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噴霧殼自動裝配噴霧芯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噴霧殼自動裝配噴霧芯裝置,包括:噴霧殼裝配機構,包括裝配頭、驅動機構和頂上機構,驅動機構包括摩擦塊和傳動組件;裝配頭具有環形軸體,該環形軸體沿其周圈設有與噴霧殼的裝芯孔相對應的讓位孔;壓芯機構,包括壓芯氣缸和壓芯桿;裝配平臺,裝配頭可轉動地安裝于裝配平臺上方,裝配平臺設有孔徑小于噴霧殼外徑并可供摩擦塊通過的第一通孔,驅動機構及頂上機構安裝于裝配平臺下方,摩擦塊配合于第一通孔正下方,摩擦塊通過頂上機構及傳動組件將輸送至第一通孔上的噴霧殼頂起及套裝于裝配頭并帶動裝配頭轉動;壓芯桿將輸送至裝配頭讓位孔處的噴霧芯壓入噴霧殼。本發明實現了噴霧殼自動裝配噴霧芯的過程。
【專利說明】一種噴霧殼自動裝配噴霧芯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自動化裝配設備,特別是涉及一種噴霧殼自動裝配噴霧芯裝置?!颈尘凹夹g】
[0002]目前,現有技術的噴霧殼安裝噴霧芯是采用人工裝配的方式實現的,具體是采用人工將噴霧芯一個個放在固定的工裝上,再把噴霧殼放在工裝上面,并用力下壓,以此完成噴霧殼和噴霧芯的裝配過程。對于較深的噴霧殼,則采用將噴霧芯一個個放進噴霧殼,再用固定的治具把噴霧芯一個個壓到位的方式實現噴霧殼與噴霧芯的裝配過程。顯然,現有技術這種采用人工將噴霧芯裝配于噴霧殼的方式存在如下不足之處:裝配效率低;工人的勞動強度大,需要浪費大量的人力資源。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之不足,提供一種噴霧殼自動裝配噴霧芯裝置,其能夠代替人工實現噴霧殼自動裝配噴霧芯的過程,從中不僅大大提高了裝配效率,還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節省了大量人力資源。
[0004]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噴霧殼自動裝配噴霧芯裝置,包括:
[0005]噴霧殼裝配機構,包括至少一裝配頭、驅動機構和用于抬升驅動機構的頂上機構,驅動機構包括用于頂起噴霧殼并帶動噴霧殼轉動的摩擦塊和與摩擦塊相連接以帶動摩擦塊轉動的傳動組件;裝配頭具有用于套裝噴霧殼內環的環形軸體,該環形軸體沿其周圈設有多個與噴霧殼的裝芯孔上下相對應并供噴霧芯穿過以裝入噴霧殼的讓位孔;
[0006]壓芯機構,用于將噴霧芯壓入噴霧殼;該壓芯機構包括壓芯氣缸和與壓芯氣缸相聯動的壓芯桿;
[0007]裝配平臺,裝配頭可轉動地安裝于裝配平臺上方,裝配平臺對應裝配頭下方設有一孔徑小于噴霧殼外徑并可供摩擦塊通過的第一通孔,驅動機構及頂上機構安裝于裝配平臺下方,且摩擦塊配合于第一通孔正下方,該摩擦塊通過頂上機構及傳動組件將輸送至第一通孔上的噴霧殼頂起及套裝于裝配頭并帶動裝配頭轉動;壓芯桿活動安裝于裝配頭上方,以將輸送至裝配頭讓位孔處的噴霧芯壓入噴霧殼。
[0008]還包括用于將噴霧殼輸送至所述裝配平臺的第一通孔處的噴霧殼送料機構,以及用于將噴霧芯輸送至所述裝配頭的讓位孔處的噴霧芯送料機構。
[0009]還包括卸料機構,該卸料機構包括安裝于所述裝配平臺的卸料氣缸、與該卸料氣缸相聯動并可上下移動的卸料板和用于檢測卸料板是否完成卸料動作并將信號反饋給卸料氣缸的第一磁感應開關;該卸料板端部具有一卸料孔或弧形卸料槽,且該卸料孔或卸料槽的孔徑小于噴霧殼外環的外徑,該卸料孔或卸料槽活動套裝于所述裝配頭外側,供卸料板通過向下運動將裝配完噴霧芯的噴霧殼撥離所述裝配頭。
