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多角度吹掃的除油輥組及其除油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冶金板帶軋機設備,特別涉及一種動態多角度吹掃的除油輥組及其除油裝置,該除油輥組包括上擠干輥和下擠干輥,其特征在于,還至少包括兩組上支撐輥和下支撐輥,所述上支撐輥和下支撐輥分別對稱設置在上擠干輥和下擠干輥水平兩側,并兩兩相切;所述上支撐輥和下支撐輥為空心輥,其輥面上沿周向均勻分布有吹掃孔,所述吹掃孔與中空部分連通,并由上支撐輥和下支撐輥的傳動側向中空部分通入壓縮空氣。本實用新型的除油輥組和除油裝置輥系剛度大、吹掃范圍廣、殘油清除徹底,且結構簡單、便于操作和檢修。
【專利說明】動態多角度吹掃的除油輥組及其除油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冶金板帶軋機設備,特別涉及一種動態多角度吹掃的除油輥組及其除油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板帶軋制過程中必須噴射大量的軋制油以保證軋輥的熱膨脹維持在合理的范圍內并有效防止帶材表面的熱劃傷。帶卷在該過程中殘留的軋制油會在后續的退火工序中導致波痕、色斑等缺陷,并可能在脫脂環節造成環境污染。
[0003]目前廣泛采用的除油方法為擠干輥和通以壓縮空氣的吹掃裝置配合使用,該方法可有效去除帶材表面大量的軋制油,不過仍有部分殘存無法徹底清除,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四點:
[0004]一、結構不緊湊。傳統吹掃裝置需要較大的安裝空間,致使噴嘴與帶材表面的距離受到限制,吹掃力度小,能耗大;
[0005]二、擠干輥的輥徑過大。現場經驗表明,大輥徑所致的小彎曲曲率對于油膜的擠破是不利的;
[0006]三、殘油清除不及時。油膜擠破的瞬間無法得到壓縮空氣的及時吹掃,而且吹掃裝置無法對輥面的殘油進行及時清除;
[0007]四、吹掃范圍有限。即使采用角度可調的吹掃裝置,吹掃的角度和面積仍十分有限,而且瞬間吹掃角度是固定的。
實用新型內容
[0008]為了解決上述現有結構不緊湊、擠干輥的輥徑過大、殘油清除不及時和吹掃范圍有限等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動態多角度吹掃的除油輥組,以及具有該輥組的除油裝置,除油輥組利用通以壓縮空氣的空心支承輥的吹掃并輔以小輥徑擠干輥的展平和擠壓進行除油,具有輥系剛度大、結構緊湊、吹掃范圍廣和殘油清除及時的特點。且除油裝置結構簡單、便于操作和檢修。
[0009]本實用新型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
[0010]一種動態多角度吹掃的除油輥組,包括上擠干輥和下擠干輥,還至少包括兩組上支撐輥和下支撐輥,上支撐輥和下支撐輥分別對稱設置在上擠干輥和下擠干輥的水平兩偵牝并兩兩相切;上支撐輥和下支撐輥為空心輥,其輥面上沿周向均勻分布有吹掃孔,吹掃孔與中空部分連通,并由上支撐輥和下支撐輥的傳動側向中空部分通入壓縮空氣。
[0011]進一步的,上擠干輥和下擠干輥的軸線在垂直方向上不在同一平面內。
[0012]進一步的,上擠干輥和下擠干輥為等徑的實心輥,輥徑為10_40mm。
[0013]進一步的,吹掃孔以輥面長度方向的中線為對稱軸,分別沿徑向向兩側傾斜。
[0014]進一步的,上支撐輥和下支撐輥工作狀態時不與帶材表面接觸。
[0015]進一步的,上支撐輥和下支撐輥中空部分通入的壓縮空氣壓力為2_5Mpa。[0016]一種具有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動態多角度吹掃的除油輥組的除油裝置,其中,上擠干輥和上支撐輥構成的上輥系安裝在上軸座中,下擠干輥和下支撐輥構成的下輥系安裝在下軸座中;上軸座通過兩端的導向塊與下軸座下方的連接梁相連;兩油缸的底座通過螺栓與下軸座的下底面固定連接,油缸的油缸桿與連接梁通過螺母相連;下軸座兩端分別固定有兩個支座,支座通過螺栓與下軸座把和為一體,并共同固定在軋機的機架上,兩個支座形成垂直的導向槽,導向塊可沿導向槽垂直滑動。
