電器零件,如用于連接電力線路的接線柱,現(xiàn)有生產(chǎn)接線柱的機械,多數(shù)采用傳統(tǒng)方式而完成送料、打孔、切斷等工序,它至少需要多臺加工設備完成或依靠人工操作,電能損耗量大,需要投入較大的勞動力成本,自動化程度差,零件加工質(zhì)量難以保證,因此,有必要在此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具有送料、打孔、切斷等功能的一體式零件加工機構。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零件加工凸輪分配機構。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
提供一種零件加工凸輪分配機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機座上設置的驅動軸,所述驅動軸上依序設置有第一凸輪、第二凸輪、第三凸輪、第四凸輪、第五凸輪、第六凸輪,所述第一凸輪與所述機座左側第一杠桿座上的第一杠桿一端旋轉左側配合;所述第二凸輪與所述機座正面第二杠桿座上的第二杠桿一端配合;所述第三凸輪與所述機座俯視面上固定設置的第一頂桿配合,所述第四凸輪在所述機座俯視面上與所述第一頂桿相鄰設置的第二頂桿配合,所述第三凸輪與第四凸輪的形狀相同,凸起方向垂直,所述驅動軸轉動時,第一頂桿與第二頂桿交替頂起或落下;所述第五凸輪與所述機座內(nèi)設置的第三頂桿一端配合,所述第三頂桿另一端與第三杠桿座上的第三杠桿一端配合;所述第六凸輪與所述機座右側第四杠桿座上的第四杠桿一端旋轉右側配合;所述第一凸輪的左凸起面與第六凸輪的右凸起面相對設置;所述第一杠桿另一端用于產(chǎn)生左右位移動作,所述第二杠桿另一端用于產(chǎn)生進出位移動作,所述第三杠 桿另一端用于產(chǎn)生頂出縮回動作;所述第一頂桿、第二頂桿的交替頂起或落下與第四杠桿另一端產(chǎn)生左右位移動作配合。如上所述的零件加工凸輪分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杠桿另一端連接所述機座上設置的零件打孔裝置;并控制所述零件打孔裝置的鉆頭產(chǎn)生橫向打孔動作。如上所述的零件加工凸輪分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杠桿另一端連接所述機座上設置的活動拖板;并控制零件切斷裝置的刀片產(chǎn)生切斷動作。如上所述的零件加工凸輪分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杠桿另一端連接所述機座上設置的另一零件打孔裝置或零件開槽、切斷裝置;該處可根據(jù)需要而進行替代設置;并控制所述另一零件打孔裝置的另一鉆頭產(chǎn)生由內(nèi)向外的打孔動作或者零件開槽、切斷裝置的刀頭進行開槽、切斷動作。如上所述的零件加工凸輪分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輪、第二凸輪的凸起面在所述驅動軸上設置的角度,與第三凸輪、第四凸輪的凸起面在所述驅動軸上設置的角度,與加工工序動作相協(xié)調(diào)。如上所述的零件加工凸輪分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輪由一轉輪和其上連接的左凸輪塊構成。如上所述的零件加工凸輪分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凸輪由另一轉輪和其上連接的右凸輪塊構成。本發(fā)明所述機構可應用于附圖4、5所示接線柱自動送料切斷打孔機上,請參見后述實施例。本發(fā)明提高了接線柱類零件的加工定位精度,具有集成度和自動化程度高,具有節(jié)約能源,減少排放,利于環(huán)保的效果,為多用途不同構造的零件加工提供了一種機械設置。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圖。圖2是圖1變換視角后的結構圖。圖3是圖2的分解結構圖。圖4和圖5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例結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1至附圖5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但并不限于以下實施例:
參見圖1至圖3,提供一種零件加工凸輪分配機構,它包括一機座9上設置的驅動軸1,所述驅動軸I上設置有一鏈輪2,通過鏈輪2帶動驅動軸I轉動,所述驅動軸I上依序設置有第一凸輪3、第二凸輪4、第三凸輪5、第四凸輪6、第五凸輪7、第六凸輪8,所述第一凸輪3與所述機座9左側第一杠桿座上的第一杠桿31 —端旋轉左側配合;所述第二凸輪4與所述機座9正面第二杠桿座上的第二杠桿41 一端配合;所述第三凸輪5與所述機座9俯視面上固定設置的第一頂桿51配合,所述第四凸輪6與所述機座9俯視面上與所述第一頂桿51相鄰設置的第二頂桿61配合,所述第三凸輪5與第四凸輪6的形狀相同,凸起方向垂直,當所述驅動軸I轉動時,第一頂桿51與第二頂桿61交替頂起或落下;所述第五凸輪7與所述機座內(nèi)設置的第三頂桿72 —端配合,所述第三頂桿72另一端與第三杠桿座上的第三杠桿71 —端配合;所述第六凸輪8與所述機座9右側第四杠桿座上的第四杠桿81 —端旋轉右側配合;所述第一凸輪3的左凸起面與第六凸輪8的右凸起面相對設置;便于送料工序與打孔工序相配合。所述第一杠桿31另一端用于產(chǎn)生左右位移動作,所述第二杠桿41另一端用于產(chǎn)生進出位移動作,所述第三杠桿71另一端用于產(chǎn)生頂出縮回動作;所述第一頂桿51、第二頂桿61的交替頂起或落下與第四杠桿81另一端產(chǎn)生左右位移動作配合。
參見圖4和圖5:
所述第一杠桿31另一端連接所述機座9上設置的零件打孔裝置;并控制所述零件打孔裝置上的鉆頭產(chǎn)生橫向打孔動作。所述第二杠桿41另一端連接所述機座9上設置的活動拖板;并控制零件切斷裝置的刀片產(chǎn)生切斷動作。所述第三杠桿71另一端連接所述機座9上設置的另一零件打孔裝置;并控制所述另一零件打孔裝置的另一鉆頭產(chǎn)生由內(nèi)向外的打孔動作。圖4中所示零件打孔裝置的安裝處設置為零件開槽、切斷裝置;并控制所述零件開槽、切斷裝置的刀頭進行開槽、切斷動作。所述第一凸輪3、第二凸輪4的凸起面在所述驅動軸上設置的角度,與第三凸輪5、第四凸輪6的凸起面在所述驅動軸I上設置的角度,與加工工序動作相協(xié)調(diào)。所述第一凸輪3由一轉輪和其上連接的左凸輪塊32構成。所述第六凸輪8由另一轉輪和其上連接的右凸輪塊82構成。下面進一步描述本發(fā)明的應用實施例:
參見附圖4、5所示,提供一種接線柱自動送料切斷打孔機,其工作過程是:通過鏈輪2帶動所述驅動軸I轉動,在第三凸輪5和第四凸輪6、第六凸輪8作用下,由第一頂桿51控制的第一鉗手和第二頂桿61控制的第二鉗手分別張緊和松開,通過第六凸輪8送料后退回;由第一凸輪3和第五凸輪7分別間接控制的鉆頭對接線柱坯體進行不同方向的打孔,不同方向的打孔完成后復位時,由第二凸輪4間接控制的刀片對接線柱進行切斷;上述動作同步依序完成,并由第一凸輪3至第六凸輪8在驅動軸2上按凸起面設置方向合理組合后共同決定。上文雖然已示出了本發(fā)明的詳盡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發(fā)明的前提下,可進行部分修改和變更;上文的描述和附圖中提及的內(nèi)容僅作為說明性的例證,并非是對本發(fā)明的限制,具有上述技術特征的零件加工凸輪分配機構,均落入本專利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零件加工凸輪分配機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機座上設置的驅動軸,所述驅動軸上依序設置有第一凸輪、第二凸輪、第三凸輪、第四凸輪、第五凸輪、第六凸輪,所述第一凸輪與所述機座左側第一杠桿座上的第一杠桿一端旋轉左側配合;所述第二凸輪與所述機座正面第二杠桿座上的第二杠桿一端配合;所述第三凸輪與所述機座俯視面上固定設置的第一頂桿配合,所述第四凸輪在所述機座俯視面上與所述第一頂桿相鄰設置的第二頂桿配合,所述第三凸輪與第四凸輪的形狀相同,凸起方向垂直,所述驅動軸轉動時,第一頂桿與第二頂桿交替頂起或落下;所述第五凸輪與所述機座內(nèi)設置的第三頂桿一端配合,所述第三頂桿另一端與第三杠桿座上的第三杠桿一端配合;所述第六凸輪與所述機座右側第四杠桿座上的第四杠桿一端旋轉右側配合;所述第一凸輪的左凸起面與第六凸輪的右凸起面相對設置;所述第一杠桿另一端用于產(chǎn)生左右位移動作,所述第二杠桿另一端用于產(chǎn)生進出位移動作,所述第三杠桿另一端用于產(chǎn)生頂出縮回動作;所述第一頂桿、第二頂桿的交替頂起或落下與第四杠桿另一端產(chǎn)生左右位移動作配合。