[0010]所述噴霧殼送料機構包括噴霧殼進料組件和移料定位組件,噴霧殼進料組件包括一端設有出料口的進料盤、安裝于該進料盤底端并通過振動實現進料盤送料的直線振軌和用于檢測噴霧殼是否輸送至下述噴霧殼定位塊并將信號反饋給下述縱向移位氣缸的第一光電檢測線,進料盤的出料口與所述裝配平臺的一側相承接;移料定位組件包括安裝于所述裝配平臺另一側的橫向移位氣缸及縱向移位氣缸、噴霧殼定位塊、用于檢測縱向移位氣缸是否運動到位并將信號反饋給橫向移位氣缸的第二磁感應開關和用于檢測橫向移位氣缸是否運動到位并將信號反饋給縱向移位氣缸及所述頂上機構的第三磁感應開關;噴霧殼定位塊的一端具有一用于推送噴霧殼的弧形容納槽,該噴霧殼定位塊的另一端與橫向移位氣缸的活塞桿相固接,橫向移位氣缸與縱向移位氣缸的活塞桿相固接,以推動噴霧殼定位塊運動,將噴霧殼輸送至所述裝配平臺的第一通孔處。
[0011]所述頂上機構包括豎直安裝于所述裝配平臺下方的頂上氣缸、用于檢測頂上氣缸是否運動到位并將信號反饋給所述縱向移位氣缸或下述電機或所述卸料氣缸的第四磁感應開關;所述第三磁感應開關將信號反饋給頂上氣缸;所述傳動組件包括電機、皮帶、第一皮帶輪、第二皮帶輪、至少一軸承、定位套、頂位柱、電機固定板,頂上氣缸的活塞桿朝上,并與電機固定板相固接,電機安裝于該電機固定板,頂位柱豎直安裝于電機固定板,定位套通過軸承可轉動地套裝于頂位柱,第一皮帶輪固定套裝于電機的轉軸,第二皮帶輪固定套裝于定位套,且第一皮帶輪與第二皮帶輪之間通過皮帶相傳動連接,所述摩擦塊呈外徑小于噴霧殼底端內徑以套入噴霧殼底端內圈的圓柱體結構,所述摩擦塊固接于定位套的頂端。
[0012]所述噴霧芯送料機構包括噴霧芯進料組件和推芯組件;噴霧芯進料組件包括安裝于所述裝配平臺并用于排列噴霧芯的振動盤、內徑與噴霧芯相適配以供噴霧芯直線排列前行的透明管、進料管和用于檢測噴霧芯是否輸送到位的第二光電檢測線,振動盤的出料端通過透明管與進料管的頂端進料口相連接;推芯組件包括水平安裝于所述操作平臺上方的推芯氣缸、安裝于所述裝配頭上方的推芯下蓋板和滑動配合于推芯下蓋板上的推芯塊,推芯下蓋板設有一供噴霧芯通過以進入所述裝配頭的讓位孔的第二通孔,推芯塊的一端對應設有一用于承接噴霧芯并供噴霧芯通過的第三通孔,進料管豎直安裝于推芯塊上方,該推芯塊的另一端與推芯氣缸的活塞桿相固接,以受推芯氣缸推動將從進料管出料口落入其第三通孔中的噴霧芯輸送至推芯下蓋板的第二通孔內;推芯組件還包括用于檢測噴霧芯是否輸送至推芯下蓋板的第二通孔內并將信號反饋給所述壓芯氣缸的第五磁感應開關;所述噴霧殼裝配機構還包括用于檢測套裝于裝配頭的噴霧殼是否旋轉到位并將信號反饋給推芯氣缸的光電檢測開關;所述壓芯機構還包括用于檢測所述壓芯氣缸是否往返到位并將信號反饋給推芯氣缸的第六磁感應開關。
[0013]所述推芯組件還包括豎直安裝于所述裝配平臺上方的上下移位氣缸、用于檢測噴霧殼是否套裝到位并將信號反饋給上下移位氣缸的接近開關和用于檢測上下移位氣缸是否運動到位并將信號反饋給上下移位氣缸的第七磁感應開關,上下移位氣缸的活塞桿朝下,所述推芯下蓋板、推芯氣缸和推芯塊分別與該上下移位氣缸的活塞桿相聯動。
[0014]還包括至少一彈簧,所述裝配頭通過一固定板可轉動和上下移動地吊裝于所述裝配平臺上方,彈簧頂緊于所述裝配頭頂端與固定板之間。
[0015]所述噴霧殼進料組件還包括至少一噴霧殼進料板和一噴霧殼限位塊,噴霧殼進料板形成有U字形進料通道,該噴霧殼進料板倒扣于所述裝配平臺頂面,且其進料通道的一端與所述進料盤的出料口相對接,其進料通道的另一端與所述噴霧殼定位塊的弧形容納槽相對應;噴霧殼限位塊裝配于所述裝配平臺,并對噴霧殼進料板形成限位。
[0016]所述卸料機構還包括一卸料斗,該卸料斗的一端承接于所述裝配平臺的一側端緣,并近鄰所述第一通孔;還包括一底板,所述裝配平臺通過若干柱子架設于該底板上方,所述直線振軌安裝于該底板。
[0017]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8]1、其采用上述噴霧殼裝配機構、壓芯機構和裝配平臺構成噴霧殼自動裝配噴霧芯裝置,實現了噴霧殼裝配噴霧芯的自動化過程,從中不僅能夠保證產品的裝配質量和大大提高裝配效率,還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和節省了大量人力資源;
[0019]2、其采用噴霧殼送料機構和噴霧芯送料機構實現噴霧殼和噴霧芯的自動送料過程,進一步提高了本發明的裝配效率;
