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彎管機的彎料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彎管機的彎料機構,包括彎模組件,彎模組件包括彎管模具和彎管驅動電機,彎管模具一側設有與其配合彎管的夾模和靠模,夾模連接有夾模驅動裝置,靠模連接有靠模驅動裝置,夾模驅動裝置和/或靠模驅動裝置包括支撐板,支撐板上設有驅動氣缸,驅動氣缸的氣缸桿上鉸接有上連桿和下連桿,上連桿上端鉸接有左連桿和安裝夾模和/或靠模的支撐座,左連桿另一端與支撐板鉸接,下連桿遠離氣缸一端與支撐板鉸接,并鉸接有右連桿,右連桿另一端與支撐座鉸接,左連桿、右連桿與支撐板的鉸接位置分別位于氣缸兩側。本實用新型的夾模驅動裝置和/或靠模驅動裝置采用連桿運動方式,結構更簡單,定位精度高,運行更可靠。
【專利說明】一種彎管機的彎料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彎管機,更具體地說是一種彎管機的彎料機構。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市場上的彎管機一般都已實現送料、開料、彎管和卸料一體化生產工藝,但是這樣的彎管機的卸料機構仍然存在以下不足:驅動彎料機構的夾模和靠模靠近彎管模具的驅動裝置結構復雜,運行誤差大,位置誤差嚴重時碰傷料管,嚴重影響產品的質量。
[0003]本實用新型正是基于以上情況而產生。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定位位置精度高、運行更可靠的彎管機的彎料機構。
[0005]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6]一種彎管機的彎料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裝在機架上的彎模組件,所述的彎模組件包括彎管模具和驅動所述的彎管模具轉動彎管的彎管驅動電機,所述的彎管模具一側設有與其配合彎管的夾模和靠模,所述的夾模連接有驅動其與所述的彎管模具配合的夾模驅動裝置,所述的靠模連接有驅動其與所述的彎管模具配合的靠模驅動裝置,所述的夾模驅動裝置和/或所述的靠模驅動裝置包括支撐板,所述的支撐板上設有驅動氣缸,所述的驅動氣缸的氣缸桿上鉸接有上連桿和下連桿,所述的上連桿的上端鉸接有左連桿和用于安裝所述的夾模和/或所述的靠模的支撐座,所述的左連桿另一端與所述的支撐板鉸接,所述的下連桿遠離 所述的氣缸桿一端與所述的支撐板鉸接,并鉸接有右連桿,所述的右連桿的另一端與所述的支撐座鉸接,所述的左連桿、所述的右連桿與所述的支撐板的鉸接位置分別位于所述的氣缸桿的兩側,當所述的驅動氣缸的氣缸桿上下伸縮時,所述的上連桿、下連桿、左連桿和右連桿繞各自的鉸接處旋轉,完成所述的夾模和/或所述的靠模與所述的彎管模具接近或遠離。
[0007]如上所述的彎管機的彎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驅動氣缸包括第一驅動氣缸和第二驅動氣缸,所述的第一驅動氣缸的無桿腔一端與所述的第二驅動氣缸的無桿腔一端相連接,所述的第一驅動氣缸的氣缸桿朝上與所述的上連桿和所述的下連桿鉸接,所述的第二驅動氣缸的氣缸桿朝下并與設在所述的支撐板上的固定塊連接,所述的第一驅動氣缸的行程大于所述的第二驅動氣缸的行程。
[0008]如上所述的彎管機的彎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彎模組件與所述的機架之間設有能驅動所述的彎模組件相對所述的機架橫向和豎向移動的彎模組件驅動裝置。
[0009]如上所述的彎管機的彎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彎模組件驅動裝置包括與所述的機架固定連接的彎模組件安裝板和豎向驅動氣缸,所述的彎模組件安裝板上設有豎向滑軌,所述的豎向滑軌上設有受所述的豎向驅動氣缸驅動而沿其上下滑行的滑板,所述的滑板上設有橫向滑槽,所述的機架上設有驅動所述的彎模組件沿所述的橫向滑槽滑行的橫向驅動氣缸。
[0010]如上所述的彎管機的彎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板上設有導向套,所述的導向套內設有當所述的橫向驅動氣缸的氣缸桿來回伸縮時能在其內滑行并與所述的彎模組件固定連接的導向桿。
[001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有如下優點:
[0012]1、本實用新型的夾模驅動裝置和/或靠模驅動裝置采用連桿的運動方式,相比傳統驅動方式,結構更簡單,定位精度高,運行更可靠。
