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頭模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實現沖頭材料的成品率提高及加工成本降低、并抑制工件的成形不合格的沖頭模具。本實用新型的沖頭模具(10)通過向沖頭支架(20)固定沖頭(11)而成,將形成于沖頭的前端的平板狀的沖頭頭部(12)插入沖模(66)的成形孔(66A)而成形薄型箱體(P),其中,將沖頭整體在與沖頭頭部相同的方向上設為扁平板狀,在沖頭的寬度方向上的靠近兩端的兩處位置設置從沖頭的基端面延伸至靠近前端位置的一對豎孔(15、15),并在上述豎孔內游隙嵌合一對導管(16、16)而在各導管與各豎孔的內表面之間形成導管外制冷劑流路(15A、15A),使制冷劑從導管內的導管內制冷劑流路(16A、16A)與導管外制冷劑流路的一方朝向另一方流通。
【專利說明】沖頭模具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將形成于沖頭的前端的平板狀的沖頭頭部插入到沖模的成形孔而成形薄型箱體的沖頭模具。
【背景技術】
[0002]作為現有的此類沖頭模具所具備的沖頭,例如已知有圖9A及圖9B所示的沖頭。該沖頭I在與沖頭頭部4相反的基端側形成有圓柱狀的柄2,該柄2由未圖示的沖頭支架固定。另外,從沖頭I的基端面朝向前端延伸的冷卻路3形成于沖頭I的中心部,由在該冷卻路3中流通的制冷劑來進行沖頭頭部4的冷卻。需要說明的是,作為能夠利用上述的沖頭I來成形薄型箱體的沖壓機,已知有下述在先技術文獻所述的多工位壓力機(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
[0003]在先技術文獻
[0004]專利文獻
[0005]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260740號公報(段落[0032]?[0044]、第2圖)
[0006]實用新型概要
[0007]實用新型要解決的課題
[0008]然而,沖頭通過由工具鋼等材料切出而制作,而為了使現有的沖頭I具有圓柱狀的柄2,強令由圓柱形或棱柱形的材料的切出。因此,在柄2以外的平板狀部分處加工余量(切削量)變多,從而在材料的成品率、加工成本方面存在問題。
[0009]另外,在平板狀的沖頭頭部4中,在其寬度方向上的靠近兩端的部分容易產生與工件間的摩擦熱。然而,在現有的沖頭I中,沖頭頭部4的寬度方向上的靠近兩端的部分難以充分地冷卻,因此存在容易產生因摩擦熱而導致的成形不合格(例如,表面粗糙等)這樣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10]本實用新型鑒于上述情況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實現沖頭材料的成品率提高及加工成本降低且抑制工件的成形不合格的沖頭模具。
[0011]解決方案
[0012]為了實現上述目的而完成的技術方案I的實用新型所涉及的沖頭模具通過在沖頭支架上固定沖頭而成,形成于所述沖頭的前端的平板狀的沖頭頭部插入到沖模的成形孔而成形薄型箱體,該沖頭模具的特征在于,沖頭整體在與沖頭頭部相同的方向上呈扁平板狀,在沖頭的寬度方向上的靠近兩端的兩處位置設置從沖頭的基端面延伸至靠近前端位置的一對豎孔,并且在豎孔內各自游隙嵌合一對導管而在各導管與各豎孔的內表面之間形成導管外制冷劑流路,使制冷劑從導管內的導管內制冷劑流路向導管外制冷劑流路流通、或者使制冷劑從導管外制冷劑流路向導管內制冷劑流路流通。
[0013]技術方案2的實用新型在技術要求I所述的沖頭模具的基礎上,其特征在于,一對豎孔配置在沖頭頭部的寬度方向的兩端部相距沖頭的寬度的各自1/3以內的范圍內。