[0020]3、由于其還包括一卸料機構,且該卸料機構包括卸料氣缸和卸料板,使得本發明能夠在噴霧殼裝配好噴霧芯后實現自動卸料過程,從中完善整個裝置和進一步提高本發明的裝配效率。
[0021]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本發明的一種噴霧殼自動裝配噴霧芯裝置不局限于實施例。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2]圖1是本發明的爆炸示意圖;
[0023]圖2是本發明的立體構造示意圖;
[0024]圖3是本發明的主視圖;
[0025]圖4是本發明的卸料機構的爆炸示意圖;
[0026]圖5是本發明的進料組件的爆炸示意圖;
[0027]圖6是本發明的移料定位組件的爆炸示意圖;
[0028]圖7是本發明的頂上機構和驅動機構的爆炸示意圖;
[0029]圖8是本發明的裝配頭部分的爆炸示意圖;
[0030]圖9是本發明的壓芯機構和推芯組件的爆炸示意圖;
[0031]圖10是本發明的壓芯機構和推芯組件的剖視圖;
[0032]圖11是本發明的動作示意圖一;
[0033]圖12是本發明的動作示意圖二。
【具體實施方式】
[0034]實施例,請參見圖1-圖10所示,本發明的一種噴霧殼自動裝配噴霧芯裝置,包括:
[0035]噴霧殼裝配機構,包括三種用于套裝噴霧殼內環的裝配頭4 (三種裝配頭對應三種類型的噴霧殼:小八芯噴霧殼、大八芯噴霧殼和十芯噴霧殼,裝配時通過更換裝配頭,即可對不同類型的噴霧殼進行自動裝配噴霧芯)、驅動機構6和用于抬升驅動機構6的頂上機構5,各裝配頭4分別包括環形軸體48和一體相接于環形軸體頂端的片體49,環形軸體48的內圈可用于套裝噴霧殼的內環部分,環形軸體48沿其周圈設有多個底端通向外界,頂端貫通片體49的讓位孔47,該多個讓位孔47分別與噴霧殼的各個裝芯孔一一相對應,用于供噴霧芯穿過以裝入噴霧殼;驅動機構6包括用于頂起噴霧殼并帶動噴霧殼轉動的摩擦塊61和與摩擦塊61相連接以帶動摩擦塊61轉動的傳動組件,具體摩擦塊61呈外徑小于噴霧殼底端內徑圓柱體結構,摩擦塊61向上運動并頂起噴霧殼時,該摩擦塊61剛好套入噴霧殼的底端內圈中;
[0036]壓芯機構7,用于將輸送至裝配位置的噴霧芯壓入噴霧殼;該壓芯機構7包括壓芯氣缸72和與壓芯氣缸72相聯動的壓芯桿71 ;
[0037]裝配平臺9,裝配頭4可轉動地安裝于該裝配平臺9上方,裝配平臺9對應裝配頭4下方設有一孔徑小于噴霧殼外徑并可供摩擦塊61通過的第一通孔91,驅動機構6及頂上機構5安裝于裝配平臺9下方,且摩擦塊61配合于第一通孔91正下方,該摩擦塊61通過頂上機構5及傳動組件將輸送至第一通孔91上的噴霧殼頂起及套裝于裝配頭4并帶動裝配頭4轉動;壓芯桿71活動安裝于裝配頭4上方,以受壓芯氣缸72作用將輸送至裝配頭4的讓位孔47處的噴霧芯壓入噴霧殼。
[0038]作為一種優選,本發明還包括噴霧殼送料機構,用于將噴霧殼輸送至上述裝配平臺的第一通孔91處,以及,噴霧芯送料機構,用于將噴霧芯輸送至裝配頭4的讓位孔處。
[0039]作為一種優選,本發明還包括卸料機構8,如圖4所示,該卸料機構8包括采用第一氣缸固定板84豎直安裝于裝配平臺9的卸料氣缸81、與該卸料氣缸81相聯動并可上下移動的卸料板82和用于檢測卸料板82是否完成卸料動作并將信號反饋給卸料氣缸81的第一磁感應開關83,該第一磁感應開關83安裝于卸料氣缸81 ;該卸料板82端部具有一弧形卸料槽86 (當然,也可以是卸料孔),且該卸料槽86的孔徑小于噴霧殼外環的外徑,該卸料槽86活動套裝于上述裝配頭4外側,供卸料板82通過向下運動將裝配完噴霧芯的噴霧殼撥離裝配頭4。
