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攝像頭的漩渦冷卻風吹掃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工業攝像頭的漩渦冷卻風吹掃裝置,包括鏡頭和防護罩,鏡頭置于防護罩內,防護罩的位于鏡頭處設有進風孔,還包括渦流制冷管,所述渦流制冷管包括進氣孔、熱氣出氣孔、冷氣出氣孔和渦流室,所述渦流制冷管的熱氣出氣孔處設有截面為三角形的擋氣塊,所述冷氣出氣孔為錐形孔,且冷氣出氣孔正對防護罩的進風孔;所述進氣孔與渦流室之間設有縮徑段。本實用新型不會產生附加的耗能,利用渦流制冷管產生的冷卻螺旋風對鏡頭進行吹掃,吹掃干凈,提高鏡頭的使用壽命。
【專利說明】
工業攝像頭的漩渦冷卻風吹掃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工業攝像頭的漩渦冷卻風吹掃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工業電視是對鍋爐進行監控的監控裝置,傳統的工業電視,都需要壓縮空氣對攝像機進行吹掃,防止鏡頭被污垢堵住。傳統的吹掃方式通過壓縮空氣直接對攝像機的鏡頭進行吹掃,由于工業鍋爐內的高溫會傳遞給鏡頭,傳統的吹掃方式無法冷卻鏡頭的高溫,使得鏡頭的使用壽命縮短。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不會產生附加的耗能,利用渦流制冷管產生的冷卻螺旋風對鏡頭進行吹掃,吹掃干凈,提高鏡頭的使用壽命的漩渦冷卻風吹掃裝置。
[0004]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工業攝像頭的漩渦冷卻風吹掃裝置,包括鏡頭和防護罩,鏡頭置于防護罩內,防護罩的位于鏡頭處設有進風孔,還包括渦流制冷管,所述渦流制冷管包括進氣孔、熱氣出氣孔、冷氣出氣孔和渦流室,所述渦流制冷管的熱氣出氣孔處設有截面為三角形的擋氣塊,所述冷氣出氣孔為錐形孔,且冷氣出氣孔正對防護罩的進風孔。
[0005]所述進氣孔與渦流室之間設有縮徑段。
[0006]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的壓縮空氣通過渦流制冷管,渦流制冷管又稱蘭克一赫爾胥管一種結構非常簡單的能量分離裝置,壓縮空氣經進氣孔膨脹加速后,以很高的速度沿切線方向進入渦流室,氣流在渦流室內形成高速渦旋,氣體在渦流室內被分離成總溫不相等的兩部分氣流。在中心區域形成回流氣體,中心部位的回流氣流溫度較低,形成冷氣流。而處于外層部位的氣流溫度較高,形成熱氣流。本實用新型將渦流制冷管的冷氣出氣孔正對防護罩的進風孔處,進行吹掃,由于是冷卻螺旋風進行吹掃,因此可以降低鏡頭的溫度,而且吹掃更加干凈,提高鏡頭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0007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不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8]以下結合附圖給出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09]參見圖1所示,一種工業攝像頭的漩渦冷卻風吹掃裝置,包括鏡頭I和防護罩2,鏡頭I置于防護罩2內,防護罩2的位于鏡頭I處設有進風孔21,還包括渦流制冷管3,所述渦流制冷管3包括進氣孔31、熱氣出氣孔32、冷氣出氣孔33和渦流室34,所述渦流制冷管3的熱氣出氣孔32處設有截面為三角形的擋氣塊35,所述冷氣出氣孔33為錐形孔,且冷氣出氣孔33正對防護罩2的進風孔21。所述進氣孔31與渦流室34之間設有縮徑段36。
[0010]參見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壓縮空氣通過渦流制冷管3,渦流制冷管3又稱蘭克一赫爾胥管一種結構非常簡單的能量分離裝置,壓縮空氣經進氣孔31膨脹加速后,以很高的速度沿切線方向進入渦流室34,氣流在渦流室34內形成高速渦旋,氣體在渦流室34內被分離成總溫不相等的兩部分氣流。在中心區域形成回流氣體,中心部位的回流氣流溫度較低,形成冷氣流。而處于外層部位的氣流溫度較高,形成熱氣流。本實用新型將渦流制冷管3的冷氣出氣孔33正對防護罩2的進風孔21處,進行吹掃,由于是冷卻螺旋風進行吹掃,因此可以降低鏡頭I的溫度,而且吹掃更加干凈,提高鏡頭I的使用壽命。
[0011]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工業攝像頭的漩渦冷卻風吹掃裝置,包括鏡頭(I)和防護罩(2),鏡頭(I)置于防護罩(2)內,防護罩(2)的位于鏡頭(I)處設有進風孔(21),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渦流制冷管(3),所述渦流制冷管(3)包括進氣孔(31)、熱氣出氣孔(32)、冷氣出氣孔(33)和渦流室(34),所述渦流制冷管(3)的熱氣出氣孔(32)處設有截面為三角形的擋氣塊(35),所述冷氣出氣孔(33)為錐形孔,且冷氣出氣孔(33)正對防護罩(2)的進風孔(2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工業攝像頭的漩渦冷卻風吹掃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孔(31)與渦流室(34)之間設有縮徑段(36)。
【文檔編號】G03B17/55GK205690730SQ201620605400
【公開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0日 公開號201620605400.X, CN 201620605400, CN 205690730 U, CN 205690730U, CN-U-205690730, CN201620605400, CN201620605400.X, CN205690730 U, CN205690730U
【發明人】馬洪洲
【申請人】常州陸銘光電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