[0014]技術方案3的實用新型在技術方案I或2所述的沖頭模具的基礎上,其特征在于,在沖頭支架中形成:一對延長豎孔,其貫通形成在一對豎孔的延長線上;以及一對延長大徑部,其通過對一對延長豎孔中的、遠離沖頭一側的端部進行擴徑而成;以及一對分支路,其在一對延長豎孔中從一對延長大徑部的近前向側方分支之后進行彎曲,從而與一對延長大徑部平行地延伸,一對導管從一對延長大徑部插入到一對豎孔,并且在一對導管的基端部設置對導管與延長大徑部的內表面之間進行阻塞的一對密封塞,沖頭模具設置歧管,該歧管重疊固定于沖頭支架且具有與一對分支路連通的一對第一流路以及與一對導管連通的一對第二流路,并具備一對第一流路的端部開口與一對第二流路的端部開口朝向相同的方向開放的一側面,在一對第一流路的端部開口及一對第二流路的端部開口處分別安裝有軟管連接頭。
[0015]技術方案4的實用新型在技術方案I或2所述的沖頭模具的基礎上,其特征在于,在沖頭支架處設置:縱橫定位槽,其收納沖頭的基端部而將沖頭在板厚方向與縱向上定位;以及寬度方向定位部,其與沖頭的基端部的一端面抵接而將沖頭在寬度方向上定位,在沖頭的基端部設置朝向兩寬度方向突出的一對基端突起部,縱向貫穿一對基端突起部的螺栓緊固于在縱橫定位槽的底面形成的螺紋,從而將沖頭固定于沖頭支架。
[0016]技術方案5的實用新型在技術方案4所述的沖頭模具的基礎上,其特征在于,在沖頭支架形成:一對延長豎孔,其貫通形成在一對豎孔的延長線上;一對延長大徑部,其通過對一對延長豎孔中的、遠離沖頭一側的端部進行擴徑而成;以及一對分支路,其在一對延長豎孔中從一對延長大徑部的近前向側方分支之后進行彎曲,從而與一對延長大徑部平行地延伸,一對導管從一對延長大徑部插入到一對豎孔,并且在一對導管的基端部設置對導管與延長大徑部的內表面之間進行阻塞的一對密封塞,沖頭模具設置歧管,該歧管重疊固定于沖頭支架且具有與一對分支路連通的一對第一流路以及與一對導管連通的一對第二流路,并且具備一對第一流路的端部開口與一對第二流路的端部開口朝向相同的方向開放的一側面,在一對第一流路的端部開口及所述一對第二流路的端部開口分別安裝有軟管連接頭。
[0017]實用新型效果
[0018][技術方案I及2的實用新型]
[0019]技術方案I的實用新型所涉及的沖頭模具在將沖頭整體在與沖頭頭相同的方向上設為扁平的平板狀的基礎上,在沖頭的寬度方向上的靠近兩端的兩處位置設置從沖頭的基端面延伸至靠近前端位置的一對豎孔,在與上述豎孔內游隙嵌合的一對導管與各豎孔的內表面之間形成導管外制冷劑流路,并且使制冷劑從導管內的導管內制冷劑流路與導管外制冷劑流路中的一方朝向另一方流通。根據上述結構,能夠將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沖頭由扁平的平板材料切出。由此,能夠減小加工余量,從而能夠實現沖頭材料的成品率提高及加工成本降低。另外,由于能夠充分地冷卻容易產生與工件之間的摩擦熱的沖頭頭部的寬度方向上的靠近兩端的部分,因此能夠抑制工件的成形不合格。
[0020]在此,如技術方案2的實用新型那樣,當將供制冷劑流通的一對豎孔配置在與沖頭頭部的寬度方向的兩端部相距沖頭的寬度的各自1/3以內的范圍內時,對于冷卻尤為效
果O[0021][技術方案3及5的實用新型]
[0022]根據技術方案3及5的實用新型,在將第一流路的端部開口設為制冷劑的入口、將第二流路的端部開口設為制冷劑的出口的情況下,向第一流路供給的制冷劑從分支路通過導管外制冷劑流路而從導管的前端流入導管內制冷劑流路,并通過第二流路而向沖頭模具的外部排出。
[0023]另一方面,在將第二流路的端部開口設為制冷劑的入口、將第一流路的端部開口設為制冷劑的出口的情況下,向第二流路供給的制冷劑通過導管內制冷劑流路而從導管的前端向導管外制冷劑流路流出,并通過分支路及第一流路而向沖頭模具的外部排出。