[0040]作為一種優選,上述噴霧殼送料機構包括噴霧殼進料組件I和移料定位組件2。如圖5所示,噴霧殼進料組件I包括傾斜設置且其一端設有錐形出料口的進料盤11、安裝于該進料盤11底端并通過振動實現進料盤11送料的直線振軌12和用于檢測噴霧殼是否輸送至下述噴霧殼定位塊并將信號反饋給下述縱向移位氣缸22的第一光電檢測線17 (如圖6所示),進料盤11的出料口與裝配平臺9的右側相承接。如圖6所示,移料定位組件2包括橫向移位氣缸21、縱向移位氣缸22、噴霧殼定位塊23、用于檢測縱向移位氣缸22是否運動到位并將信號反饋給上述橫向移位氣缸21的第二磁感應開關24和用于檢測橫向移位氣缸21是否運動到位并將信號反饋給頂上機構5和縱向移位氣缸22的第三磁感應開關27,該第二磁感應開關24安裝于縱向移位氣缸22,第三磁感應開關27安裝于橫向移位氣缸21。噴霧殼定位塊23的一端具有一用于推送噴霧殼的弧形容納槽231,該噴霧殼定位塊23的另一端與橫向移位氣缸21的活塞桿相固接,橫向移位氣缸21與縱向移位氣缸22的活塞桿相固接,縱向移位氣缸22采用一第二氣缸固定板25縱向安裝于裝配平臺9的左側,其與橫向移位氣缸21相互配合,推動噴霧殼定位塊23運動,將噴霧殼輸送至裝配平臺9的第一通孔91處。這里,當待裝配噴霧芯的噴霧殼為小八芯噴霧殼時,可以在噴霧殼定位塊23頂面安裝一噴霧殼壓塊26,而對應大八芯噴霧殼和十芯噴霧殼,則可以不用安裝噴霧殼壓塊26。
[0041]作為一種優選,如圖7所不,上述頂上機構5包括頂上氣缸51、用于檢測頂上氣缸51是否運動到位并將信號反饋給上述縱向移位氣缸22或下述電機69或上述卸料氣缸81的第四磁感應開關54,該第四磁感應開關54安裝于頂上氣缸51。上述第三磁感應開關27將信號反饋給頂上氣缸51,該頂上氣缸51采用第三氣缸固定板52和兩固定柱53豎直吊裝于裝配平臺9下方;傳動組件包括電機69、皮帶63、第一皮帶輪691、第二皮帶輪64、兩軸承65、定位套62、頂位柱66、電機固定板67,頂上氣缸51的活塞桿朝上,并與電機固定板67相固接,電機69安裝于該電機固定板67,頂位柱66豎直安裝于電機固定板67,定位套62通過軸承65可轉動地套裝于頂位柱66,第一皮帶輪691固定套裝于電機69的轉軸,第二皮帶輪64固定套裝于定位套62,且第一皮帶輪691與第二皮帶輪64之間通過皮帶63相傳動連接,上述摩擦塊61固接于定位套62的頂端。這里,作為優選方式,還可采用兩導向套68配合導向柱(圖中未體現)將電機固定板67與裝配平臺9底面相連接,以此對電機固定板67的上下動作進行導向。
[0042]作為一種優選,如圖2、圖9、圖10所示,噴霧芯送料機構包括噴霧芯進料組件和推芯組件;噴霧芯進料組件包括安裝于裝配平臺9后段并用于排列噴霧芯的振動盤31、內徑與噴霧芯相適配以供噴霧芯直線排列前行的透明管32、進料管33和用于檢測噴霧芯是否輸送到位的第二光電檢測線34,振動盤31安裝于裝配平臺9的后端部,該振動盤31的出料端通過透明管32與進料管33的頂端進料口相連接;推芯組件包括水平安裝于操作平臺上方的推芯氣缸35、安裝于裝配頭4上方的推芯下蓋板36和滑動配合于推芯下蓋板36上的推芯塊37,推芯下蓋板36設有一供噴霧芯通過以進入裝配頭4的讓位孔47的第二通孔361,推芯塊37的一端對應設有一用于承接噴霧芯并供噴霧芯通過的第三通孔371,進料管33豎直安裝于推芯塊37上方,該推芯塊37的另一端與推芯氣缸35的活塞桿相固接,以受推芯氣缸35推動將從進料管33出料口落入其第三通孔371中的噴霧芯輸送至推芯下蓋板36的第二通孔361內;推芯組件還包括用于檢測噴霧芯是否輸送至推芯下蓋板36的第二通孔361內并將信號反饋給壓芯氣缸72的第五磁感應開關351,該第五磁感應開關351安裝與推芯氣缸35 ;噴霧殼裝配機構還包括用于檢測套裝于裝配頭4的噴霧殼是否旋轉到位并將信號反饋給推芯氣缸35的光電檢測開關48 (如圖5所示),該光電檢測開關48通過一固定塊49安裝與裝配平臺9上方。上述壓芯機構7還包括用于檢測所述壓芯氣缸72是否往返到位并將信號反饋給推芯氣缸35的第六磁感應開關73,該第六磁感應開關73安裝于壓芯氣缸72。
