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鈑金模口回彈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鈑金模口回彈裝置,特別涉及一種鈑金壓膜生產工具。該鈑金模口回彈裝置,包括下模口、上模口和傳送帶,所述的下模口、上模口和傳送帶各有兩組且對稱設置,下模口與上模口相對設置,所述的傳送帶位于兩組下模口之間,其特征是,還包括有回彈模口、彈簧和限位螺桿。本產品在實用過程中當上模口松開時,在彈簧力的作用下,回彈模口沿第一斜面上行,由于是斜向運動,水平和垂直方向均有位移,即回彈模口向上內移,這樣折彎好的鈑金產品就不會被卡死在模口上了。
【專利說明】一種鈑金模口回彈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鈑金模口回彈裝置,特別涉及一種鈑金壓膜生產工具。
【背景技術】
[0002] 常見的鈑金生產線中的折彎模口結構,由于折彎以后夾角處的材料回彈量小,折 彎后的產品會卡在兩邊的下模口上,當依靠皮帶輸送時,就無法將產品送出模口。為了解決 上述問題,本公司在原有產品的技術上進行了結構改進,通過回彈裝置,使產品折彎后能從 下模口處脫出,以利于傳送帶將產品輕松地輸送出模口。 實用新型內容
[0003]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 理,能夠解決產品卡在模口上的問題的鈑金模口回彈裝置。
[0004]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鈑金模口回彈裝置,包括 下模口、上模口和傳送帶,所述的下模口、上模口和傳送帶各有兩組且對稱設置,下模口與 上模口相對設置,所述的傳送帶位于兩組下模口之間,其特征是,還包括有回彈模口、彈簧 和限位螺桿,所述的下模口的外側開有一斜角槽,所述的回彈模口與斜角槽相匹配,所述的 彈簧套裝在限位螺桿上,所述的回彈模口與下模口之間通過彈簧和限位螺桿斜向方向彈性 連接,回彈模口的斜向方向回彈向上且向下模口的內側傾斜,所述的斜角槽包括第一斜面 和第二斜面,第一斜面與第二斜面互成鈍角。
[0005] 作為優選,所述的傳送帶上帶有磁力件。
[0006] 作為優選,所述的回彈模口和下模口的相應一側的位置設有圓角或倒角。
[0007]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產品在實用過程中當上模口松開時,在彈簧力的作 用下,回彈模口沿第一斜面上行,由于是斜向運動,水平和垂直方向均有位移,即回彈模口 向上內移,這樣折彎好的鈑金產品就不會被卡死在模口上了。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改進前的結構示意圖。
[0009]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改進后的結構示意圖。
[0010] 標號說明:下模口 1、上模口 2、傳送帶3、回彈模口 4、彈簧5、限位螺桿6、斜角槽7、 第一斜面71、第二斜面72、斜向方向8、磁力件9、圓角或倒角10。
【具體實施方式】
[0011]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2] 實施例一:參見圖1和2,本產品包括下模口 1、上模口 2和傳送帶3,下模口 1、上 模口 2和傳送帶3各有兩組且對稱設置,下模口 1與上模口 2相對設置,傳送帶3位于兩組 下模口 1之間,本實施例還包括有回彈模口 4、彈簧5和限位螺桿6,下模口 1的外側開有一 斜角槽7,回彈模口 4與斜角槽7相匹配,彈簧5套裝在限位螺桿6上,回彈模口 4與下模 口 1之間通過彈簧5和限位螺桿6斜向方向8彈性連接,回彈模口 4的斜向方向8回彈向 上且向下模口 1的內側傾斜,斜角槽7包括第一斜面71和第二斜面72,第一斜面71與第二 斜面72互成鈍角。
[0013] 本產品在實際操作中遇到一些實際的問題,本實施例對于產品做進一步改進說 明,首選需要注意的是,當松開的回彈模口 4與傳送帶3等高時,產品會貼在回彈模口 4上 而無法被傳動帶運走,對于厚度小于1_的薄鋼板,可在傳送帶3上加設磁力件9將折彎的 產品帶出模口;若鋼板厚度大于1_,則傳送帶3應設置其他浮頂裝置。另外,由于傳送帶3 比下模口 1高1mm,為避免回彈模口 4落下時在靠近傳送帶3 -側的產品上產生壓痕,回彈 模口 4和下模口 1的相應一側的位置應有圓角或倒角10處理,并且在保證傳送帶3在傳送 的情況下,盡可能使傳送帶3離這一側,以消除折彎時可能由于高度差而造成的產品折痕。 此外,回彈模口 4與下模口 1在制造時,應保證回彈模口 4下落時與下模口 1的接縫平整無 縫,這可在裝配時將下模口 1與回彈模口 4使用螺釘并緊,再經磨削,成一個平面。
[0014] 工作時傳送帶3將薄鋼板輸送過來,上模口 2下壓,回彈模口 4被壓,沿下模口 1 中的斜角槽7的第一斜面71下行至第二斜面72齊平,此時將薄鋼板折彎成相應的鈑金產 品形狀;當上模口 2松開時,在彈簧5力的作用下,回彈模口 4沿第一斜面71上行,由于是 斜向運動,水平和垂直方向均有位移,即回彈模口 4向上內移,這樣折彎好的鈑金產品就不 會被卡死在模口上了。
[0015] 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以上內容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結構所作的舉例說明。本實用 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 用類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或者超越本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 一種鈑金模口回彈裝置,包括下模口、上模口和傳送帶,所述的下模口、上模口和傳 送帶各有兩組且對稱設置,下模口與上模口相對設置,所述的傳送帶位于兩組下模口之間, 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回彈模口、彈簧和限位螺桿,所述的下模口的外側開有一斜角槽,所 述的回彈模口與斜角槽相匹配,所述的彈簧套裝在限位螺桿上,所述的回彈模口與下模口 之間通過彈簧和限位螺桿斜向方向彈性連接,回彈模口的斜向方向回彈向上且向下模口的 內側傾斜,所述的斜角槽包括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第一斜面與第二斜面互成鈍角。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鈑金模口回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傳送帶上帶有磁力 件。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鈑金模口回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彈模口和下 模口的相應一側的位置設有圓角或倒角。
【文檔編號】B21D37/10GK203900269SQ201420346475
【公開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4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24日
【發明者】王伯水 申請人:杭州百超精密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