[0024]而且,一對第一流路的端部開口與一對第二流路的端部開口在歧管的相同側面開放而在上述端部開口安裝有軟管連接頭,因此能夠從與歧管相同的方向進行制冷劑給排用的軟管的連接操作,從而能夠實現操作性的提高。
[0025][技術方案4的實用新型]
[0026]根據技術方案4的實用新型,沖頭借助縱橫定位槽與寬度方向定位部而在彼此正交的三個軸向上相對于沖頭支架進行定位,在該狀態下,沖頭借助縱向貫穿向沖頭的兩寬度方向突出的一對基端突起部的螺栓而固定于沖頭支架。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7]圖1是具備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沖頭模具的沖壓機的側視圖。
[0028]圖2是沖壓機的主視圖。
[0029]圖3是沖頭模具的基端部的側剖視圖。
[0030]圖4是圖3的X-X剖面的剖視圖。
[0031]圖5A是沖頭的側視圖。
[0032]圖5B是沖頭的主視圖。
[0033]圖6是由沖頭模具成形的薄型箱體的立體圖。
[0034]圖7是變形例所涉及的沖頭模具的基端部的側剖視圖。
[0035]圖8是圖7的Y-Y剖面的剖視圖。
[0036]圖9A是現有的沖頭的側視圖。
[0037]圖9B是現有的沖頭的俯視圖。
[0038]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0039]10 沖頭模具
[0040]11 沖頭
[0041]12 沖頭頭部
[0042]14 基端突起部
[0043]15 豎孔
[0044]15A導管外制冷劑流路
[0045]16 導管
[0046]16A導管內制冷劑流路
[0047]17 密封塞
[0048]20 沖頭支架[0049]21縱橫定位槽
[0050]22寬度方向定位構件(寬度方向定位部)
[0051]23延長豎孔
[0052]24延長大徑部
[0053]25第一分支路(分支路)
[0054]30歧管
[0055]31第一流路
[0056]32第二流路
[0057]31J軟管連 接頭
[0058]32J軟管連接頭
[0059]66沖模
[0060]66A成形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61]以下,基于圖1~圖6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1示出具備本實用新型的沖頭模具10的沖壓機60。該沖壓機60是所謂的多工位壓力機,且以將可動模61(上模)與固定模62 (下模)在上下方向上對置配置的方式而具備可動模61 (上模)與固定模62 (下模)。多個沖頭模具10 (圖1僅示出一個沖頭模具10)從可動模61朝向下方突出,上述沖頭模具10在水平方向(圖2的左右方向)上排列成一列。
[0062]固定模62是在模座63的中央部上表面固定多個沖模66而成的。上述沖模66具有與沖頭模具10對應而在水平方向(圖2的左右方向)上排列成一列、并且在上表面開口的成形孔66A。而且,可動模61借助未圖示的壓力機滑塊而升降,由此各沖頭模具10所具備的沖頭11突入各成形孔66A,由此,工件被壓入各成形孔66A而實施規定的沖壓加工。需要說明的是,在成形孔66A內成形的工件借助成形孔66A的里部所具備的脫模器67而從成形孔66A擠出。
[0063]為了在由上述各沖頭模具10及各沖模66構成的各加工工作臺(加工工序)之間搬運工件,在模座63的上表面設有未圖示的轉移裝置。轉移裝置在可動模61進行上下移動時向相鄰的加工工作臺(沖模66)依次搬運工件。由此,對工件實施多次沖壓加工,最終成形圖6所示的薄型箱體P (例如,電池箱體)。需要說明的是,在以下的說明中,將與加工工作臺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圖1中的左右方向)稱作“前后方向H1”。