[0043]作為一種優選,上述推芯組件還包括豎直安裝于裝配平臺9上方的上下移位氣缸39、用于檢測噴霧殼是否套裝到位并將信號反饋給上下移位氣缸39的接近開關391和用于檢測上下移位氣缸39是否運動到位并將信號反饋給上下移位氣缸39的第七磁感應開關392,該第七磁感應開關392安裝于上下移位氣缸39。上下移位氣缸39的活塞桿朝下,上述推芯下蓋板36、推芯氣缸35和推芯塊37分別與該上下移位氣缸39的活塞桿相聯動,具體,推芯組件還包括一推芯上蓋板38,上述推芯下蓋板36通過位于其頂面的推芯上蓋板38與上下移位氣缸39的活塞桿相固接,推芯下蓋板36形成有一滑槽,其第二通孔361正位于該滑槽的端部,上述推芯塊37滑動配合于該滑槽內;由于推芯上蓋板38覆蓋于推芯上蓋板38頂面,因而該推芯上蓋板38也設有一個能夠與推芯塊37的第三通孔371上下相對應的第四通孔381,用于供噴霧芯通過并落入推芯塊37的第三通孔371內。這里,上下移位氣缸39的設計,是為了防止噴霧殼還沒裝配于裝配頭4時,裝配頭4與推芯下蓋板36的間隙太小,形成摩擦力,或噴霧殼裝配于裝配頭4后,裝配頭4與推芯下蓋板36之間的間隙過大,導致噴霧芯下壓進裝配頭4時出現倒掉現象。因此,采用上下移位氣缸39可以對裝配頭4與推芯下蓋板36之間的間隙進行補償。
[0044]作為一種優選,本發明還包括三個彈簧42,用于與上述三種裝配頭4配合。如圖8所示,上述裝配頭4通過一固定板44可轉動和上下移動地吊裝于裝配平臺9上方,彈簧42頂緊于裝配頭4頂端與固定板44之間。具體為:各裝配頭4頂面固接一豎直的轉軸41,固定板搭架于裝配平臺9上方(上述壓芯氣缸72正安裝于該固定板44上),該固定板44設有三個上下貫通并套裝有導套43的第五通孔,三個轉軸的頂部分別活動穿過對應的導套43,并于固定板44頂面采用定位塊45配合墊片46及螺釘(圖中未體現)進行連接定位:三個定位塊45分別設有一可彈性變形的夾槽451,三個轉軸41的頂部分別活動套裝于對應的夾槽451內,各墊片46位于定位塊45頂面,螺釘的螺桿穿過墊片46,并與各轉軸41的頂部相螺旋配合。
[0045]作為一種優選,如圖5所示,上述噴霧殼進料組件I還包括至少一噴霧殼進料板13和一噴霧殼限位塊14,噴霧殼進料板13的上下兩面分別形成有大小不一的U字形進料通道131,該噴霧殼進料板13倒扣于裝配平臺9頂面,且其進料通道131的一端與述進料盤11的出料口相對接,其進料通道131的另一端與噴霧殼定位塊23的弧形容納槽231相對應。由于噴霧殼進料板13兩面設置的U字形進料通道131分別對應兩種尺寸規格的噴霧殼,因而通過翻轉噴霧殼進料板13,即可對不同尺寸規格的噴霧殼進行自動裝配噴霧芯。噴霧殼限位塊14裝配于裝配平臺9,用于對噴霧殼進料板13形成限位。
[0046]作為一種優選,上述卸料機構8還包括一卸料斗85,該卸料斗85的一端承接于裝配平臺9的前側端緣,并近鄰第一通孔91。
[0047]作為一種優選,本發明還包括一底板92,上述裝配平臺9通過四根柱子93架設于該底板92上方,上述直線振軌12采用一底座16安裝于該底板92。
[0048]本發明的一種噴霧殼自動裝配噴霧芯裝置,其工作過程如圖11、圖12所示,圖11、圖12中,方向a_方向q分別表示該裝置的各個機構或組件或部件的動作方向。工作時,啟動電源,噴霧殼送料機構的第一光電檢測線17檢測進料盤11是否將噴霧殼輸送至噴霧殼定位塊23的弧形容納槽231處,若沒有,則直線振軌12通過振動將擺放于進料盤11上的噴霧殼10逐個輸送至噴霧殼定位塊23的弧形容納槽231位置(方向a,此過程可以配合吹氣裝置,將噴霧殼吹到噴霧殼定位塊23位置);噴霧芯送料機構的第二光電檢測線34檢測噴霧芯是否輸送到推芯上蓋板38的第四通孔381位置,并落入推芯塊37的第三通孔371內,如沒有,則振動盤31將噴霧芯101依次通過透明管32和進料管33輸送到位(方向P)。當噴霧殼和噴霧芯都輸送到指定位置后,第一光電檢測線17將信號反饋給縱向移位氣缸22,若此時頂上氣缸51上的第四磁感應開關54檢測到頂上氣缸51處于原位狀態(即頂上氣缸51的活塞桿向下運動至最低位置),則第四磁感應開關54也將信號反饋給縱向移位氣缸22,使縱向移位氣缸在該兩個反饋信號的控制下開始動作(方向b),推動橫向移位氣缸21向前運動。當縱向移位氣缸22的活塞桿運動到位時,縱向移位氣缸22上的第二磁感應開關24檢測到縱向移位氣缸的活塞桿向前運動到位的信號,并將信號反饋給橫向移位氣缸21,使橫向移位氣缸21推動噴霧殼定位塊23向右運動(方向e),將噴霧殼輸送到裝配平臺9的第一通孔91位置。當橫向移位氣缸21的活塞桿向右運動到位時,其第三磁感應開關27檢測到信號,并將信號同時反饋給縱向移位氣缸22和頂上氣缸51,使縱向移位氣缸22復位(方向d),使頂上氣缸51帶動驅動組件向上運動(方向f);當縱向移位氣缸22復位到位時,其第二磁感應開關檢測到縱向移位氣缸復位到位的信號,并將信號反饋給橫向移位氣缸21,使橫向移位氣缸21帶動噴霧殼定位塊23復位(方向C)。