[0013]2、本實用新型設有能驅動彎模組件相對機架橫向和豎向移動的彎模組件驅動裝置,這樣的結構能為彎管機的移料機構讓位,避免了干涉,使彎管機的結構做得更簡單緊湊成為可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安裝在機架上的立體示意圖;
[0015]圖2是本實用新型立體圖之一;
[0016]圖3是本實用新型立體圖之二 ;
[0017]圖4是本實用新型分解圖;
[0018]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靠模及靠模驅動裝置分解圖之一;
[0019]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靠模及靠模驅動裝置分解圖之二 ;
[0020]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夾模及夾模驅動裝置分解圖;
[0021]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滑板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0023]一種彎管機的彎料機構,包括安裝在機架I上的彎模組件2,所述的彎模組件2包括彎管模具21和驅動所述的彎管模具21轉動彎管的彎管驅動電機22,所述的彎管模具21
一側設有與其配合彎管的夾模23和靠模24,所述的夾模23連接有驅動其與所述的彎管模具32配合的夾模驅動裝置25,所述的靠模24連接有驅動其與所述的彎管模具21配合的靠模驅動裝置26,所述的夾模驅動裝置25和所述的靠模驅動裝置26包括支撐板261,所述的支撐板261上設有驅動氣缸262,所述的驅動氣缸262的氣缸桿上鉸接有上連桿263和下連桿264,所述的上連桿263的上端鉸接有左連桿265和用于安裝所述的夾模23和所述的靠模24的支撐座266,所述的左連桿265另一端與所述的支撐板261鉸接,所述的下連桿264遠離所述的氣缸桿一端與所述的支撐板261鉸接,并鉸接有右連桿267,所述的右連桿267的另一端與所述的支撐座266鉸接,所述的左連桿265、所述的右連桿267與所述的支撐板261的鉸接位置分別位于所述的氣缸桿的兩側,當所述的驅動氣缸262的氣缸桿上下伸縮時,所述的上連桿263、下連桿264、左連桿265和右連桿267繞各自的鉸接處旋轉,完成所述的夾模23和所述的靠模24與所述的彎管模具21接近或遠離。當需要夾模23和靠模24靠近彎管模具21而對料管進行夾緊和支撐時,驅動氣缸262的氣缸桿伸出,上連桿263、下連桿264、左連桿265和右連桿267繞各自的鉸接處旋轉,夾模23和靠模24就靠近了彎管模具21并分別夾緊和抵靠在料管上。然后彎管驅動電機22驅動彎管模具21轉動,此時就完成了對料管進行彎曲。接著靠模24和夾模23由各自相應的驅動裝置驅動而離開彎管模具21,等待下一次的動作。夾模驅動裝置25和靠模驅動裝置26采用連桿的運動方式,相比傳統驅動方式,結構更簡單,定位精度高,運行更可靠。
[0024]靠模驅動裝置26中的驅動氣缸262包括第一驅動氣缸262a和第二驅動氣缸262b,所述的第一驅動氣缸262a的無桿腔一端與所述的第二驅動氣缸262b的無桿腔一端相連接,所述的第一驅動氣缸262a的氣缸桿朝上與所述的上連桿263和所述的下連桿264鉸接,所述的第二驅動氣缸262b的氣缸桿朝下并與設在所述的支撐板261上的固定塊268連接,所述的第一驅動氣缸262a的行程大于所述的第二驅動氣缸262b的行程。當需要靠模24靠近彎管模具21而對料管支撐時,第一驅動氣缸262a和第二驅動氣缸262b的氣缸桿同時伸出,完成靠模24靠近彎管模具21并抵靠在料管上,而當需要靠模24離開彎管模具21而使料管在彎管機構中移動到達下一個彎曲位置時,靠模驅動裝置26中僅僅第二驅動氣缸262b的氣缸桿收縮,使靠模24稍微離開彎管模具21,這樣的動作方式精確度高,減少第一靠模氣缸262a的動作次數,節省壓縮空氣的使用量,降低了能耗,并延長第一靠模氣缸262a的使用壽命。
[0025]所述的彎模組件2與所述的機架I之間設有能驅動所述的彎模組件2相對所述的機架I橫向和豎向移動的彎模組件驅動裝置3。彎模組件驅動裝置3能驅動彎模組件2相對機架I橫向和豎向移動,這樣的結構能為彎管機的移料機構讓位,避免了干涉,使彎管機的結構做得更簡單緊湊成為可能。
[0026]所述的彎模組件驅動裝置3包括與所述的機架I固定連接的彎模組件安裝板31和豎向驅動氣缸32,所述的彎模組件安裝板31上設有豎向滑軌31a,所述的豎向滑軌31a上設有受所述的豎向驅動氣缸32驅動而沿其上下滑行的滑板33,所述的滑板33上設有橫向滑槽33a,所述的機架I上設有驅動所述的彎模組件2沿所述的橫向滑槽33a滑行的橫向驅動氣缸34。