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零件加工凸輪分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杠桿另一端連接所述機座上設置的零件打孔裝置;并控制所述零件打孔裝置的鉆頭產(chǎn)生橫向打孔動作。
3.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零件加工凸輪分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杠桿另一端連接所述機座上設置的活動拖板;并控制零件切斷裝置的刀片產(chǎn)生切斷動作。
4.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零件加工凸輪分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杠桿另一端連接所述機座上設置的另一零件打孔裝置;并控制所述另一零件打孔裝置的另一鉆頭產(chǎn)生由內(nèi)向外的打孔動作。
5.按權利要求4所述的零件加工凸輪分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零件打孔裝置位置安裝處設置為零件開槽、切斷裝置。
6.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零件加工凸輪分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輪由一轉輪和其上連接的左凸輪塊構成。
7.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零件加工凸輪分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凸輪由另一轉輪和其上連接的右凸輪塊構成。
全文摘要
零件加工凸輪分配機構,包括一機座上設置的驅動軸,驅動軸上依序設置有第一至第六凸輪,第一凸輪與機座左側第一杠桿座上的第一杠桿一端旋轉左側配合;第二凸輪與機座正面第二杠桿座上的第二杠桿一端配合;第三凸輪與機座俯視面上固定設置的第一頂桿配合,第四凸輪在機座俯視面上與第一頂桿相鄰設置的第二頂桿配合,所述第六凸輪與所述機座右側第四杠桿座上的第四杠桿一端旋轉右側配合;第一凸輪的左凸起面與第六凸輪的右凸起面相對設置;第一杠桿另一端用于產(chǎn)生左右位移動作,第二杠桿另一端用于產(chǎn)生進出位移動作,第三杠桿另一端用于產(chǎn)生頂出縮回動作;第一頂桿、第二頂桿的交替頂起或落下與第四杠桿另一端產(chǎn)生左右位移動作配合;本發(fā)明具有集成度和自動化程度高,為多用途不同構造的零件加工提供了一種機械設置。
文檔編號B23Q7/00GK103084841SQ201310010440
公開日2013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月11日
發(fā)明者楊小龍, 楊興龍 申請人:臺州市盛業(yè)設備制造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荆门市| 宁蒗| 酒泉市| 河源市| 万安县| 同江市| 三原县| 黄浦区| 万州区| 临漳县| 郑州市| 德格县| 环江| 洞头县| 上思县| 五常市| 林州市| 万盛区| 高要市| 修文县| 志丹县| 于田县| 双辽市| 台安县| 达拉特旗| 五莲县| 清徐县| 武强县| 浑源县| 蓝田县| 黎平县| 南岸区| 桐城市| 亳州市| 金寨县| 和平区| 称多县| 镇康县| 安岳县| 闵行区| 广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