[0049]隨著頂上氣缸51的向上運動,摩擦塊61也跟著向上運動,穿過裝配平臺9的第一通孔91,并套入噴霧殼的底端內圈中,同時帶動噴霧殼向上運動;當頂上氣缸51向上運動到指定位置時,第四磁感應開關54檢測到到位信號,并將該信號反饋給驅動組件的電機69,使電機69啟動,并依次通過第一皮帶輪691、皮帶63、第二皮帶輪64、定位套62帶動摩擦塊61旋轉(方向g),摩擦塊61通過旋轉并在頂上氣缸51的向上作用下,將噴霧殼的內環套入裝配頭4的環形軸體內,此過程中,由于裝配頭4上也套壓有一彈簧42,因而該彈簧42也給裝配頭4 一個向下的作用力,使噴霧殼的內環更易套入裝配頭4的環形軸體內。
[0050]當噴霧殼裝配到位時,接近開關391檢測到到位信號,滅燈(接近開關391燈亮說明噴霧殼還沒裝配到位)并將信號反饋給上下移位氣缸39,使上下移位氣缸39帶動推芯下蓋板36向下運動(方向h),當上下移位氣缸39向下運動到位(即推芯下蓋板36向下運動至貼近裝配頭4,使推芯下蓋板36的第二通孔361能夠與裝配頭4上的其中一個讓位孔47上下相對接)時,第七磁感應開關392感應到到位信號,并將該信號反饋給上下移位氣缸39,使上下移位氣缸39停止動作。這時,裝配于裝配頭4上的噴霧殼在摩擦塊61帶動下仍處于旋轉狀態。當光電檢測開關48檢測到噴霧殼旋轉到位,即推芯下蓋板36的第二通孔361裝配頭4的其中一個讓位孔47相對接時,該光電檢測開關48將信號反饋給推芯氣缸35,使推芯氣缸35動作(方向i),推動推芯塊37沿推芯下蓋板36運動而將落入其第三通孔371內的噴霧芯推送至推芯下蓋板36的第二通孔361內,并落入與裝配頭4的一讓位孔47內(該讓位孔47與第二通孔361上下相對接)。當推芯氣缸35動作到位后,第五磁感應開關351感應到信號,并將該信號反饋給壓芯氣缸72,使壓芯氣缸72推動壓芯桿71向下運動(方向j),將噴霧芯壓入噴霧殼對應的裝芯孔內;接著,壓芯氣缸72復位(方向k),第六磁感應開關73感應到壓芯氣缸72的復位信號,并將該信號反饋給推芯氣缸35,使推芯氣缸35帶動推芯塊37復位(方向I),并帶動推芯塊37重復上述動作,壓芯氣缸72也重復上述動作。上述動作一直循環,直至將八個噴霧芯裝配至噴霧殼內。
[0051]當噴霧殼全部裝完噴霧芯后,上下移位氣缸39復位(方向m),同時頂上氣缸51帶動摩擦塊61復位(方向q),這里,上下移位氣缸39和頂上氣缸51的復位動作可以采用PLC程序來控制,使兩者在噴霧殼全部裝完噴霧芯后自動復位。第四磁感應開關54檢測到頂上氣缸51的復位信號,并將該信號反饋給卸料氣缸81,使卸料氣缸81帶動卸料板82往下運動(方向η),將噴霧殼撥離裝配頭4,該噴霧殼落到裝配平臺9的第一通孔91位置,并由下一個被輸送至裝配平臺9并待裝配噴霧芯的噴霧殼推開,最后從卸料斗85送出。卸料氣缸81向下運動到位后,即卸料板82完成卸料動作后,第一磁感應開關83感應到此信號,并將該信號反饋給卸料氣缸81,使卸料氣缸81帶動卸料板82復位(方向ο)。
[0052]上述過程循環進行,即可實現批量噴霧殼自動裝配噴霧芯的過程。