[0064]那么,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沖頭模具10由沖頭11、沖頭支架20、及歧管30構成。沖頭11借助沖頭支架20而固定于可動模61,在沖頭支架20的上表面重疊固定有歧管30。
[0065]沖頭11由工具鋼(例如,“日本工業標準JISG4404”所規定的“SKD11”)切出,在沖頭11的前端形成有用于在與沖模66的成形孔66A之間成形工件(拉深加工或拉深減薄加工)的沖頭頭部12。沖頭頭部12呈縱長的長方形平板狀(參照圖5A),包含沖頭頭部12的沖頭11整體在與沖頭頭部12相同的方向上呈扁平的平板狀(參照圖5B)。沖頭11中的、t匕沖頭頭部12靠基端側的沖頭主體13呈寬度比沖頭頭部12狹且壁厚的平板狀。另外,沖頭主體13的全長比沖頭頭部12長,在沖頭主體13的基端部設有向其兩寬度方向突出的一對基端突起部14、14。上述一對基端突起部14、14突出,由此沖頭11的基端部呈寬度比沖頭頭部12寬且壁厚的長方形平板狀。需要說明的是,在沖頭頭部12中的、比沖頭主體13靠側方伸出的部分形成有一對空氣導入孔18、18。上述空氣導入孔18、18在縱向貫通沖頭頭部12,該空氣導入孔18、18是由于在將沖頭頭部12從工件拔出時工件的內側被減壓,為了防止工件凹陷而設置的。
[0066]沖頭支架20由在加工工作臺的排列方向上扁平的金屬塊構成,在其下端部形成有縱橫定位槽21。縱橫定位槽21是朝向沖頭支架20的下表面及前后兩面開放的剖面矩形的方槽,其槽寬度與沖頭11的基端部的板厚大致相同。在縱橫定位槽21中收納沖頭11的基端部,沖頭11的基端面與縱橫定位槽21的底面進行面抵接。利用縱橫定位槽21,沖頭11在板厚方向(加工工作臺的排列方向)與縱向(上下方向)上被定位。
[0067]在沖頭支架20的下端部前表面安裝有寬度方向定位構件22 (相當于本實用新型的“寬度方向定位部”)。寬度方向定位構件22由大致長方體形的金屬塊構成,在沿著水平方向橫跨縱橫定位槽21的狀態下,與沖頭支架20的前表面進行面抵接(參照圖2)。而且,通過將貫通寬度方向定位構件22的兩端部的一對螺栓B4、B4緊固于在沖頭支架20的前表面形成的螺紋孔(未圖示),由此固定于沖頭支架20。
[0068]寬度方向定位構件22與沖頭11的基端部的一端面抵接,并將該沖頭11在寬度方向(前后方向Hl)上進行定位。詳細而言,從沖頭11的基端部突出的一對基端突起部14、14中的、一方的基端突起部14的端面與寬度方向定位構件22進行面抵接。另外,貫通寬度方向定位構件22的多個螺栓B5、B5 (參照圖2)緊固于在基端突起部14形成的多個各螺紋孔N5、N5 (參照圖5A)。由此,沖頭11的基端部的一端面處于與沖頭支架20的前表面共面的狀態。
[0069]換句話說,沖頭11借助縱橫定位槽21及寬度方向定位構件22在彼此正交的三個軸向(前后、左右、上下的各方向)上相對于沖頭支架20進行定位。
[0070]如上所述,定位于沖頭支架20的沖頭11借助多個螺栓B1、B2而固定于沖頭支架20。具體來說,如圖3所示,一對螺栓B1、BI縱向貫穿在沖頭11上形成的一對基端突起部14、14,上述一對螺栓B1、B1緊固于在縱橫定位槽21的底面形成的螺紋孔N1、N1。另外,中心孔20A縱向貫通沖頭支架20的前后方向Hl的中央部,從而使插入到該中心孔20A且從縱橫定位槽21的底面突出的螺栓B2緊固于在沖頭11的基端面形成的螺紋孔N2。借助上述三根螺栓B1、B2而固定沖頭11與沖頭支架20。
[0071]重疊于沖頭支架20的上表面的歧管30由在前后方向Hl上延伸的大致長方體形的金屬塊構成。如圖3所示,一對螺栓B3、B3縱向貫通歧管30的前后方向Hl的兩端部,上述一對螺栓B3、B3緊固于在沖頭支架20的上表面形成的一對螺紋孔N3、N3。