[0017]本實用新型采用小輥徑的擠干輥對帶材表面的油膜進行展平和擠壓,采用中空的支撐輥配合吹掃孔,利用通入的壓縮空氣實現對帶材表面油污多次吹掃,同時對輥面殘油及時吹掃。本實用新型的除油輥組和除油裝置輥系剛度大、吹掃范圍廣、殘油清除徹底,且結構簡單、便于操作和檢修。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本實用新型動態多角度吹掃的除油輥組的原理示意圖;
[0019]圖2是圖1中上支撐輥或下支撐輥的軸向剖面圖;
[0020]圖3是本實用新型除油裝置的三維結構示意圖。
[0021]其中,1:上擠干輥;2:上支撐輥;3:下支撐輥;4:下擠干輥;5:帶材;6:上軸座;7:導向塊;8:支座;9:下軸座;10:連接梁;11:油缸;12:吹掃孔;A:傳動側;B:操作側;P:壓縮空氣;M:帶材前進方向。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詳細敘述。
[0023]如圖1所示,一種動態多角度吹掃的除油輥組,包括上擠干輥I和下擠干輥4,還至少包括兩組上支撐輥2和下支撐輥3,上支撐輥2和下支撐輥3分別對稱設置在上擠干輥I和下擠干輥4水平兩側,并兩兩相切;上支撐輥2和下支撐輥3為空心輥,其輥面上沿周向均勻分布有吹掃孔12,吹掃孔12與中空部分連通,并由上支撐輥2和下支撐輥3的傳動側A向中空部分通入壓縮空氣P。其中,B處為操作側。上支撐輥2分別對稱設置在上擠干輥I水平兩側,并兩兩相切,保證上輥系各輥同向旋轉。下輥系各輥結構與上輥系相同,并與上輥系各輥相向旋轉。當帶材5通過上輥系和下輥系之間的輥縫時,油缸11伸出,上輥系下移,上擠干輥I與下擠干輥4相向旋轉,擠壓帶材5,進行除油。上支撐輥2和下支撐輥3始終不與帶材5表面接觸,防止在帶材5表面留下印痕。
[0024]上擠干輥I和下擠干輥4的軸線在垂直方向上不在同一平面內,當帶材5經過上擠干輥I和下擠干輥4之間的S形輥縫時,兩輥對帶材5的擠壓使得帶材5形成適當的包角。
[0025]上擠干輥I和下擠干輥4為等徑的實心輥,輥徑為10_40mm的小輥徑擠干輥具有較大彎曲曲率,有利于上下擠干輥1、4擠破帶材5表面的油膜,提高除油效率。
[0026]上、下支撐輥2、3輥面上的吹掃孔12以輥面長度方向的中線為對稱軸,分別沿徑向向兩側傾斜。壓縮空氣P經上下支撐輥2、3的中空部分由吹掃孔12噴出對帶材5表面油污進行吹掃,兩側的吹掃孔12分別向兩側傾斜,使得帶材5表面的油污從帶材5兩邊吹走,提聞除油效率。[0027]上支撐輥2和下支撐輥3中空部分通入的壓縮空氣P的壓力為2_5MPa時,帶材單面殘油量不大于150mg/ m2。
[0028]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安裝有上述除油輥組的除油裝置,上擠干輥I和上支撐輥2構成的上輥系通過軸承安裝在上軸座6中,下擠干輥4和下支撐輥3構成的下輥系通過軸承安裝在下軸座9中;上軸座6通過兩端的導向塊7與下軸座9下方的連接梁10相連;兩油缸11的底座通過螺栓與下軸座9的下底面固定連接,油缸11的油缸桿與連接梁10通過螺母相連;下軸座9兩端分別固定有兩個支座8,支座8通過螺栓與下軸座9把和為一體,并共同固定在軋機的機架上,兩個支座8形成垂直的導向槽,當油缸11伸縮時,導向塊7可沿導向槽垂直滑動。
[0029]下軸座9整體固定不動,上軸座6和導向塊7、連接梁10構成活動框架,該框架在油缸11的驅動下,通過導向塊7沿下軸座9兩端的支座8圍成的導向槽垂直移動,上軸座6內的上擠干輥I和上支撐輥2隨之升降,當油缸11全部伸出時,上下擠干輥1、4相切,此時上軸座6及上棍系處于最低位置。
[0030]穿帶狀態時,油缸11縮回,上擠干輥I抬起并與下擠干輥4形成一定的開口度,便于帶材5的順利通過,下擠干輥4對于帶材5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