[0053]上述實施例僅用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一種噴霧殼自動裝配噴霧芯裝置,但本發明并不局限于實施例,凡是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落入本發明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噴霧殼自動裝配噴霧芯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噴霧殼裝配機構,包括至少一裝配頭、驅動機構和用于抬升驅動機構的頂上機構,驅動機構包括用于頂起噴霧殼并帶動噴霧殼轉動的摩擦塊和與摩擦塊相連接以帶動摩擦塊轉動的傳動組件;裝配頭具有用于套裝噴霧殼內環的環形軸體,該環形軸體沿其周圈設有多個與噴霧殼的裝芯孔上下相對應并供噴霧芯穿過以裝入噴霧殼的讓位孔;壓芯機構,用于將噴霧芯壓入噴霧殼;該壓芯機構包括壓芯氣缸和與壓芯氣缸相聯動的壓芯桿;裝配平臺,裝配頭可轉動地安裝于裝配平臺上方,裝配平臺對應裝配頭下方設有一孔徑小于噴霧殼外徑并可供摩擦塊通過的第一通孔,驅動機構及頂上機構安裝于裝配平臺下方,且摩擦塊配合于第一通孔正下方,該摩擦塊通過頂上機構及傳動組件將輸送至第一通孔上的噴霧殼頂起及套裝于裝配頭并帶動裝配頭轉動;壓芯桿活動安裝于裝配頭上方,以將輸送至裝配頭讓位孔處的噴霧芯壓入噴霧殼。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噴霧殼自動裝配噴霧芯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用于將噴霧殼輸送至所述裝配平臺的第一通孔處的噴霧殼送料機構,以及用于將噴霧芯輸送至所述裝配頭的讓位孔處的噴霧芯送料機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噴霧殼自動裝配噴霧芯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卸料機構,該卸料機構包括安裝于所述裝配平臺的卸料氣缸、與該卸料氣缸相聯動并可上下移動的卸料板和用于檢測卸料板是否完成卸料動作并將信號反饋給卸料氣缸的第一磁感應開關;該卸料板端部具有一卸料孔或弧形卸料槽,且該卸料孔或卸料槽的孔徑小于噴霧殼外環的外徑,該卸料孔或卸料槽活動套裝于所述裝配頭外側,供卸料板通過向下運動將裝配完噴霧芯的噴霧殼撥離所述裝配頭。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噴霧殼自動裝配噴霧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噴霧殼送料機構包括噴霧殼進料組件和移料定位組件,噴霧殼進料組件包括一端設有出料口的進料盤、安裝于該進料盤底端并通過振動實現進料盤送料的直線振軌和用于檢測噴霧殼是否輸送至下述噴霧殼定位塊并將信號反饋給下述縱向移位氣缸的第一光電檢測線,進料盤的出料口與所述裝配平臺的一側相承接;移料定位組件包括安裝于所述裝配平臺另一側的橫向移位氣缸及縱向移位氣缸、噴霧殼定位塊、用于檢測縱向移位氣缸是否運動到位并將信號反饋給橫向移位氣缸的第二磁感應開關和用于檢測橫向移位氣缸是否運動到位并將信號反饋給縱向移位氣缸及所述頂上機構的第三磁感應開關;噴霧殼定位塊的一端具有一用于推送噴霧殼的弧形容納槽,該噴霧殼定位塊的另一端與橫向移位氣缸的活塞桿相固接,橫向移位氣缸與縱向移位氣缸的活塞桿相固接,以推動噴霧殼定位塊運動,將噴霧殼輸送至所述裝配平臺的第一通孔處。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噴霧殼自動裝配噴霧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頂上機構包括豎直安裝于所述裝配平臺下方的頂上氣缸、用于檢測頂上氣缸是否運動到位并將信號反饋給所述縱向移位氣缸或下述電機或所述卸料氣缸的第四磁感應開關;所述第三磁感應開關將信號反饋給頂上氣缸;所述傳動組件包括電機、皮帶、第一皮帶輪、第二皮帶輪、至少一軸承、定位套、頂位柱、電機固定板,頂上氣缸的活塞桿朝上,并與電機固定板相固接,電機安裝于該電機固定板,頂位柱豎直安裝于電機固定板,定位套通過軸承可轉動地套裝于頂位柱,第一皮帶輪固定套裝于電機的轉軸,第二皮帶輪固定套裝于定位套,且第一皮帶輪與第二皮帶輪之間通過皮帶相傳動連接,所述摩擦塊呈外徑小于噴霧殼底端內徑以套入噴霧殼底端內圈的圓柱體結構,所述摩擦塊固接于定位套的頂端。