[0072]那么,如圖5A所示,在沖頭11的寬度方向上的靠近兩端的兩處位置設有從沖頭11的基端面延伸至靠近前端位置的一對豎孔15、15。在上述各豎孔15、15內游隙嵌合一對導管16、16,在導管16、16與豎孔15、15的內表面之間形成有導管外制冷劑流路15A、15A。在此,一對豎孔15、15配置在與沖頭頭部12的寬度方向的兩端部相距沖頭11的寬度的各自1/3以內的范圍。需要說明的是,一對豎孔15、15具有比所述空氣導入孔18、18大的恒定的內徑。
[0073]如圖3所示,在沖頭支架20的內部形成有:一對延長豎孔23、23,其貫通形成在一對豎孔15、15的延長線上;以及一對延長大徑部24、24,其通過對一對延長豎孔23、23中的、遠離沖頭11 一側的端部進行擴徑而成。另外,如圖4所示,在沖頭支架20的內部形成有:一對第一分支路25、25 (相當于本實用新型的“一對分支路”),其在一對延長豎孔23、23中從一對延長大徑部24、24的近前向側方分支之后進行彎曲而與一對延長大徑部24、24平行地延伸;以及一對第二分支路26、26,其在從一對延長大徑部24、24向側方分支之后進行彎曲而與一對延長大徑部24、24平行地延伸(在圖4中分別僅示出一個第一分支路25與第二分支路26)。在此,形成于沖頭11的豎孔15、15和形成于沖頭支架20的延長豎孔23、23之間的連接部分由密封構件27 (例如,O型環)密封。另外,圖4中的附圖標記29為封閉塞。
[0074]一對導管16、16從形成于沖頭支架20的一對延長大徑部24、24而插入到沖頭11內的豎孔15、15。另外,在一對導管16、16的基端部安裝有一對密封塞17、17。上述密封塞17、17呈圓柱狀,與延長大徑部24、24的內側嵌合,并將導管16、16與延長大徑部24、24的內表面之間阻塞。另外,密封塞17、17呈中空構造,經由其中空部17A、17A而使導管16、16內的導管內制冷劑流路16A、16A與第二分支路26、26連通。需要說明的是,圖3及圖4中的附圖標記19為封閉塞。
[0075]在歧管30的內部形成有:一對第一流路31、31,其與一對第一分支路25、25連通;以及一對第二流路32、32,其與一對第二分支路26、26連通(參照圖4)。第一流路31、31在第一分支路25、25的延長線上朝向上方延伸后進行彎曲,進而朝向歧管30的前表面(圖4的紙面近前側)水平地延伸。另一方面,第二流路32、32在第二分支路26、26的延長線上朝向上方延伸后進行彎曲,進而朝向歧管30的前表面(圖4的紙面近前側)水平地延伸。而且,上述第一流路31、31及第二流路32、32的端部開口全部朝向歧管30的前表面開放。詳細而言,一對第一流路31、31的端部開口以上下排列的方式配置于歧管30的前表面左側,一對第二流路32、32的端部開口以上下排列的方式配置于歧管30的前表面右側。此外,在上述四個各端部開口分別安裝有軟管連接頭31J、32J (參照圖2)。需要說明的是,第一流路31、31與第一分支路25、25之間的連接部分、以及第二流路32、32與第二分支路26、26之間的連接部分分別由密封構件28、28 (例如,O型環)來密封。
[0076]在各軟管連接頭31J、32J上分別連接制冷劑給排用的軟管(未圖示)。例如,在第二流路32、32的軟管連接頭32J、32J處連接制冷劑供給用的軟管,在第一流路31、31的軟管連接頭31J、31J處連接制冷劑排出用的軟管。此時,制冷劑如下所述地在沖頭模具10內流通。即,從歧管30的第二流路32流入沖頭模具10內的制冷劑經由第二分支路26及中空部17A而進入導管內制冷劑流路16A。通過導管內制冷劑流路16A后的制冷劑從導管16的前端向導管外制冷劑流路15A流出,進而通過第一分支路25及第一流路31而向沖頭模具10的外部排出。而且,借助在導管內制冷劑流路16A及導管外制冷劑流路15A中流通的制冷劑來冷卻沖頭頭部12。