[0031]軋制狀態時,油缸11伸出,上擠干輥I落下并壓住帶材5,而且與下擠干輥4形成S形輥縫,上支承輥2和下支承輥3通以壓縮空氣P。出軋機后的含油帶材5在入口上下支承輥2、3的吹掃作用下其表面的大量軋制油從帶材5邊部排走,此為一次除油。帶材5前進,并在上擠干輥I和下擠干輥4形成的S形輥縫處被展平和擠壓以起到除油的作用,該過程中上下支承輥2、3同時對帶材5上被擠破的油膜和上下擠干輥1、4表面攜帶的軋制油進行吹掃,該過程中帶材5表面的殘油進一步被清除,此為二次除油。帶材5繼續前進,M處為帶材前進方向,在出口上下支承輥2、3的吹掃作用下,帶材5表面的殘油被徹底清除,此為三次除油。在上下支承輥2、3的整個吹掃范圍內均可以實現軋制油從帶材5兩邊被吹走。
[0032]另外,根據帶材5的除油指標可以適當的增加上、下支撐輥2、3的對數,在上、下擠干輥1、4水平兩側依次布置,并兩兩相切,增加帶材5進入上下擠干輥1、4之前和離開之后的吹掃除油范圍,進一步提高除油效率。
[0033]本實施例沒有詳細敘述的部件和結構屬本行業的公知部件和常用結構或常用手段,這里不一一敘述。
【權利要求】
1.動態多角度吹掃的除油輥組,包括上擠干輥和下擠干輥,其特征在于,還至少包括兩組上支撐輥和下支撐輥,所述上支撐輥和下支撐輥分別對稱設置在上擠干輥和下擠干輥水平兩側,并兩兩相切;所述上支撐輥和下支撐輥為空心輥,其輥面上沿周向均勻分布有吹掃孔,所述吹掃孔與中空部分連通,并由上支撐輥和下支撐輥的傳動側向中空部分通入壓縮空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態多角度吹掃的除油輥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撐輥和下支撐輥始終不與帶材表面接觸。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動態多角度吹掃的除油輥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擠干輥和下擠干輥的軸線在垂直方向上不在同一平面內。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動態多角度吹掃的除油輥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擠干輥和下擠干輥為等徑的實心輥,輥徑為10-40mm。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動態多角度吹掃的除油輥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掃孔以輥面長度方向的中線為對稱軸,分別沿徑向向兩側傾斜。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動態多角度吹掃的除油輥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撐輥和下支撐輥中空部分通入的壓縮空氣壓力為2-5MPa。
7.具有權利要求1-6任一所述動態多角度吹掃的除油輥組的除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擠干輥和上支撐輥構成的上輥系通過軸承安裝在上軸座中,所述下擠干輥和下支撐輥構成的下輥系通過軸承安裝在下軸座中;所述上軸座通過兩端的導向塊與下軸座下方的連接梁相連;兩油缸的底座通過螺栓與下軸座的下底面固定連接,油缸的油缸桿與連接梁通過螺母相連;所述下軸座兩端分別固定有兩個支座,所述支座通過螺栓與下軸座把和為一體,并共同固定在軋機的機架上,所述兩個支座形成垂直的導向槽,導向塊可沿導向槽垂直滑動。
【文檔編號】B21B45/02GK203678879SQ201320767561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9日
【發明者】劉松, 黃煜, 閆成琨, 劉銀娟, 陳璽, 計江, 徐利璞 申請人:中國重型機械研究院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