6.根據權利要求2-5中任一項所述的噴霧殼自動裝配噴霧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噴霧芯送料機構包括噴霧芯進料組件和推芯組件;噴霧芯進料組件包括安裝于所述裝配平臺并用于排列噴霧芯的振動盤、內徑與噴霧芯相適配以供噴霧芯直線排列前行的透明管、進料管和用于檢測噴霧芯是否輸送到位的第二光電檢測線,振動盤的出料端通過透明管與進料管的頂端進料口相連接;推芯組件包括水平安裝于所述操作平臺上方的推芯氣缸、安裝于所述裝配頭上方的推芯下蓋板和滑動配合于推芯下蓋板上的推芯塊,推芯下蓋板設有一供噴霧芯通過以進入所述裝配頭的讓位孔的第二通孔,推芯塊的一端對應設有一用于承接噴霧芯并供噴霧芯通過的第三通孔,進料管豎直安裝于推芯塊上方,該推芯塊的另一端與推芯氣缸的活塞桿相固接,以受推芯氣缸推動將從進料管出料口落入其第三通孔中的噴霧芯輸送至推芯下蓋板的第二通孔內;推芯組件還包括用于檢測噴霧芯是否輸送至推芯下蓋板的第二通孔內并將信號反饋給所述壓芯氣缸的第五磁感應開關;所述噴霧殼裝配機構還包括用于檢測套裝于裝配頭的噴霧殼是否旋轉到位并將信號反饋給推芯氣缸的光電檢測開關;所述壓芯機構還包括用于檢測所述壓芯氣缸是否往返到位并將信號反饋給推芯氣缸的第六磁感應開關。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噴霧殼自動裝配噴霧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芯組件還包括豎直安裝于所述裝配平臺上方的上下移位氣缸、用于檢測噴霧殼是否套裝到位并將信號反饋給上下移位氣缸的接近開關和用于檢測上下移位氣缸是否運動到位并將信號反饋給上下移位氣缸的第七磁感應開關,上下移位氣缸的活塞桿朝下,所述推芯下蓋板、推芯氣缸和推芯塊分別與該上下移位氣缸的活塞桿相聯動。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噴霧殼自動裝配噴霧芯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至少一彈簧,所述裝配頭通過一固定板可轉動和上下移動地吊裝于所述裝配平臺上方,彈簧頂緊于所述裝配頭頂端與固定板之間。
9.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噴霧殼自動裝配噴霧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噴霧殼進料組件還包括至少一噴霧殼進 料板和一噴霧殼限位塊,噴霧殼進料板形成有U字形進料通道,該噴霧殼進料板倒扣于所述裝配平臺頂面,且其進料通道的一端與所述進料盤的出料口相對接,其進料通道的另一端與所述噴霧殼定位塊的弧形容納槽相對應;噴霧殼限位塊裝配于所述裝配平臺,并對噴霧殼進料板形成限位。
10.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噴霧殼自動裝配噴霧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機構還包括一卸料斗,該卸料斗的一端承接于所述裝配平臺的一側端緣,并近鄰所述第一通孔;還包括一底板,所述裝配平臺通過若干柱子架設于該底板上方,所述直線振軌安裝于該底板。
【文檔編號】B23P19/00GK103600218SQ201310348738
【公開日】2014年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2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12日
【發明者】林孝發, 林孝山, 劉啟喬, 鄧小清, 阮勇 申請人:九牧廚衛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西河衛浴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