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數控坡口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坡口機的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數控坡口機。
背景技術:
隨著數控切割機的普及,使鋼材的數控切割變得越來越方便快捷,數控切割機的高效切割效率、切割質量和鋼材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但是隨著中國制造業的產業技術升級的需要,坡口切割被提到各個設備生產加工焊接企業的日程上來。從前,企業在進行零件焊接時,如果需要焊接坡口,則一般使用人工手動進行切割或打磨而成,即使使用電動刨,也難免出現被多次加工的狀態,嚴重阻礙的后續工序的加工和生產,我們習慣上將它稱作傳統形式的加工。特別是企業大量的開始普及自動焊接等高效焊接設施設備后,這種矛盾也變的越來越突出。傳統形式的加工:先進行零件數控垂直切割,然后在進行轉移到人工操作平臺上,操作工人根據圖紙上標明的坡口形式和角度計算出切割的角度偏移量,使用半自動切割機或電動刨等進行加工,但當遇見零件的形狀為弧形或圓弧形時,就需要再次調整加工設備的狀態(姿態)等,整體完成一個零件的坡口加工可能是數控切割機切割這個零件的好幾倍甚至十幾倍的時間。同時,在這個加工中,經常出現坡口角度的變化不統一等影響自動焊接的質量變化的因素,造成出現多種形式焊接上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數控坡口機。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數控坡口機,包括底座、橫梁、操控面板、主支撐柱、副支撐柱,所述的橫梁的兩端通過主支撐柱、副支撐柱連接在底座上,所述的操控面板位于主支撐柱上,所述的橫梁上設有活動橫梁,所述橫梁內設有X軸向驅動機構,帶動活動橫梁運動,活動橫梁內設有Y軸驅動機構,帶動活動橫梁下面的Z軸向驅動機構運動,Z軸向驅動機構的下端設有旋轉機構,旋轉機構下端安裝有割炬。所述的底座內設有錐形支撐平臺,該支撐平臺由若干個縱橫排列的錐形支撐組成。該數控坡口機還包括有連接在底座側部的廢渣收集裝置。該數控坡口機還包括有氣源,氣源通過設置在橫梁和活動橫梁內的管道與割炬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數控坡口機,主要用燃氣和氧氣,由于火焰割嘴使用壽命相對較長,普通的價格也較低,數控切割機本身耗電較少,故暫不計作成本,并取材方便、耗材價格便宜、維修費較低、修理簡便,與等離子相比設備投入較小,成本低。
圖1為數控坡口機的主視結構示意圖;[0011]圖2為數控坡口機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中1.底座、2.支撐平臺、3.主支撐柱、4.操控面板、5.橫梁、6、活動橫梁、7.Z軸向驅動機構、8.旋轉機構、9.副支撐柱、10.割炬、11.廢渣收集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參見圖1-圖2,圖中一種數控坡口機,包括底座、橫梁、操控面板、主支撐柱、副支撐柱,所述的橫梁的兩端通過主支撐柱、副支撐柱連接在底座上,所述的操控面板位于主支撐柱上,所述的橫梁上設有活動橫梁,所述橫梁內設有X軸向驅動機構,帶動活動橫梁運動,活動橫梁內設有Y軸驅動機構,帶動活動橫梁下面的Z軸向驅動機構運動,Z軸向驅動機構的下端設有旋轉機構,旋轉機構下端安裝有割炬。所述的底座內設有錐形支撐平臺,該支撐平臺由若干個縱橫排列的錐形支撐組成。該數控坡口機還包括有連接在底座側部的廢渣收集裝置。該數控坡口機還包括有氣源,氣源通過設置在橫梁和活動橫梁內的管道與割炬連接。
權利要求1.一種數控坡口機,包括底座、橫梁、操控面板、主支撐柱、副支撐柱,所述的橫梁的兩端通過主支撐柱、副支撐柱連接在底座上,所述的操控面板位于主支撐柱上,其特征是:所述的橫梁上設有活動橫梁,所述橫梁內設有X軸向驅動機構,帶動活動橫梁運動,活動橫梁內設有Y軸驅動機構,帶動活動橫梁下面的Z軸向驅動機構運動,Z軸向驅動機構的下端設有旋轉機構,旋轉機構下端安裝有割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數控坡口機,其特征是:所述的底座內設有錐形支撐平臺,該支撐平臺由若干個縱橫排列的錐形支撐組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數控坡口機,其特征是:該數控坡口機還包括有連接在底座側部的廢渣收集裝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數控坡口機,其特征是:該數控坡口機還包括有氣源,氣源通過設置在橫梁和活動橫梁內的管道與割炬連接。
專利摘要一種數控坡口機,包括底座、橫梁、操控面板、主支撐柱、副支撐柱,所述的橫梁的兩端通過主支撐柱、副支撐柱連接在底座上,所述的操控面板位于主支撐柱上,所述的橫梁上設有活動橫梁,所述橫梁內設有X軸向驅動機構,帶動活動橫梁運動,活動橫梁內設有Y軸驅動機構,帶動活動橫梁下面的Z軸向驅動機構運動,Z軸向驅動機構的下端設有旋轉機構,旋轉機構下端安裝有割炬。本實用新型的數控坡口機,主要用燃氣和氧氣,由于火焰割嘴使用壽命相對較長,普通的價格也較低,數控切割機本身耗電較少,故暫不計作成本,并取材方便、耗材價格便宜、維修費較低、修理簡便,與等離子相比設備投入較小,成本低。
文檔編號B23K7/00GK203062042SQ20132003127
公開日2013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2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22日
發明者蔡佳明 申請人:焦作市大明創基科技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