[0077]這樣,根據本實施方式的沖頭模具10,除了將沖頭11整體在與沖頭頭部12相同的方向上設為扁平的板狀之外,在沖頭11的寬度方向上的靠近兩端的兩處位置,更詳細而言,在與沖頭頭部12的寬度方向的兩端部相距沖頭11的寬度的各自1/3以內的范圍內設置從沖頭11的基端面延伸至靠近前端位置的一對豎孔15、15,在與上述豎孔15、15內游隙嵌合的一對導管16、16和各豎孔15、15的內表面之間形成導管外制冷劑流路15A、15A,以使制冷劑從導管內制冷劑流路16A、16A與導管外制冷劑流路15A、15A中的一方向另一方流通。通過設為上述結構,能夠由扁平的板狀材料切出沖頭11。由此,能夠減小加工余量,從而能夠實現沖頭材料的成品率提高及加工成本降低。另外,能夠充分地冷卻沖頭頭部12的寬度方向上的靠近兩端的部分,從而能夠抑制因摩擦熱而導致的工件的成形不合格。
[0078]另外,一對第一流路31、31的端部開口與一對第二流路32、32的端部開口朝向歧管30的相同側面(前表面)開放而在上述端部開口安裝有軟管連接頭31J、32J,因此能夠從與歧管30相同的方向進行制冷劑給排用的軟管的連接操作,從而能夠實現操作性的提高。
[0079]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方式的沖頭模具10中,沖頭11的基端部呈向其兩寬度方向伸出的長方形平板狀,在將該沖頭11的基端部收納于在沖頭支架20形成的方槽形的縱橫定位槽21的狀態下,將上述沖頭11與沖頭支架20設為由多個螺栓B1、B2固定的固定構造,因此能夠使沖頭11中的、基于沖頭支架20的保持部分短于現有的柄。
[0080][其他實施方式]
[0081]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例如,以下說明的實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范圍內,此外,除下述以外在不脫離主旨的范圍內能夠加以各種變更而進行實施。
[0082](I)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將安裝于一對第二流路32、32的端部開口的軟管連接頭32J、32J設為制冷劑的入口、將安裝于一對第一流路31、31的端部開口的軟管連接頭31J、31J設為制冷劑的出口,但也可以對上述構件進行相反地設定。即,也可以使從第一流路
31、31流入到沖頭模具10內的制冷劑通過第一分支路25、25及導管外制冷劑流路15A、15A而從導管16、16的前端流入導管內制冷劑流路16A、16A,此外,該制冷劑通過中空部17A、17A、第二分支路26、26、第二流路32、32而向沖頭模具10的外部排出。
[0083](2)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在豎孔15、15內游隙嵌合的導管16、16與形成于歧管30的第二流路32、32經由密封塞17、17的中空部17A、17A及沖頭支架20的第二分支路26、26而連通,但例如圖7及圖8所示,也可以不設置第二分支路而使中空部17A、17A與第二流路
32、32直接連通。
[0084](3)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以將可動模61與固定模62沿上下方向對置配置的方式具備可動模61與固定模62,沖頭模具10的沖頭11構成為在上下方向相對于沖模66的成形孔66A進退,但沖頭11相對于成形孔66A的進退方向并不局限于上下方向,例如,也可以將上述的可動模61與固定模62在水平方向上對置配置。
【權利要求】
