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正反向加工的組合刀桿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可正反向加工的組合刀桿,它主要包括刀桿體和活刀桿,刀桿體一端制成一個帶卡槽的連接頭,卡槽的卡板底部為一45°斜角;活刀桿一端制成一個連接板,連接板根部的裝配貼合面與其軸線呈45°角,另一端設有刀頭安裝孔;活刀桿經其連接板安裝在刀桿體上的卡槽內。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制作使用方便;第一次加工時,活刀桿直裝,可加工工件的內孔和一個端面;第一次加工結束,卸掉活刀桿,將活刀桿橫裝,用反刀加工法加工工件的另一個端面,這樣,兩端面與內孔的垂直度均有機床本身來保證,公差容易控制,同時減少了一次工件裝夾和找正過程,操作者的勞動量和技能要求都有所降低;加工大型工件時,優越性更加明顯。
【專利說明】可正反向加工的組合刀桿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械加工行業用的一種專用工具,具體地說是一種在鏜床或車床上使用的組合刀桿。
【背景技術】
[0002]在機械加工行業,對一個工件進行內孔和兩端面的加工,在保證各部位尺寸精度的同時,還要把兩端面與內孔的垂直度控制在公差范圍內,否則可能帶來一些問題。這類零件通常的加工工藝是:在車床或鏜床上一次裝夾,先加工好內孔和一個端面,然后卸下工件,掉頭,二次裝夾工件,同時以已加工面為基準找正,保證已加工端面與機床主軸垂直,找正結束,夾緊工件后再加工另一端面。
[0003]采用這一工藝,先加工的一個端面與內孔的垂直度主要靠機床本身的精度來保證,應該沒問題。但后加工的一個端面與內孔的垂直度靠人工找正來保證,其誤差大小由操作者來把握,因人而異,差異較大。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是:設計一種可正反向加工的組合刀桿,工件一次裝夾好后,通過改變刀桿的安裝方式,即可完成內孔和兩個端面的加工,無需二次裝夾工件。
[0005]解決本實用新型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它主要包括刀桿體和活刀桿,刀桿體為圓柱形,一端制成一個帶卡槽的連接頭,卡槽的卡板底部為一 45°斜角;活刀桿為一圓柱形,一端制成一個連接板,連接板根部的裝配貼合面與其軸線呈45°角,另一端設有刀頭安裝孔;活刀桿經其連接板安裝在刀桿體上的卡槽內。
[0006]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是:結構簡單,制作使用方便;第一次加工時,活刀桿直裝,可加工工件的內孔和一個端面;第一次加工結束,卸掉活刀桿,將活刀桿橫裝,用反刀加工法加工工件的另一個端面,這樣,兩端面與內孔的垂直度均有機床本身來保證,公差容易控制,同時減少了一次工件裝夾和找正過程,操作者的勞動量和技能要求都有所降低;加工大型工件時,優越性更加明顯。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刀頭橫裝的示意圖;附圖2為附圖1的俯視示意圖;附圖3為活刀桿主視圖;附圖4為附圖3的左視圖;附圖5為刀桿體的主視圖;附圖6為附圖5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8]如附圖1所示,它主要包括刀桿體I和活刀桿3,刀桿體I為圓柱形,一端制成一個帶卡槽6的連接頭,卡槽6的卡板7底部為一 45°斜面13 (如附圖2、5、6所示),卡板7上設有連接固定孔12 ;活刀桿3為一圓柱形,一端制成一個連接板9,連接板9根部兩側的裝配貼合面8與其軸線呈45°角,連接板9上設有與卡板7上連接固定孔12對應的螺栓孔10 (如附圖3、4所示),活刀桿3的另一端設有兩個刀頭安裝孔4,刀頭安裝后經由螺栓孔11用壓緊螺栓5固定;活刀桿3上的連接板9插到刀桿體I端部的卡槽6內,將其上的裝配貼合面8與卡板7底部的45°斜面13相對應,用螺栓2經螺栓孔12將活刀桿3固定在刀桿體I上。
[0009]第一次加工時,活刀桿3直裝,裝正向加工刀頭,可加工工件的內孔和一個端面;第一次加工結束,卸掉活刀桿3,將活刀桿3橫裝,安裝好反向加工刀頭,將刀桿從工件內孔穿過,用反刀加工法加工工件的另一個端面。
[0010]本組合刀桿各部分的具體尺寸可以適當調整,以適應不同的工件;同時刀桿體后部的形狀和尺寸也可根據所要使用的機床而定。
【權利要求】
1.一種可正反向加工的組合刀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刀桿體和活刀桿,刀桿體為圓柱形,一端制成一個帶卡槽的連接頭,卡槽的卡板底部為一 45°斜角;活刀桿為一圓柱形,一端制成一個連接板,連接板根部的裝配貼合面與其軸線呈45°角,另一端設有刀頭安裝孔;活刀桿經其連接板安裝在刀桿體上的卡槽內。
【文檔編號】B23B29/04GK204194846SQ201420596685
【公開日】2015年3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16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16日
【發明者】李冰, 張忠原 申請人:永城煤電控股集團有限公司