[0027]所述的滑板33上設有導向套35,所述的導向套35內設有當所述的橫向驅動氣缸34的氣缸桿來回伸縮時能在其內滑行并與所述的彎模組件2固定連接的導向桿36。當橫向驅動氣缸34的氣缸桿帶動彎模組件2來回滑行時,導向桿36在導向套35內滑行,起到導向的作用,使彎模組件2來回運動更平穩、順暢。
【權利要求】
1.一種彎管機的彎料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裝在機架(I)上的彎模組件(2),所述的彎模組件(2)包括彎管模具(21)和驅動所述的彎管模具(21)轉動彎管的彎管驅動電機(22),所述的彎管模具(21)—側設有與其配合彎管的夾模(23)和靠模(24),所述的夾模(23)連接有驅動其與所述的彎管模具(32)配合的夾模驅動裝置(25),所述的靠模(24)連接有驅動其與所述的彎管模具(21)配合的靠模驅動裝置(26),所述的夾模驅動裝置(25)和/或所述的靠模驅動裝置(26)包括支撐板(261),所述的支撐板(261)上設有驅動氣缸(262),所述的驅動氣缸(262)的氣缸桿上鉸接有上連桿(263)和下連桿(264),所述的上連桿(263)的上端鉸接有左連桿(265)和用于安裝所述的夾模(23)和/或所述的靠模(24)的支撐座(266),所述的左連桿(265)另一端與所述的支撐板(261)鉸接,所述的下連桿(264)遠離所述的氣缸桿一端與所述的支撐板(261)鉸接,并鉸接有右連桿(267),所述的右連桿(267)的另一端與所述的支撐座(266)鉸接,所述的左連桿(265)、所述的右連桿(267)與所述的支撐板(261)的鉸接位置分別位于所述的氣缸桿的兩側,當所述的驅動氣缸(262)的氣缸桿上下伸縮時,所述的上連桿(263)、下連桿(264)、左連桿(265)和右連桿(267)繞各自的鉸接處旋轉,完成所述的夾模(23)和/或所述的靠模(24)與所述的彎管模具(21)接近或遠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彎管機的彎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驅動氣缸(262)包括第一驅動氣缸(262a)和第二驅動氣缸(262b),所述的第一驅動氣缸(262a)的無桿腔一端與所述的第二驅動氣缸(262b)的無桿腔一端相連接,所述的第一驅動氣缸(262a)的氣缸桿朝上與所述的上連桿(263)和所述的下連桿(264)鉸接,所述的第二驅動氣缸(262b)的氣缸桿朝下并與設在所述的支撐板(261)上的固定塊(268)連接,所述的第一驅動氣缸(262a)的行程大于所述的第二驅動氣缸(262b)的行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彎管機的彎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彎模組件(2)與所述的機架(I)之間設有能驅動所述的彎模組件(2)相對所述的機架(I)橫向和豎向移動的彎模組件驅動裝置(3)。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彎管機的彎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彎模組件驅動裝置(3)包括與所述的機架(I)固定連接的彎模組件安裝板(31)和豎向驅動氣缸(32),所述的彎模組件安裝板(31)上設有豎向滑軌(31a),所述的豎向滑軌(31a)上設有受所述的豎向驅動氣缸(32)驅動而沿其上下滑行的滑板(33),所述的滑板(33)上設有橫向滑槽(33a),所述的機架(I)上設有驅動所述的彎模組件(2)沿所述的橫向滑槽(33a)滑行的橫向驅動氣缸(34)。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彎管機的彎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板(33)上設有導向套(35),所述的導向套(35)內設有當所述的橫向驅動氣缸(34)的氣缸桿來回伸縮時能在其內滑行并與所述的彎模組件(2)固定連接的導向桿(36)。
【文檔編號】B21D7/08GK203635701SQ201320774938
【公開日】2014年6月1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9日
【發明者】龍曉斌, 何漢強, 宋俊錫, 陳敬之 申請人:中山市奧美森工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