1.一種沖頭模具,該沖頭模具通過在沖頭支架上固定沖頭而成,形成于所述沖頭的前端的平板狀的沖頭頭部插入到沖模的成形孔而成形薄型箱體, 該沖頭模具的特征在于, 所述沖頭整體在與所述沖頭頭部相同的方向上呈扁平板狀, 在所述沖頭的寬度方向上的靠近兩端的兩處位置設置從所述沖頭的基端面延伸至靠近前端位置的一對豎孔,并且在所述豎孔內各自游隙嵌合一對導管而在各所述導管與各所述豎孔的內表面之間形成導管外制冷劑流路, 使制冷劑從所述導管內的導管內制冷劑流路向所述導管外制冷劑流路流通、或者使制冷劑從所述導管外制冷劑流路向所述導管內制冷劑流路流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沖頭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對豎孔配置在與所述沖頭頭部的寬度方向的兩端部相距所述沖頭的寬度的各自1/3以內的范圍內。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沖頭模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沖頭支架中形成:一對延長豎孔,其貫通形成在所述一對豎孔的延長線上;以及一對延長大徑部,其通過對所述一對延長豎孔中的、遠離所述沖頭一側的端部進行擴徑而成;以及一對分支路,其在所述一對延長豎孔中從所述一對延長大徑部的近前向側方分支之后進行彎曲,從而與 所述一對延長大徑部平行地延伸, 所述一對導管從所述一對延長大徑部插入到所述一對豎孔,并且在所述一對導管的基端部設置對所述導管與所述延長大徑部的內表面之間進行阻塞的一對密封塞, 所述沖頭模具設置歧管,該歧管重疊固定于所述沖頭支架且具有與所述一對分支路連通的一對第一流路以及與所述一對導管連通的一對第二流路,并具備所述一對第一流路的端部開口與所述一對第二流路的端部開口朝向相同的方向開放的一側面, 在所述一對第一流路的端部開口及所述一對第二流路的端部開口處分別安裝有軟管連接頭。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沖頭模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沖頭支架處設置:縱橫定位槽,其收納所述沖頭的基端部而將所述沖頭在板厚方向與縱向上定位;以及寬度方向定位部,其與所述沖頭的基端部的一端面抵接而將所述沖頭在寬度方向上定位, 在所述沖頭的基端部設置朝向兩寬度方向突出的一對基端突起部,縱向貫穿所述一對基端突起部的螺栓緊固于在所述縱橫定位槽的底面形成的螺紋,從而將所述沖頭固定于所述沖頭支架。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沖頭模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沖頭支架形成:一對延長豎孔,其貫通形成在所述一對豎孔的延長線上;一對延長大徑部,其通過對所述一對延長豎孔中的、遠離所述沖頭一側的端部進行擴徑而成;以及一對分支路,其在所述一對延長豎孔中從所述一對延長大徑部的近前向側方分支之后進行彎曲,從而與所述一對延長大徑部平行地延伸, 所述一對導管從所述一對延長大徑部插入到所述一對豎孔,并且在所述一對導管的基端部設置對所述導管與所述延長大徑部的內表面之間進行阻塞的一對密封塞, 所述沖頭模具設置歧管,該歧管重疊固定于所述沖頭支架且具有與所述一對分支路連通的一對第一流路以及與所述一對導管連通的一對第二流路,并且具備所述一對第一流路的端部開口與所述一對第二流路的端部開口朝向相同的方向開放的一側面,在所述一對第一流路的端部開口及所述一對第二流路的端部開口分別安裝有軟管連接頭。
【文檔編號】B21D37/10GK203556733SQ201320672479
【公開日】2014年4月23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23日
【發明者】中島啟二, 下方智久, 田邊清 申請人:旭精機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